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良[1]2002年在《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区带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白音查干凹陷位于二连盆地川井凹陷西部,是一个发育在古生界基底上的中新生代的近东西向延伸的单断箕状凹陷。 论文首先通过井震资料分析提出了该区层序划分方案。将白音查干凹陷巴颜花群划分为五个层序:阿尔善组一段为层序Ⅰ,阿尔善组二段为层序Ⅱ,腾格尔组为层序Ⅲ,都红木组一段为层序Ⅳ,都红木组二、叁段为层序Ⅴ。 各层序发育特征为:层序Ⅰ(阿尔善一段)时:凹陷处于断陷初期,堆积速度较快,沉积物以砂砾岩为主,沉积范围较小。层序Ⅱ对应于阿尔善组二段,为深色泥岩与砂砾岩不等厚互层,是本区的第一套烃源岩和储集层,可以作为本区储层。层序Ⅲ对应腾格尔组,此时凹陷扩张,沉积层底部具有区域性的冲刷面,岩性变化大,是较好的生油层。层序Ⅳ对应都红木组一段,下部泥岩发育,单砂层较厚,是主要的生油层和储层。层序Ⅴ对应都二、叁段,主要发育厚层泥岩,可以作为区域性的盖层。 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测井、地震资料分析,对凹陷沉积相的类型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南坡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体系,深洼区发育小型浊积扇体系。北坡主要发育扇叁角洲相。利用地震资料中的各种特殊现象的识别,编制了凹陷的五个层序的沉积相与沉积体系分布图,总结了各层序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特点。根据单井层序分析和连井剖面对比,划分出各层序的水泛面、体系域,显示了各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 最后,通过分析生储盖的时空配置关系,进行有利区带预测。
雷志诚[2]2013年在《白音查干凹陷锡林好来地区腾格尔组储层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白音查干凹陷处于二连盆地的西部边缘,是川井坳陷的一个次级单元构造。西、北邻巴音宝力格隆起,南接赛乎都格凸起,呈NEE向展布。锡林好来地区位于白音查干凹陷南部斜坡带。研究区区块面积为160Km2,共有78口井。此次研究目的层段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地层。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含油断块多、含油层系多、砂体展布特征不明等诸多的复杂地质情况逐步暴露出来。针对研究区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依托高精度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分析等理论,建立研究区的勘探层段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精细刻画储集砂体的沉积微相、发育形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地震、钻井、岩心样品的分析测试等相关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腾格尔组沉积相、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的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了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对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建立高分辨率层序控制下的小层体系。以岩石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指导,应用点、线、面叁位一体的方法,对研究区74口井进行精细的小层划分与对比及建立精细的小层模型。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粒度分析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资料,确定研究区总体为一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和前叁角洲亚相,叁角洲前缘亚相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微相组成,在凹陷的中心部位发育一套白云质泥岩储层沉积体。该区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西南部的古凸起。对各类储集岩含油性统计结果表明,粉砂岩、细砂岩为主要含油储集层,白云质泥岩在研究区分布层位较少,分布面积相对较小,其厚度占总储层的6.9%,而录井油气显示厚度占全部储层显示的16.2%,测井解释含油性厚度占全部储层8.88%,砂岩厚度占总储层的92.8%,而录井油气显示厚度占全部储层显示的83.4%,测井解释含油性厚度占全部储层90.8%,表明白云质泥岩储层含油性比例高于砂岩类储层。研究区重点含油层分别是tx1、ts3、tx2砂组,白云质泥岩类油层主要分布在tx1、ts3、ts2砂组。依据显微镜观察、电镜扫描、薄片鉴定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指出,腾格尔组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同时发育少量的岩屑质石英砂岩及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研究区腾格尔组地层处于晚成岩A亚期成岩阶段,主要经受压实、胶结和自生矿物沉淀、交代、溶解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使得储层的物性变差,但区域内普遍发育的溶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层物性。通过储层岩石学分析发现了新型储层,即白云质泥岩。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混合类型发育为特点,主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隙、粒内孔、铸模孔、裂缝孔隙等,其中以粒间孔隙最为发育;喉道类型主要有孔隙缩小型喉道、收缩喉道、片状喉道及微喉道;孔隙结构特征为中孔细喉-细孔细喉、低配位数储层为主。不同微相中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孔隙结构较好,河口砂坝、浊积体孔隙结构较差。研究区白云质泥岩类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溶蚀孔洞,裂缝、溶蚀孔洞主要是由断层活动所产生的,由于断层活动引起流体交换,酸性流体溶解了早期交代产生的白云石等矿物,从而产生了溶蚀孔洞及缝洞网络体,因此这类储层多发育在较深大断层附近,形成的油藏多为上倾断层遮挡油藏。局部发育以溶蚀孔洞为主的透镜状油藏。针对白云质泥岩类成藏特征,寻找白云质泥岩类油气藏重点应在白云质泥岩较发育的较大断层附近,方能找到有效油藏。通过研究表明:储层物性宏观上受构造作用的控制,纵向上主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成岩作用主要决定了对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程度及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平面上主要受沉积作用的影响,沉积作用决定了储层原始孔隙度的发育。综合以上研究,分别对南部缓坡带碎屑岩储层及北部陡坡带白云质泥岩类储层的有利区带作出预测。工区主要油藏类型为断块油气藏及岩性油气藏,开发有利区为靠近陡坡带的南部缓坡区;北部陡坡带为自生自储型白云质泥岩缝洞油藏,白云质泥岩主要分布于北部陡坡带靠近湖盆的断裂带处的下降盘,层位上主要分布于腾上III砂组。
李新虎[3]2008年在《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腾格尔组作为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的叁套良好的烃源岩和叁套含油地层之一,显示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本文针对腾格尔组地层精细对比、储层沉积特征、砂体展布及组合规律等问题,从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和定量化手段研究入手,结合测井地质学、岩石物理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进行腾格尔组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应用研究。通过研究,期望为白音查干凹陷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对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研究方法的定量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结论总结如下:(1)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中所需测井曲线参数的提取。提取的测井曲线参数包括曲线幅值参数、反映沉积特征的参数、用于岩性识别的解释参数集、曲线最优特征值和高低频特征参数值。(2)运用支持向量机建立测井岩性识别非线性模型,进行腾格尔组测井岩性的识别。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自然伽玛、声波、密度以及中子四条测井曲线的平均值、极差和方差3个参数组成的参数集对腾格尔组的岩性识别较好。(3)首次将测井曲线特征分级函数用于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转换面识别和厘定中,并利用不同的特征分级函数值进行测井曲线基值发生改变的转换点、大型河道冲刷面、进积(加积)与退积的转换面所代表的层序界面的判断。(4)进行测井曲线拟合,根据拟合曲线方程的最高阶自变量系数的大小,实现测井曲线形态和地层迭加样式的自动识别。(5)结合岩心资料,利用测井曲线的变化特点建立腾格尔组的岩-电响应特征和腾格尔组扇叁角洲和辫状河叁角洲的测井相模式,利用此模式进行腾格尔组的测井相分析。(6)按照A/S(可容空间/供给)变化规律,利用测井曲线旋回性及其迭加样式变化特点分析,将腾格尔组短期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向上变浅和对称3种主要类型以及7种亚类型。依据小波变换低频曲线趋势变化特点,以a7曲线作为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参考曲线,将腾格尔组中期旋回划分为7个(MSC1-MSC7)。以MSC4上升和下降半旋回转换面为界,将腾格尔组分为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组成的一个长期旋回。(7)腾格尔组短期旋回中砂体以上升半旋回底部和下降半旋回的顶部比较发育。中期旋回等时地层格架下,达尔其地区腾格尔组分为四个不同的物源,其中中东部物源延伸较远,在前端形成浊积扇沉积,MSC4中期旋回地层沉积反映出明显的湖侵特点。在长期旋回等时地层格架下,在基准面上升期,地层由加积向上转换为退积迭加样式,在基准面下降期,地层呈弱进积或加积迭加型式,相对于上油组地层,下油组的砂体厚度较大、粒度粗和含油性明显好。(8)腾格尔组为低~中孔、低~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在纵向和平面分布上差别显着,非均质性很强,其中分流河道、河口坝等微相物性最好。
高红灿, 郑荣才, 肖斌, 刘云, 栾艳春[4]2018年在《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都红木组层序地层》文中指出层序地层学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深入开展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研究区200多口井的精细地层对比和33口井759.42 m岩心的详细观察及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综合运用构造、古生物、岩性、测井以及地震反射等5个方面的特征,对白音查干凹陷(主要是西部次凹)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下白垩统阿尔善组—都红木组的层序发育特征进行再认识,对层序界面的性质进行重新厘定。将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都红木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层序(分别对应于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和5个长期层序(分别对应于阿尔善组一段、阿尔善组二段、腾格尔组、都红木组一段和都红木组二段~叁段);提出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长期层序的底界面为一连续沉积的整合面,不能构成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即在腾格尔组底部即使圈闭条件良好(如锡40井—锡43井区),但也会因缺乏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致使圈闭中供油不足而不能成藏。
梁国胜[5]2010年在《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白音查干凹陷构造油藏勘探举步维艰、隐蔽油藏勘探展露曙光的背景下,本论文针对该区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快等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在层序地层学思想和地震沉积学原理指导下,展开了以隐蔽油藏预测技术为研究内容的科技攻关,主要从提高地震资料解决地质问题能力出发,结合单井的地球物理特征分析,运用地震属性分析、非线性约束反演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综合识别隐蔽油藏,建立了一套与隐蔽油藏勘探相适应的技术和手段,并在该区的油气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论文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结合测井资料、地震资料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对比及研究,建立了井-震统一的层序格架;运用地震地层学和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了凹陷不同时期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展布和重点地区沉积微相,确定了有利沉积相带的时空分布。2、应用叁维可视化、相干体分析、空间速度场、平衡剖面等综合解释技术,对凹陷800km2叁维连片地震资料进行整体解释与成图,剖析了构造发育演化特征、古构造背景对沉积体系发育的控制关系,以及与隐蔽油藏分布的关系,为隐蔽油藏勘探靶区优选奠定了良好基础。3、采用小波分频处理新方法,对迭后地震资料作频带拓宽处理,纵向分辨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对薄层的识别,实际资料处理主频提高了10Hz,频带拓宽了45Hz,效果明显;在地震反演中,将“模型法”中的构造层位控制思想同“井约束反演”中的井约束外推算法结合,吸收了宽带约束反演、测井约束反演和模型法反演等线性反演的优势,在进行非线性反演运算的同时,采用了构造—测井共同约束下的井外推反演,形成了“构造-测井约束非线性高精度地震反演技术”。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强,反演结果具有视分辨率高、信噪比高的特点,对两个重点目标区进行储层预测,能分辨厚度3-5m以上储层,与井吻合率达85%。4、形成了具有白音查干凹陷特色的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系列,对勘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现了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勘探的新发现和持续发展。应用该套技术发现了锡林好来斜坡带岩性、构造+岩性稀油富集区,落实探明储量约300万吨;初步落实锡林好来超覆带地层稠油油藏具有千万吨级储量规模;明确了白音查干凹陷存在地层、岩性、构造+岩性等多种类型隐蔽油藏;共识别出隐蔽圈闭圈闭13个,经钻探证实,这套技术方法是可行的。
王先德[6]2011年在《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沉积特征与油气藏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白音查干凹陷位于二连盆地西缘川井坳陷的北部,是川井坳陷的次级沉积单元。目前已在凹陷南斜坡及北部陡坡带发现并开发了高部位构造油气藏,随着达24、达39井等一批钻井在中、低部位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的突破,在凹陷中、低部位寻找隐蔽油气藏逐渐成为研究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向。本次研究工作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论文利用区域地质、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本地区地质沉积特点,建立了凹陷南北坡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识别、落实包括沉积基底在内的地层界面8个,层序界面7个,叁级层序6个,确立了凹陷都红木组、腾格尔组层序发育模式,并认为区域构造运动、沉积母岩性质以及古气候条件是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地层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后续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该区805km~2连片处理的叁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全层位构造解释,对凹陷的构造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Ⅰ级断裂1条,Ⅱ级断裂6条,认为西部洼陷带在早期的双断结构之上,迭置北断南超的单断结构,形成单断断槽式的箕状洼陷。在塔拉断层活动较弱的地区,上部地层呈现明显的拗陷结构。在构造演化上,中生代以来二连盆地可划分为叁个阶段:蒙古褶皱带形成、裂谷发育阶段、晚白垩纪裂谷衰减消亡阶段。建立了区域沉积相、沉积微相识别标志,认为凹陷发育叁角洲相、滨浅湖相以及深湖—半深湖相叁个沉积相带,并在南部缓坡带识别、划分出浅湖砂坝微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席状砂、近岸水下扇微相、深湖浊积扇和深湖夹浊积砂;北部陡坡带扇叁角洲前缘微相和深湖浊积扇微相。结合试油、试采等动态资料发现浅湖砂坝微相、扇叁角洲前缘微相的物性条件最好,其次为席状砂、深湖浊积扇、深湖夹浊积砂和近岸水下扇微相等。优势相储层孔、渗关系与含油饱和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高产层大多发育于优势相带。通过岩心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分析证实下白垩统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微裂缝以及溶蚀孔、缝也较发育。成岩作用对于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造成的消极影响以及破裂、溶蚀作用对储层孔渗的改善作用。研究认为油气富集控制因素为构造格局、沉积微相展布、砂体分布特征、储层物性以及油源、盖层发育展布状况等。下白垩统发育的叁套生、储、盖组合造成了凹陷良好的成藏条件,油气分布受断层、储层发育条件的控制呈层状、条带状分布,存在低部位岩性油气藏、中部为构造—岩性油气藏以及高部位断块油气藏等叁种油气藏类型。
周连德[7]2008年在《达尔其油田储集层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文中提出达尔其地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特征,主要含油层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其次是都红木组一段,这两个含油层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层。达尔其地区为一中生代山间断陷残留盆地,沉积相类型多且复杂,无论是纵向上还是横向上相变都比较快。加之东区与西区具有不同的物源供给,构造活动不均衡,从而呈现近物源、多期次、快速沉积、沉积相带窄、变化快的特点。在充分认识该区构造演化、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一段的沉积相模式。研究认为达尔其地区主要的沉积环境为湖泊沉积体系和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体系,少量冲积扇沉积体系,其中深湖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是达尔其油田两类较为重要的浊积砂体。作出了都一段Ⅰ砂层组、Ⅱ砂层组、Ⅲ砂层组和腾格尔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并对都一段叁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与腾格尔组沉积微相进行了迭合,从平面分布特征来看,这种冲积扇—辫状河叁角洲—湖泊过渡相沉积体系控制着砂体的发育,使得砂体呈NE—SW方向条带状分布,对油(气)的分布影响比较大。从储层的成因机制上看,该区成岩作用和沉积相是两个主要的控制因素。通过对67张岩石薄片鉴定表明,都一段和腾格尔组储集空间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根据对形成孔缝有利与否将成岩作用分为两类:建设性改造作用和破坏性改造作用。建设性改造作用主要包括不稳定碎屑组分的成岩变化、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该区储层改善的重要因素,其中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两个关键因素。破坏性改造作用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自身矿物的析出(交代作用与次生加大作用),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形成不利。从沉积相的控制来看,储层物性较好的是浅湖砂坝和深湖浊积扇,其次为席状砂和深湖+浊积砂。由于后期断层对沉积作用影响较小,这种冲积扇—辫状河叁角洲—湖泊过渡相沉积体系控制着储层的发育,影响储层的物性的好坏,并匹配烃源岩的生排烃及圈闭形成期,控制着油(气)的分布。整体上看,达尔其油田油气聚集区沿斜坡呈NE—SW方向带状分布,这种条带性与沉积相界限大致平行。具体分布有以下叁个油气聚集带:高部位断背斜型油气聚集带、中部位岩性—构造型油气聚集带和低部位构造—岩性型油气聚集带。低部位构造—岩性型油气聚集带中浊积砂(扇)体、浅湖砂坝等隐蔽性油(气)藏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综合来看,达尔其油田高产井一般处于斜坡下部到深部洼陷附近,分布于浅湖—深湖坏境,发育于浅湖砂坝和浊积砂体等有利沉积微相中,储集物性好,近油源,埋臧深,受后期构造抬升等破坏作用小,这与达尔其西区整体构造背景有关,高产油井段集中在腾格尔组,其为达尔其油田的油气富集区。达尔其油田深湖环境有机质类型比较好,成熟度比较高,由于断层封隔性比较强,距离洼陷越近,油源越充足。油田斜坡低部位的近洼台阶,特别是第一、二台阶不但浊积砂体发育,而且油源充足,后期构造抬升比较弱,对油臧的破坏小,油藏保存条件较好(特别是腾格尔组),是比较有利勘探区。
杜广义[8]2008年在《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断裂和不整合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了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的油气成藏问题。白音查干凹陷演化史表明,桑合次洼主要断层的活动期为阿尔善期—都红木期,断层的活动控制了沉降中心的变迁。白音查干凹陷西洼断层分为早、中、晚叁期。早期断层主要使油气封堵成藏,中期断层对油气具有侧向封堵和纵向运移双重作用,晚期断层对油气封堵成藏不利,而继承性断层则成为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区域性断裂封闭性一般较好,能够阻止油气运移,而次级断层的封闭性在活动期与静止期存在差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幕式特征。桑合地区不整合剖面类型包括: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四类。多期削截不整合主要发育在北部陡坡带高部位及周缘,多形成不整合面遮挡油气藏。超覆不整合主要分布在洼陷南斜坡,形成不整合面超覆油气藏与岩性油气藏。断褶不整合主要沿北部陡坡带大断裂分布,断裂和不整合共同构成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往往形成断鼻油气藏或断背斜油气藏。油源对比表明,桑合次洼油气主要来自白垩系都一段和阿二段烃源岩。研究区主要发育叁套储层: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一段,其主力油气成藏期分别对应于都二段沉积期、赛汉塔拉组沉积期和赛汉塔拉组沉积后期。都一段—赛汉塔拉组沉积时期,来自都一段和阿二段的油气,就近向北部断裂构造带运移,断褶不整合与砂岩输导层提供侧向运移通道,各级断层则成为主要的垂向运移通道,形成自生自储的构造油气藏。都红木末期,来自阿二段的油气沿叁角洲前缘砂体与超覆不整合开始向南斜坡的锡林好来地区进行大规模运移,在上倾方向受断层或泥岩遮挡,形成岩性油藏。腾格尔末期和都红木末期,阿二段及腾格尔下部的烃源岩大量排烃,沿不整合和断层运移至达尔其地区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邓已寻[9]2013年在《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成烃机理及其对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为陆相砂砾岩沉积湖盆,钻探发现叁套烃源岩和多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已建成两个新的油田。但是该凹陷的成烃机理不清,导致对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凹陷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择。论文应用成盆成烃成藏理论新思维,本着实验模拟与数值计算模拟相结合、样品实测分析与反演相结合的原则,将成盆成烃成藏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凹陷的成烃机理,特别通过有限空间生排烃模拟实验和凹陷升降过程的物理场特征分析,研究凹陷的成烃过程,定量计算生排烃量,再认识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了成烃特征对油藏分布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指出有利的勘探方向。针对资源量和成藏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系统地开展模拟白音查干凹陷烃源岩在地质条件下的生烃与初次排烃实验,研究烃源岩在有限空间加水条件下的生排烃特征。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建立烃源岩在盆地尺度上的动态生烃量计算模版和生排烃效率的定量评价模式,建立了成熟度与孔隙度、油产率、孔隙空间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模版,首次确定了白音查干凹陷有限空间烃源岩生排烃量定量计算模型。凹陷存在多期不整合,剥蚀量计算一直是沉积盆地研究的难点和关键。为了探讨地层剥蚀对成烃成藏的影响作用,首次在该地区应用天文地层年龄研究方法计算了地层的剥蚀量。采用测井和地层分层数据标定凹陷约40万年的时间和年龄,并与沉积速率、剥蚀量计算方法结合起来,确定凹陷整体上升时期的剥蚀时间、剥蚀速率与剥蚀量,以赛汉塔拉组沉积末的剥蚀时间最长,约5.89Ma,南北两带剥蚀量一般为220-310m。并利用砂岩回弹模拟实验与理论计算,确定砂岩回弹定量计算模型,通过不同深度段砂岩的回弹体积增加量与有效上覆压力降低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图版研究,恢复凹陷整体抬升期前后的古压力状态。赛汉塔拉剥蚀期卸载所产生的砂岩回弹量为0.5-12m,其前后古压力差在0.2-3.5MPa之间。应用有限空间烃源岩生排烃量定量计算模型,计算叁套烃源岩的总生油量为61.505×10~8t、排油量为10.315×10~8t,提高了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凹陷赛汉塔拉组沉积期剥蚀前后的古压力差是油气运聚的源动力,目前已发现的油藏均处在古压力差相对高值带。本文的研究,可为类似盆地(凹陷)的成盆成烃成藏的定量研究提供借鉴,以加深盆地(凹陷)的基础地质研究,为勘探决策和部署提供依据。
孙廷彬[10]2010年在《白音查干凹陷西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利用叁维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依据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研究区下白垩统识别出4个主要不整合面,将下白垩统阿尔善组到都一段划分为叁个叁级层序(层序Ⅰ、层序Ⅱ和层序Ⅲ)。通过地震精细解释,在叁个叁级层序内部分别识别了一个次级不整合面,将目的层系划分出6个四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层序Ⅰ1(阿尔善组下段下部)、层序Ⅰ2(阿尔善组下段上部)、层序Ⅱ1(阿尔善上段+腾格尔组下段)、层序Ⅱ2(腾格尔组上段)、层序Ⅲ1(都红木组一段下部)和层序Ⅲ2(都红木组一段上部)。在此基础上,利用钻井、测井和叁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根据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相标志,结合单井相和剖面相划分,在研究区下白垩统识别出扇叁角洲沉积相、辫状河叁角洲沉积相、湖泊沉积相和浊积扇等沉积相类型。通过岩性分布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指出研究区共有四个物源方向,分别为:锡19井北东方向物源、达30井处北西向物源、锡6井处北北西向物源和锡10井处北北西向物源。利用砂岩百分比、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平面分布特征,结合物源方向,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各层位的沉积相展布及其特征。阿尔善组至腾格尔组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的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继承性的发育了辫状河叁角洲沉积相;腾格尔组上段至都红木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的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叁个地区转为扇叁角洲沉积相,由下而上继承性发育。扇体沉积主要受到了坡折带、古沟道和断层的控制。其中坡折带的发育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在坡折带之上的滨浅湖浅水区,发育了辫状河叁角洲和扇叁角洲砂体,在坡折带以下的水体迅速加深斜坡区及半深湖-深湖区发育了滑塌浊积扇砂体。
参考文献:
[1]. 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区带预测[D]. 李金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2
[2]. 白音查干凹陷锡林好来地区腾格尔组储层特征研究[D]. 雷志诚. 长江大学. 2013
[3]. 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D]. 李新虎. 西安科技大学. 2008
[4].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都红木组层序地层[J]. 高红灿, 郑荣才, 肖斌, 刘云, 栾艳春. 中国地质. 2018
[5]. 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研究[D]. 梁国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6].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沉积特征与油气藏预测[D]. 王先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7]. 达尔其油田储集层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D]. 周连德. 成都理工大学. 2008
[8].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断裂和不整合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 杜广义. 中国石油大学. 2008
[9].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成烃机理及其对成藏控制作用的研究[D]. 邓已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10]. 白音查干凹陷西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D]. 孙廷彬. 中国石油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