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行动研究
——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为例
尹俊尚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北京 100875)
摘要: 本文通过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进行冰雪运动行动研究,直面校园冰雪运动开展所面临的困境。通过校内外结合、家校合作、学科整合等多种方式,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校园冰雪之路。通过实践研究得出,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要因地制宜,不宜面面俱到;特色课程的开展应以育人为目的,通过仿冰类运动和滑冰体验等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冰雪运动技能的掌握;可通过冰雪校园文化的创建和学科整合活动,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校园体育;冰雪运动;冰雪文化;校园冰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为例,对校园冰雪活动、特色冰雪课程、校园冰雪文化、冰雪校队建设的模式进行研究。
渠道设计流量1.08~0.32m3/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对应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渠道沿线为中软场地土,土层经验等效剪切波速Vs在140~250m/s之间,场地为Ⅲ类场地,该场地为一般场地[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调查法 查阅校园冰雪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行动研究法 2016—201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冰雪课程。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开展冰雪活动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飞鱼是追逐棕榈树落叶的鱼类之一。飞鱼是硬骨鱼纲、颌针鱼目、飞鱼科约50种海洋鱼类的统称。它们的身体无一例外都呈流线型,还长着发达的胸鳍,展开后如同鸟类的翅膀一样。飞鱼能够跃出水面滑翔,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当飞鱼群破浪而出,迎着雪白的浪花此起彼伏地凌空滑翔时,“飞鱼击浪”的壮观景象足以令人久久难忘。
2 结果与分析
2.1 校园冰雪特色活动体系设计
你好!感谢你的来信。其实“内向”并不等同于“胆小”,内向的人很多,但它只是一种性格表现,在和人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熟稔起来。因此老师认为你现在的问题还是缺乏自信的缘故,而实际上缺乏自信大多是因为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去试着独立做一些事,主动说一些话,第一次、第二次可能会脸红心跳,但多次以后,一旦大家认可了你,你一定会成长,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2.2.1 滑冰体验课程的实施 学校之前的滑冰体验利用社会大课堂时间,以“大水漫灌”的形式开展,每名学生在小学阶段只体验1次。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1)学生只体验1次,很难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不利于其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兴趣的形成;(2)学生年龄跨度大、年级范围广,不利于组织教学和活动。通过对学生身心特点的分析,学校决定将滑冰体验活动提升为滑冰体验课程。课程的主体为三四年级学生。通过2年时间4次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滑冰动作,同时带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的积极性。
为确保学校冰雪活动和知识全覆盖,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并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课程内容。统计学校不同年级开展的校园冰雪活动得出表1。
表1 不同学段冰雪课程设计
多年实践发现,在三四年级开展滑冰体验活动,学生既有体能做保证,又因为其重心比高年级同学低,所以发生跌倒摔伤的概率非常低。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课堂专注度比一二年级高,又不会出现五六年级滑冰时互相打闹的情况。所以,将滑冰体验、轮转冰这2项危险性最高的项目设在了三四年级。滑冰体验课每学期1次,上课地点在校外冰场;轮转冰课以社团的形式开在校内,是对滑冰课程的有效补充。五六年级动作稳定性强、思维更加敏捷,所以把校园冰壶课程放在这2个年级。
在资金支持上,学校采用学校经费和家长自筹相结合,通过学校解决训练场租费用,带动家长自筹解决教练指导费用。自2017年实施以来,有效增加了校队训练次数,具体见表3。
②在交通方面,交通需求是一把双刃剑,要尽量减少交通需求的负面影响。合理把握交通需求的力度,对交通管理精准化进行调控,将交通需求的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
2.2 校园冰雪特色活动实施的内容及效果
一二年级学生因为运动能力较弱,无法独自完成滑冰相关护具的穿戴,针对这一年龄段设计的主要课程是学习冬奥相关知识。在学校无法满足冰雪相关体验时,可利用寒假体育大作业的形式,让家长带领孩子至少体验一项冰雪运动。并通过与美术、语文等学科的整合,达到立体育人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在一二年级进行冰球运动宣传和球员选拔,以点带面,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滑冰项目上来。三四年级是学校开展冰雪活动的主力阵营,滑冰运动是危险性较高的体育项目。
轮滑转滑冰有助于提高滑冰的动作掌握,已经经过非常成熟的论证。在三四年级开设轮转冰课外活动,是对滑冰体验课程的一项补充。轮转冰课程主要面对的是不会滑冰或刚刚会滑的同学。
2.2.3 “轮转冰”课程的实施 “轮转冰”是将夏季盛行的轮滑项目转变成冬季的滑冰项目,也是一项仿冰类运动。轮滑和滑冰在蹬地(冰)腿髋关节的角速度、蹬地(冰)的角度以及蹬地(冰)结束时膝关节的最大角度等方面相似;二者都是臀大肌、股二头肌、腹直肌直接做功,重心都是关键环节,法向(横向)位移,切向(纵向) 移动。轮滑与滑冰都需要踝关节的力量,“八字”向前滑行,后蹬用力。
2.2.2 校园冰壶课程的实施 校园冰壶是将冰壶运动的场地器材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在校园里开展的一项仿冰类运动。校园冰壶降低了冰壶的质量和赛道的长度,其规则与冰壶运动完全一致。开展校园冰壶运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冰壶的规则和技战术,为学生欣赏冰壶比赛或以后在真冰上从事冰壶运动打下良好基础。冰壶号称冰上的“国际象棋”,顾名思义,打好冰壶运动,除了良好的技术动作,还需要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场上应变能力。五、六年级学生在身体的控制力和思考的深度上都优于其他几个年级的学生。所以,这个项目适合在五六年级开展。通过1学年的课程总结,学校编写了《快乐冰壶——跟我一起学冰壶》校本知识读本。通过每周2次课程的练习,学校在兴趣班的基础上组建了学校男、女冰壶队,并参加了2018北京市校园冰壶比赛,获得男子第4名、女子第5名。
通过表2可知,通过1学期轮转冰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冰场上顺利地滑行。这项课程的意义在于,在不具备频繁进行校外真冰练习的条件下,通过校内已有的仿滑冰类练习,达到对滑冰技术的基本掌握,为他们在真冰上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轮转冰具有成本低、对场地要求低、易于在学校开展的特点。
表2 轮转冰练习前后会滑冰人数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有冰球队有7名,且分布在不同年级。每年有1~2名有基础的队员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想通过自然招生手段来组建球队是不现实的。从2016年开始,学校每年从一年级零基础选拔10名球员进校队。到目前为止,一至六年级共有队员38名,每年可组建2支球队参加市区两级联赛。
2.2.4 学校冰球队管理模式的创新 冰球运动深受北美和北欧国家喜爱,近年来北京许多小学陆续建立起自己的校队,但是有冰球队的学校基本是大校或名校。冰球是项既费时又费钱的运动,且对梯队建设要求较高。作为一所中等规模且生源为北京师范大学子弟的学校,想通过招收冰球特长生和学校出资来维持冰球队运转是不可行的。在冰球队建设上,学校从梯队和资金两方面着手进行了尝试。
这时,李玉听到林雪川从房间里边骂边走出来,“黎永兰,老子要弄死你”。着急出门的黎永兰没有理会林雪川,径直出了门。
表3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冰球队训练经费明细
队员是比赛的基础,训练是成绩的保障。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冰球队近两年一直稳定在全市前10名,球队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2.2.5 学校校园冰雪文化建设 两年来,学校通过多措并举,加强校园冰雪文化宣传,主要方式有冰雪讲座进校园、冬奥知识竞赛、冰雪学科整合、冬奥会会徽征集等。通过系列活动,举办了以“我心中的冬奥会”为主题的绘画展和以“冰雪体验”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制作了优秀作品集;通过学校校园电视台、大屏幕、校门口橱窗及展板等,开展冰雪相关宣传活动。其中“相约北京,牵手冬奥”系列主题活动从2015年申冬奥还未成功便已开展。校园冰雪文化的营造,为学生获取冰雪和冬奥知识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让他们对2022北京冬奥会充满期待。
3 结 论
3.1 校园冰雪运动的开展要因地制宜,仿冰雪类运动的设计应基于运动解剖学的生理构造,同时在规则、礼仪等方面与相对应的冰雪运动类似,以促进学生对冰雪运动的掌握。校园冰壶等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对冰壶运动规则、技战术和比赛文明礼仪有了全面了解。仿冰雪类运动的开展,解决了校园冰雪运动开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场地器材受限,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基本的冰雪运动技能和知识。在开展此类运动时,并不是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如学校有滑冰体验课程,那么校内开展“轮转冰”课程就能和滑冰体验相呼应。通过校内的反复巩固,可帮助后进生在校外体验时迅速掌握技术动作,增强其学习冰雪运动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防系统控制规则按原理可分为基于正向控制式和基于闭锁式两类。但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综自系统时,如果采用闭锁规则,无论利用脚本或标准规则库, 语句实现的复杂度都大于正向控制规则;此外,正向控制规则更便于五防、综自系统技术人员进行核查:因此,一体化五防系统采用目前各主流综合自动化厂家和五防厂家采用的正向控制规则。
3.2 多角度全方位的校园冰雪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学校开展冰雪运动旨在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校园冰雪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冰雪和冬奥知识。通过讲座、绘画展、手抄报、展板、家庭冰雪作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断感受冰雪文化和冬奥会的临近,让学生了解我国运动健儿在冬奥赛场上的光辉时刻,了解我国在申办冬奥会上做出的努力,感受伟大祖国的蒸蒸日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3 创新学校冰球队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校队的长远发展和冰雪人才的培养。冰球队的发展离不开梯队建设和资金支持,通过零基础发展冰球运动人口和家校联合培养两方面着手,解决了学校冰球队后备队员青黄不接、学校训练比赛资金紧张的问题,确保了球队正常运转和比赛成绩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马正辉,张良祥.“冰雪进校园”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科技视界,2018(10).
[2]徐文东,朱志强. 中国冬季运动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周阳. 2022冬奥会对北京市中小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发展策略研究[D].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8.
[4]芮秋云. 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8.
中图分类号: G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51X(2019)09-130-02
投稿日期: 2019-04-28
作者简介: 尹俊尚(1986—),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标签:校园体育论文; 冰雪运动论文; 冰雪文化论文; 校园冰壶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