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齐明旭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6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全部进行一般治疗和常规用药治疗,并均行紧急PCI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死亡率和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出现几率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治疗之前比较得到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一般治疗和常规用药治疗的前提下加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少缺血事件的出现几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他汀类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冠心病,此病来势凶猛,患者病情发展速度快,病情比较严重,会引起心力衰竭、胸痛、休克、猝死以及胸闷、心律失常等,为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为了使患者的并发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降低,保证其生活质量需要找到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1]。本文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6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6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通过临床得到确诊,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律失常、胸闷、休克、胸痛以及心力衰竭等;60例患者通过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显示,后壁梗死45例,前壁梗死15例;60例患者全部排除功能障碍、

主要器官受损严重、甲状腺类疾病、伴随风湿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并发严重内科基础疾病、近期使用抗氧化药物、降脂药物以及抗炎药物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37~76岁之间,平均56.2±5.7岁,患者病程时间在0.9~10.4年,平均5.1±0.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37~77岁之间,平均57.1±5.8岁,患者病程时间在1.1~9.4年,平均4.8±0.5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可以实施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一般治疗,保证其获得充足休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由于胃肠蠕动慢、食欲不振等导致便秘等,为了改善其便秘症状,给予患者口服通便药物以及缓泻剂,另外为了防止患者在排便过程中突发猝死,缓解其心脏压力,给予患者氧疗保证其体内血氧饱和度获得提高[2];为患者提供清淡饮食,禁止食用高脂肪食物,防止由于体内血黏度升高出现的血栓症状,为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包括抗血小板、抗凝等,患者在接受PCI治疗之前予以负荷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g,此后予以维持剂量阿司匹林1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3];对照组3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之上口服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每天20mg;观察组30例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每天20mg;两组患者全部治疗4周,在此期间不服用其它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血脂水平,死亡、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出现几率等;血脂水平主要包括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总胆固醇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5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死亡率和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出现几率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治疗之前比较得到明显改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治疗之前有所升高,两组之间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类发病急同时死亡率高的心脏疾病,此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对患者的机体产生十分严重的损伤,主要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产生血管腔内血栓,引起血管闭塞同时出现心肌局部缺血坏死,从而产生急性心肌梗死,高血脂水平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需要给予患者降脂药物治疗[4]。辛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作为药物,能够显著抑制并且阻断患者肝脏内胆固醇合成,提高合成低密度脂蛋白的速度,其降血脂作用显著,患者血脂水平出现下降,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继续恶化,使其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心肌细胞得到改善,保持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于稳定状态,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症的出现,提高并且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以及死亡率[5]。通过对本文患者的分组研究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死亡率和缺血事件出现几率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治疗之前比较得到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一般治疗和常规用药基础之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文英,王燕妮,李玉红,郑树慧,罗永百.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13,6(02):1022-1023.

[2]李志娟,张薇,董平栓,刘孝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14,7(04):86.

[3]杨伟,陈万春,金惠根,刘宗军,汪蔚青,施佳,王东毅,方平.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间窗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J].上海医学.2015,16(01):91-92.

[4]刘宗军,金惠根,尚孝堂,江蓓湖,杨伟,欧少君,汪蔚青.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对慢性期左室重构和心脏事件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5(02):902-904.

[5]苑淑丽,孙月玲,孙波.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3):1-3.

论文作者:齐明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齐明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