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军区总医院延安里卫生所 辽宁 沈阳 110002;2、辽宁省军区锦州第二干休所卫生所 辽宁 锦州 121000
【关键词】长期氧疗患者;监护;指导
【中图分类号】R45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20-01
缺氧性损伤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占重要位置,因此临床治疗中愈来愈重视氧疗法的应用与指导。氧疗是通过不同的吸氧方式提高血氧含量,增加组织的供氧量,缓解因缺氧导致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有些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氧疗,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和神经精神状态,减少红细胞增多症,预防夜间低氧血症,改善睡眠质量,预防肺心病和右心衰竭的发生以及减少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在氧疗的应用中必须坚持不同疾病不同氧疗方法的原则,现将我们的监护与指导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院和驻沈干休所老干部共160例,年龄60~85岁,男性144例,女性16例,诊断冠心病68例,肺心病21例,脑血管病53例,慢支并肺炎45例,有的患者同时患两种以上疾病。氧疗指征:①呼吸困难,呼吸次数>30次/分钟;②血氧分压<80㎜Hg;③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如ST-T改变、新发心律失常;④临床有心绞痛、胸闷等心肌缺血症状;⑤有心衰症状,如心率加快、肺部水泡音、下肢浮肿、NYHA标准II级以上;⑥脑部症状如头昏和意识障碍,临床判断与脑缺血缺氧有关。
鼻导管法氧疗160例,改面罩法氧疗10例,加用机械通气22例。氧浓度(%)=氧流量×4+21。低浓度为<35%氧吸入,较高浓度为35~50%氧吸入,高浓度为>50%氧吸入。鼻导管吸氧为低浓度;面罩吸氧为低和较高浓度;气管内吸氧可为鼻导管吸氧的2倍。
氧疗效果评估:血气分析血氧恢复达≥80㎜Hg为显效,共98例,占61.1%;恢复达70~80㎜Hg为有效,共58例,占36.3%;总有效率97.4%。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达到显效96例,占60%;有效52例,占32.5%(总后卫生部疾病诊断与治愈好转标准)。
二、讨论
(一)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相应氧疗方法
1、冠心病人的氧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冠心病人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氧供求失衡而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在扩张冠脉和减少氧耗的情况下,吸氧可提高血中氧含量,有效提升冠脉血流中的氧饱和度,有利于心肌增加氧供,减少心肌因缺氧造成的细胞损伤和坏死。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氧疗,更显得十分重要,冠心病人平时可一日3次吸氧,用2L/分钟,30分钟为宜,在急性缺血发作时增至3~5 L/分钟吸入直到疼痛缓解。
2、心衰患者因肺淤血,氧交换障碍,周围组织淤血,组织获氧减少,处于慢性缺氧状况,易气短和疲劳,反射性心率加快,因此慢性心衰患者也提倡经常吸氧。用鼻导管法3/日吸氧,每次40~50分钟,2~3 L/分钟流量。在感染、劳累、激动等诱因作用下,可发生急性心衰肺水肿,此时特效的氧疗为用大流量4~6 L/分钟,最好用50%乙醇过滤湿化,达到去泡沫作用,增加氧交换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慢性脑血管病变氧疗 脑出血和脑梗塞是老年常见病变,因脑水肿脑缺氧造成脑细胞受损,严重时危及生命中枢,在药物镇静、降颅压、利尿的同时,应用氧疗,增加脑供氧,可利于改善预后,一般采用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1~1.5 L/分钟。如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者血气分析氧分压﹤60㎜Hg,可改用面罩吸氧,无效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改用机械通气。
4、呼吸系统疾病的氧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氧疗方法较为复杂,如呼吸道急性感染时的氧疗方法取决于并发症,并发休克和呼衰、心衰时,强调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浓度30%。无并发症的感染可间断吸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因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仅靠低氧刺激引起呼吸增强,因此切忌用高浓度吸氧,只能用1~1.5 L/分钟浓度持续吸氧,以改善慢性缺氧状态。慢性缺氧的肺气肿、肺心病人已对此耐受,只要把血氧提高至≥60㎜Hg即可,而急性感染引起的缺氧者应提至80㎜Hg。
5、家庭氧疗的注意事项 许多慢性病患者需要在家庭环境中长期坚持氧疗。据报道长期坚持氧疗可以明显改善肺部疾患和冠心病人的远期预后,使5年和10年生存率都提高1倍。应注意:①出院病人回到家庭,应与社区医护人员联系,在他们的指导下继续坚持氧疗。②氧疗的具体方法应按上述原则,一般病人低流量间断吸氧,急性病情加重,中等浓度加速吸氧。③监测缺氧指标和相关症状,如意识变化、皮肤粘膜发绀程度、生命体征、脉搏、血压、呼吸,必要时抽血查血气分析。
(二)氧疗效果的评估与注意问题
1、氧疗效果反应在近期为迅速改善血气分析中氧气指标,血氧浓度升高,血氧分压上升,临床的缺氧症状随之好转,如心绞痛缓解、心率稳定、紫绀减轻、呼吸平稳、意识清楚;远期效果是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本组患者氧疗后血氧分压达正常范围者占61.1%,缺氧症状缓解率达显效60%,有效32.5%,提示选择应用正确的氧疗对治愈诊疗有显著意义。
2、避免不正确氧疗
①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1] 过高浓度吸氧可损伤呼吸道,组织过氧化损害可加重不可逆性损伤,因此高浓度氧吸入不能超过半小时,而且仅用在急性病变期。
②密切观察病情和血气分析指标,以此调节氧疗方法和各项给氧参数。氧浓度的选用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无固定模式。③提高氧浓度时血氧不增加,反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时,提示氧疗方式应改为机械通气,鼻导管法已不适用。④提高氧浓度时血氧不增加,应注意有无气道阻塞性病变和弥散障碍病变,须同时治疗才能达到氧疗的最终目标,提高组织供氧量。⑤氧疗应配合气道湿化,避免痰吹干,不易咳出,诱发加重呼吸道感染。注意加温、加湿,氧气是一种乾燥气体,直接吸入呼吸道,可致呼吸道黏膜乾燥和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并损害纤毛运动。因此,鼻导管给氧时,应通过加湿瓶加湿;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应定期滴入液体以湿润气道。除加湿外,吸入气体应加温(至37℃),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3.加强监护:吸氧时必须进行监护,注意吸氧後患者的反应。若吸氧後病情改善,意识好转,呼吸幅度加大,频率减慢,呼吸困难好转,心率减慢10次/分钟以上,证明氧疗有效;反之,吸氧後呼吸幅度减小、微弱,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加重,证明病情恶化,氧疗不当,最好立即作血氧分析,以明确诊断,并应检查有无导管阻塞或氧量过大、浓度过高等原因引起呼吸抑制,并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岚,杭小华,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25-2.
作者简介:刘侠(1971~),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论文作者:刘侠1,索冬梅2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吸氧论文; 浓度论文; 呼吸论文; 导管论文; 心衰论文; 患者论文; 氧分压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