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①自主性原则。数学活动课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而设置的,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自主 参与,自我活动。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只能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和适当的指导。 ②实践性原则。数学活动课重要特点是强调实践“活动”,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让 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述,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潜能。 ③趣味性原则。活动课是由学生自主参与,因此要以激发儿童的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 活动,乐意参与。无论是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 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 ④异步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起步上不同,效果有异,在发展上不受限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因 材施教,个别指导,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前提下,适量适度地开展,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各扬所长,各尽所能。 ⑤思考性原则。活动只是数学教学组织的形式,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才是数学活 动课的最终目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以典型问题为研究对象,学会一些基本的思考方法,从而掌握基本的 知识规律。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在趣味性中兼顾思考性,要使学生在活动时有思考和探讨的余地。 3.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①拓宽延伸课。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把课本上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去探讨、解答,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才能。例如难题指导课,思路分析课等。 ②故事活动课。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的形式,讲一些数学故事。包括数学家和数学历史故 事,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等,由老师学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师讲,也可由学生自己讲。通过讲故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③实践操作课。指导学生制作学具或操作学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 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课可制作内容较多,如计数教具类有:简易计数器、数字卡片 、口算卡片、口算表等。几何形体类有:用硬纸制作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及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模型或表面积的展开模型,制作推导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具等。还可以有 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可组织学生帮助学校或家 长计算装饰有关房间的墙壁,该粉刷的面积的大小,应贴多少墙布,教给学生合理使用材料,讲究节约等。这 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才干。 ④游戏活动课。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辨别能力和反应灵敏度,是一种 很好的益智活动,如下数学棋,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开设数学诊所、数学游乐园等。 开设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改的新课题,其功能和旺盛的生命力已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来。因此,我们应该 做开展数学活动课程的有心人,认真开设好数学活动课,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数学素质而努力。
论文作者:杨志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