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轻度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的45例轻度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开展为期12个月的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前、干预后对45例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采用ADL、SSP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患者ADL、SSPI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技能训练能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改善患者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生活技能训练;精神发育迟滞;自理能力;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390-02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又称精神发育不全,可伴有某种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力低下,适应社会困难,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教育训练为主[1]。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又因为长期在外流浪,衣着不洁,没有卫生意识,生活懒散,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对由救助站送入我院治疗的45例流浪救助的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所有患者符合精神障碍国际分类法(ICD-10)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韦氏智力量表 IQ 达 50~69(轻度)智能水平入组。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智能低下,病情不稳定者。所有入组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2)年龄18~59岁,平均(31.05±6.27)岁;文化程度文盲;(3)排除脑器质性和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4)具有简单沟通能力(手势等);(5)ADL量表评分均在16分以上,为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
1.2 方法
1.2.1成立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小组 参加训练的病区有1名主管护师及1名护士负责,同伴支持者参与。对生活技能训练小组的负责人员进行上述相关培训,并书面考核,合格后实施训练方案。
1.2.2 根据ADL量表条目制定相应训练流程 (1)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流程:打电话、购物、备餐(分批组织患者协助分发饭菜)、做家务(帮助打扫病房卫生,整理床铺)、洗衣服、模拟乘车(情景演练公交)、服药处理经济能力。(2)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流程:包括穿脱衣、如厕、进食、裤、梳洗、洗澡。
1.2.3训练方法 第1阶段:患者以5人为1个小组,采用每周2次及随时提醒纠正相结合的方式训练。每周2次,每次1h,主管护师负责督促指导,同伴支持者给小组患者手把手示范,以激励为主,给予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每周三下午训练躯体自理能力,每周五下午训练工具自理能力。第1~4周训练刷牙、洗衣服。第5~8周训练进食、购物。第9~12周训练穿衣服、备餐。第13~16周训练脱衣裤、打扫卫生(清洁桌面、墙面、地面)。第17~20周训练梳头、铺床单及套被套、枕套。第21~24周训练如厕、打电话。第25~28周训练洗澡、服药。第29~32周训练洗脸、模拟乘车。第33~36周训练叠被子、服药。第37~40周训练放置个人物品,处理经济能力。第2阶段:巩固复习第41~48周综合训练。
1.2.4训练中注意事项 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增加有效的沟通;注重效果评价;注重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示范与指导:
(1)训练人员向患者逐步示范制作过程,并伴随言语的说明和解释;
(2)患者在操作过程中,训练人员也可以适时地给予患者言语或肢体支持,尝试让患者不断反复练习,直到患者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3)训练人员在训练过程中,要适时调整训练难度。
1.3 评价指标
1.3.1 MMSE,评定智力水平。共30个项目,回答或操作正确记“1”,错误记“0”分。分数越高越正常,分数越低智力水平越差[2]。
1.3.2 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有14 项,采用1~4 分的4级评分方法,总分14~56 分,>14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
1.3.3 SSPI,共有12个条目,按0~4级评分,4级评分方法,评分越低说明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2.结果
采用SPSS 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长期在外流浪,衣着不洁,没有卫生意识,生活懒散,由于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有明显缺陷,给病房的管理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寻找适合患者开展的方法,生活技能训练旨在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延缓衰退,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独立性,学会自我照顾、自我护理和自我处置日常生活问题,自我价值观,建立与环境要求相适应的生活习惯,消除生活惰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3]。
3.2 在本研究我们运用了ADL量表14个条目制定成流程,对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希望通过训练能培养和强化其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肢体的协调功能,增加始动性,促进康复。通过48周的ADL生活技能训练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得到提高,穿衣时能扣好衣扣;用手抓饭吃的患者能自己用筷子、调羹进食;会简单的叠衣叠被子;大部分患者的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均有改善,学会日常打招呼,正确表达躯体不适,学会了帮助和分享。经过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技能较前有改善,社会功能有所提高,这个结果与继往研究结果一致[4,5]。这些结果均表明生活技能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的应用,对其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提高。通过训练有效的提高了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自理能力与社会功能。
3.3 培训护士掌握ADL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制定了适合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流程,对护士开展了相关培训,使得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提升了基础护理的内涵,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4 对在进行训练的患者中有不能用语言回答问题进行交流的患者没有针对性的给予培训方式,测定时被试者因故不能回答(痴呆或失语),则可根据护理人员等知情人的观察评定[6]。在今后的应用中应注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方法,使培训内容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4.结语
生活技能训练能够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改善自理能力,提高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盛嘉玲,居还英,钟婉莲.作业疗法对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6,28(2):96-98
[2]张明园,何燕玲.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80-283
[3]林春洁,苏保玉,肖旭曼,等.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66-1767.
[4]马丹英,常向东.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技能训练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639-641
[5]陈瑞芳,段秀芳.生活技能训练对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5):601-603
[6]吴欣娟.护理管理工具与方法实用手册[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
论文作者:齐桂花,于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患者论文; 能力论文; 精神论文; 技能训练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社会论文; 功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