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玲 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6142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050-01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处于核心地位,这也成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明确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思想。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身心与探究过程充分交融,有利于讲探究行为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进而转化成学生的技能。
一、用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
实验引入:演示:1、教师拉课桌,手停桌停
提问:从这个现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回答: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视频:学生骑自行车,脚停车还在走。 学生思考回答: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师:那么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呢?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看来你就是先现代的亚里士多德。真棒
出示:亚里士多德头像及观点
师: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维持2000多年没人怀疑的情况下,伽利略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看来你就是现代的伽利略!
出示:伽利略的头像和观点
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一起用实验来验证。
引发的思考:在引入新课中,不是一味的用复习,而是根据两个简单的实验和视频,激发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我们常常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以前他们对于物理知识是“一片空白”,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 通过两组简单的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诱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与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探究,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样的引入会大大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培养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
进行新课:提问:如何让地面上的小球运动得远一些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增大运动速度、减小阻力(评价:同学们思考非常到位)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阻力对物体的影响,请同学们观察实验桌上的器材,想一想:
①我们如何改变阻力的大小?②如何控制小车在三种表面开始运动时的初速度的相同呢?
思考,讨论,归纳:改变水平面的状况,分三次让同一辆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比较小车在水平板上滑行的距离。
我们用到了哪种实验方法?齐答:控制变量法
进行实验,分别指导。
我们一起来分享实验结果,填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得结论
提问:1、如果我们选择表面更光滑的冰面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2、照此推理:绝对光滑的表面,小车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呢?
3、如果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呢?
学生尝试总结,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再总结
介绍: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总结完善过程
师:看来我们在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和思考、总结,也能得出一些结论。(学生兴奋)
出示课件: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介绍: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评估交流: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对象,成立条件,结论)
引发的思考: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先放手让本着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等,还要建立好实验的小组,鼓励学生在实验时立足实际,大胆地设想,合情地推理,在探究问题高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知识时,教师应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推理。教给学生实验加推理的物理方法。
三、 注重评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本节小结:我们今天花一节课的时间就解决了曾在科学史上争论了一百多年才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说明,科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地质疑和探索才能够推动其进步。今天我们班上的“伽利略”同学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为了鼓励他坚持真理、敢于质疑的精神,我决定奖励他一个砸中过牛顿的幸运苹果。
引发的思考:评估是对探究的反思和评价的过程,是探究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探究过程的升华与完善。新课标对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是否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是否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是否对探究方案进行改进的方法。只有对所完成的探究过程进行了分析、论证、评估,才能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正确的评估可以让学生总结经验,充满自信,具有成就感,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纠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和不谓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选择探究式教学模式,都始终要把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要把教给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成为物理课程探究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物理教师才真正是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论文作者:赵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学生论文; 物体论文; 伽利略论文; 亚里士多德论文; 科学论文; 物理论文; 过程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