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探讨论文_李勇

身份证号码:50038319860216XXXX

摘要:乡村旅游是当前很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强调“原生态”体验,然而针对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并不完善,需加以优化。基于此,本文以当前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不足作为切入点,简述其破坏生态环境、缺乏整体性等问题,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生态文明视阈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建议,以期通过分析明晰理论,为后续旅游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生态特色

前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特色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进而取得更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情况更为理想,也催生了针对乡村旅游景观的旅游产业,但在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生态保护,避免破坏行为。针对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不足

(一)景观规划设计缺乏整体性

整体性的缺乏是指相关部门、人员在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时,片面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乡村环境发展的长期性和整体性,造成了一些破坏行为。如当前广泛存在的“农家乐”旅游形式,旅游团到达目的地后,会广泛参与各种乡村独有的劳动活动,较为常见、危害较大的包括“捕鱼”、“陷阱捕猎”等,捕鱼活动导致乡村地区渔业资源破坏、难以快速恢复,陷阱捕猎则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破坏,这类人文景观设计、活动,体现了规划设计缺乏整体性的负面影响。

(二)景观规划设计建设破坏了生态环境

除人文景观外,乡村旅游还包括大量的自然景观、社会景观,也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进行自然景观规划设计时,部分地区、人员片面重视旅游享受,忽略生态环境保护,这种行为也应在后续工作中坚决杜绝。如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欣赏、野外露营等活动,为求满足游客需求,部分地区将森林、草原等开放为旅游景观,但却没有做好对应的后续工作,导致生态破坏。2017年吉林某地乡村旅游由于严重垃圾污染而受到重视(图1所示),可看作是相关问题的典型情况。

图1 景观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垃圾污染

(三)景观规划设计缺乏规范

乡村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目前部分地区并未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导致景观规划设计特色不足、吸引力下降,带来一些衍生的不利影响。如黑龙江某地在进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时,为求突出“原生态”效果,不进行规范化建设,放任游客自由活动,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游客行为随意,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这一问题也应引起重视、设法解决[1]。

二、生态文明视阈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建议

(一)重视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

生态文明视阈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必须重视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而非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较为可行的措施包括明确环保工作的重点、薄弱点,给予规划指导等。环保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点是指乡村地区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环节,要求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给予重视。如内蒙古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必须重视草场保护,避免草皮破坏导致雨水冲击、出现水土流失。与此同时,当地环保部门还应根据地方生态特色给出具体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指导,使景观设计工作在整体要求下有序开展,避免盲目设计规划导致的生态破坏。

(二)利用生态环境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是吸引力极高的旅游资源,在进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在不破坏其生态价值的情况下充分予以利用。如上文所述的河流资源,可将其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建立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新型景观。当地可以投资建设水上乐园,作为一个整体大景观,乐园内部建设户外游泳池、养鱼场、垂钓中心、帆船娱乐等小景观,游客可以在安全措施保护到位的情况下,自行选取感兴趣的项目,提升旅游体验。这一措施强化了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使大景观、小景观实现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能够兼容,充分利用了生态环境,也没有造成破坏,是较为可行的策略之一[2]。

(三)发挥乡村特色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特色同样可以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可用资源,与生态环境特色不同,乡村是一个带有明显人文气息的文化概念,可以多方利用。如福建地区农业生产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采茶业发达,可以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建立一座带有古代气息的茶庄,作为独立景观,茶庄内部则设计茶农生产过程的雕像、图画等,强化独立景观的丰富性和表现力。与此同时,游客也可以参加安全性较高的农业生产感受环节,参与种茶、采茶等,提升旅游体验。发挥乡村特色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提升旅游活动的吸引力,也避免了生态破坏,作用突出。

(四)模块化处理乡村旅游资源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模块化处理,主要针对规划活动。目前来看,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呈现基本的均衡态势,即南、北、东、西的差异都不大,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乡村文化特色和生态优势,可以从不同角度推动旅游业发展。模块化处理的价值,是对所有资源进行调查分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获取发展机会的同时避免生态破坏。如内蒙古地区,拥有广阔的草原作为生态资源,也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人文资源。当地可以给出规划,限定生态资源的利用范围、利用率、开发程度等。明确划出某一处或者几处草场,作为旅游资源,同时限制旅游活动类别,避免草场破坏。开发程度上,应要求注重草场植被的恢复间隔,避免长期进行旅游活动,每处草场可开放7-10天,之后必须关闭、更换。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模块化处理,既发挥了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优势,也避免了生态破坏,使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能够真正在生态文明视阈下进行。

总结

通过分析基于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了解了相关理论内容。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缺乏整体性、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应对建议包括重视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模块化处理乡村旅游资源等。后续工作中,要求在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更好的推动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蓉.新常态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以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6,35(11):76-80.

[2]陈东田,时玉芹,徐学东.乡村旅游规划中的景观营造研究与实践——以博山长寿山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02):293-296.

论文作者:李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探讨论文_李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