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康铭 李英昌 王强
孝昌县人民医院 湖北孝昌 432900
【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以及ODI指数。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选择50例患者均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半年脊椎前凸恢复情况以及腰腿疼改善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度明显得到改善,而且术后患者JOA评分与术前相比较低,ODI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疼痛感显著降低,组内对比结果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脊柱侧弯;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临床疗效;ODI
在老年人中,退变性脊柱侧弯属于常见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生对患者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脊柱失稳、黄韧带肥厚以及小关节增生等,并伴有脊柱旋转,矢状面生理前凸等情况。长期以往会造成老年人腰部疼痛感显著,下肢明显疼痛等,如果患者未及时得到治疗,很有可能降低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是通过保守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此次研究就针对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探讨,并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性选择5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并对比术前、术后临床疗效。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段分布在48岁至73岁,平均(63.7±5.2)岁。经X线检查,患者腰椎存在明显的退变性侧弯,经MRT、CT检查均存在椎管狭窄,而且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性。50例患者均出现腰椎下肢疼痛、行走站立困难、经药物治疗但是疗效不佳。根据Nash-Moe法对脊柱旋转畸形进行分度:0度、Ⅰ度、Ⅱ度例数分别为15例、23例、12例。
术前,所有患者的前凸角度均在20°以内(平均:18.5°),Cobb角在45°以内(平均35.7°),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由于属于组内对比,因此5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本次研究结果并无较大影响:P>0.05。
1.2 手术方法
术前确定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手术:嘱咐患者保持卧位姿势,全麻,腰背正中行一切口,分离椎旁组织、肌肉,充分暴露脊柱侧弯节段椎板以及关节突部位。确定伤椎位置和植入定位点,在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顶椎上下分别放置2根椎弓根螺钉,保证X线透视效果良好。对患者的半椎板、全椎板、神经根管、椎间孔进行减压,去除椎间盘、将椎间植骨融合。根据患者的腰椎曲度情况进行钛棒连接,判断患者的减压效果,置入引流管,将切口依次缝合。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持续性引流一到两天,术后14天拆线,术后随访半年[1]。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度,并采取ODI评估患者的术日常生活能力,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能力成反比。使用VAS调查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分值与疼痛值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组间差异性。当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时,以P<0.05表达。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度对比 术前50例患者的平均腰椎前凸为18.5°、Cobb为35.7°,术后50例患者的平均腰椎前凸为36.7°、平均Cobb角度为22.4°。很明显患者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有效改善,而且组间数据差异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50例患者术前、术后ODI、VAS评分对比 患者术前、术后半年的ODI与VAS评分对比 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3 讨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引发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腰椎骨关节、椎间盘衰老造成的退变。属于一种特殊的脊柱弯曲,临床表现十分明显,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较大伤害。该疾病的发生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受阻,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2]。
手术是治疗该疾病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老年人体质下降,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老年患者恢复能力较差,术后需要加强监测,提高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对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手术方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原则在于矫正患者脊柱侧弯处,预防脊柱侧弯进一步严重,保证脊柱平衡恢复[3]。
在本次研究中,5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感染病例,而且患者的Cobb、腰椎前凸角度均得到有效改善,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大,组内对比结果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脊柱侧弯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症表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周凤玲.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经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椎骨骨折患者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1):159-160.
[2]王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与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A02):52-52.
[3]姜荣华,刘建军,曾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0):1992-1994.
论文作者:叶康铭 李英昌 王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术后论文; 腰椎论文; 后路论文; 术前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