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论文_张君宏

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论文_张君宏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 255000

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力求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确立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中心的教学思想,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一、用形象的画面促进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课文中的词语比较抽象,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如《识字》中的词语“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等,若只靠单纯地读,孩子们很难理解其意义。

又如《秋天的图画》一文中所描绘的景色离城市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我就采用了一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去帮助他们进行消化、理解。用一幅幅美丽的秋收图画,带领孩子们走进了色彩缤纷的农村田园,使他们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黄山奇石》一文中,课文最后的几块奇石没有出现图片,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为课文添加插图,鼓励他们自编课文。如有的同学这样写道: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月光照在一只可爱的小狗身上,那只狗昂头挺胸,仿佛对着月亮在嚎叫,那样子好像要飞上天去,这就是黄山有名奇石——“天狗望月”,配以形象的画面。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放飞了他们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略了文章大意,发展了思维想象能力。

二、表演课本剧,激发学生自主朗读的兴趣,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我们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但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地模仿就能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情入境、感悟角色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中一些可爱的形象也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如《酸的和甜的》中的狐狸、猴子,《称赞》中的小獾、刺猬,《纸船和风筝》中的松鼠、小熊,等等。这类课文比较适合进行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有效的办法,创设了适宜的情境,如制作头饰、播放音乐、布置环境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准确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表达出来。这种方式从一年级开始,同学们就比较感兴趣。但我发现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的始终是那些有表现欲望的孩子,大部分同学只在充当“观众”。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我把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了分工。有的扮演角色,有的当“导演”,负责对每个演员的表演提出修改建议,通过这样演一演、改一改,孩子们就能比较深刻地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教学《酸的和甜的》时,当同学们读通课文之后,我就和孩子们开始了尽情的、大面积的表演,他们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看他们那一副副高兴的表情和认真投入的神态就足以可见对这种方式的认可。扮演 “狐狸”的那副狡猾的神情,想吃葡萄却摘不到时自我解嘲的语言和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扮演“猴子”的来到了葡萄架下,先是抓耳挠鳃,接着“嗖”地一下爬到了葡萄架上,“大口大口吃起葡萄来”,那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让评委们打出了满分。这时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兴致很高,朗读表演各有特色,读书不再是他们的负担,他们个个是最出色的“演员”。正是有了他们这种入情入境的表演,我们才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文中角色的喜爱。

三、合作朗读促使全体参与,竞赛朗读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而合作意识正是现代儿童群体所欠缺的。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朗读中来,提高朗读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我让每个学习小组推选出朗读水平相对较弱的同学,进行合作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这样一来,全体同学就都参与到了朗读中去,教的认真耐心,学的谦虚卖力,这时的课堂上,再没有“闲人”,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所有的孩子都是积极主动参与到朗读课文中去。且不说他们的朗读水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是他们积极快乐的学习过程,不正是新课程标准很好的体现吗?为了给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我经常在班上开展“朗读小能手”的活动,同桌之间,小组内,甚至在全班展开朗读竞赛,可以选课文,也可以自选素材,这种形式的朗读,最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也为一些优秀的孩子创造了展示的舞台。

四、当学生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新课程要求教学相长,我们老师有时也会从学生身上得到启发从而开创教学的新路子。例如有一节课前,我收到了班上徐楚阳同学的一盒录音带,上面有她朗读课文的录音,课堂上我改变了由老师范读的形式,而改由边听徐楚阳的朗读录音,边欣赏课文图片,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也给了徐楚阳极大的鼓舞。受她的启发,我们让同学们和录音机交朋友,听听自己的声音,进行对比,借以促进自己的朗读水平的提高。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极高的热情,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在倾听中互相指正,相互评价,得到了共同提升。这一积极现象发自于孩子们内心,那种高涨的主观能动性是别的方法不可比拟的。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论文作者:张君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论文_张君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