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国外文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文献论文,国外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5)04-0004-04 经济发展和专业分工深化对企业生产方式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供应链(supply chain)的快速崛起。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的生产和分工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分工越来越多地由企业内向企业间转移,供应链在生产和销售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家企业要维持其竞争力优势就必须充分利用产业链全球布局的优势(A.Sabbaghi,N.Sabbaghi,2004)。供应链最大的优势在于为经济交易过程中的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提供了良好的集成方式(Vickery et al.,2003)。与生产的分工相类似的是,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产融结合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表现。但是,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或者经济波动的背景下,企业违约率会显著上升,极大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如何破题商业银行贷款,特别是小微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商业银行信贷研究的热点。随着供应链生产模式的兴起,部分国外先进银行开始探讨将信贷服务与供应链各环节相整合,从而更加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现金流情况,继而为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提供依据,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本文总结了国外理论界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演进及模式 Hans-Christian Pfohl,Moritz Gomm(2009)指出Stemmler Seuring是较早使用“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ing)的学者之一。Erik Hofmann(2005)认为金融资源在供应链内部的流动扩大了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的活力,目前供应链金融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利用供应链金融可以显著缓解供应链内部企业的融资约束。一般认为供应链对企业的积极意义在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如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强化经营管理,特别是资金流的管理。David A.Wuttke,Constantin Blome,Michael Henke(2013)建立了一套供应链金融管理(FSCM)的基础理论框架,并且作者将供应链金融管理分成装运前供应链金融管理和装运后供应链金融管理。Hans-Christian Pfohl,Moritz Gomm(2009)主要研究了现金流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并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资金成本的积极影响。他们建立了一个模型并得出结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回报率达到一定的水平,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双方的合作。在提升企业效率的基础上,供应链金融强化了企业的竞争优势。Ralf W.Seifert,Daniel Seifert(2011)指出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缺乏供应链金融的协作则会极大地限制供应链发挥效用。作者认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该在占用供应商资金和维系供应商关系之间做出权衡,可以借助供应链金融适度减少对供应商的“压榨”。Angapp Gunasekaran et al.(2008)也持类似的观点。同时,Bernabucci R.J.(2008)和Umit S.Bititci et al.(2004)等指出供应链金融也可以加强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商业银行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小型供应商之间的联系。Camerinelli E.(2009)则主要分析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整合供应链所属企业信息所能带来的意义。 就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来说,Mingsheng Yang(2013)认为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供应商融资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传统情况下供应商会给予下游企业类似延期付款的优惠措施,但是对部分缺乏专业财务支持的供应商而言,在经济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下游企业面临的需求风险有可能转移到供应商身上;而当——作为经营资金和风险的专业机构——银行加入供应链之后可以极大地释放原供应链各方的资本实力和降低资金风险。Xiangjun He,Lingyun Tang(2012)认为供应链金融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财务平台,在供应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供应链金融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作者建议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加强并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体系,创新企业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模式。 在渣打银行的一份客户报告中(Standard Chartered,2012),渣打银行提出了不同模式下供应链金融满足并扩大客户预算的几种具体的方法。具体来说,供应链金融按照主导方不同可以分为物流企业主导型、核心企业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F.Mathis,J.Cavinato,2010)。就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更像是银行保理业务在供应链的应用(Khaled Soufani,1994;Wang Yang,2008)。核心企业主导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辐射能力有限,特别是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并没有因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而得到缓解(Wesley S.Randall,M.Theodore Farris,2009),这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初衷存在较大的距离。Yingjing Wu et al.(2012)认为银行贷款和贸易融资这两种信贷模式对中小企业较为有效,在供应链金融下当中小企业是零售商,而核心企业是供应商时也较为有效,其他情况下供应链金融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二、供应链金融定价结构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在于为资金的供需双方降低信息不对称创造了条件,有利于降低双方在融资活动的中的成本。供应链金融定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二是供应链金融质押率的确定。 就金融产品定价而言,Bing Jing,Abraham Seidmann(2014)构建了由一家制造商和面临资本约束的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模型,在该模型下,与传统贸易融资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在商业银行经营中更有优势。他们认为当货物成本相对较低时,贸易信用比银行信用更具效率;反之,银行信用比贸易信用更具效率。在银行融资的背景下,零售商可以在付出较少代价的情况下维持与在无资本约束情况下相同规模的存货水平。在贸易融资的背景下,制造商实际上分担了零售商产品需求不确定的风险,因此零售商需要维持更高的存货水平。较高的存货水平不利于零售商发挥资本使用效率。Rhian Slivestro,Paola Lustrato(2014)认为随着供应链发展供应链财务也呈整合趋势,银行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继而能对供应链定价产生主导性作用。Mingsheng Yang(2013)分析了需求随机条件下供应链金融的定价问题,在外生变量确定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追求确定合适的利率水平以最大化利润,同时也应当考虑零售商对银行定价的反映;继而零售商将会确定其最优订单周期以获取最大利润。Nan-Kuang Chen et al.(2006)较早地研究了抵押贷款形式下抵押品赎回权对银行经营决策的影响,他们以台湾地区为例,分别研究了1991-1996经济萧条时期没有供应链金融和1997-2001年经济更加萧条时期存在供应链金融银行对贷款容忍度的问题,发现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并且银行的风险价格定价呈小幅下降。 供应链金融中质押率问题是供应链金融另外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质押率是针对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而言的,是一种补偿机制。Robert J.Barro(1976)曾提出过信贷市场上抵押品和利率关系的问题,合格的抵押品能够有效降低利率水平,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需要合理地确定抵押品价值的折扣率,也就是这里的质押率。Cossin D.,Hricko T.(2003)提出了一套抵押品风险控制的影响因素的决策模型,也强调了质押率这个指标的重要性。Esa Jokivuolle,Sarmu Peura(2003)提出了不确定条件下违约损失概率问题,商业银行通过对抵押物的设定在无法控制对手违约概率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补偿风险暴露,其中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核算合适的质押率。Epley R.Donald,Liano Kartono,Haney Richard(1996)也提出可以用贷款价值指标这个概念来体现借款人的风险程度,并且给出了商业银行计算质押率的基本框架。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组织,商业面临市场风险、价格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如何控制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供应链金融也概莫如此。Yixue Li,Yu Xu(2006)则给出在双重随即泊松分布条件下的存货质押融资如何求解质押率和质押物折扣率的问题,存货质押融资与供应链金融在本质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存货质押金融有时也可以看做供应链金融的一种特殊情形,在这种情形中下游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三、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Alexander J.Lara(2008)认为目前的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变化,消费者、生产者和银行之间的需求不断调整、不断磨合,生产者着眼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并寻求随时调整优化其现金流,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Demica(2009)的一份报告指出,供应链的发展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但是供应链金融取决于供应链的一体化程度,同时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风险也有可能直接对应到银行方面,这也放大了银行在传统业务中一对一的风险,变成一对多的风险。供应链金融主要面临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信息风险等内容。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很多情况下表现为价格风险。Chih-Yang Tsai(2011)指出供应链金融的一大风险是抵押品减值的风险,正因此许多学者将抵押率问题作为供应链金融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Sunil Chopra,Peter Meindl(2009)在研究供应链管理时指出,从市场环境的多元性和多样化出发,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更加复杂,既要面临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需要面临单个企业和产品的非系统性风险。P.L.Abad,C.K.Jaggi(2003)指出在供应链金融下,根据供应链一体化程度的不同,下游产品单位价值的微小变化也能对上游产品产生显著地影响,继而会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产生显著的影响,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加强对整个供应链的综合追踪。Bob Dyckman(2011)同样认为减值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主要风险之一,特别是在结算周期较长时尤为明显;同时作者还指出供应链金融可能还存在核心厂商和供应商企业合谋套取银行资金(部分情况下可能仅仅作为短期资金)的风险。 管理风险,Shashank Pao,Thomas J.Goldsby(2009)对涉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他们认为目前供应链金融研究对风险问题涉及较少,供应链金融风险来源复杂,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产业因素、组织因素,以及其他特定问题,其中供应链管理能力又最终决定了这些因素是否会对供应链金融造成负面影响。Abhijeet Ghadge et al.(2013)提出了供应链风险及其管理的相关概念。管理风险突出表现为对供应链的管理,以及对供应链各流程涉及资金的管理,现金流管理是供应链金融特别重要的风险内容。M.Theodore,Paul D.Hutchison(2002)较早指出了现金流管理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只有良好的现金流管理才能促进供应链的发展。Chih-Yang Tsai(2008)总结了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现金流风险,作者基于企业在每一阶段对现金流入、流出和净值的方差提出了提高供应链金融现金周转周期(CCC)的模型,她认为加强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ABS)是可行的方法之一。Peter Finch(2004)的一篇文章认为在信息系统没有改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参与供应链金融,特别是提高了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比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增加了。作者建议商业银行要加强供应链金融信息能力的建设,同时要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信息风险,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商业银行在海量数据中挖掘供应链金融所需要的信息。Liu Xiang(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数据的增长使得商业银行挖掘有用信息面临更大的困难,有必要引入DDM①系统对此进行处理,多中介系统为供应链金融异质性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渠道。Miao He et al.(2012)认为受制于数据筛选的缺陷,供应链金融的优良品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他们在回顾现有供应链金融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利用最少数据模拟供应链金融双方最优行为的方法——ADP模型。但事实上,该模型受到很多限制性前提条件的约束,并不能够解决广义条件下供应链金融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匹配问题。Martin R.Fellenz et al.(2009)在对供应链金融技术服务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在推进供应链金融方面所需要进行的努力。当前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有:(1)财务电子化还需要加强,纸质文书在实践中占比较高;(2)供应链金融自动化程度很低,弱化了供应链金融的优势;(3)银行而非企业成为供应链金融的主导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作者认为推动供应链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是不仅需要明确当前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缺陷,同时需要加强运营和技术方面的改进,包括物理和虚拟结合、自动化、开源、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技术等等。 ①分布式数据挖掘技术。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供应链金融论文; 供应链物流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 供应链融资论文;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