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要就是集中设置各类城市管线,并且在相同空间中建立集约化、现代化的一种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随着不断确定城市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和省份,已经逐渐进入到高速发展综合管廊的时期,综合管廊的主要部分就是节点,同时也是设计难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综合管廊重要节点设计。
关键词:综合管廊;重要节点;设计;探讨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线种类,也越来越多的占用地下空间,大部分市政管线主要就是依据市政管线来在土壤中直接埋设,导致十分容易破坏,不方便进行检修,出现不一样深度的管线埋深,促使严重影响管线布设。依据传统方式来处理地线管线、检修老管线、新敷设管线都会出现重复开挖的问题,促使形成马路拉链、黑色污染的现象。基于此,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最重要就是解决地下管线敷设问题。
1 城市综合管廊概述
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可包含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线,不包含工业管线。综合管廊应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满足管线的使用和运营维护要求,并同步建设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附属设施。综合管廊可划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管廊三类。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的管廊。从当前城市综合管理的施工方法来看,其主要施工方法有两种:
(1)明挖法
明挖法主要应用于道路浅层空间综合管廊施工,包含明挖现浇工艺和明挖预制拼装两种;
(2)暗挖法
暗挖法主要应用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以及挖掘较深层次的管廊建设中,包含顶管施工、盾构施工等施工工艺。
2 综合管廊设计优势
综合管廊作为容纳各种设施的管线,不但能统一建设、规划相应管线,还能加快城市的建设速度。从实际的城市综合管廊设计上来看,主要具备这样几点优势:
2.1提高相应空间的利用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的土地资源总量持续减少。为有效优化城市景观、形象,逐渐将相对传统的管线转移到地下,间接增加管线量,且管线的规划也过于复杂。这就需要合理、科学的设计管廊,从而实现优化管线,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的目标;
2.2统一管理城市管线城市的综合
管廊有着相对较多的管线,通过对城市各路管线的管理,不仅能实现统一的管理,还能提高管线的管理水平;
2.3提高经济效益
从实际的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上来看,前期工作成本相对较高,但该工程一旦成功建设,可节省过多的管理费用,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
2.3.1管线更新期间无法反复性开挖路面,从根本上减少对城市的影响,减少城市植被的破坏总量,节省大量的管理、维修费用;
2.3.2传统管线的埋设期间无法精准的判定深度、高度,影响城市交通,增加维护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综合管廊的运行便于管理、维修城市的相应管线,防止大量开挖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3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重要节点设计
3.1截断面设计
综合管廊断面可分为标准断面和特殊断面,特殊断面是指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综合管廊与综合管廊、非纳入综合廊管线发生交叉处需要特殊设计的断面,另外还有人员出入口、下料口等较为复杂的断面。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形式主要包括断面的大小、断面的形状及分室状况的特征因素。其中,断面大小主要取决于综合管廊的类型、收容管线的种类和数量、地下空间的限制,断面的大小不但要保证管线的合理间距、相关的工作空间、相关设备的布置,还应考虑管线的扩容需求等。综合管廊的断面形式与施工方式也有一定关系,主要以方便、经济、合理为宜,如施工方式为开挖现浇法多采用矩形断面,而盾构施工法则一般采用圆形结构;综合管廊的分室状况主要考虑各管线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保证管线之间的安全,同时考虑管廊接出、引入、分支的便利性。节点的截断面设计要充分考虑周围的尺寸,节点尺寸的不同对于截断面的要求也不一样。截断面设计场景主要是在丁字路口、十字路口和有人员出入口的设计,为了保证通行的畅通、下料工作的顺利,同时保证节点口的类型不受阻碍,截断面设计还要考虑为了扩充容量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
3.2综合管廊和监控中心连接通道
综合管廊管理和监控系统的关键就是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主要就是用来采集
综合管廊系统内部相关数据信息的并且基于此来设计监控方案,对监控设备下达控制信息和指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监控和管理整个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和监控中心通道连接,不仅仅是参观人员和巡视人员主要进出通道,同时也是内部监控电力线缆和监控线缆的通道。设计综合管廊连通通道的时候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第一,为了方便布置电力线缆和监控线缆,应该在综合管廊中间位置设置连接通道。
第二,综合管廊连接通道尺寸主要取决于监控中心通行楼梯、线缆种类、数量,并且能够被当做日常参观和维护的出口,一般来说楼梯宽度应该高于 1.5m。
第三,主要包括两种常见连接通道,下入式和上入式,依据综合管廊在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通道形式,下入式适合使用在比较浅覆盖土层,上入式适合应用在比较深覆盖土位置。第四,接入连接通道的时候,为了尽可能不影响人员通行和敷设管线,需要适当提高综合管廊断面宽度。第五,综合管廊进而连接廊之间应该舍子一定的防火门,保证能够封闭和独立防火区域。
3.3综合管廊节点
综合管廊设置为环网状形式的时候具备最大功能,所以,综合管廊逐渐会出现两种节点,十字形和丁字形。综合管廊设计的关键就是节点,同时也是设计的难点。综合管廊节点设计的时候需要合理分析两方面内容,管廊内部管线衔接和人员通行,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方式就是加宽、加高节点,增加楼梯,设置夹层等,以便于保证能够顺利衔接市政管线和人员通道。设计综合管廊的时候需要,满足以下原则。第一,管廊内部管线规格和数量、通讯线缆弯曲半径、电力线缆分层和弯曲半径等会严重影响节点管廊加宽、加高、夹层的尺寸。安装空调水管、给水管、阀门的时候至少需要具备 0.4 米以上的综合管廊净距,第二,为了能够方便管理和维护综合管廊,设置综合管廊节点的时候应该下船或者上跨管线,保证人员可以直接通行。设计综合管廊的时候需要直接考虑大规模、热力舱等管线。如果不能直接敷设管线,需要尽可能设置楼梯,确保可以顺利通行。第三,设置节点逃生口的时候需要完全满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第四,不同方式的舱室需要不同连接,夹层设置以后需要合理分析在不同舱室中设置完整的防火分区,在综合管廊和夹层之间适当的位置设置防火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方便分析和维护处理综合管廊内部管线的时候应该啊合
理依据下穿和上跨的方式处理管线,保证能够直接通行工作人员。综合管廊舱室交叉位置和管廊交叉口的位置需要具备不低于 3 小时的耐火极限不燃墙体来当做防火隔离设施,工作人员需要通行的时候,利用甲级防火门处理防火隔离。
参考文献
[1]项菲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重难点分析[J].中外建筑.2017(05)
[2]刘金景,陈晓文,吴士玮,齐桂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防水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建筑防水.2016(08)
[3]范翔.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重要节点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2016(01).
论文作者:李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管线论文; 城市论文; 节点论文; 断面论文; 通道论文; 工程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