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行为模式的自觉设计与推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自觉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文化的理念系统,是企业文化的规范系统;企业文化的行为模式系统,是企业文化的操作系统。理念系统因行为系统而操作化并发生实际的作用。因而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的行为系统非常重要。企业文化是一个自觉的管理系统、它的行为系统的形成也是自觉的,是依了文化理念的个性要求和行业特征的要求,自觉进行设计和推行的。企业行为模式系统设计的难度很大,其推行的难度也很大。对此进行探讨,对企业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根据美国管理学家苏姗娜·斯基芬顿和帕里·宙斯的研究,一个成功的行为模式应具有四个特征:首先,能够全面完整地描述某种行为全过程;其次,有指向性,能够产生某种预期的结果;再次,有适用性,能够用于相同行为的一切情况;最后是结构性,能够保证行为模式的每个组成部分有效。行为模式的设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既立足于对组织既定行为的修正和提炼,又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成功的行为模式以精炼而有机的行为,使企业文化的理念全面操作化,它是企业文化与现实整合的有效机制。
行为是复杂的,行为模式的设计和建构更为复杂。为了帮助企业能有效对行为模式进行建构和设计,我们认为在进行行为模式建构和设计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一是行为单元简单化原则。要把复杂的行为分解为一些相对简单的独立行为单元,以这些单元为主体构成行为模式。这样做可以使行为模式不致于规模过大、要素过多、结构关系过于复杂,员工无法把握,无法操作。单元过大的行为
模式是无效的、浪费人力物力的,高成本而不可取的;二是要素简单化原则。一个行为模式的构成要素要尽可能的少,一切多余的要素必须尽量剔除,使之清晰明瞭、简单易行。这样不仅员工容易掌握、容易操作、容易接受,而且能够保证效率高、产出高;三是相互关系简单化原则。各要素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和时间先后关系应尽量简单明瞭,使员工能形成固定的把握,从而能保证长期使用和固定使用;四是弹性化原则。行为模式不应当是僵死的、呆板的、硬性的,应当有一定的弹性,使行为模式寓于员工个人行为之中,既保持企业集体行为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又保持员工个人行为的个性。让二者统一起来,使员工对集体行为模式保持认同性。
任何一个行为模式应当包括三部分:一是行为动机,二是行为本身,三是行为后果,其中核心是行为本身。对行为模式设计程序,根据我们的设计实践,可以采用如下程序,这个程序可以称之为“九步法”。它包括:行业特征研究、企业文化研究、行为单元划分、行为结果预期、行为要素提炼、行为技巧应用、行为关系整合、行为原则规范、行为模式推行等九个步骤或程序,这九个步骤把行为模式的三部分全部包括在其中,使一个有效的行为模式得以形成。
1.行业行为特征研究
任何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重性质。一个企业的行为模式必须反映行业行为的普遍特征,又必须反映企业文化的特殊个性。例如医生属于医疗行业,这个行业有自己的普遍行为特征:穿着白大卦、戴着白帽子;语言上沉着、镇定、舒缓;动作上耐心、细致、干净、利落;处置上细致、周到、到位等等,这些是行业行为的普遍特征。这些行为的普遍特征使人们能立即判断行为者的行业所属,并判断是否遵守了行业行为规范。同时每个医院医生的行为又为本医院的文化所规定,表现出特殊的行为特征。如推行优质服务为文化的医院,它会在整个医院形成许多服务行为模式,使医生的行为体现优质服务的个性要求,病人从这些行为模式中识别了医院文化的个性、享受了个性文化带来的好处,医院也通过行为模式的操作化,落实了自己的文化。在行业行为特征研究中,着重研究行业行为的普遍特征,为行业行为普遍特征与企业文化行为个性特征的结合,提供前提和打下基础。
2.企业文化理念研究
行为必须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要求,因此在行为模式设计之先,必须研究理念,吃透理念。必须坚信理念是能够操作的,即可以行为化的,而且可以使行为多样化的。例如“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体现为方方面面的行为。办公室的桌子怎么摆,可以体现“以人为本”。总经理办公室的桌子必须面向门口摆放,这样客人或员工一进门就可以受到总经理的招呼和热情问候,这是“以人为本”;地毯的接头不能铺在楼梯口以免绊住人,也是“以人为本”;在一个大平面上不能有高低的阶梯,如果有必须有鲜明醒目的标志,也是“以人为本”;餐厅服务员端菜盘上菜时,高度不得超过坐着的客人的脖子,也是“以人为本”。这是因为热菜不小心被打倒会烫伤客人的脸庞;在中国餐厅里女服务员个子最好在1.6米左右,也是“以人为本”。这是因为中国人的个子相对矮小,如果女服务员的个子过高,会使就餐的客人产生自卑心理。如此等等。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在行为模式设计之先,首先对企业文化的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握理念的精神实质,理念的价值观诉求,理念对企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行为如何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等。对理念的深入研究,为行为模式的设计指明了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行为单元划分
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几乎是无穷的,不可能对它们都进行设计。企业只能对那些经营管理中关系重大的、经常使用的、固定使用的、直接影响经营管理成本和绩效、影响企业形象建树的行为模式进行设计。因此必须对行为单元进行划分。首先是对行为类型进行划分,如分出礼仪行为模式、广告公关行为模式、领导与员工关系行为模式、管理行为模式、研发行为模式、营销行为模式等大类。在行为模式大类划分的基础上,对每大类中的行为模式作单元划分,这个划分中必然要划分出若干行为单元出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行为单元进行筛选,筛选出最必要、最常用、价值最高的行为单元,作为行为模式设计的对象。对其他行为单元暂不涉及或根本无须行为模式化。这是因为行为模式设计本身也是有成本的,行为模式的习惯化和推行也是有成本的,对所有的行为单元进行模式化设计,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对行为单元设计的方案,可以经由专家推荐,企业总经理委员会讨论,总经理或董事长批准。
4.行为结果预期
行为结果预期就是组织专题讨论,研究某个行为单元模式化设计建构,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就是说能够反映企业哪种理念,能够降低哪方面的运作成本,创造哪方面的效益,给企业长期带来什么好处等。比如日本企业总经理在员工过生日时有一个“三要”的行为模式:一是员工过生日时邀请总经理参加,总经理如无非常特殊的情况,一定要接受员工的邀请,拒绝了员工或找理由推托了员工,这就是拒绝了员工一辈子(因为员工再也不会过这一年的生日了),这是一个重大事件,给企业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二是总经理去参加员工生日晚会时,一定要带礼物。礼物不用贵重,重要的是表示对员工的真诚。在生日晚会上动情而诚恳地追述员工在企业的贡献,这才是真正的礼物,是对员工最好的肯定;三是总经理在员工生日晚会上要参加到底,不可中途退场。要保持伙伴中一员的身份,同吃同喝同唱,一直到结束。这个“三要”的行为模式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增强集团主义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达到调动集团每一个成员尽力为企业作贡献的目标。每一个要建构的行为模式,都必须对行为结果预期进行深入分析,这种分析为行为模式设计和建构提供了依据。
5.行为要素提炼
行为要素又可以称之为行为动作或步骤,它们是构成行为模式的必要组分,是行为模式设计与建构的主要内容。进行这一步工作应包括:一是研究企业群体中相同或相似的习惯行为模式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些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是否可以改造、提炼、完善、利用?因为已经形成了的习惯行为模式往往更容易为群体成员接受。如果能够改造,就不要轻易另起炉灶,否则会加大设计成本和推行成本。二是对新设计的行为模式,要从实际出发,从方便和高效出发,设计出构成行为模式的要素,动作或程序;三是采用泰勒的时间动作研究,反复进行实验,剔除多余的动作、无价值的动作,保留或增添有用的、有价值的动作,增强其适用性和功能性;四是让行为模式的操作人员,在实验的基础上对行为模式要素提出修正意见,使之更符合科学性、效率性和习惯性。
6.行为技巧应用
行为要达到目的,需要有良好的技巧作配合,技巧是对行为的规范和矫正,它使行为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人性、更具有魅力和降低成本。比如运用语言的技巧,会使语言得体、平和、自然,并针对不同的对象有所变化;递名片的技巧和观看名片的技巧,可以使双方都得到认识、确认、肯定和尊重;招呼人的技巧、介绍人的技巧、批评的技巧、说服的技巧等等,它们本身构成了行为模式的重要成分,少了它们行为模式就会空洞抽象、呆板枯燥,按这样的行为模式操作,人就会变成机械的机器。行为模式中的行为技巧的设计,要符合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习惯,又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也要反映出企业文化理念的个性要求。要根据行为模式的操作目标,选择和设计行为技巧,在行为模式的应用中要对行为技巧进行说明和训练。
7.行为要素关系整合
行为要素设计之后,对行为要素之间的关系要进行整合,就是确定它们的空间配置和时间先后顺序及延续关系。这种关系的整合非常重要,它使整个行为模式成为一个有机体,显得自然得体,符合文化要求,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比如打招呼的模式包括了距离、微笑、手势和口头问候。它们应当有空间配置和时间先后与延续的关系规定。就距离说,如果两人在路上迎面而来,行政级别差距越大,打招呼的距离越长,反之则可以越短。就微笑的时间说,它必须首先发生并贯穿于招呼的全过程,然后自然地继之以手势和问候。如果把微笑改在问候与手势的后面,就使人不可理解了。又比如在握手模式中,上级可以和下级主动握手,下级不能和上级主动握手。这既是时空关系的规范,又是相互的人际关系的规范。上级主动和下级握手,表示上级对下级的尊重关怀和肯定;下级主动和上级握手,会流露出卑谦与对自我的不尊重,而且有时会造成尴尬的局面。在男女之间,男的不得和女的主动握手,女的可以和男的主动握手,这也表示了对女性的尊重和相互的尊重及礼貌。在坐座位时,并排座是会见,面对面坐是会谈等等。人与人之间共同行走或谈话时的距离,0—20cm是亲密距离;20—40cm是一般距离,40—70cm是安全距离。一个适用的行为模式必须在时空上、相互关系上进有严密的整合,才能准确地传达企业文化。比如海尔的“6S”现场管理行为模式,就是一个整合的行为模式,它包括:(1)整理。留下必要的,其他都清除掉。(2)整顿。有必要留下的,依规定摆放整齐,加以标识。(3)清扫。工作场所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清扫干净。(4)清洁。维持整顿,清扫的结果,保持干净亮丽。(5)素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则,有美誉度。(6)安全。一切工作以安全为前提。很显然,“6S”是一个经过整合的行为模式,它们在先后顺序上有严密的递进关系,在内容上各要素互相配合,使“6S”成为一个现场管理有机、有效的行为模式。
8.行为原则规范
一个经过整合的行为模式,在操作时必须要有原则规范,它使行为模式操作保持严谨,其贯穿的理念能不走样。原则规范是企业文化理念的具体展开。行为模式起源于对企业理念的理解,理念贯穿于行为模式的实施;还必须用原则的形式对理念在行为贯彻中予以维护和确认。因此每一个行为模式都应当根据企业文化理念的要求,对行为模式的原则作出规范。例如,企业收集信息的行为模式,其要素规范有:阅读法、调查法、询问法、上网法、专家法、购买法、采集法、汇集法、兼职法、横向法、综合法等。为了保持行为模式与理念的一致性,必须遵循长期坚持的原则、视野开阔的原则、认真提炼的原则、讲求经济的原则、深入开拓的原则、及时反馈的原则和注意保密的原则。在提出行为模式运行原则时,要高度体现企业理念的要求;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严密性;要简洁易记使员工在操作时能够落实。
9.行为模式推行
为了要使全员悉心按企业行为模式行事,并使行为模式得到检验、发生实际作用,企业应特别注意对员工进行行为模式推行,它体现了行为模式设计的最终目的,因而也是企业行为模式设计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
企业必须通过行为模式推行,使员工习得企业公共行为模式,从而有效维护企业公共利益。人类活动有两个领域,一个是私人领域,一个是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只涉及个人的利益,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实施私人价值观和私人行为,但人们的私人行为应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而自律。在公共领域中存在公共利益,任何价值理念和行为都涉及他人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因此需要有效管理。管理就是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游戏规则的执行。游戏规则是一种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观,游戏规则执行是推行一种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观的行为模式。任何人进入公共领域,就必须放弃私人价值观和私人行为模式,接受公共价值观和公共行为模式,从而保证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同时得到实现。因此,任何企业成员和组织成员习得公共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十分必要。企业有责任也有要求通过行为模式推行,让企业所有成员习得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行为模式,成为企业组织中合格的一员。企业管理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习得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行为模式,并坚决予以贯彻执行的管理。企业抓好行为模式推行,就是实现公共利益目标的关键一环。
企业必须通过行为模式推行,使员工在企业中扮演恰当的角色,取得大家认同。员工进入企业并成为企业的一员,其前提是在企业中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样他会感到自己在企业中很重要,别人也会感到他很重要。恰当地扮演角色,能使自我感到充实,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对企业保持高度认同。所谓角色是指与某种社会身份相称的行为规范的集合。各种社会角色都代表着相应的社会身份,以及同其社会身份相称的行为规范。企业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在组织中扮演一个恰当的角色。角色扮演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身份,实施一系列角色行为的有机结合。角色扮演成功与否,取决于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理念的深刻认识,及他对角色行为规范的把握是否准确。企业成员要扮演恰当的角色,必须进行角色学习。角色学习不是片断的学习,而是综合性的学习,必须习得企业的一般公共行为模式,同时必须习得与角色相匹配的特殊行为模式。角色的学习是在相互作用着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的,它既有赖于个人对角色理念的理解,又有赖于角色行为的扮演和学习。学习能提高人们对角色的认识,加深对角色行为模式的把握,提高企业成员角色的知觉能力,提高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行为模式规范的熟练程度,提高对角色扮演的行为模式规范是否得当的判断,使人们对自己承担的角色作出恰当反应,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有关角色身份的要求。企业行为模式推行包括了角色行为模式推行和一般行为模式推行,它为人们扮演恰当的角色提供帮助,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角色要求,帮助人们克服角色扮演中的行为冲突和障碍,从而在扮演角色中实现自我。员工在企业中感到不安的原因之一是角色扮演不到位,不被认同,这都与对角色行为模式不到位有极大关系,必须通过行为模式推行提高他们的角色水平。
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行为模式推行,使员工提高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人们总是在竭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以适合群体生活的需要。人们所以要加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是为了尽量使自己的行为与企业行为模式一致,从而取得在群体中的安全感和认同感。按照弗洛依德的说法,每一个人的心灵内部都存在两个“我”,它们锁在我们行为的永久控制之中:本我和超我、孩子和父母、愚蠢和明智。当超我、父母和明智这一类的东西占上峰时,自我控制便发生;当它们失败时,放任就发生。行为模式推行是一种超我和明智的推行,它的目的是要使员工认识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承认我们需要控制。即承认自我控制我们的理念和行为模式,才能实现共同体的目标,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强化超我就能强化控制,就能达到资源节约、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而强化超我的办法之一就是强化企业行为模式训练,行为模式是最现实最有力的控制手段。控制与自由是一对矛盾。表面看来强化控制就是强化约束,强化约束就是减少自由。但实际上削弱控制就可能导致放任,而放任的结果是导致群体内冲突频繁发生。冲突的结果是减小行为的有效性,使大家的利益均难实现,这是真正的不自由。社会和企业总需要控制,控制总要方法和途径,行为模式的推行是有效实现控制的手段。它使人们习得行为模式的理念,理解行为模式的预期结果,把握行为模式要素及技巧,熟悉行为模式的关系整合,自觉遵循行为模式操作的原则,从而使企业行为模式体系通过推行的方法,为全员所熟悉、接受并有效操作。
企业通过有效的行为模式的推行,使员工克服接受企业行为模式的种种障碍,为企业行为模式的习惯化创造条件。人们非常习惯于按私人价值观和私人行为模式行事。不仅在私人领域中是如此,在公共领域中也倾向于此。人们总是不自觉地、顽强地把私人价值观和私人行为模式推进到公共领域,企图以此取代公共价值观和公共行为模式的地位。接受公共价值观和公共行为模式,是一个角色的新的转变,需要重新学习,而自动的学习往往收效甚微,它会得到自我保护的干扰、阻碍。用强力的灌输式和训练的方式推行,可以使人们在角色转变中加快接受企业的行为模式体系。
总之,行为模式系统推行,是落实企业文化的关键。先进国家企业在企业文化推行中,首先就是抓企业文化理念推行和行为模式推行,又特别是行为模式推行。日本、美国等企业在这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从而使它们的企业文化得很好落实并真正发挥作用。
行为模式推行是对行为模式的实践检验。行为模式不是一次定型的,在行为模式推行中,让大家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进行科学提炼和修正,使之逐步固定化和习惯化。随着环境变化经营变化和价值理念的调整,要对行为模式进行修正或者重构。企业文化的行为模式化,完成了企业文化由理念规范系统到行为操作系统的飞跃,使企业文化不仅发生规范员工思想的作用,而且发生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它是企业文化培育非常关键的一环。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培育抓到底,就必须完成企业文化行为模式化这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