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传播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古典论文,诗歌论文,在法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翻译与传播,对于加强中法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进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乃至世界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笔者在法求学期间,查阅了大量的原版资料,同时借鉴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在本文中试以出版时间为序,系统地梳理在法国出版的比较重要的中国古典诗歌文献资料,并加以述评,期待对国内同行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帮助。
一、十八世纪
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文化界的第一次亮相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初。1714年9月7日,法国汉学家尼古拉·弗雷列(Nicolas Fréret)在碑文与美文学院(Académie royal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宣读了一篇题为《关于中国诗歌》(De la poésie chinoise)的学术论文,并用汉语朗读了文中所引的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中的两首中文诗歌。这篇学术报告的摘要后来被刊登在《碑文与美文学院院报》上。弗雷列引用的《玉娇梨》中的诗称不上是中国古诗的代表作,他那段文字的介绍也非常简单并夹杂着错误,但这可能是法国最早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文献了。
但遗憾的是,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乃至欧洲正折服于来华传教士笔下孔子儒家哲学的描绘,中国古典诗歌只有“五经”之首的《诗经》作为儒家经典偶尔被选译和介绍。倍受华人称赞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诗篇也仅在迪阿尔德神甫(le père Jean-Baptiste Du Halde,也有译为杜赫德)所著的《中华帝国全志》(Descrition historique,chronologique,politique 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以及北京耶稣会教士(les missionnaires de Pékin)编撰的《中国人杂记》(Mémoires concernant l' histoire,les sciences,les arts,les moeurs,les usages,etc.des Chinois)中被零星提及。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中西方交通不便,少数来华传教士的日记、书信等则成了当时法国权贵了解神秘中国的重要依据。中国古典诗文学作为一种相当艰深的文学种类,其价值和魅力并没有被法国当时社会和文化界所认识。
二、十九世纪
十九世纪中叶,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德埃尔韦·圣德尼侯爵(Marie-Jean Léon d'Hervey de Saint-Denys)1862年在巴黎出版的《唐诗》(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译集,可以认为是法国出版史上第一本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选集。书中收录的唐代35位诗人的97首诗都是首次被翻译成法语,可谓是法译唐诗的开山之作。
作品附有一篇长达90页题为《中国人的诗歌艺术和韵律》(L'art poétique et la prosodie chez les Chinois)的引言,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自《诗经》以来中国诗词的发展历史,并阐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诗体。这篇引言被法国汉学界公认为是最早并具有相当价值的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文献。圣德尼侯爵在诗集中,以李白、杜甫、著名诗人以及其他诗人为序分成四个章节。他选诗的宗旨以展现中国的风土人情为主,译文优美、注解详尽,使得法国公众第一次领略唐诗瑰丽的文字背后所传达的优美意境。诗集一经出版就深受当时评论界的好评。
5年后的1867年,法国著名作家泰奥菲勒·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22岁的女儿朱迪特·戈蒂埃(Judith Gautier),在其中国家庭教师丁敦龄(Tin-Tun-Ling)的帮助下出版了一本中国古诗集,这就是西方赫赫有名的《玉书》(Le livre de Jade)。朱迪特·戈蒂埃在《玉书》中选译了《诗经》以及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诗人的诗作,还将丁敦龄的数首作品收录其册。《玉书》以恋人、月亮、行旅、战争、酒、秋、诗人七个主题将诗进行分类,在1902年再版时又增加了宫廷这一主题,并修饰了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图案。朱迪特的译诗没有参考前人的作品和研究,风格特例独行;译诗没有累赘的注解和介绍,纯粹以她个人的品位和想象,用一种自然清新又富有诗意的散文式语言重新书写了中国古诗。虽然朱迪特的翻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评论界对此也褒贬不一,但她的作品通俗易懂,很适合西方读者的消遣和赏析。《玉书》出版至今,历经五次重版,在公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开始得到重视并流行一时。
十九世纪另一本值得关注的作品是法国巴那斯派(Parnasse)①诗人埃米尔·布勒蒙(Emile Blémont)在1886年出版的《中国诗》(Poèmes de Chine)。他搜集翻译了李白、杜甫,以及《诗经》、《离骚》、《民歌》等不同诗人和不同体裁的各类诗文,以《春》、《秋》、《英雄》(诗)和《传说故事》四个章节构成全书。布勒蒙可能不通汉语,他的译文与原作本意有一定出入,部分译诗是引用他人的材料加以重新构思创作的,因此这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古诗选,而更倾向于一部“创译”作品。但他的译诗结构精巧,辞藻华丽,值得一读。
朱迪特·戈蒂埃和埃米尔·布勒蒙的两部作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作品,他们摆脱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音韵、格律和平仄,进行了形式自由的“再创作”(réécriture),使得他们的作品更能被法国的读者所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由此变得本地化和通俗化了。
十九世纪末的1896年,一部有份量的中国古诗译作在法国问世。它是由耶稣会教士顾赛芬(Séraphin Couvreur)以法语和拉丁语双语翻译的《诗经》(Cheu king)。在这部作品中,他努力展现原书的全貌,避免加入个人的评论,译文忠实可信,在法国学界有相当的影响。顾赛芬长期在中国传教,对中国儒家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他终生辛勤笔耕,几乎翻译出版了所有的儒家经典文献,其数量之多、涉及之广,在国外汉学界中也是不多见的。
如果说中国古典诗歌在十九世纪法国的传播只是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萌芽期,那到了二十世纪,她就进入了全面开枝散叶的成长期了。
三、二十世纪前期
二十世纪前期,为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传播和影响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两类人员组成,他们分别是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过的法国外交官和学者以及中国留法学人。
19世纪末,卡米耶-克莱芒·安博-于阿尔(Camille-Clément Imbault-Huart)编译了一本《十四~十九世纪的中国诗选》(La poésie chinoise du XIVe au XIXe siècle)。这本1886年出版的小册子收录了明清两代刘伯温、杨基、袁枚、乾隆皇帝以及曾国藩等六人的21首诗。卡米耶曾在上海和北京的法国使领馆担任翻译,后来又出任法国驻广东领事,是一名精通汉语的外交官。卡米耶收录的诗人不少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帝王和政治家,他本人也极富政治敏感性。卡米耶用一首暗喻当时中法冲突情景的《哀歌》(Eldgie)作为诗集的结尾,使得整本诗集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的烙印。
同样在中国有生活经历的法国大汉学家葛兰言(Marcel Granet),在1919年出版了一本题为《中国古代节日和歌谣》(Fêtese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的民俗研究作品。在书中第一部分百余页的篇幅里,他对《诗经·国风》里的爱情诗歌做了逐字逐句、追根溯源的详细翻译和注释,表现出了严谨的治学风范。这本书可以被看作西方人解读《诗经》的重要参考文献,在法国颇有影响并有英译本问世。
四年之后,法国长驻中国的外交官、汉学家乔治·苏利耶德莫朗(George Soulié de Morant)②出版了一本239页的《宋词选》(Florilège des Poèmes Song)。当时宋词在西方几乎不为人知,此前只有朱迪特·戈蒂埃的《玉书》中曾提到过宋代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少量作品。苏利耶德莫朗在书中收录了宋代李清照、朱淑真、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27位著名词人众多的作品,由此,他的《宋词选》填补了法译宋词领域的空白,成为法国重要的断代译诗集之一。
法国声名显赫的外交官兼大诗人保尔·克洛代尔(Paul Claudel),曾在中国工作十余年,他也译过中国古典诗词,但他不通汉语,只能在研读别人译成法文的中国古诗基础上,改写为法文诗。他三十年代末先后出版的两部作品《拟中国小诗》(Petits poёmes d'après,le chinois)和《拟中国诗补》(Autres poёmes d'après le chinois)就是分别根据中国留法学者曾仲鸣和朱迪特·戈蒂埃的《玉书》改写而成的。③但这两部作品并没有引起学界太多的注意。
如果说二十世纪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得到较广的传播,那么我国留法学人对此所作的贡献是值得一书的。在这些学者中,尤为突出的是梁宗岱、罗大冈、徐仲年、曾仲鸣等人。
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梁宗岱少年时就博得“南国诗人”的称誉。梁宗岱的语言能力卓越,诗学功底深厚。他曾说:“我自己在生活上最爱野朴与自然,在艺术上却极醉心于格律与谨严,而我最大的野心就是要在极端的谨严中创造极端的自然。”④留欧期间,他的法文本《陶潜诗选》(Les poèmes de T'ao Ts'ien),由法国大诗人保罗·瓦莱里(Paul Valéry)亲自作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受到了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的推崇与欣赏。
徐仲年、曾仲鸣两人是法国里昂大学的校友,并都通过了文学博士论文的答辩。曾仲鸣在法国出版了《冬夜的梦:唐人绝句百首》 (Rêve d'une nuit d'hiver,cent quatrains des Thang)和《中国古代无名氏的诗》(Anciens poèmes chinois d'auteurs inconnus)等翻译作品,还写了一本名叫《中国诗史》(Essai historique sur la poêsie chinoise)的研究随笔。前面提到的大诗人保尔·克洛代尔在其的作品中曾参考过他的译文。徐仲年在介绍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方面也十分活跃。他先后出版了《中国文学选集:诗歌、小说、戏剧、哲学、历史》(Anth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des origines à nos jours:la poésie,le roman,le thétre,la philosophie,l'histoire)以及《李太白:他的时代、生平和著作》(Li Thai-po:son temps,sa vie et son oeuvre)两本作品,并在《里昂大学杂志》上发表了《白居易研究》,《水星》杂志上发表了《中国诗人杜甫》,《交流》上发表了《李白诗》、《杜甫诗》等译作和文章。这些译著和文章在法国研究界曾产生过较大影响。⑤
罗大冈在法国、瑞士留学多年,在翻译、创作和文学研究领域都颇有建树。1939年,他的博士论文《诗人白居易的双重灵感》(La Double inspiration du poète Po Kiu-Yi)⑥在巴黎出版。1947年和1948年,他又先后出版了《唐人绝句百首》(Cent quatrains dans Tang)和《首先是人,然后是诗人:七位中国诗人介绍》(Homme d'abord,poète ensuite,Présentation de sept poétes chinois)两本颇有影响的法译中国古诗集。
中国留法学人的这些作品和研究为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介绍和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中法文学交流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二十世纪中后期
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译著和研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呈现了全面开花结果的蓬勃局面。
1948年,法国学者乔治·马古利(Georges Margoulies)撰写了《中国文学萃选》(Anthologie raisonnée de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一书。作者简要地回顾了中国文学在西方的传播历程,并试图将中国文学的精粹呈现给法国读者。作品按中国人、官员和旅行、引退文人、战争、死亡、离别、爱、女子、自然、酒、哲学和抒情等主题划分章节,每个章节包括散文和精心选择的中国古典诗歌两大部分。两种文体交相呼应,很好地烘托了主题所要传达的内容。
1957年帕特里亚·吉耶尔马(Patricia Guillermaz)出版了一本题为《中国诗选》(La poésie chinoise)的译作。此书的特点就是力图“在相当有限的篇幅内集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明白易懂的诗”。⑦作品在引言中对中国各朝代的古典诗歌,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明清诗以及现代诗的结构和特点做了简单的介绍和阐述,可以视之为对中国诗史和诗歌理论研究的入门之作。
1962年法国著名汉学家保尔·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主持了《中国古诗选》(Anthologie de la poésie chinoise classique)的编写工作。他和让-皮埃尔·迪耶尼(Jean-Pierre Diény)、吴德明(Yves Hervouet)等汉学家花了两年多时间合作编译了这本厚达613页的巨著。戴密微为这部诗集撰写了长篇导论,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以及特点、韵律等内容,是研究法译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导读文献和参考资料。《中国古诗选》收录了从《诗经》无名氏到清代朱彝尊各个时期的200多位名家的近400首中国古诗,并按各种诗歌的体裁详细分类,很方便查找和翻阅,读者一目了然。《中国古诗选》是至今法国国内出版的内容最全面的中国古典诗歌集,也是法国汉学界合作完成的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重头著作,作品被列入法国著名的加利马尔(Gallimard)出版社东方知识丛书。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法译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著作还有1964年吴德明的《汉朝宫廷诗人:司马相如》(Un poète de cour sous les Han:Sseu-ma Siang-jou)、1968年让-皮埃尔·迪耶尼的《中国古诗溯源:汉朝抒情诗研究》(Aux origines de la poésie classique en Chine.Etude sur la poésie lyrique à l'époque des Han),以及1977年法兰西学院院士、华裔学者程抱一的《中国诗学,附唐诗选译》(L'Ecriture poétique chinoise,Suivie d'une Anthologie des poèmes des T'ang)。程抱一在《中国诗学,附唐诗选译》这本作品中,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结构主义的学说,为解读唐诗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这本书后来被法国汉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汉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著名汉学家保尔·戴密微(1894-1979)逝世后留下的两本遗作出版,一本是经作者精心整理、翻译和评述的《王梵志诗附太公家教》(L'oeuvre de Wang le zélateur,suivie des Introductions domestiques de l' aeul),作品在引论部分对王梵志及其作品进行了全面探讨,校录部分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25件敦煌写本中记录的王梵志诗译为法文。另一本是《中国绝命诗选》(Poèmes chinois d'avant la mort)。此书是戴密微在平时研究中国文化过程中,对中国诗人或政客在临终前写的诗篇发生兴趣,随手摘录翻译,并加以简单注释,但大多未成篇。后由让-皮埃尔·迪耶尼帮助整理成书。
1987年,帕特里克·卡雷(Patrick Carré)和泽诺·比亚尼(Zéno Bianu)合作出版了《空山:3~11世纪中国诗选》(La montagne vide:anthologie de la poésie chinoise(Ⅲ[e]Ⅺ[e] siècle))。书中选译了从三世纪的庄子到十一世纪的苏东坡,包括陶渊明、寒山、李白、王维等34位诗人的120首诗篇。《诗选》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让读者似随诗人寄情于山水,领悟宁静致远的境界。帕特里克·卡雷本人还著有《云游诗人寒山作品集》(Le mangeur de brumes:l'oeuvre de Han-shan,poète et vagabond),在法国也有一定影响。
五、最近二十年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法国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在学术上表现出青黄不接的态势,总体上呈现下滑的趋势,但少数资深学者仍有佳作问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华裔学者程抱一出版了一本名为《水云间:中国诗歌新译》(Entre source et nuage:la poésie chinoise réinventée)的著作。本书与1977年他早先出版的《中国诗学》这两部作品,后者偏重理论阐述,前者是其理论的实践成果。《水云间:中国诗歌新译》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作为开篇,选取了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18位唐宋名家的著名诗篇,还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冰心、冯圣、穆旦、艾青等7位中国现代诗人的作品。《中国诗歌新译》只有少量的诗篇附有注解,译文风格清新自由,更适合法国读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令人叫绝的是,书的末尾,身为画家的程抱一分别用汉语和法语手抄了十六首中国古典诗歌的原作和译文。他的中文字体飘逸洒脱,法语译文的圆形体书龙飞凤舞,两者遥相呼应、和谐划一,如同一副引人遐想的诗书画,使读者读来身临其境,将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领悟。
九十年代中期,著名汉学家吴德明酝酿多年的呕心力作——《古代中国的爱情和政治:一百首李商隐的诗》(Amour et politique dans la Chine ancienne:cent poèmes de Li Shangyin)出版。这部作品不但译文精美确切,还附有惊人数量的注释和评论。作者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诗文的背景、内涵乃至文学价值,使李商隐的作品读来不再那么令人费解和深奥隐晦,显示出吴德明对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深厚功力。
2000年,让-皮埃尔·迪耶尼的《曹操的诗》(Les poèmes de Cao Cao)问世。作者在引言中从出身、功绩、文学才能等方面,将曹操与古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王恺撒做了大胆对比,并将其称为中国的恺撒。迪耶尼以《宋书乐制》、《文选》、《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四本书为蓝本,收录了曹操《短歌行》、《观沧海》等24首著名诗篇,分成政治、消遣、抒情、摘录四个章节,并借鉴和选用了前人精辟的注解和评论,是法国国内对曹操及其诗歌作品进行全面介绍和评述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专著。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近二、三十年来,散布在法国各大期刊杂志上有关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论文,以及一些法国著名大学和研究部门举办的相关学术研讨会,对推进中国古典诗歌在法国的传播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样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1972年12月在巴黎新索邦大学(巴黎三大)举行的一次堪称法国历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国诗歌翻译研讨会(Colloque sur la traduction poétique)值得我们的关注。会议由法国大汉学家艾田蒲(René Etiemble,中译名又作安田朴)主持,保尔·戴密微准备素材,吴德明、程抱一、让-皮埃尔·迪耶尼等众多具有丰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经验的汉学家以及一些诗歌爱好者出席。与会者就李白《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和敦煌曲《望江南》三首不同类型的诗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翻译和推敲,讨论异常热烈。会议的发言被详实地记录并整理出版。时至今日,研讨会的记录仍对后辈学者启发良多,是一篇有关法译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技能和实务的经典之作。
另外,在法国各大期刊杂志中发表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文献,如吴德明1970年在《亚洲报》(Journal Asiatique)上发表的《几本中国诗集》(Quelques anthologies de poésie chinoise);米里埃尔·德特里女士(Muriel Détrie)1989年在法国《比较文学杂志》(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上发表的《朱迪特·戈蒂埃的〈玉书〉:一本先驱作品》(Le Livre de Jade de Judith GAUTIER,un livre pionnier):弗朗索瓦·马丁(Francois Martin)在第25期《远东远西》(Extrême-Orient,Extrême-Occident)期刊中的《中国远古和中世纪诗集:从起源到发展》(Les anthologies dans la Chine Antique et médiévale:de la genèse au déploiement)以及侯思孟(Donald Holzman)的魏晋时期诗歌研究等文章都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上述,笔者对法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文献和传播历史按时间顺序作了系统的梳理和简要评述。2000年以后在法国出版的中国古典诗歌著作数量较少,另因资料搜集时间所限未能列入,留待以后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注释:
① 巴那斯派(Parnasse)即高蹈派,是法国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它讲究客观,倡导艺术形式的惟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
② 乔治·苏利耶德莫朗是将中国针灸术介绍给西方人的先驱者之一。
③ 自徐知免:《请教盛成先生》,1998年1月17日,《光明日报》网络版。
④ 引自单世联:《诗人梁宗岱戏剧人生》,法国《欧洲时报》2005年9月16日第16页。
⑤ 引自钱林森、李明滨:《法国与俄苏的唐诗研究》,国学网网址:http://www.guoxue.com/tangyanjiu/hwyj/fotsyj.htm
⑥ 未能查阅到原书,译名暂定。
⑦ GUILLERMAZ(Patricia),La poésie chinoies,Paris,Seghers,1957,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