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改革的理性思考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改革的理性思考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改革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专业设置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考)的专业设置好似沟通学与用的“接口”。这个“接口”设置得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考能否适应经济建设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也关系到自考事业的兴衰与成败。本文通过对福建省自考专业设置现状的考察,对自考在专业科类结构、专业层次结构、专业开考形式以及面向农村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理性分析,并提出改革的对策。

一、福建省自考专业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福建省自考从1984年首考至1997年上半年,已组织了29次大规模的考试,开考专业数累计达62个。仅1997年上半年就开考30个专业,其中本科5个,专科23个,中专2个。学历层次拓展到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专业面覆盖语言、工、农、医、政法、教育、管理及其它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多种专业门类、多样学历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但从专业设置来看,还没有充分体现自考开放、灵活以及紧贴社会的特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专业科类结构不尽合理——文重,理、工、农、林、医弱

所谓专业科类结构主要指适应社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需求的学科专业门类。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讲,只有合理的专业科类结构才能够充分反映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当前的情况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自考作为一种灵活、开放的新型教育形式,它是通过专业这条纽带与社会相联的。但从福建省自考专业设置情况来看,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较为突出。如:1997年上半年福建省共开考的30个专业中,其中文类(泛指语言、财经、政法、管理、教育等)就有24个专业,占80%,工、农、医共有6个专业,占20%(详见表1);就报考人数来看,工、农、医类专业也相对较少。

1997年上半年福建省自学考试专业科类结构与相应专业报考人数分布

表1

科类

语言 理

农 林

政法 财经 管理

教育

专业数4 021

03 6 6 2 2

百分比 13.3 0 6.7 3.3

0 9.9 19.8

19.8

6.7

6.7

人 数 15100 0 3981 1713

0 6104 20548 32007 3321 46091

科类其它 合计

专业数430

百分比 13.4

100

人 数 3987

何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单从专业本身来分析,大概有这么几种原因:其一,与专业提供的就业前景有关。文类中的语言、财经、政法等属于应用性专业,它们同社会经济联系较为直接和密切,相对其它专业比较容易就业。而理、工、农、医类专业,在市场经济初期,特别是在目前国有企业处于结构调整改革、经济效益不好、下岗职工增多的阵痛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大了开考理、工科类专业的难度。其二,与专业的难易程度有关。理、工、农、医类专业课程门数多,理论性较强,并且对基础设施和实践环节有较高的要求,在没有教师辅导或者个人基础知识欠缺的情况下,自学这些专业相对要难些。其三,与人们对专业的价值观认识有关。“学而优则仕”,“轻农”、“离农”的思想也或多或少影响工、农、林类专业的开考。

2.面向基层农村开设的专业还缺乏针对性

由于历史缘故以及自考所采用的目标模式,自考专业设置目前还不能很好地去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面向基层农村服务仍较为薄弱。

从专业设置来看(详见表2)福建省面向农村开考的实用型专业, 除文教类、卫生类和农类设置专业外,农村和乡镇企业特别需要的种养殖业、加工业、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却空白。实际上,福建省广大农村的经济结构已由过去的种养单一结构转变为种养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复合结构。现在,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变,不少县(市)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劳力从事乡镇企业,三分之一劳力从事运销等第三产业,有些地方后两者占的比重更大。显而易见,自考的专业设置还不适应现阶段农村的经济结构。

表2

科类 乡镇管理类 农类 林类 种(养)殖类 文教类 卫生类

专业

0农业推广 0 0 教育 中医,护理,医士

专业教 010 023

3.专业层次结构定位不尽合理

目前自考实质上主要以专科、本科的学历考试为主,中专及非学历考试还十分薄弱。中等专业因专业面窄,适用范围小,导致生源少,今年不得不停考;而非学历专业证书考试仅局限于个别专业。出现这种情况固然同近年来文凭升温有关,但关键还是开设专业层次结构定位不尽合理。例如从福建省基层在职从业人员的文化知识结构状况来看,目前11.8万村级干部中,大专文化程度仅占1.1%,高中文化程度占30.7 %,初中文化程度占49.6%,小学文化程度占18.6%。从普通教育来看,当前我国初中升高中平均每年只有40%左右,农村还达不到这个数字。因此,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需要依赖于非学校教育的途径解决接受高中段教育的问题,而实施中专自考是拓宽初、高中后继教育的重要渠道。

4.委托开考专业比重过大,专业垄断造成生源倾斜

部门委托开考形式在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以发挥行业助学、部门办学与主考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方面功不可没。在自考发展初期,部门委托开考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自考注入了活力。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门委托开考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表现在有些委托部门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从控制教材、辅导材料的发行渠道到采取组织集体报名从中收取额外费用等手段,对报考对象限制,出现了专业、助学和考试的垄断现象。其结果是一些专业规模效益低下,而且出现“热门”专业“热”不起来的现象, 严重阻碍了其它行业及社会人员报考(详见表3、表4)。

福建省1997年上半年为委托部门开考的专业和面向社会开考专业报考人数对比表:

委托开考专业与各专业报考人数一览表 表3

专业 法律 公安 金融 财政 中医 护理 计算机 国际 机电

本科 管理

信息

贸易 一体化

管理

报考 726

1590 5408 1024 1270 4108 11843251 872

专业 小学

导游 饭店 会计与 农业 律师 公安 医士 社会工

报考 教育 管理 统计

推广 作与管理

人数 32795 135

882

2028

1713 2453

147 726

97

专业 档案

管理

报考 2933

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及各专业报考人数一览表 表4

专业 汉语言 汉语言 英语 英语 会计 会计 法律 教育

文学文学

(本) (专) (本) (专) (专)

报考

本科专科

人数 1192 6384

1099 5625 2576 17629 12447 13296

专业 管理 行政 计算机

工程 管理

及其

应用

报考 2137 3185

3109

从图上统计数字看,委托开考专业同面向社会开考的专业比较,除几个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外,大部分专业的规模较小。如1997年上半年报考人数不足2000人的专业有12个,低于1000人的专业有7个,不到100人的专业有3个。按照教育经济学的观点, 任何一个专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源规模,才会产生效益。自考本是一种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但由于委托开考部门对专业的垄断,使得这所被称为无围墙的大学似乎人为地设立了屏障,这同自考的宗旨相悖。

综上所述,自考专业设置存在的弊端集中到一点,就是专业设置跟着普通高校亦步亦趋,变化幅度小,速度慢,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自考专业设置改革的对策

1.在专业科类结构上,扩大理、工、技术类专业开设的比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明显。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以来徘徊在15%~20%,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在职职工中,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据统计,在我国现有职工队伍中,研究生占0.5%, 本科生占6.6%,专科生占13%,中专生占12.5%,中技生占4.3%,高中生占23.5%,初中生占33.7%,小学生占5.2%(注: 彭瑜等编著:《职业技能鉴定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46页。) 。此种人力素质状况,要随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迅速由简单生产转入现代化大生产,其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而依靠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来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其培养容量只能是杯水车薪。

随着自考教育功能的开发,在自考专业科类结构中,扩大理、工、技术类专业的比重,为产业第一线培养大量的实用技术人才,这既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是自考自身改革与完善之所需。

2.增强自考面向农村开考的针对性

由于我国现行的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加之客观上存在城乡差别,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目前不可能大量下到农村去。而通过自考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不失为一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这一途径的前提在于开考适农专业,即适应农村需要、适合于农村人员报考的专业。否则,专业设置就缺乏针对性。例如福建省曾先后开设了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两个专业,毕业生总共只有51名,仅占全省自考毕业生总数的0.31%,最后在1989年下半年停考。究其原因,单从专业本身来分析主要是这两个虽带有“农”字号的专业不适农。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考核上过分强调理论,忽视实用,脱离了农村实际;其二是专业口径过窄,学非所用,与农村经济结构不吻合。由此我们感到,要推动自考向农村延伸,除了逐步建立自考面向农村服务体系和制定相应的扶持倾斜政策外,还必须在专业设置上敢于冲破普通高校专业设置模式的束缚,在专业课程结构、内容安排上增强面向农村的针对性,体现农村、基层地区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突出专业应用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特点。同时在专业层次定位上大力推进中专自考在农村地区的开展。

3.在专业结构上,形成多层次、多规格的学历和证书格局

针对基层农村人员受教育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在专业设置上宜以中专为主体,大专为主导的多层体系,并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一个灵活而又有序的开考机制。对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开设专科为主,积极发展本科,尤其是独立本科段,适当放宽专升本或第二专业报考条件,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职工转岗换业再教育再就业的需要,自考不仅要承担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而且要担当非学历考试这一重任。

4.在专业开考形式上,以面向社会为主,部门委托为辅

众所周知,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结构已发生转型,崇尚知识、倡导竞争意识的社会氛围开始形成。因此,社会要求教育开放,尤其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世界之话题。而自考这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形式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言而喻,自考专业开考形式上应该以面向社会为主,部门委托为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相信两种开考形式终将沟通或融合起来。

总之,自考专业设置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受制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而且受制于自考这种教育形式的性质和特点。本文从分析福建省自考专业设置现状与问题着眼,提出自考专业改革的一些还不成熟的改革思路,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标签:;  ;  ;  ;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改革的理性思考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