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导者的远见和预见能力_领导者素质论文

论领导者的远见和预见能力_领导者素质论文

论领导者的眼光与预见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者论文,眼光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眼光和预见能力,是领导实践的重要要求,也是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现代领导者应该努力探索并掌握科学预测的客观规律。

运动、变化、发展是事物的本性。能否做到高瞻远瞩,未萌见于微,科学地预见未来,既面对现实又想到将来,既看到今天又不忘明天,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注意长远利益,这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有没有远见卓识的首要标准,也是决定他能否不断开拓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孙子兵法》云:“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领导者的这种先知先觉,当然不是什么神启,也不是什么灵感,而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特定的必然性和科学内涵。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把眼前的条件作为跳板,越过前方的险滩暗礁,迈向追求中的理想世界,打开不可思议的机会之门。尼克松说:“领导代表未来,代表方向。”[1](P333)特别在科技飞速发展、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之世,领导者更应该能听得见时代前进的脚步声,看得到发展征程的雄关漫道。任何固步自封,麻木不仁,盲目轻率,莽撞幼稚,权宜苟且,短期行为,都有可能瞬间被冲出时代的洪流,销声匿迹。

一、“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

领导一词,由“领”与“导”两个字组成,本身就意味着方向性、目标性,即究竟把群众领向何方,导向何处。任何群体都要朝着未来变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一般都存在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有利或好的方向与结果,也包括不利或坏的方向与结果。群雁高飞头雁领。这就要求作为统帅与指挥员的领导者必须目光远大,对所属群体的发展方向、可能与趋势等胸中有数,能作出正确的预见,并加以相应的引导、把握,当好“头雁”、“头马”,洞烛先机,使各种活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趋利避害,从而保证整个群体不断走向成功与胜利。特别是高层次的领导者,属下千军万马,手中亿万资财,他所指出的方向,提出的目标,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更直接关系千百万人、乃至亿万人的前途命运。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要求、希望,主要就是看在这些问题上是否正确,而不是那些琐碎事务做了多少,做得怎么样。

毛泽东指出:“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斯大林说,没有预见就不叫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认为:“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2](P394-395)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华伦·丹尼斯则根据自己1985年对90位杰出领导人的研究,把预见能力列为领导者的首要能力,称之为“注意力管理”,即提出一个被别人接受的远景目标,这是“领导者组建组织从现在跨到未来的大桥。”[1](P493)

进一步看,有眼光有远见也是领导活动达到高效益、低投入的必由之路。当事物还处在萌芽状态时,性质一般比较单纯,各种关系不那么复杂,影响也不是很大。如果这时领导者看得到,识得准,解决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属于正面、积极者,加以扶持、扩大,往往可多得其利或捷足先登;属于反面、消极者,加以控制、制止,则常常可少受其害或早早消除。“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3]也好比医生治病,当病人的病情还仅仅是开始,相对而言就比较好办,容易治疗。“善治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韩非子认为:“见小奸于微,故民无大谋;行小诛于细,故民无大乱。此为图难于其易也,为大者于其所小也。”[4]这些话,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讲领导者远见未萌的必要性。

从古到今,无数领导者为适应领导实践的这一重大客观要求,进行过种种不懈的努力。《诗经·豳风》中的《鸱鸮》篇就写道:“迨天之末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大意是,趁着天晴没下雨,取些桑根皮,修补旧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据专家考证,这首诗是周公写给他侄儿周成王的,劝他要勤政,居安思危,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害,以免内乱外患。孟子在《公孙丑》篇中对此议论道,如果君臣们在国家太平无事时,不知做些像绸缪牖户那样的准备工作,只知追求享受,贪图安乐,其实就等于自招祸害。“未雨绸缪”这句成语就源自于此。明代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也包含要求人们、包括领导者凡事要防患于未然的意思。儒家经典《说苑》中,也把远见卓识列为统治者的“六正”之首,认为在事情苗头还未萌生,形体先兆还未出现之时,就能看到存亡的迹象,得失的机要,预先把祸害消灭在未形成之前的大臣,算得上最有本事的“圣臣”。伴随着这种认识的提高,一些统治者经过刻苦探索,预见水平也达到很高的程度。诸葛亮未出茅庐,即向刘备提出脍炙人口的“隆中对”。认为“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以此为指导思想,“借”荆州,夺益州,终于“中占人和”成三足鼎立之势。

领导者如果缺乏高瞻远瞩,没有预见能力,凡事不懂得或不愿意先作一些估计、判断,就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就是灾难近在眼前,死到临头也浑然不知。古往今来,固然也有没有预见而获成功的领导者,或者“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应付一时;但这种事例大都有其相当特殊的原因与条件,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侥幸性;他们虽然可以一时得志,但也往往不能持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预则废”,具有必然性。如没有一定的预见,一般都难逃厄运。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大陆人口虽有增多趋势,但从当时国内外情况看尚不严重。独马寅初看到后果,大声疾呼,要求注意控制。却被打成提倡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者。时过20年,人口净增3个亿,终使今天全民族为“多子多孙”而发愁。如果当时的领导者能想远一点,也就不致于如今上下普尝这一苦果了。

二、日趋强烈迫切的时代呼唤与形势要求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更需要领导者把握好明天和后天。美国学者托夫勒说,在农业社会里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时间以过去为主;在工业社会里重要的是满足大量需求,时间以现在为主;在信息社会里以不断的迅速运动和变化为主,时间以未来为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以科研成果的经济寿命为例,据统计,从孕育到普及,19世纪平均要70多年,二战后缩短到40年,而到60年代中期进一步缩短到20年,其中有些产品还不到10年。到今天,时间则更短。还如,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城市发展,交通拥挤等问题,也使越来越多政治领导者觉察了解和预见未来的极端重要性。在工业发达国家,目前很多领导者广泛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探索有关人口、粮食、资源、能源、通讯、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科学技术、自动化、外层空间、教育、环境、医药卫生、家庭、文化生活等重大问题的变化发展趋势,提出对付措施,以驾驭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在美国有长期预测并制订发展战略的企业,1947年时仅为20%,而到1970年达100%;日本各大公司中有长期经营规划的也达99%。今天的领导者如果鼠目寸光,仍旧“今日不知明日事,明日有事再请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后果也往往比昔日严重得多,报应也来得快。

因此,为了提高预见的能力与水平,领导者、主要是高层领导者,除了要使用专门的预测人员外,还应该尽量学习、了解、掌握各种现代预测技术。领导者身居统帅地位,其预见通常主要靠直观感觉、经验以及逻辑推理等,并不要求要有娴熟的预测技术,非要拿出详细、精确的根据与数据。但在新历史条件下还应该对现代预测技术持积极态度,尽量懂得使用一些预测技术,或者了解一些它们的原理、功能与特点,如此对别人拿出的具体根据,也会从其来源、结论的方式中判断可信度如何,也会使自己的预见更加符合未来实际;也有利于有效地组织预测人员进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预见职责。一般地说,在缺乏现代预测技术的古代,以及凡事侧重于定性分析的政治、社会等领域,尤其其中的中高层领导者,预见未来多凭经验进行。而在得失有赖事先精确估量的军事、科技与经济等领域,以及成败取决于数量问题的中基层单位,领导者在预见未来时,除依靠经验外,还应该尽量进行准确计算,以便预见与未来结果尽可能吻合。

当然,未来不是现实,有些问题的确切内容不可能事先都展露得一清二楚,并随时可能受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甚至左右;而领导者处于支配全局的地位,时间与精力也有限。这就决定了他们对未来的预见多具粗线条,多数只是事关未来大局、大势的重大问题,不可能都十分具体、包罗万象。一般地说,预见的范围越大,时间越远,或者不确定因素越多,对具体问题或细节的分析与判断就越不容易精确,误差率也越高。领导者也是人,不是神仙;特别身处高层次者,视野所涵盖的范围与内容又大又多,要求他们面面俱到,无所不精,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只要能辨出大体方向、目标和通途等,控制未来朝着良好趋势发展,或避开大灾大难就基本上尽到了责任,至于一些数据、细节问题,应当允许有一定的模糊或误差。因而,在预见未来时,应该把领导者同专业预测人员区别开来,否则,反而难以超脱和远瞻。如一个国家领导人,其预见能力能表现出对整个国家在未来国内外环境中可能面临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挑战,并作出相应决策,为全国人民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就非常了不起了,也真正履行了其神圣的历史使命。在实践中,一些领导者高瞻远瞩,表现出非常远大的眼光,受到人们交口称赞,也主要是他们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出高超的预见水平,所料几无出入。

三、突出显著的作用和意义

古语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领导者有无预见能力,其作用和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一是可以为所辖群体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方向和目标是指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追求的目的与所要达到的效果指标,对实际活动起着一种根本性的规定和支配作用。而方向和目标的确定,首先或者说主要是以对将来的预见为依据的,也即根据对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过程、结果等的判断而作出的;没有对未来的正确预见就不可能提出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在谈到眼光和预见时,也实际上主要指对以后方向和目标的认定。在客观实践中,有些领导者提出的方向和目标不正确,问题往往就出在对未来认识存在差误。比如,明明到时条件不可能成熟,也要作为任务要求群众去完成。明明到时变化的趋势不止一种,也要群众一条道走到底,“一棵树上吊死”,等等。而如果对未来高瞻远瞩,对其中的重大问题都心中有数,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正确提出也就水到渠成,无论是对其质的规定性还是量的规定性都能作出较为准确界定与把握。结果就可以为群众的行动竖起旗帜,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也为实践的正误、得失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同时,作为一种理想,还可以激发人们向上与进取,变成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产生一种使命感,坚定不移地去拼搏奋斗。

二是可以为所辖群体的发展制定科学的部署和规划。规划是指为实现未来目标所作的安排,是关于实现未来目标的行动方案。规划的正确制定也与目标的正确确定一样,主要是依据对未来人、财、物等各种情况的预见进行的,离不开充分考虑未来系统中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有机配合。如果所作的部署与规划没有估计到未来的各种情况与条件,或者估计错误,即使有正确的方向与目标,也会使大家的行动陷于杂乱与盲目状态,很难奏效,甚至彼此冲突,自我矛盾,内耗丛生;即使到手的胜利也可能变成“煮熟的鸭子飞掉”。“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许多领导者无往而不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善于根据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制定行动规划。

三是可以使所辖群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领导者在实践活动中,多少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乃至风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事先一无所知,一点准备也没有,就会感到十分突然、吃惊,轻则一时手忙脚乱,紧张被动;重则措手不及,惊惶失措,全盘皆乱,功败垂成。而如果事先有充分认识与估计,就会形成足够的思想与心理承受力,并作好各种准备,如及时调整行动,暂时忍耐和耐心等待,以至作出让步,以退为进,把损失减低到最小限度。此外,还可以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识时务者为俊杰”,剔除投机之意,有其可取之处。一些领导者虽然身处逆境,却不气馁,奋勇顽强,直至渡过难关,乃至反败为胜,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四、超前思维与知微识著并重

领导者高瞻远瞩的本质,就是科学预见未来,跨越时光的栅栏,提前采取措施或做好准备。就涉及面而言,他们的预见(测)虽然可以分为战略性与战术性等,但要达到“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这一明智境界,却都应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与指导思想。

首先,要善于进行超前思维。超前思维是指面向未来,超越客观事物实际发展进程的预测性思维方式,特点是思维过程发生于思维对象实际变化之前。即在思维对象尚未发生变化之前,就考虑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局势、状态和结果,从而比较集中地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美国有个学者曾经称赞林肯说:“天地之际曾经为这个人而开,穿过长空开处他望到了人影憧憧。”他当然不是说林肯有“千里眼”,能目穿长空,而是指他比同时代其他领导人想得更远、更前,做得更符合未来变化发展的需要。超前思维,高瞻远瞩,就必然要求要重视眼前现实,更要考虑、想到未来情况。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好比只埋头拉车,不抬头辨方向、看路,就会目光短浅,不可能有任何预见,轻则摔跤、栽跟斗或碰壁,重则误入歧途,损失惨重。相对而言,看现在,想眼前,比较容易,因为眼前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一得一失历历在目,有切身之感或切肤之痛;而看以后,想未来,则比较困难,因为未来看不见、摸不着,有所失误也不会马上出现、立即报应,常常被忽视。也正因为如此,善于超前思维的领导者就显得高明得多。

其次,要知微识著,对未来的预兆有敏感性和洞察力。事物都有一定预兆,即在其或长或短的产生与变化过程中一般都要表现出一些征兆或迹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就是山雨即将来临的预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云”,就是可能“摧”城的预兆。事物的这种变化前的预兆,虽然有的很明显,有的很隐蔽;有的出现早,有的出现晚;有的存在时间长,有的一闪即逝;有的反复出现,有的只出现一次;有的几种同时出现,有的交替出现,等等,但都为人们预见未来提供了蛛丝马迹。领导者只要善于观察、分析,及时觉察、捕捉,就可以推断未来。如果对任何预兆都麻木不仁,不要说将来,就是眼前也十分盲目被动。在实践中,同样的事物,有的领导者视若无睹,无动于衷;而有的则“一叶落而知秋”,马上引起警觉,预料到某种重要问题,这就是敏感性。同样的信息,不同的领导者可以分辨出不同的价值。有的局限于斯,如此而已;有的却因之广开思路,延伸思维,迅速采取措施,这就是洞察力。如果什么问题都非要等到事后或发展到昭然若揭时才知其性质、趋势,才采取行动,这样的领导者恐怕谁都会当。“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荫,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之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领导者的高明之处之一,或者说特点之一,就是能对那些事后看起来显而易见的问题,事先就知道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五、识别与把握现在与未来的各种联系

实践反复证明,领导者要具有远大眼光和预测能力,除了要善于超前思维和知微识著以外,还应该善于从现在与未来的各种联系中寻找认识未来的途径。高瞻远瞩的本质是认识未来。未来虽然不等于现在,但都是现在的发展,离不开现在,与现在存在一定的中介关系,找出和认识这种中介关系,就可以为科学预见未来找到基本途径。

其一,可以从事物的连续性关系中认识未来。任何事物的存在过程都能区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现在是过去的延续,未来是现在的延续。当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保持其质的规定性一致的情况下,称为事物存在的连续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事物遵循共同的规律。换句话说,就是在连续性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点上,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连续的。因此,认识了现实的本质与规律,就近似于认识了未来的本质与规律,也就使我们把对现在的认识转换为对未来的认识。而现实是可以认识的,因而未来也是可以认识的。当然,事物的连续过程是相对的,由于某些内外因素的突变,连续性就会中断,这时就不宜从连续关系去判断未来。

其二,可以从事物的因果性关系中认识未来。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变化,总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而这种引起一定结果(客观事物)的原因,又总是由另外一种原因所引起。事物之间的这种因果关系,具有前后相继性。未来,作为一种结果,总是由现实原因引起的。“曲突徙薪”,把握了现实原因,往往便可推知相应的未来结果。

其三,可以从事物的相似性关系中认识未来。客观事物虽然千差万别,互不相同,但只要发展程度相似,内外条件相似,则其未来的发展也往往相似。不同的两个过程之间,只要具备了上述相似性,就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已知过程及其相应的变化或结果,推测另一未知过程及其相应的变化或结果。诚然,事物的相似不等于同一,从相似性进行推断,应该力求性质上的重合,注意防止牵强附会,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反而弄巧成拙,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标签:;  

论领导者的远见和预见能力_领导者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