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论文_徐鹏

“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论文_徐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教育一直以来深受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教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互联网+”的出现,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的各种要素都因“互联网+”的产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本文就“互联网+教育”的相关信息进行介绍,并对“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浅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慕斯课程

前言

2012年“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起来后,投资者不断,而BAT也在追逐,很多人都把其当成一个巨大的商机。2015年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也提及“互联网+教育”,并把其作为一个教育战略。“互联网+教育”对教育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互联网+教育”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概念即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将网络技术与学习行为相结合。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不同方式的传输。“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有五个特征。第一,时空不限。第二,重复使用。第三,开放性。第四,匿名性。第五,针对性。“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有很多优势:第一,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第三,增加学生间的交流。第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从封闭到开放的教育资源

传统的教学的开展是在一定的物理空间,但“互联网+”不拘泥于地点的选择。“互联网+”的信息量很大,且其具有开放性和免费性,使得慕斯课程吸引许多的学习者。

2.从单一到多元的教育机构

传统的教育是以学校为单位,而现在的教育资源被“互联网+”重新整合,教育组织呈现多元化。很多平台还和大学合作,只要在特定平台完成学习,就可以得到专业的大学证书。例如,Coursera平台。这对传统大学的招生等情况会有很大的冲击[1]。而现在我国的清华、上海交大等学校也都开始与国内外的慕斯平台合作。

3.从被动到主动的学习

传统的教学只能是在一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进行,而“互联网+”完全打破了这种限制,只要有网络,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的课程,学习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学习者进行学习后还可以将学习经验在网上与其他人分享。但“互联网+”下教育的变革也存在挑战。其一,“互联网+”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捕捉学习者信息和满足其学习要求上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二,自主学习的实现。教育信息轻易就可得到,但学习者是否能耐得住枯燥,有耐心做下来学习,这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4.从灌输到互动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授课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互联网+”的打破了这一限制,教师也从一个导向者转化为服务者。课堂的形式也由原来的灌输式转化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不是知识的传输,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学生在课程进行前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上的主要内容就是“交流”,教师就是为学生解答疑惑。但这对老师的各项技能也是一个考验。

(二)“互联网+”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1.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决定了你的客户群体。教育内容越丰富,学习人群就越多。教育内容已成为各个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最新的教育模板就是慕斯课程。在这方面国外做得比较好,我们可以多借鉴,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提高慕斯课程的社会宣传力度,让其被社会认可、接受。课程内容方面,要定位公众需求;在机制方面,整合资源。慕斯课程的未来要以课程内容的研讨为核心,建立教育网络中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育体验

教育的核心就是受教育者的体验。对于学习者的需求上,想要更精准的把握,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智能分析学习者的兴趣、目标和能力。要满足学习者的教育体验可以从优化产品方面入手,简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教育体验的最极致的做法就是“体验式学习”,即将教育信息融入网络游戏中。现在国内外很多的公司已经着手创作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游戏体验中进行学习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粘性”增强[2]。

3.教育管理

“互联网+”的教育的管理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教育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网+”可以将教育的相关人员连接起来,从而较少了人力、物理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教育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和智能。

4.教育评价

将“互联网+”应用于教育评价,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教育评价有两个优势。第一,评价依据。传统的教育模式对评价的依据和评价信息的收集比较单一,而“互联网+”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互联网+”对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具有全方位、全过程等特点。全方位、全过程的具体体现就是不仅有对学生成绩的收集,更有对学生情感信息的收集。所以“互联网+”的评价的依据很丰富。第二,评价的便捷性。在“互联网+”下,学生、老师、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评价都很方便,每个人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被评价的主体[3]。

三、“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分析

(一)内容重组

内容重组后的教育模式是慕斯课程。其概念是知识的获取可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学习。这种课程可以让有学习欲望的人不受限制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几乎没有成本。国外的慕斯课程有三个做的比较大:Udiacity、Coursera和edX,而中国的慕斯课程规模一般,像万门大学、MOOC学院等[4]。

(二)工具模式

很多公司都为教育提供了工具,如,校讯通、猜题库等。猜题库就是一个手机做题的软件,帮助学生做模拟题。而校讯通是一种让老师、家长、同学都能沟通的软件,家长可以在其中询问老师,孩子的课堂表现情况等,而老师也可以和家长沟通学生的在家表现。而苹果不长时间前也发布新的软件---iTunes U APP,这个软件主要是视频功能,帮助老师实现视频的传输,而学生也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进行教学内容的复看,并且可以在视频上进行笔记记录。

(三)基础设施

教育云和大数据是现在教育的基础设施。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深远。学生的一些基本学习信息都可以转化为大数据。大数据在这里面的作用就是利用学生的一些学习信息,如,笔记、作业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适合这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对于大数据教学,我国也提出了一种新的尝试,即云校,就是通过大数据提升教学质量[5]。

结论

当今网络科技日益发达,我们要利用其特征,促进我们教育行业的发展。将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育的现代化要靠教育的信息化来带动,从而实现教育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高海霞.浅析“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及发展模式[J].科技视界,2016,07(27):341.

[2]郑娟,王玉明.“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智慧教育模式[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8(04):76-79.

[3]南旭光,张培.“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12(08):8-12.

[4]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02):70-73.

[5]吕明,刘学智,王馨若.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等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6,05(02):8-13.

作者简介

徐鹏(1985-09),女,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研究方向: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方向。

论文作者:徐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论文_徐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