(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疗的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保守治疗,后者行大骨瓣去除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0.0%,低于对照组(60.0%),生存率为90.0%,高于对照组(40.0%),有意识障碍者占8.0%,低于对照组(58.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其生存率,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和意识障碍,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生存率;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160-02
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疾病,临床上通常实施保守治疗,然而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者具有明显的占位效应,且大多伴有严重脑水肿,容易引起颅内压升高和形成脑疝,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1]。这种情况下,仅采取保守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疗效,为成功抢救患者生命,需要及时实施外科手术。笔者观察了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疗的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MRI或CT检查确诊。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8~81岁,平均(58.6±4.2)岁;主要临床表现:肢体活动障碍36例,头痛头昏24例,失语11例,意识障碍2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在两组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急性期持续吸氧,使用脱水剂与细胞营养剂,若患者没有消化道出血且存在严重感染,可使用激素。应用1~2周的脱水剂,每日静滴10~20mg地塞米松,连续治疗3~7d。待患者度过急性期后适当加用阿魏酸钠、血栓通等活血化瘀药物,定时监测其电解质情况与肝肾功能,若存在功能障碍需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实施大骨瓣去除减压术。通过全身气管插管实施麻醉,将手术部位选择在梗死处的额颞顶部。在颧弓上耳屏前侧1cm处作切口,接着从耳廓向顶骨正中线处延伸,直到前额发际处。在骨瓣顶部将正中线打开约2cm,确保骨瓣大小满足相关标准,骨窗与颅底相靠近。一般需要磨平蝶骨且咬除大约15cm×12cm的大小。颖部和颧弓保持齐平,顶部距离矢状窦约2.5cm,颖部和框上大约距离2cm。将硬膜星形剪开,侧裂处蛛网膜打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脑组织未发生极其严重的病变,那么可以不将坏死脑组织切除,贴服侧裂部与颞肌,将头皮切开部位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统计其生存率;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入院时与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缺损越严重[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用t检验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数据的组间比较。以P<0.05为标准,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对比
经过治疗,对照组的死亡率为60.0%(30/50),生存率为40.0%(20/50),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0.0%(5/50),生存率为90.0%(45/5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意识障碍者29例,占58.0%,观察组有意识障碍者4例,占8.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前后两组的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评分值均降低,观察组的评分值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NIHSS评分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15.1±4.27.8±3.8
治疗后15.3±4.43.5±1.4
P>0.05<0.05
3.讨论
在老年人群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为脑部血栓淤积和动脉官腔狭窄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发生缺血性损伤,严重时还会坏死。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就会损伤患者的脑部组织,而大面积脑梗死病情严重,更容易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高压、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意识障碍[3]。以往临床上采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是给予脱水剂、细胞营养药等药物治疗,但是在降低颅内压方面无法起到明显作用,药效持续时间短,不足以支撑患者度过危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可以使颅内压力降低,减轻脑水肿症状,使梗死灶附近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情况得到改善,加快脑侧支循环,使脑组织灌注压提高,预防或控制继发性脑梗死。手术治疗可以使脑组织嵌顿与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避免侧支循环对附近部位进行压迫,控制病情发展,对于高血糖、慢性肺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合并症的发展同样有预防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生存率为90.0%,高于对照组,有意识障碍者占8.0%,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值降低,且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其生存率,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和意识障碍,改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伟.外科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15):87-88.
[2]王翀,祁国英,单伟.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4):95-96.
[3]田志华,茹小红,郝正家.早期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1)29-31.
论文作者:邱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患者论文; 大面积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障碍论文; 差异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