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山区学生;学习积极性
1 边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山区自然村寨的大部分村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是直接或间接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教师最烦恼的事是学生不按时到校,从而导致教师忙碌的不是拟教学计划和方案,而是家访、动员,想尽一切办法找回学生。对于边远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找回学生”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村民的原始迷信思想严重,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松散,家里杀一只鸡,祭一下祖就不让孩子来上课,甚至有些家长会亲自来学校叫子女回来磕头,面对这些家长,教师通常难以说通,真是哭笑不得。
2 边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因素
绿春是边疆山区县,大多数村民居住在山高坡陡的山头上,自然村寨又分散,村民无经济来源,与外接触少,世面狭窄,思想较落后,教育意识低,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客观因素。
而师资和设备是影响边远山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观因素。山区学校由于交通闭塞,路途遥远,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去,特别是年轻教师,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多数是中年以上教师,学历低,年龄大,知识陈旧,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实施过程多半是“教”与“学”枯燥乏味的传统、单一的教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且绝大多数是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课程负担重,再加学校教学设备简陋,没有专用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边远山区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
3 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3.1 加大家访力度、提高教育意识
对于边疆山区学校,家访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的两翼,教师应使两者各展其能,相互促进。而搭建两者之间联系的最佳桥梁就是家访。但教师要明确家访的目的,一是通过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二是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在家情况。进而促进家校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教师家访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握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时机是家访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或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生家长遇到困难时,或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在这些时间内家访,他们看到的是关爱的眼神,听到的是亲切的问候,家访就一定能收到言语所不能及的效果,教育的目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
(2)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家访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会有负面作用。近几年来,我发现有些老师第一次家访后,家长会恳求老师以后别再家访了,因为家访后,家长都受到孩子的责难。我认为,这些老师在家访上存在不良的弊端,即“告状”,把学生的缺点丝毫不留的端出来或把教育孩子的困难推给家长,这是消极做法,会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孩子也对学习丢三落四。家访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家访的目的是让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得到家长及社会的支持,进而把孩子教育好,所以,我认为家访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家访前应该拟好家访题目,也就是家访工作的目标,明确要达到什么目的,对家访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预先设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避免家访的失败。
二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有个性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我们有许多老师并不是非常了解学生,而“家访”则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如果老师事先没有对要家访的学生做一个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价,面对家长我们可能就会无话可说,造成尴尬的局面。
三是要了解家长。学生家长生活杂各个村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条件、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性格。所以,家访前老师有必要了解家长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平时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等等。因为,只有在做了这方面的准备,老师才能在家访时才能避免尴尬场面,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是要了解学生家庭。教师家访前如果充分在了解了学生家庭人员,家庭关系,经济状况,与邻居关系等,家访的效果才会更佳。
3.2 家访要讲究交流的艺术
(1) 家访时应尽可能应让学生在场,且老师、家长、学生应在平等,互信,轻松的氛围中交流。这样,既可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又可消除不必要的疑虑,还可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2) 家访的主要交谈对象是家长,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是否积极配合,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所以,要注意交流的艺术性。首先,教师应注意仪表形象,语言和举止;其次,注意谈话的艺术,还要入乡随俗,尊重民族习俗,通常避免单刀直入,可围绕家长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然后再逐步引入主题,了解、介绍学生的情况。面对学生,教师要正确引导,启发他们说出心理话,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 多鼓励表扬、少斥责批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时,哪怕是一滴滴,教师都应该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成就感。这样,家长也肯定会分享孩子的快乐,更加关注孩子,关注学校。
3.3 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思想意识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规范的组织机构,而班级是基层单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关注班级管理工作,重视班级建设非常重要。
在社会强烈崇尚民主与法制的大环境下,“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了时代的潮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必须与时俱进、创造性地确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教师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选好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学生学习的榜样。选好班干部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很重要。选好班干部后,要进行分工明确,各班委各负其责,让班委们根据自己分管的职责带领同学们实践活动,让班干部大胆自主管理班级,班主任监督检查各班委对班级管理工作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投入“情感化”。增强班级核心力是在师生共同交往、交流与磨合中形成的价值、社会舆论、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班主任要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资”,感情上的沟通是实现师生之间思想沟通与碰撞的“纽带”。教师感情上的沟通是实现师生之间思想沟通与碰撞的“纽带”,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往往是靠情感体验来决定的。因此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情感投入,让学生感受到你时刻在关心和爱护着他们。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中班主任决不可忽视的问题,它既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的延伸,更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将他们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共鸣,体现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起了这样一种师生关系,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人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志向,才能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主体的独特个性的自由、创造和选择,从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
3.4 建立转化差生的机制
班级应该是一个团结温馨的集体。作为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应该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班级和谐健康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在班级中就会出现一些后进生,后进生出现,并不一定是由于智力低下,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或父母教育意识等),有的是由于不良的习惯,有的是由于多次失败而失去信心,有的是因为老师的无休止批评而失去学校兴趣,久而久之,对自己自暴自弃等。这样的学生自尊心强,但有强烈的自卑感,不关心别人,不愿与别人交往求知欲低下,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对老师反感,观察能力低,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都比较差。如果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不将差生的转化工作作为一个问题去探索和解决,对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得到落实,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会成了一句空话。以此,教师要关注班级中客观存在的所谓后进生,想方设法的去转化他们,使让他们真正促进学习积极性。在近几年工作中,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措施转化后进生。
(1)准确了解后进生的自身特点
要转化后进生,首先,充分了解后进生的特点,找到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其次,根据后进生各自存在的弊端结合实际,一一改进。后进生自身的特点普遍存在以下几种:
(1.1)心理自卑。心理自卑是后进步的最大障碍,因为自卑心理容易导致其产生读哪里算完成的思想状态;导致他们产生自己一切不如人的想法,从而认为别人有能力该学好、做好,反正自己不行,只望洋兴叹!可见纯粹是自卑心里在作怪。
(1.2)心理矛盾。不同的后进生常有不同的心理矛盾,其形成的因素有的家庭造成,有的胆小怕事形成等。有些后进生的家长由于思想素质较低,不顾子女的学习常发生冲突,子女心理充满了这样那样烦恼,于是子女无心学习。有些后进生常常矛盾的是,有时想接近老师或班委,但又怕讨个没趣,学习遇到困难后,想请教同学,又怕遭到讥讽等。由于心理矛盾,想解决却没有付出行动,结果后进生乃是后进生。
(1.3)缺乏坚强意志,后进生一般具有这种或那种的不良习惯,所以一旦要真正克服坏习惯,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长时间。由于后进生缺乏毅力往往是在教师的和风细雨的教育后,开始表现得好,可结果是虎头蛇尾。有些后进生在教师的指导并鼓励进步后,决定把成绩赶上来,并向教师递交了保证书,可坚持了几天便放弃了。
(2) 抓住闪光点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般在学习和品行上存在较多的不足。后进生落后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的喜悦。是一次一次的挫折使他们的心理产生障碍,失去了进取的决心和能力。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为他们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显得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端正对后进生的认识,认真分析其个性差异,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闪光点是指偶然表现出来的积极思想和良好行为,以及他们的某些特长。闪光点的出现,正是转化后进生的良好契机。
班上有这样一名学生,他对任何事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平时经常拿家里和别人的钱,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在课堂上他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他,他就无理反驳,搞得大家无法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爱劳动,并且不怕脏不怕累。于是,我有意识地让他负责卫生包干区的工作。一下课,他就去包干区查看保洁情况。一学期下来,我班的卫生红旗成了常青树。这时,我及时召开了一个“比谁贡献大”的主题班会,全班学生一致推荐了他,当时他开心地笑了。由此可见,让后进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激发其积极情绪,恢复和提高其自信心,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绝不是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袒护、放纵,任其自流,而是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以此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
3.5 营造教学环节、激发学习氛围
加强师生思想的交流,是创造和谐氛围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敬而远之,这样锁住了学生的心扉,封闭了学生的情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做他们的朋友,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言语、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有信任感和安全感。班主任工作是心对心的工作,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爱。因此,班级管理要民主化、公平化。班主任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就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建立起和谐的、亲密的伙伴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使班主任容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在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把自己置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应、感情交融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设美好的班集体。
提高边疆山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大家访力度,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使两者各展其能,相互促进,实现教育的最大成效。而搭建两者之间联系的最佳桥梁就是家访。通过家访,提高家长对教育的深刻意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对班级要“民主”管理的实施,不仅事事、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极大地提高家长对子女上学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师一起学好各科知识的积极性。今后,我仍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继续探索,为学生更美好的明天以及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文作者:李志福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家访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后进生论文; 家长论文; 班级论文; 老师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