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中的舞台人物塑造刍议论文_曾兰秋

戏剧表演中的舞台人物塑造刍议论文_曾兰秋

五华县采茶戏传承保护中心

戏剧舞台表演讲求人物角色塑造的鲜活与饱满,无论是人物角色个体形象情感特性、人物与其他人物关系、人物与社会历史环境关系等等,其形象塑造都必须做到刻画深入内心,特别强化生活化体验,避免出现人物角色形象塑造的程式化表现。这些都应该成为戏剧舞台表演人物在表演过程中的至高精神追求。

一、戏剧表演中舞台人物塑造的4点基本思路原则

从剧本拟定角色到最后的演员表演、人物角色塑造,本文认为戏剧表演全过程中舞台人物塑造需要遵循4点基本思路原则,下文将一一作出论述。

(一)剧本彻读、明确舞台戏剧剧情与人物关系

演员透彻读懂剧本是表演塑造角色的关键,这也是他们塑造人物角色的重要参考依据。不过,某些演员在拿到剧本后常常过分关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忽略了戏剧舞台表演中整个故事中所蕴含的各种人物关系,整部剧本读下来后未能实现彻读,因为他们并不了解自身人物角色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这样也就无法真正抓到戏剧剧情重点,无法把握自身所塑造人物形象性格,如此所呈现出的舞台表演也是不到位、无法令人满意的。在本文看来,演员必须全方位的透彻阅读剧本,明确舞台戏剧剧情中所有人物之间关系,然后才能体现创造与自我创造过程,相对完美的实现角色内容结合,争取为舞台创造一个活生生的戏剧角色。

(二)把握人物角色、深入分析人物角色所处现实处境

要把握人物角色,并深入分析其人物角色所处现实处境,这是戏剧舞台表演中每一名演员都需要把握的关键,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特性以及所处的现实环境背景,演员才能明白该如何演绎他的年龄与性格特色,贴近时代背景展开表演过程,所以抓住这些细节对演员能否有出彩的表演非常关键。比如在《女驸马》(黄梅戏)中具有冯素珍这样一个角色,她就需要演员能够真正深入到角色人物性格中,再结合戏剧故事发生的背景,分析冯素珍的家庭境遇。冯素珍本身是命运多舛的,她年少丧母,自小就与李兆廷订婚成了童养媳,但后母嫌弃李家身世贫寒的背景,将冯素珍许配给朝廷尚书的儿子,同时嫁祸李兆廷,捏造罪名将李兆廷打入牢狱。冯素珍为了解救李兆廷和他的前途,专门男扮女装到京城赶考,还考取了状元[1]。这一段戏前后舞台上的冯素珍是存在巨大变化的,她作为女性优秀的品质与多侧面的个性都需要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因此说冯素珍这个角色是相当难扮的,演员要将这一角色的艺术形象多样性与复杂性都展示出来,深入分析冯素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物处境,然后再兼容并包的表演黄梅戏舞台上冯素珍不同的戏剧行头。例如表演其花旦的含蓄、娇羞、怯懦与温柔,表演其小生的潇洒与风流倜傥,放荡不羁,表演其闺门旦的成熟、大胆和泼辣。这样一个人物角色有待演员挖掘的内容太多,其在该戏曲作品中所有待挖掘的更多人物形象性格则需要演员在每一次演练精深过程中体悟,感受人物性格的变化,循序渐进中激活这一人物角色。

(三)拿捏人物情感、强调人物内心交流刻画

戏剧中人物塑造过程中的情感拿捏一定要细致入微、甚至妙到毫巅,把握人物情感也是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关键,而这些情感化内容也需要通过形象与肢体语言外化于行。当然,仅仅外化人物角色形象外在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演员通过对表演、歌唱唱腔的深度打磨、雕饰才能凸显更多角色内容,体现艺术表现过程的跌宕起伏,做到人物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避免人物角色表演刻画的情感与外在程式化,导致表演千篇一律,使得观众无法清晰粪便不同的人物角色,更无法洞悉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注重生活体验、规避"程式化"表演

如上文所述,演员一定要规避"程式化"表演,避免出现表演千篇一律的情况,这样对戏剧表演及演员本身都极为不利,所以演员必须做好一项工作,那就是强化自己的日常生活化体验。生活化体验的关键在于演员自身需要摆脱表演过程中的某些城市化规范,因为这些规范是缺乏生活体验内涵与生活经验的,容易造成演员的表演僵化,甚至导致整个舞台表演过程都丧失生命力。就这一点我国四大名单之一的荀惠生先生就曾经说过"戏剧表演一定要求'真',要假戏真做,要把角色演好、演像、要做到'心里有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这一席话告诉后生,演戏如生活、生活如演戏,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演员还需要抓住戏剧舞台表演的根本,从细致观察生活,做一个有心人开始感悟人生、感悟生活,然后再思考如何揣测人物心理,结合人物角色形象所遭遇的各种变故来感受他们的情绪意识变化,学会始终变化中的人,最后将观察结果与人物表演融为一体,做到观察与表演融会贯通。如此才能确保生活与艺术的紧密结合。也就在此时,某些夸张的艺术手法才能拥有其表现空间,而戏剧舞台表演才能打动人心。

二、《红高粱》戏剧表演中的舞台人物塑造分析

《红高粱》的原著作者莫言曾经说过"我不懂戏剧,你们做出来的作品是你们的,只要尊重原著作品就好。"莫言的这一席话也成为《红高粱》戏剧表演中舞台人物塑造的关键。结合实际戏剧剧目表演,本文认为舞台人物塑造应该把握以下3点内容。

(一)充分理清原著精神内涵

《红高粱》是抗日英雄群体的故事,它的作品创作澎湃、喷涌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这是这部作品的核心精神价值。所以在针对它的舞台戏剧塑造中就应该以"生如高粱、死如烈酒"为灵魂,在戏剧表演中也传达一种强烈的生命态度,迸发一种自由澎湃的、犹如高粱一般的勃勃生机。

在塑造人物角色时,演员们一定要找准这部作品的鲜明特色与个性点,那就是故事中广袤无垠的高粱地,这里的情感色彩像夕阳下被照红的红高粱一样色彩浓烈,其中的人物性格也是如此,这些内容对于舞台想象空间与多元化戏剧冲突的形成非常有利。就像黑格尔曾经对戏剧冲突所提出的评判"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就是戏剧冲突"。在戏剧冲突中由人物性格冲突演变转化为故事情节冲突,以实现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准确定位,保证所有的人物及性格都服务于戏剧舞台核心冲突点。

(二)准确把握人物角色性格

《红高粱》这部舞台戏剧中人物角色丰富,且人物性格存在多面性,如何抓取不同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表现是关键。整体来讲,表演中还要以人物性格作为主要依托,将它与舞台戏剧语言结合起来,塑造在抗日时代有血有肉的农村农民形象。

以最经典的"九儿"为例,她应该是爱憎分明且不拘小节的。"九儿"的人物角色特点非常符合《红高粱》的整篇主题思想,那就是"深入高粱、死如烈酒",作为戏剧中的灵魂人物,九儿的性格温柔中透露着刚烈,所以"九儿"这一形象必须做足做满,要立足原著,将那种不向命运低头、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表现出来。特别是在戏剧表演最后,"九儿"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应该迎来一次大爆发,在面对日本兵的围剿时,"九儿"的那种果敢、泼辣、爱憎分明、敢于牺牲自我的女性精神都要全部迸发出来,通过这一人物角色的一己之力就要将整个舞台推向高潮,充分展示演员的人格表现魅力。因此在塑造"九儿"这一形象时,演员一定要下足功夫、耐心品读、理解"九儿",然后才有机会表演她,完善丰满角色。

(三)建立舞台角色核心词汇

要在舞台戏剧表演过程中为每一名角色创建核心词汇。例如在"高粱地里","九儿"在面对"我爷爷"时选择妥协,放下所有戒备,这些行为瞬间就意味着生性泼辣、碰不得的"九儿"瞬间选择了对自己生命的交付。在戏剧设计中,会设计一出"我爷爷"捡起剪刀的细节,表现了他决定承担起"九儿"未来幸福的勇气与决心。此处表现含蓄内敛,戏剧指向性较强,也表现了两个《红高粱》中主要角色的不同性格内涵,对人物内心世界定位准确,为整个戏剧表演的后期编排与展开奠定了基础[3]。

三、总结

戏剧表演中舞台人物塑造性强,且要求较高,因为它涉及到不同角色人物的不同内心世界,这不仅仅是考验到演员的表演基本功力,也考验到他们作为演员的艺术文化素养。一名好的演员善于利用角色、剧本展示自我,发挥自我优势,体现出惊人的理解能力,而且他们也愿意不断探索、挖掘创新更多新内容,给予人们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这些都是日后在戏剧舞台表演中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瞿凌云.戏剧表演中的舞台人物塑造研究[J].大众文艺,2018(10):146.

[2]刘金茹.浅析如何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戏剧之家,2017(6):20.

[3]谷悦.浅谈"九儿"的艺术形象 --以舞剧《红高粱》创作的主要段落为例[J].戏剧之家,2017(11):130.

论文作者:曾兰秋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戏剧表演中的舞台人物塑造刍议论文_曾兰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