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迎来崭新的局面,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近年来仍然不乏关于施工渗水漏水问题的质疑,居民用户对施工质量的感受取决于直观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建筑工程出现渗水漏水问题,无疑会给居民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因此,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建筑单位对防水防渗透工作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降低渗水漏水出现频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渗漏问题作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为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我们必须科学合理的解决其问题。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把控施工各环节的质量,进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1 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渗漏部位
1.1 外墙部位
现代建筑施工中,建筑外墙部位渗漏问题严重。外墙施工渗透表现为:外墙部位存在缝隙、穿孔等,一旦雨雪天气降临,就会通过缝隙、穿孔等瑕疵渗透到建筑内部。建筑外墙部位渗漏问题产生多是由于施工不规范引起的,此外,建筑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在修建外墙时,需要运用多种施工工具,在外墙表面进行施工和安装其他需要的构件,因此会在外墙部位留下一些孔洞,这成为外墙渗漏问题产生的又一个引子。
1.2 屋顶部位
引起屋顶渗漏问题的原因有几点,其一,施工工艺问题,施工人员在建设屋顶时,没有将防水防渗透施工技术实施好,从而为屋顶渗透埋下隐患;其二,建筑材料问题,在采购防水防渗透施工建筑材料时,所选材料并不合格,本身防水防渗透效果较差;其三,施工后的检查工作存在遗漏,屋顶位置接缝处较多,如果不能将接缝位置处理好,会引发渗漏,施工人员在处理接缝问题时不能全部找出接缝处,容易造成后期屋顶渗漏问题的发生。
1.3 地下室部位
现阶段,有许多建筑工程都注重开发地下室,节约空间,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但是在开发地下室过程中发现,地下室渗漏问题常常存在,地下室渗漏表现为:地下管道破裂、建筑管道开裂、混凝土与管道间存在缝隙。引起地下室渗漏问题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施工不规范和施工工艺与实际情况不匹配造成的。建筑工程防水防渗透施工技术必须不断向前发展,推出与现代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相配套的防水防渗透施工工艺。
1.4 卫生间部位
卫生间部位位于建筑工程室内,这一部分与人们生活最密切,并且在卫生间部位存在的通水管道最多,因此一旦卫生间部位管道出现裂缝,孔隙或者直接损坏,就会出现大量水流,水流经过墙面就会直接造成大量渗水、漏水。情况严重的话,会直接影响到楼下用户。
2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分析
2.1 外墙防水防渗技术
通过对外墙渗漏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外墙表面和洞口缝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实际外墙施工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外墙砌筑按标准规范进行,若存在问题,后期应当进行修复,保证外墙表面平整;注重外墙连接位置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较大的、不合理的间隙,杜绝出现间隙渗漏现象;对预留洞口进行标准规范且有效全面的修复,避免处理不当或堵封不全,从而根除洞口的渗漏隐患。总之,外墙施工应用防水防渗技术时,必须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施工,保持严谨的施工态度,注重关键位置的渗漏防范,从而保证施工工艺,从根本上解决外墙渗漏问题。
2.2 屋面防水防渗技术
在屋面防水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满足规范要基层防水施工的基本要求,例如,基层需平整、无裂缝、起壳等质量缺陷。且基层无尘土、无积水;在基层上铺设防水卷材前,需要对基层进行清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干净,提高防水卷材与基层表面之间的粘贴效果。同时,需要对基层表面的干燥程度进行检测,若基层表面较潮湿,则无法实现确保卷材的粘贴效果,降低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其次,在防水层与砂浆层之间,选择自粘粘接的施工技术。在防水卷材接缝部位,搭接宽度控制在 10cm,并采取满粘的方式。此外,在基层上粘贴防水卷材,防水卷材需要按照一定的搭接压缝,减少卷材接缝部位出现渗水现象。且粘接防水卷材时,需要根据材质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粘贴方式,提高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
2.3 地下室防水防渗技术
在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实现结构自防水功能。首先,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确保搅拌均匀,保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工程施工要求,一般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20mm左右,且混凝土出厂与入模坍落度差值控制在 30mm 以内。其次,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中,需要充分、均匀振捣,避免过振、漏振现象,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要求,且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控制在 2m 以内。同时,在顶板浇筑混凝土时,可分段浇筑,施工缝设置止水带。此外,在建筑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混凝土种类,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材料,以降低混凝土结构水化热反应产生的温度裂缝,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并可以根据防水要求,在混凝土混合料中添加满足施工要求的外加剂,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裂缝。同时,为了避免地下室墙体结构出现沉降裂缝而导致结构防水性能下降,需要在地下室墙体下部设置圈梁或过梁,从而在保障墙体结构的刚度的同时,并保障结构的防水性能。
2.4 卫生间防水防渗技术
通过对卫生间渗漏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管道和孔道。所以,在卫生间施工过程中,同样应当注重管道工程,首先以科学合理为原则,对卫生间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做好全面的防渗漏设计。其次,对管道系统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管道错综复杂和重复,减少管道的洞孔,同时,采用优质材料的管道,减少或避免发生管道破裂,从而避免渗漏。此外,注重管道的转接处设计,减少和避免出现管道滴水、漏水。最后,对水电线路设计,进行合理规划,以减少预留的线路孔道,降低发生渗漏的可能性。总之,卫生间的防渗漏具有难度,但同样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应当注重卫生间的防渗漏设计,充分有效地应用防水防渗技术,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物的居住体验水平。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施工中,若对局部防水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屋面渗水、外墙渗水、地下室出现渗水等现象,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还对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对屋面、外墙、地下室等结构的防水防渗处理,提高结构的抗渗性能。
参考文献
[1]项楠,庞博.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
[2]周少凯.解析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3).
[3]王庭.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01).
论文作者:郭乃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外墙论文; 地下室论文; 部位论文; 卷材论文; 混凝土论文; 防渗论文; 管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