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 365500
摘 要:“问题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可利用实验、生活实践、多媒体、习题创设情境,进行“问题引领式”的教学。以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为例,谈谈“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在具体课例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引领 基本方法 教学模式实例
“问题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精心选择适当内容,创设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引人入胜的、基本内容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情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进行“问题引领式”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者设计一个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提出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生活创设情境,进行“问题引领式”的教学
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
在学习“超重与失重”这一节时,要求学生在课外仔细观察、体验在电梯减速、加速运行时的感受,并思考人在电梯中称重,体重计的读数变化情况,学生提出了问题“是否人的重力发生变化?”对于这个原本很抽象的问题,变成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不少学生为了搞清其中的原因,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问题引领式”的教学
中学物理中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实验也无法做成。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物理课件进行物理现象演示模拟,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利用习题创设情境,进行“问题引领式”的教学
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规律,运用公式时出现偏差,以习题形式提出问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以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为例,谈谈“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在具体课例当中的应用。
此课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带电粒子的运动分析,使学生能够在叠加场中建立运动和力的关系,掌握几种常见的较简单的模型的解决方法。
1.利用例1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直线运动模型特点。
例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1T,电场强度为10 3N/C,一个带正电的微粒,q=2×10-6C,质量m=2×10-6kg,在这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内粒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多大?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是多少?
例1一个带电的粒子在这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内恰好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引领学生受力分析,从中体会到同一区域内既有电场又有磁场,从而引入叠加场。进一步引领学生分析其受力,加速或减速都会使洛仑兹力变化,无法维持直线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有洛仑兹力作用下,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作的直线运动通常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2.利用例2创设情境,提出一连串问题,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做一般曲线型运动模型特点。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两平行电极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线和磁感应方向以速度v飞入,已知两板间距为d,磁感应强度为B,这时粒子恰能沿直线穿过电场和磁场区域(重力不计),现将磁感应强度增大到某值,则粒子将落到极板上,粒子落到极板上时的动能为多少?
问题1:这时粒子恰能沿直线穿过电场和磁场区域,需何条件?
问题2:增大磁感应强度粒子向下偏转是否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问题3:粒子将落到极板上,粒子落到极板上时的动能为多少?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体会到洛仑兹力是变化的,得出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有洛仑兹力作用时,作曲线运动,加速度是变化的曲线运动,作加速度变化的曲线运动,一般利用动能定理解决这类问题。
“问题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秀的物理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运用该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克东 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2]王柏甫 《例谈物理课堂问题驱动的“五化”策略》.物理教学探讨,2013年,第12期。
论文作者:黄承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粒子论文; 电场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情境论文; 极板论文; 物理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