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苏联历史的反思与斯大林思潮的重新评价_斯大林论文

俄罗斯对苏联历史的反思与斯大林思潮的重新评价_斯大林论文

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与重评斯大林思潮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斯大林论文,苏联论文,俄罗斯论文,思潮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在《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8期)曾发表《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等文。时间过去两年了,俄罗斯社会重评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的思潮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演愈烈。

也有不同看法。以《世界历史》2005年第2期发表《俄罗斯是在呼唤“铁腕”、呼唤强权》① 一文为代表(以下简称“呼文”),认为目前在俄罗斯根本不存在对斯大林的“重评”思潮,甚至“‘当今’否定斯大林的资料实际上还更多一些”②。

对历史事物不断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论。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历史研究就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不断的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价,以期逐渐接近真理。因此,史学界存在着多年形成的一些争论焦点,如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资本主义萌芽、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等问题,并对此反复争辩和重新评价。当我们说对某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某一阶段有了新的评价和认识,非常正常。特别是在当今俄罗斯新的历史档案材料不断被披露、社会又处在急剧动荡变化的情况下,出现对斯大林等苏联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新评价的思潮,从认识论看完全不必奇怪。

当前俄罗斯社会有无对苏联历史、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这个评价与以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实质到底是什么?对此的探讨不仅能更准确了解俄罗斯史学动态,而且通过俄罗斯社会情绪的变化,可以更加清楚苏联解体的原因、后果,从而有助于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

一、俄罗斯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根本否定的发展过程③

1.赫鲁晓夫时期的“非斯大林化运动”

在“重新评价斯大林”这个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在于:俄罗斯社会以往对斯大林是“向来”保持公允、客观的评价,还是有过歪曲、丑化、甚至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的状况,这也是争论的前提。

一些学者认为:“对斯大林的一些功绩,包括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工业化的成就、科学和教育方面的长足进步、社会福利保障等,向来就为学术界和多数人所肯定,很少有人完全加以否定,没有人或很少有人就此否定斯大林”;对斯大林的错误,“如反右派斗争、农业集体化、大清洗、卫国战争初期的失败、战后清洗等作翻案的文章至今没有发现”④。所以结论是:既然俄罗斯“向来”对斯大林都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因此不存在对斯大林认识的变化、不存在“重新评价”。

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评价能“向来”保持如此公允、客观的态度?这个结论恐怕需要商榷。实际上,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的评价有过几次重大变化。

第一次当数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22大时期对斯大林所作的批判,由此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非斯大林化”运动。戈尔巴乔夫曾把苏共20大的内容概括为“重新评价内外政策、分析历史事实”⑤。显然,他对苏共20大主要是针对斯大林的态度使用了“重新评价”这个词。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尤·茹可夫在《另一个斯大林》一书中则批评了赫鲁晓夫在20大的报告,认为“简直是颠倒黑白,把‘白的’说成‘黑的’”⑥。这就说明:无论赞扬或批评斯大林的人都承认赫鲁晓夫时期就有了对斯大林或者“重新评价”、或者颠覆性评价这个事实。

例如,赫鲁晓夫把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失利完全归罪于斯大林,甚至认为“斯大林在很长时期里实际上并不在指挥军事作战,他完全撒手不管了”;“斯大林对前线发生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斯大林是按地球仪指挥作战的”等等。⑦ 这种歪曲事实真相的言论在当时就遭到驳斥。亲自参与指挥卫国战争的苏联著名元帅朱可夫撰文谈到战争初期失利的问题。他说:第一,战争初期的失利斯大林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军事理论的落后、对战争爆发时间估计有误、战前军队准备不够等。第二,这些错误不能完全归咎于斯大林一人,这种错误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包括国防人民委员部的负责人以及作为斯大林最亲密助手的他本人对这些错误‘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三,战争初期也不完全都是错误,“就在这一阶段,我们实施了一些大型战役,取得了一些胜利,打破了敌人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在莫斯科城下粉碎了敌军……”。第四,斯大林和苏共领导在战争初期所犯错误的性质是属于那种“可以纠正的错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领导能经得起类似的考验,能从当时所面临的处境中找到出路”⑧。朱可夫还明确说道:“有一种说法:斯大林是按地球仪指挥作战的,这与事实不符。”“斯大林在战争期间一人兼五职:除最高统帅外,还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国防人民委员。他经常紧张地工作,每昼夜达15、16小时……我可以肯定地说:斯大林通晓组织方面军和方面军群战役的基本原则,并且熟练的组织了这类战役……他是当之无愧的最高统帅。”⑨ 这显然是对赫鲁晓夫“关于卫国战争初期失利原因”所作的翻案文章。

由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不公正的批判,把斯大林称为“凶手”“刑事犯”“强盗”“伊凡雷帝式的暴君”“浑蛋”“白痴”从而引起国际共运一场大争论。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一方面支持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认为“揭了盖子”;另一方面批评苏共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认为“捅了娄子”,甚至“丢了刀子”。邓小平在谈到斯大林问题时说:“我们不能要求伟大领袖、伟大人物、思想家没有缺点错误,那样要求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党中央、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干赫鲁晓夫那样的事。”⑩ 说明国际社会也认为赫鲁晓夫是对斯大林“重新评价”。

1990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肯定了赫鲁晓夫时期对斯大林发动的批判,同时否定勃列日涅夫“停滞时期”“试图为斯大林模式恢复名誉”的行动。(11) 就是说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关于斯大林的评价问题,苏联社会、包括官方机构又存在着与赫鲁晓夫尖锐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从20世纪60—80年代,苏联社会根本就没有对斯大林“向来”一致的评价。

2.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又掀起对斯大林的新一轮批判。我国学者林利、姜长斌曾译有《在改革浪潮中重评斯大林》一书介绍这方面动态,这是戈尔巴乔夫针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试图为斯大林模式恢复名誉”而再度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可见笔者说苏联史上有过多次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并非没有根据。

这一次特点是:如果说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但没有否定当时的苏维埃制度的话,戈尔巴乔夫则把斯大林、“斯大林模式”以及整个苏联70年历史彻底加以否定。自1987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在历史领域不留空白点的号召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的狂潮。

1987年7月20日《消息报》载文谴责苏联过去的中小学历史课程,认为它对许多历史事实绝口不谈,最严重的缺陷是没有对斯大林的道德品质作出评价,要求重新编写历史教科书。1988年6月,苏联教育部决定取消中小学历史课考试,认为过去的教科书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谎言”。1990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央所作报告中,严厉批判了“斯大林一伙的罪行”,并几次声明要抛弃“斯大林极权体制”(12)。在大会正式通过的决议中清楚地写道:“极权的斯大林体制给国家、人民、党、社会主义思想本身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一体制正在被取消。”(13) 苏共决议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全盘否定苏联70年历史定下基调。

关于卫国战争,赫鲁晓夫时期还主要是指责斯大林在战争初期的失利,现在则对斯大林在整个战争中的正面作用提出批判。1993年,一个叫苏沃洛夫的前苏军情报部官员写道:苏联在并无外来威胁的情况下挑起了军备竞赛,组织军事行动,德国被迫在1941年夏发动对苏联的进攻,是为了破坏苏联进攻德国的计划。他连篇累牍发表文章,竟然提出是“斯大林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4)。此外,还有人认为1942年夏季战役的重大挫折,是由于斯大林的错误(15) 导致了顿河、顿巴斯、罗斯托夫等地陷落;指责斯大林发布的227号命令,即“一步也不准后退”的命令是“把责任归咎于那些常常是无罪的人”的斯大林的一贯做法。有人贬低卫国战争胜利的意义,认为战争胜利不过是强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促进了“领袖专断”(16)。

2002年,两位亲身经历了卫国战争的老战士撰写了《斯大林统帅》一书,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原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库库什金为之作序。他写道:“以往关于卫国战争的大量著作较少涉及苏联最高军事指挥部的活动,这样关于战争的总体情况就是不完整的。更为遗憾的是还出现大批歪曲历史真相、特别是歪曲最高统帅部活动的反科学的所谓学术著作,而主要是对苏联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斯大林进行残酷无情的攻击。如他们提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遵循斯大林的领导、恰恰是违背他的领导取得的。这两位老战士写的书,以雄辩事实证明了斯大林作为统帅在俄罗斯特殊历史条件下带领苏联人民取得战争胜利的伟大功绩。”库库什金院士是俄罗斯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学者,连他都承认以往“出现了大批歪曲历史真相、对斯大林进行残酷无情的攻击”的所谓学术著作,怎么能认为“向来”“没有人或很少有人否定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功绩”呢?两位老战士的著作难道不是针对“否定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功绩”的论著所作的翻案文章?

列·戈尔东认为,“加速工业化的选择并不带有必然性和不可避免的性质”。姆·卡普斯京认为,“加速工业化问题是人为的,是靠人为压制推行的”(17)。这种观点在我国一些学术论著中也有反映。一位学者对工业化是这样评价的:斯大林的工业(化)方针,最突出的问题是——首先,强调高速度是工业化的灵魂;其次,集中一切力量片面发展重工业;再次,斯大林不顾当时存在严重的农业与农民问题,为了高速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榨取农民、靠农民“贡税”积累资金。斯大林的工业化方针,与列宁的思想是相悖的。斯大林的工业化道路,造成的严重后果表现在诸多方面,主要是: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畸形,比例严重失调,农业长期落后。通篇文章没有一句正面评价工业化成就的话。因此断定“没有人或很少有人否定斯大林在工业化方面的成就”是不确切的。

3.苏联解体原因与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关系

苏联解体十余年来,俄罗斯社会历经国家瓦解、民族分裂、经济崩溃、生活水平下降、道德水准乃至整个文明程度滑坡、人均寿命缩短等灾难与悲剧,这必然引起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度思考。如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它与当前俄罗斯社会呼唤或者重评斯大林有什么联系?如果不涉及这个问题,可能说不清楚为什么今天俄罗斯人会出现“怀旧情绪”。

清人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当代俄罗斯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俄罗斯科学院历史人口学与历史地理学学术委员会主席、科学院院士尤里·波利亚科夫早在1995年就具体描述了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的过程。他写道:“在中欧和东南欧社会主义国家崩溃、苏联国内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对整个苏联激烈的批判。”(18)“从1987年起,最初还是小心翼翼的,但在1988、1989年后,发动了对斯大林暴风骤雨般的批判,报纸和杂志充塞了劳改营之类的文章。最先对斯大林的批判还限于比较谨慎的争论,如什么是斯大林主义,或者说它怎样背离了列宁主义、是对列宁主义的扭曲和变形等等。从1989年底到1990年初,反共产主义的、主张复辟的思潮急剧增长,不断扩大了对列宁、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选择的批判,鼓吹革命前俄罗斯的意识形态。在1991年8月事件后,这种批判的趋势成为了社会舆论主流,并且具有官方的性质,对苏联历史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炽热程度,甚至关闭博物馆、改换城市名称、推倒苏联史上著名人物的纪念碑。”尤里·波利亚科夫最后总结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进程是“从比较含蓄的对苏维埃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批判发展成对它们完全的否定。到1992年,在思想上与苏联历史划清界限的过程基本上完成了”(19)。而当此之时,苏联也解体了。

很明显,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否定斯大林是导致国家解体一个重要原因。而俄罗斯人出于对国家解体后生活状况的不满,必然会思索谁是导致国家解体的主要责任人(2001年12月俄罗斯著名民调机构“罗米尔”就“什么因素在苏联解体中起主要作用”进行调查,高达44%的人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承担主要责任),同时怀念具有稳定生活的苏联及领导国家走向富强的斯大林等人,并对曾被戈尔巴乔夫猛烈攻击的斯大林又一次以新的评价。

二、当前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重新评价

1.俄罗斯官方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情况

否认俄罗斯重评斯大林的文章还认为,“俄罗斯官方没有重新评价斯大林”。这一判断太绝对,哪一级的“俄罗斯官方”、通过何种形式表态,没有说清楚。笔者认为:第一,发布正式文件、重要官方人物的谈话等都是官方表态的一种形式;第二,中央政府代表官方、地方政府同样代表一级官方。

2000年5月7日,普京在总统就职仪式上说道,我们应当知道自己的历史,知道它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们应当始终记住:是谁建立了俄罗斯,是谁捍卫了俄罗斯的尊严,并使俄罗斯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国家。我们应当保持这些记忆和保持时代的连续性,并把我们历史中最好、最优秀的传统移交给我们的后辈。(20)

在总统就职仪式上的讲话不可谓不正式。俄罗斯学者认为,普京是后苏联时期国家领袖中,第一个号召要尊重自己历史的总统。几年来,普京在许多重大场合对斯大林进行了肯定。

2000年5月9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建立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斯大林列英雄榜第一。2002年1月普京说道:“正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21) 2004年2月,普京指出,“苏联时期,苏联的存在以及它的核力量曾是世界强有力的稳定因素”,并宣布苏联时期的国歌曲调作为俄罗斯国歌曲调,苏联红旗作为军旗。2004年7月24日,普京签署命令,要求将莫斯科红场边无名烈士墓旁纪念碑碑铭中的“伏尔加格勒”字样恢复为“斯大林格勒”。命令指出:这是为了让大家关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向参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英雄表示敬意,保持俄罗斯国家历史的原来面貌。2005年,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针对西方媒体将斯大林与希特勒作为同样的历史罪人类比的论调,普京明确表示,他不能同意把斯大林与希特勒相提并论,斯大林不是纳粹分子,是德国侵略了苏联,而不是相反。2005年5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也明确提出,“要对作为国家和军队领袖的斯大林的贡献以历史的重新评价”(原文: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переоценка личности Сталина)(22)。

让我们再看一些地方政府的态度。2003年,伏尔加格勒州政府作出恢复城市原来的名称“斯大林格勒”的决议,并设立“改名委员会”,给俄罗斯杜马打报告,请求批准。伏尔加格勒州议会议长说:“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历史中最光荣的名字。斯大林是强大俄罗斯的象征。重新使用这个名字,有助于使俄罗斯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当时有十几个州政府签名支持伏尔加格勒市政府的改名要求。俄罗斯贝尔戈罗茨基州为了纪念1943年苏德军队曾在这里进行的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坦克大战,决定在本州修建斯大林的雕像。俄罗斯秋明州伊希姆市政府决定在该城市中心十月革命广场,在原来被推倒的斯大林塑像位置上重新竖立斯大林纪念碑。副市长伊·法杰伊娃指出:卫国战争时期,由伊希姆市人组建的军团呼喊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的口号直接从这个广场走向前线。她说,“政府这个决定得到普遍的支持。这样做是还历史的公正。(23) 奥廖尔市议会致信普京,要求在历史教科书中恢复斯大林的“荣誉”,重新为斯大林树立纪念碑,以斯大林的名字为街道和广场命名。雅库特共和国米尔内市官员在斯大林纪念像揭牌仪式上说,斯大林是“俄罗斯伟大的儿子,他把一切献给了人民,从未要求任何回报”,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

上述例举的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和地方政府为斯大林恢复名誉的行动仅仅是一部分。对比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足以说明俄罗斯官方对苏联历史和斯大林已经开始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评价。

2.当前俄罗斯学界和俄罗斯社会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情况

笔者所著《俄罗斯重新评价斯大林》是一篇综述文章,反映了人们素所关心的苏联解体、斯大林评价等问题的俄罗斯史学最新动态。其中的观点属于俄罗斯学者,笔者只是把它们加以归纳、概括。如果要与笔者商榷,只能探究笔者搜集的材料、引证准确与否,有无作者自己杜撰的观点。但要讨论是否存在“重新评价”斯大林等问题,应当找提出这个观点的俄罗斯人商榷。“呼文”对笔者所引“为斯大林恢复名誉成为有组织的行动”这句话持有异议,认为“没有为斯大林恢复名誉的完全有组织的行动”;郑异凡先生在《“澄清”还是“搅乱”——有关斯大林的几个历史事实》一文中更是指责笔者:“最近读到吴恩远的学术综述《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其中说:‘近年来,俄罗斯学者和民众中涌现一股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思潮,并且据说‘为他恢复名誉完全成为有组织的行动’”。文章还说:“如果真的出现什么重评斯大林的‘有组织的行动’,那么是谁来组织的呢?当今的俄国谁会有力量进行这种组织工作,又有谁会服从这种‘组织’呢?”(24)

我在文中曾十分清楚地注明这是2003年3月12日俄罗斯《消息报》《又谈斯大林》一文中的话。原文是:“纪念各民族领袖(斯大林)逝世的50周年,完全成了为他恢复名誉的有组织的行动”(“50-летие со дня смерти вождя народов было вполне организованной акцией по его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25) 如果笔者翻译错误、或者杜撰了这条消息,那是笔者的责任,但这是《消息报》的原话。如果认为报道“为斯大林平反是有组织的行动”这条消息不确,应当找《消息报》辩论,但必须有充分的根据。

要分析俄罗斯学界有无重评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思潮,不是仅仅看肯定或否定斯大林的文章有多少、出现什么“热”,那只是一种表象,重要的是看有无出现这股思潮的思想和社会根源。2001年12月3日,由俄罗斯教育部、俄罗斯科学院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院联合召开会议,主题是“祖国现代史教学中的问题”。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所所长萨哈诺夫、世界史所长丘巴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卡尔波夫等均与会。在他们发言中都一致要求克服教学中不尊重自己历史的那种消极的现象。2004年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登载阿·阿尼克耶夫、穆·夏金、阿·乌什玛耶娃的文章《关于历史教科书:方法论与观念》。文中说:“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在俄罗斯社会、广大历史学家意识中发生了显著变化。社会上多数群众对肆意贬低自己的历史不满,人们要求尊重自己的历史,因此,增长了对过去值得肯定的东西、对祖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兴趣。在这个过程影响下,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26) 2004年7月,普京在国务会议上明确表达了对目前大中学校历史教学情况的不满,正式提出“应当认真地对待提高大中学校历史教学的水平问题”。针对以前全盘丑化本国历史的状况,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7)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了对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和认识。正如尤里·波利雅科夫院士指出:“从1987—2000年13年来,俄罗斯历史科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上发生了根本改变,历史科学的很多方面被破坏了,被抛弃了,被颠倒了。”现在“俄罗斯历史学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在利用几代学者积累的学术资料基础上,吸收新的资料,重新思考历史(переосмысливать историю)”(28)。

甚至对斯大林持严厉批判态度的一些人,也承认目前俄罗斯存在重新评价斯大林现象。戈尔巴乔夫2005年5月8日发表声明:呼吁民众不要因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夸大斯大林个人作用。他说,不应忘记斯大林首先是大清洗的罪魁祸首。(29) 莫斯科大学教授布兹加林、科尔甘诺夫合写了《斯大林与苏联解体》一书,强调他们的目的“是针对国内为推崇斯大林而掀起的暴风雨般的运动所作的回答”。(30) 他们形容当前俄罗斯宣传斯大林的运动如“暴风雨般”,可见其规模。

所以,正是一些俄罗斯学者明确提出“重新评价斯大林”、“重新评价苏联历史”。我们可以就斯大林评价与俄罗斯学者商榷,因为观点可以各自不同,但不可否认俄罗斯学者提出了“重评斯大林”这个命题。既然是“重评”,当然出现了大批或者重新肯定斯大林功绩、或者为其翻案的文章。

俄罗斯《自由思想》2005年第5期登载了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我的时代》一文,作者以一个亲身参加卫国战争老兵的身份,对“卫国战争初期的失败”的传统观点提出自己看法。他说,很多人过去、现在仍然认为(斯大林)对战争的突然爆发估计不足,实际上这种说法完全不对。他本人从1933年在莫斯科上中学,学校一直灌输一种思想:准备和西方帝国主义打仗,首先是和德国打仗,捍卫十月革命成果。他强调指出:正是从1937—1941年毕业的、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十年制学生这一代人,成为卫国战争战胜法西斯的主力军。以斯大林为首的领导不仅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战争将不可避免,而且作了大量物资、技术和军事上的准备。他承认,在1941年6月,国家备战没有达到应有水平,但责任不全在斯大林。他对战争初期失利的看法是:第一,这个失利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承认具有夺取苏联领土的强烈愿望的德国军队对战争的准备和拥有作战经验这个事实。而当时苏联因客观情况做不到这些,所以要想不付出较大牺牲制止那样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第二,当时苏军仍然进行了激烈的、对敌人致命打击的战斗。季诺维也夫说,1978年他曾被迫侨居德国,遇到当年曾在前线作战的一个德国军官,这个人在与一支撤退的苏军进行战斗后,在当天日记中写到:德国将输掉这场战争。第三,初期的失利教会了苏联领导、指挥部和大多数苏联人民许多东西,自此国内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军队组织等情况发生根本转折,其结果是德军进攻被制止住了,在此期间最大的成就在于希特勒的闪电战思想遭到彻底打击,使人们确信德国必败。第四,正是战前和战争初期那些事件使苏联得到全世界千百万人的同情,并极大地帮助了苏联。(31)

对农业集体化,目前也有不同观点。在2002年版的俄罗斯高校教科书《苏维埃国家史》中,重新论证了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的增加使得小生产方式的农业经济不能满足商品粮的需要;只有全盘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以解决与大工业不相适应的状况……该书基本上没有谈及农业集体化中的问题(32)。2005年尤里·茹可夫连续推出《斯大林:政权之谜》和《另一个斯大林》两本专著,可以说是系统的对否定斯大林体制提出不同看法。在《斯大林:政权之谜》一书的封底写道:“斯大林的管理体制不是一般的具有活力和效率,而且是在那个时代国家唯一可行的体制,它不仅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还使苏联在短期内变成了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33)

还可以举出大量为斯大林翻案的文章:尤里·叶梅利亚诺夫在《对斯大林制造的谎言》一书中对“掩盖列宁的遗嘱”“刺杀基洛夫”“大恐怖的组织者”“红军的歼灭者”“战争初期失败的罪人”等加在斯大林身上的罪名进行了辩护。(34) 茹赫拉伊著《斯大林:真理与谎言》中肯定了斯大林与布哈林等的斗争。(35) 至于从另一角度研究“大清洗”、试图对长期以来在大清洗原因、人数等问题上提出不同看法的论著也相当多:米哈伊尔·波兹诺夫,《1937-1938年苏联的死刑》,帕维尔·克拉斯诺夫的《对大清洗理智的讨论》,伊·佩哈洛夫的《斯大林大清洗究竟有多大范围》等。值得注意的是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对大清洗的评价。他曾经在30年代参加暗杀斯大林的恐怖组织,后遭到处罚,是大清洗的当事人。他说:“我多年研究战前形势,包括军队里实行的镇压,并且得出一个结论:假如不是在战前军队实行了清洗,我们将输掉这场战争。”(36)

本文没有评论上述观点的任务,笔者也不完全赞同其中某些观点。这种情况表明,历史研究中一些所谓的“定论”,会随着新材料的披露、研究方法的改进,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评价,否则科学就没有发展和创新。同时也证明:有学者说对斯大林的错误,“如反右派斗争、农业集体化、大清洗、卫国战争初期的失败、战后清洗等作翻案的文章至今没有发现”,很显然,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

表1清楚地表明:当时对斯大林肯定的评价只占被调查者8%,否定的占64%,这与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斯大林的否定态度是一致的。而今天,甚至连“呼文”也承认“民意调查也显示了诸多对苏联时期的怀念”,近年来俄罗斯各种民调机构进行过若干次调查,大都显示了对斯大林的正面评价。(38) 最近一次是2005年5月初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以“斯大林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题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对斯大林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只有18%的受访者不同意这个看法。

表1 1988年俄罗斯民众对国家领导人的评价(%)(37)

国家领导人 对他执政时期肯定的评价 对他执政时期否定的评价

不清楚

列宁

 75

 7

18

斯大林

8

  64

28

赫鲁晓夫 25

 25

50

勃列日涅夫2

  80

18

安德罗波夫66

 10

24

契尔年科 4

  55

41

戈尔巴乔夫51

 14

35

俄罗斯民众从过去多数人对斯大林的否定到今天多数人的肯定,除了用“重新评价”或者“重新认识”,还能用什么词来解释这个现象?

3.西方对俄罗斯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反应

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注意到俄罗斯人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这个事实。2005年2月27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以《俄罗斯人重新评价斯大林》为题写道:“俄罗斯至少已有三个城市宣布将为斯大林树立纪念碑,就在大约半个世纪前,这些纪念碑在赫鲁晓夫发起的一场反斯大林的运动中被推倒了,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有一半的俄罗斯人认为斯大林是一位英明的领导人”。(39)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制作人马场朝子在《世界》月刊发表《俄罗斯复活“斯大林神话”》一文,指出高达53%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表示了正面肯定……(40)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报刊把这种情况的出现看成是“俄罗斯从民主体制的倒退”,认为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意味着普京政权开始走向不民主。2005年5月,俄罗斯《国外媒体(选登)》转引美国著名报纸《华尔街日报》记者戴维·塞特尔所写文章。文章称:“当布什总统登上红场检阅台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不是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而是被人利用前来为苏联平反。”这个记者惊呼道:“由于纪念卫国战争,在俄罗斯掀起了怀念苏联时代的浪潮”(41),“共产主义制度的可怕竟然对于当今俄罗斯人的精神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影响”。2005年5月4日芬兰报刊文章称,普京口口声声说着民主的漂亮词句,但字里行间掩盖不住对苏联的怀念。俄罗斯正走向某种“实现俄罗斯模式的民主”的“普京主义”(42)。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5月6日文章称,俄罗斯以苏联历史为“荣耀”的心理甚至到了“病态”地步,西方国家应当呼吁普京克服“专制统治”、实现与波罗的海国家边境地区形势正常化、重新开放揭露共产主义暴政真相的历史档案、放弃恢复帝国的返祖幻想。(43) 美国《洛杉矶时报》2005年5月5日发表《回归苏联》一文。文中说,人们只注意到普京打击寡头、恢复行政集权等情况,却忽视普京正在重写俄罗斯历史,为苏联历史“平反”,试图重返“过去”的苏联时代。该报称普京作为过去的克格勃特工,从不隐讳自己对苏联的怀念,越来越敢于赞誉斯大林当政的苏联时代。苏联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从来都是“近亲”,从粉饰共产主义的历史这一点,就可看出普京是个危险人物。同斯大林及其继任者们一样,普京试图证明自己越来越趋于专制独裁的统治方法正确无误。自称能够洞察普京心扉的布什总统应当注意到普京修正历史的做法,并思考这将会给俄罗斯的未来带来何种后果。(44)

西方报刊把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说成是“历史的倒退”、是“返回专制时代”等言论的真实企图人所共知,这里先不评价,但他们也认为俄罗斯在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恐怕无可怀疑。

三、俄罗斯重评苏联历史和斯大林问题的实质

争论俄罗斯有无重评苏联历史和斯大林这一现象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对这个现象的实质如何理解。“呼文”认为“目前俄罗斯人特别是青年人呼唤‘铁腕’,是为强权招魂”;郑文则把这种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在超级大国地位沦落的今天,俄国某些政党和人士怀念昔日‘辉煌’,打出‘强国主义’的旗号是不足为怪的。但是对这种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货色,中国人是不应当为之喝彩的。”(4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希望强大,甚至期盼成为强国,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说俄罗斯人重评斯大林是希望恢复“强权”(在《邓小平年谱》里,“强权”和“霸权”是同一意义)、是“大俄罗斯主义”表现,恐怕需要慎重。那么,“重评”思潮出现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笔者认为:

1.是对具有稳定生活和大国地位的苏联和斯大林时代的怀念

但“呼文”认为俄罗斯人对苏共的垮台、苏维埃制度和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终结“较为冷漠,没有多少怀念”,“而国家的解体、民族的沦丧”却使俄罗斯人民有“剜心之痛”。这句话有点使人不解,不知这里指的是哪一个国家解体。俄罗斯自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以来,除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什么时候有过国家的解体和民族的沦丧?布热津斯基把苏联解体称为“共产主义的大失败”;弗朗西斯·福山则称之为苏共的“最后一幕已经演完”,怎么可能把“苏联”这个国家的形式和作为其政体、国体具体体现的“苏共、苏维埃制度、斯大林模式”的内涵分割开?

如前所述,俄罗斯民众和官方对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重新评价中已经包含了他们的怀念。这里补充几条材料,看他们对此是怎样明确表态的。

2004年2月普京总统指出:“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其间“大多数公民一无所获”。2005年4月在国情咨文中他又说道:“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和悲剧”。在回答美国电视台记者姆·乌奥列苏“为什么是悲剧”的提问时,普京这样解释:有2500万生活在苏联境内的俄罗斯族人一夜之间沦落为外国人,其生存权利不能保证;有些人一辈子的积蓄顿时丧失、社会保障受到损害。他说:“这种情况是苏联解体的后果造成的。”(46) 可见,他是把“苏联”这个具体国家的消失和“民族悲剧”直接联系,而不是把它割裂开。普京的这个态度与大多数俄罗斯人的认识是一致的。

2003年3月俄罗斯《导报》以《俄罗斯人怀念斯大林时代》(Россияне ностальгируют по сталинским временам)为题报道了全俄社会舆论中心的一次民意调查:高达53%的人认为斯大林对国家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该报指出,俄罗斯民众、甚至包括反对派肯定他的几条最主要原因是:(1)把苏联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建成了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苏联现代化发展的基础;(2)在他的领导下打败了法西斯,保卫了国家的独立;(3)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宅等等(47)。

2005年5月在莫斯科举办了以“苏联是我们强大的时代”为题的展览,6月5日结束。《俄罗斯报》发表《俄罗斯人怀念苏维埃政权时代》(Россияне ностальгируют по советской власти)的文章,对这次展览作了总结,清楚表明是怀念“苏维埃政权时代”而非别的什么时期。(48) 该报同一天还登载了《什么使您怀念苏联时代?》(Что бы вы хотели вернуть из CCCP? )为题的文章。记者采访了俄罗斯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体育评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演员维诺库尔说:“我特别怀念当时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所有领域都取得伟大成就的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沃夫克说:“我最怀念对孩子们教育和社会条件最好的苏联时代,因为那时候一切都是由国家保障的”;演员埃图什说:“我最怀念的是当时社会拥有的秩序,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49)

因此说俄罗斯人对苏共的垮台、苏维埃制度和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终结“较为冷漠,没有多少怀念”是不确切的,上述材料证明,他们明明白白表达了对具有稳定生活的苏联和斯大林时代的怀念。

2.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希望正确总结历史教训,促使国家复兴

有学者否认存在“重评斯大林”现象的一个论据,是2003年俄共在议会选举中“惨败”,“由原来得票率20—30%猛降到12%”(实际上那次选举真正称得上“惨败”的是坚决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奉行“自由主义”指导思想的“右翼力量联盟”党和“苹果”党。俄共只是从议会第一大党下降为第二大党,是量变,两个右翼党都因不到5%的选票被逐出议会,是质变)。文中的逻辑是:俄共主张重评斯大林——俄共在议会选举惨败——说明民众不支持重评斯大林。这里的错误在于俄共竞选提出了多项政治、经济、社会纲领,“对斯大林的积极评价”仅仅是他们若干政治态度之一(甚至根本不是其竞选纲领和口号)。此外,俄共也不等于斯大林时期的苏共。选民不支持俄共是对其各项主张综合评价的结果,“俄共失败”与“重评斯大林”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必须指出,大多数俄罗斯人主张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旧体制弊端的认可。他们对斯大林时期过分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斯大林在大清洗等问题所犯的严重错误仍然持批判态度。重新评价斯大林和苏联历史这股思潮的涌现,表现出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时期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不满。正如2002年出版的俄罗斯高等学校历史教科书写道:“历经多年对苏联历史的否定后,今天终于合乎规律地在千百万人心中产生了一种意识:不能否定苏联70年的历史……要科学地重新思考苏联历史。”(50) 实质在于还历史公正,以利于国家复兴。

普京也非常清楚地阐述了当前俄罗斯人正确评价本国历史的初衷。2005年5月,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他说道:“客观地评价自己国家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天所处的历史地位,从而更好地确定国家的发展前景、族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国际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一些国家把俄罗斯重评苏联历史和斯大林说成是“民主的倒退”,普京强调各国具有自己的民主标准,“所有现代的民主制度和原则必须适合俄罗斯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历史和传统”,并再次声称:“俄罗斯当然是民主国家。”(51)

即便俄罗斯有少数的民族沙文主义者,也不能把他们的主张当作多数人的想法。我们已经论证了俄罗斯出现“重评”思潮的实质:多数人只是怀念前苏联的稳定生活。如果说“重评斯大林”是为“强权”招魂或是“大俄罗斯主义”的表现,必须证明多数俄罗斯人有这种思想。更为重要的是,既然我们反对把中国的发展说成是“中国威胁”,同理,也不能随意把俄罗斯人希冀民族复兴的愿望说成“大俄罗斯主义”、为“强权”招魂。

注释:

①马龙闪:《俄罗斯是在呼唤“铁腕”、呼唤强权》,载《世界历史》2005年第2期。

②仅2005年7月7日俄罗斯一个网站(www.yandex.ru)的统计就有1884147页有关斯大林的论著,而每页平均有8至9篇(部)文,按这样计算至少约有上千万篇文。扣除其中重复统计数,如果说目前俄罗斯有成千上万篇关于斯大林的论著恐不为过。任何个人不仅很难看完、甚至很难找全这些论著。即便能够看完,这些论著有的肯定斯大林,有的否定斯大林,有的由于对斯大林既有赞扬又有批评而无法简单把它归入“肯定”或“否定”类。不知“呼文”断言“否定斯大林的资料还更多一些”的数年据怎么统计出的?

③为了叙事方便,本文“俄罗斯”这个概念也包括苏联时期。

④马龙闪:《俄罗斯是在呼唤“铁腕”、呼唤强权》,载《世界历史》2005年第2期。

⑤戈尔巴乔夫:《真相与自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⑥尤里·茹可夫:《另一个斯大林》,莫斯科2005年版,第6页(Юрий.Жуков:"Иной Сталин",М.2005,С.6)。

⑦《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782、783页。

⑧朱可夫:《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316、317页。

⑨朱可夫:《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340、341页。

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35页。

(11)《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莫斯科1990年版,第31页。

(12)《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莫斯科1990年版,第2、29页。

(13)《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莫斯科1990年版,第88页。

(14)弗·苏沃洛夫:《谁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莫斯科1993年版;《斯大林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消息报》1993年1月16日。

(15)《历史学家正在争论》,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第326页。

(16)帕·托曼:《伟大卫国战争:公开和未公开的情况》,载《苏共历史问题》1990年9期。

(17)卢之超主编:《关于斯大林问题的再认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

(18)尤里·波利亚科夫:《我们说不清楚的历史》,莫斯科1995年版,第32页(Ю·А·Поляков:《Наше непредсказуемое прошлое》,М.1995,с.32)。

(19)尤里·波利亚科夫:《我们说不清楚的历史》,莫斯科1995年版,第35、36页。

(20)《俄罗斯报》2000年11月5日(《Российская》11.5.2000г.)。

(21)人民网2002年1月16日。

(22)维克托.基尔希迈尔:《在新的光环下的斯大林》(Виктор кирхмайер:" Сталин в новом глянце" DEUTSCHE WELLE 2005.5.Rheinischer Merkur.2005.5.)。

(23)《俄罗斯报》2003年11月13日(《российская》,13,11,2003г.)。

(24)郑异凡:《“澄清”还是“搅乱”:有关斯大林的几个历史事实》,载《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2期。

(25)《消息报》2003年12月3日(《Известия》3.12.2003г.)。

(26)阿·阿·阿里克耶夫、埃·姆·夏金、克·阿·乌什玛耶娃:《历史教科书:方法论与概念》,载《近现代史》2003年第5期(А·А·Аникеев,Э·М·Щагин、К·А·Ушмаева" Учебники по истории:методология и концепция" ,《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история》.2003.N 5.)。

(27)《国家》2004年7月2日(《Государство》,2,7,2004г.)。

(28)尤里·波利雅科夫:《在俄罗斯历史发展转折关头的十月革命》,载《俄罗斯在20世纪》,莫斯科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Ю.Поляков," Октябрь 1917 года в контексте росси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Россия в хх веке》М.2002г.с.9.)。

(29)MIGnews.com.2005年5月8日。

(30)阿·弗·布兹加林、阿·伊·科尔甘诺夫:《斯大林与苏联的崩溃》,莫斯科2003年版(А·В·Бузгалин,А·И·колганов:" Сталин и распад CCCP",М.2005)。

(31)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我的时代》,载《自由思想》2005年5期(Александр Зиновьев:" Моя Эпоха" ,《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ь》 2005,№5)。

(32)什·姆·蒙恰耶夫、弗·姆·乌斯季诺夫:《苏维埃国家史》,莫斯科规范出版社2002年版,第318-326页(Ш·М·Мунчаев,В·М·Устинов:" Истор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

(33)尤里·茹可夫:《另一个斯大林》,莫斯科2005年版;《斯大林:政权之谜》,莫斯科2005年版。

(34)尤里·叶梅利亚诺夫:《对斯大林制造的谎言》一书,莫斯科1999年版(Юрий Емельянов:" Мифы о Сталине" )。

(35)弗·姆·茹赫拉伊:《斯大林:真理与谎言》,莫斯科1996年版(Жухрай В·М·Сталин:правда и ложь.М.Сварогъ,1996.)。

(36)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我的时代》,载《自由思想》2005年第5期。

(37)《20世纪的俄罗斯》,莫斯科2002年版,第45页(" Россия в хх веке" ,М.2002г.с.45)。

(38)吴恩远:《俄罗斯重新评价斯大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

(39)《参考消息》2005年3月2日。

(40)《参考消息》2004年2月9日。

(41)《俄罗斯国外媒体(选登)》,2005年5月6日(ИноСМИ.Ru,06 мая 2005)。

(42)《俄罗斯国外媒体(选登)》,2005年5月4日(ИноСМИ.Ru,04 мая 2005)。

(43)《俄罗斯国外媒体(选登)》,2005年5月6日(ИноСМИ.Ru,06 мая 2005)。

(44)《俄罗斯国外媒体(选登)》,2005年5月5日(ИноСМИ.Ru,04 мая 2005)。

(45)郑异凡:《“澄清”还是“搅乱”:有关斯大林的几个历史事实》,载《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2期。

(46)普金:《俄罗斯:当然是民主国家》,《国内新闻》2005年5月9日(Владимир Пугин:" россия-это,конечно,демократия" ,"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 служба" ,9 мая 2005)。

(47)《俄罗斯人怀念斯大林时代》,《导报》2003年3月5日(" Россияне ностальгируют по сталинским временам" ,《Вести》5.3.2003г.)。

(48)《俄罗斯人怀念苏维埃政权》,《俄罗斯报》2005年6月6日(" Россияне носталъгируют по советской власти" ,《Российскаягазета》6.6.2005г.)。

(49)《是什么使您怀念苏联时代?》,《俄罗斯报》2005年6月6日(" Что бы вы хотели вернуть из CCCP" ?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6.6.2005г.)。

(50)什·姆·蒙恰耶夫、弗·姆·乌斯季诺夫:《苏维埃国家史》,莫斯科规范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51)普金:《俄罗斯:当然是民主国家》,《国内新闻》2005年5月9日。

标签:;  ;  ;  ;  ;  ;  ;  ;  ;  

俄罗斯对苏联历史的反思与斯大林思潮的重新评价_斯大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