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正在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和推进布局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如何定位、如何发挥优势和办出特色等一系列有关问题已日益引起学校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的重视。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认为目前对学校定位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高等学校定位的重要意义
首先,正确定位是优化高教系统结构的必然要求。
从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由各高等学校为基本单元组成的高等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经济、政治、科技等子系统有着密切的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理论表明,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一定的结构总是表现一定的功能。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功能也对系统的结构产生反作用。如果系统的功能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促使系统结构进化,或者迫使系统结构衰退。因此,必须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视角来思考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问题。高等教育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合理构建和动态调整,使自身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优化,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从宏观层面来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形成有效的调控机制;而布局结构调整则从全国范围内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以求总体上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又有一批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企业,还有一些知识密集型企业;既需要先导性的基础研究,又需要大量应用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既需要各学科的顶尖人才,也需要大量各行业的专门人才,这就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我国有1000余所高等学校,各校的办学力量、教学科研水平相差较大。由政府主管部门规定各所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层次、服务对象等等,一是很难做到准确合理,二是难以避免管得过多、管得过死、压抑个性的弊病。因此从微观层面来看,充分发挥各所高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高教系统改善结构、发挥功能的重要途径。如果每一所高等学校都能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正确确定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主动地适应外部环境,就能从微观机制上优化高教系统结构,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所以,高等学校的正确定位是优化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必然要求。
其二,正确定位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
每一所高等学校都有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各所高等学校准确定位,合理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方向,正确确定发展目标,这关系到学校的长期发展。在学校的实际运作中,学科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如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资金的投放、教学和科研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必须以学校的定位为基本依据。由此可见,正确定位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涉及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此外,高等学校准确定位和谋求发展,将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动力,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形成适度竞争的压力,从而激发系统的活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过去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趋同、专业口径窄、办学特色不明显,而且还出现过一批学校不顾实际条件和能力,盲目上规格、上档次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学校定位有关。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1995年赴美考察,访问了8所高等学校。这8所学校就有8种模式,各具特色。各所学校都非常自信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不盲目攀比,不简单盲从,认准自身的角色,不断发展优势,坚持自己的特色。以学校不同定位为基础而形成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多样化,给考察团代表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高等学校定位体系的探讨
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的概念和内容,目前未见统一的定义。长沙交通学院院长张志沛教授撰文提出:“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学校处于什么位置,以什么层次为主,主要在哪些学科领域为社会服务,是面向全国还是面向地方,是教学为主,还是教学科研并重,这些都涉及定位问题。”张志沛教授还对长沙交通学院的定位进行了论述。清华大学王森教授提出重点大学的战略定位是“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吴源祖教授和鲍健强副教授对地方工业大学教育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湘潭工学院党委书记肖国安教授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用型工科大学的定位问题。
笔者认为,应当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高等学校定位的概念及其内容。高等学校定位是指在科学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根据一个或一组定位特征合理确定学校在某一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这个系统可以是某个区域、某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系统,如全国著名大学、世界著名大学等;也可以是以某类学科性质为特征的高等教育子系统,如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科大学、农业大学或医科大学等等系统。
目前有关专家提出了“战略定位”、“学科定位”、“区域定位”、“形象定位”等概念,这些探讨是有益的,但总体上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定位可以从不同时间、不同特征来界定定位的内容,并提出如下的定位体系:
1.以时间为特征来界定,可分为目前定位和未来定位。目前定位是指某高等学校在某高等教育系统中现在的相应位置,它可以客观反映学校目前的状况,是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的基点。未来定位也可称为战略定位,它指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争取达到的相应位置,实际上表明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成长壮大是一个需要时间的动态过程。一方面,学校的战略定位要切合实际,不可好高骛远,否则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战略定位也可激励学校不断进取,提高整体水平。美国斯坦福大学1887年成立,到本世纪20年代初还只是一所偏于一隅、鲜为人知的大学。后在校长特曼教授的领导下,推出了“学术尖顶”的办学构想,吸引冒尖人才,加强与工业界的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斯坦福大学成为了世界著名学府。
2.学术水平层次定位。目前世界上常用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来划分理工科大学的学术水平。这三类大学的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层次、对社会服务的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担负的功能不同。世界上已形成基本一致的评价标准。例如,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标准包括:①研究生培养占在校学生数的比重较大;②科研经费占总经费的比重大;③师资结构中,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大,并有知名大师;④有一批很强且有特色的学科;⑤社会贡献和声望高。对于一所高等学校来说,学术水平层次定位是一项基本定位。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只占很少比例,更多的是技术型大学。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大多数技术型大学,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办出特色,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二次大战后,蓬勃兴起的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日本短期大学,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在提高国民素质、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学科定位。学科定位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体系中,高等学校所侧重的学科领域。我国高校中,中央部属高等学校通常都有明确的产业服务对象,学科设置具有鲜明的特色,如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等等。
4.服务区域定位。服务区域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明确的地理区域范围。我国地方政府办的高等学校,经费由地方财政支持,主要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通常服务区域比较明确。
5.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与学校的基本定位是相对应的,它主要反映学校以培养哪个层次的人才为主。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同的学校功能也不同,有的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有的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而有的则以培养专科生为主。
6.特色定位。特色是指与其他高等学校相比,本校的区别或特长。特色的表现可以在一个方面,也可以在多个方面。我国大多数大学的办学特色不突出,这与不注重特色定位有关。国际上知名的大学,一般都很注意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学科特色,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例如,特曼教授在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时,首先考虑的学科建设的突破口是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物理学科因为布洛赫教授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该校步入名牌大学行列的一个标志。电子工程学科建设则推动了微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的迅速发展,促成了举世闻名的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工业园区——硅谷。又以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例,各所大学都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学科特点。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仅12年,但由于扬长避短、重点发展纳米材料研究,取得了国际科学界瞩目的成果,大大提升了该校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
7.形象定位。形象是国内外同行、政府、社会各界对一所高等学校的总体评价,它反映了学校的知名度和辐射影响力。形象定位主要靠学校的学术贡献、重大成果、办学实力、著名科学家或大师的影响力、杰出的毕业生的社会贡献等等方面支撑起来的。笔者认为,形象是一个综合性定位,它与前述各项定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括而言,高等学校定位是一个包括多项具体特征的体系,除了上述7种主要的定位之外,还可根据需要列出一些其他的定位内容。一所高等学校的定位,其内容往往包含上述定位体系中的多项具体特征。
三、高等学校定位的两个重要问题
如前所述,正确定位既是优化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但是,如何使正确定位成为各所高等学校的自觉行动,高等学校如何正确定位,笔者有如下看法:
1.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等学校才能主动地进行正确定位。我国现行的高教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露出的弊病正如厦门大学校长林祖庚所评价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面向社会的办学活力和自主权;中央部门和地方办学条块分割、布局结构不合理;单科性、行业性过强,部分专业重复设置等。笔者认为,我国应当抓住当前高等教育社会需求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如果没有适当的办学自主权和相应的激励机制,高等学校的定位只能由政府主管部门规定,不可能真正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
2.我国高等学校的定位,不仅需要转变观念和加深认识,而且也要探讨定位的理论和方法。笔者认为,高等学校的战略定位必须遵循适应社会、战略导向、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等基本原则,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合理选择定位的具体内容,经过科学论证来确定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适当位置和发展路向。从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所世界名校成长的过程来看,高等学校定位突出体现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而在定位过程中,前瞻性和务实性最为关键。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借鉴。
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正确定位问题必将被越来越多高等学校所重视并付诸实践,必将在优化高等教育系统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