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浙苏文化体制改革调查报告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沪浙苏文化体制改革调查报告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上海、浙江、江苏文化体制改革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浙江论文,上海论文,调研报告论文,文化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深化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深圳市文 化体制改革调研组赴上海、浙江、江苏三地就文化体制改革情况进行考察,着重对三地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情况作了深入调研。

一、上海文化体制改革情况

1.广电系统体制改革

(1)1987年,上海广电系统实行第一次改革,建立了“五台三中心”体制,即上海电视 台内设一台、二台,上海电台内设新闻教育台、文艺台、经济台;全局的技术工作由局 属的技术中心统一领导,后勤部门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除广告外的经营活动由发展中 心统一实施。

(2)1992年,上海广电系统实行第二次改革,形成了新的“五台三中心”体制,即上海 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和技术中心 、节目中心及服务中心。

(3)1995年,上海广电系统实行第三次改革,进行“撤二建一”,即撤消了原来的电影 局、广播电视局,实行影视合流,组建了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在上海广播影视系统实 现了发展战略规划、基建规划、宣传管理、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五个统一。

2.报业出版系统体制改革

(1)1998年,上海将已有70年历史的新民晚报社和60年历史的文汇报社“撤二建一”, 组建了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经营、财务、广 告、发行、物业等十个方面实行了统一管理,对印务中心、报业大楼、实业公司等方面 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重组。

(2)1998年后,上海相继建立了世纪出版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出 版印刷集团等。同时,由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新闻出版局及邮政部门联手组建了面向 基层、遍布全市的书报刊零售网络——东方书报亭。

(3)2000年,由上海主要新闻媒体,共同出资6亿元人民币,联手组建了上海市最大的 新闻网站——东方网。

3.文广系统体制合流改革

(1)上海市文艺院团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对拨款制度实施了拨改投改革。建立 了四项基金(改革基金、人才培养基金、剧目创作基金和演出补贴基金),将原来拨给院 团的一部分钱以专项基金的形式,资助文艺院团的改革、创作、演出和人才培养,每年 5000万元。

(2)组建了文化系统的综合执法队伍,即将原来分散在广电、文化、出版三个系统的文 化市场执法队伍合并起来,组建了统一的文化市场稽查总队。

(3)2000年,上海市推出了文广合流的重大改革,将原文化局、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 组建了文化与广播电影电视局。

(4)2001年上海文广系统有两个制度创新的举措:一是将部分文艺院团委托文广集团下 属的一些实体管理;二是将新闻传媒实体从文广局剥离,组建文广集团。

①文艺院团的托管。2001年3月,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宣布,对下列单位实行委托 管理:上海歌剧院、上海轻音乐团、上海话剧中心委托上海电视台管理;上海歌舞团委 托上海东方电视台管理;上海评弹团委托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管理;上海民族乐团委托上 海东方电视台管理;上海滑稽剧团、上海淮剧团委托上海有线电视台管理;上海巴黎舞 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委托上海大剧院管理;上海越剧院委托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 团管理;上海沪剧院委托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管理;成立上海京昆艺术中心,下设京 剧院和昆剧团,委托即将成立的上海文广集团管理;上海杂技团和上海马戏城、上海马 戏学校以股份制形式整合为一体,也委托即将成立的上海文广集团管理。这次推出的文 艺院团改革,实行的是分类管理。第一类是国家重点保护剧种,如京剧团、昆剧团和交 响乐团,直接由上海文广集团管理,依然主要由政府投入;第二类是芭蕾舞、歌剧院等 剧种,交给有实力的媒体或其他社会单位管理,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 第三类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剧种,如滑稽剧、杂技等,则直接面向市场。实行委托管理 后,院团原有的国家艺术团体的性质不变,事业法人地位不变,人员的事业编制不变, 艺术院团的名称不变,原来由文广局代表政府实施的国家财政对院团的拨款关系不变、 原文广局拥有的支持院团改革与发展的各项资金继续用于院团。院团在媒体的领导下实 行院团长负责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院团实行独立核算。

②成立文广集团。2001年4月,上海宣传系统宣布成立“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新 成立的文广集团将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政府部门部分职能剥离出来,行使“办文 化”的职能,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则由“办文化”转到“管 文化”。新的文广集团的资产主要构成包括:上海电视台(包括上海卫视)、东方电视台 、上海有线电视台、上海每周广播电视周报、上海有线电视报、上海电视周刊、新闻午 报、东方网、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国际文化影视有限 公司、广电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永乐电影集团及16家文化演出团体。上 海文广集团,是以广播、电影、电视、传输网络、网站和报刊宣传为主业,兼营其他相 关产业的新闻文化集团,集团属于事业性质,是以事业单位为主体,企业公司参加的产 业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集团的发展目标,是要形成多媒体、多品种、多功能和跨行 业、跨国界的综合性大型传媒集团。

4.形成大文化管理格局

上海市在职能转变和体制转换两个方面同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合并有关文化行政管 理部门,成立了上海市政府文化办公室,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对全市宣传文化事业实 行全方位的管理。市属宣传文化单位在党的关系上隶属市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负责管 好宣传文化单位的政治导向和队伍建设。政府主要职责是依法管理市场和制定发展规划 。按照宣传文化必须归一个口子管的要求,建立由市委分管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 市政府分管文化的副市长参加的定期召开的碰头会制度,研究决定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改 革与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

5.制定运用文化经济政策

(1)支持文化产业发展。1992年以前,上海市将有关退税全部返还给报社。1992年后, 上海市实行了“三七开”政策,即30%掌握在宣传部,70%返还给报社用于事业发展。19 97年,上海市再作调整,将返还的钱100%归宣传文化系统集中使用。

(2)加强精神产品创作的投入,近几年投入了1亿多元用于精神产品的创作,提高产品 质量。

(3)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的建设。

6.加强文化立法和执法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1年到2001年6月,上海在文化、新闻、出版、电影、电视、音像 等方面制定了18件地方性法规、规章,如《图书报刊市场管理条例》、《文化娱乐市场 管理条例》、《演出市场管理条例》(已废止)、《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上 海市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办法》、《上海市公共文化馆管 理办法》、《上海市文化领域行政执法权综合行使暂行规定》、《上海市公安局、文广 影视局、工商局关于对娱乐服务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开展专项治理的通告》、《上 海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上海市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上海 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等。上海市成立全国第一支文化领域的综合执法队伍——“ 上海市文化稽查总队”,并与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合暑办公,对原来属于新 闻出版、文化、广播电视、文管会、体委等五局的演出、娱乐、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电子出版物等10大部门行使执法的职责集中起来综合执法。

7.以利用外资为主发展文化产业。对比其它省市,上海做得最成功的一点还在于外资 的引进,最具说服力的是上海贝塔斯曼公司的成立。类似的成功个案在上海还有不少, 上海世纪出版社与日本万人公司合作成立世纪华商文化公司便是另一个成功的案例。

近年来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其吸纳社会资本的方式也较为多样。一是土地批 租和房屋置换,如上海博物馆新馆建设的总投资为5.7亿元,其中2700万美元的资金是 通过老馆土地批租和房屋置换获得的,还有20%是通过社会赞助获得的。二是银行贷款 ,如上海广电系统的上视、东视和上广、东广三幢大厦的建设资金,其中有14亿元是通 过银行贷款得到的。三是股票上市,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首期建设资金为8.3亿元 ,通过股票上市先后融资4亿多元,解决了资金不足。四是合作合资经营,如上海嘉华 影院。五是市区联动,如上海举办八运会新建和改建38个体育场馆,需要资金60亿元, 通过市区联动这个办法解决了资金问题。

二、浙江文化体制改革情况

1.加快政府宏观规划与指导

2000年,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提出了浙江省 建设文化大省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具体步骤,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相 应政策措施。

2.加大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

浙江省加大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具有 宣传导向职能的,由国有资产控股,承担宣传导向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双重责任;在 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资产逐步退出。政府重点支持公益性文化单位、重大基础设施建 设和少数具有代表性的高雅艺术和历史文化遗产,其他文化单位逐步放开。

3.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企业化改制

浙江省省级文化企业自收自支单位于1999年纳入省政府统一指导实施的省属企业改制 范畴,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使文化企业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依法纳税的市场主体,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事业型 ”向“产业型”文化的转变。

4.组建三大文化产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

(1)2000年4月,组建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由省政府授权报业集团负责经营集团全部 国有资产。报业集团分三个层次:一是集团核心层,即浙江日报和各系列报刊,由报业 集团经营管理,不允许其他经济实体介入;二是集团紧密层,凡与新闻宣传工作相关的 广告、发行、印刷、技术等部门,按现代企业组建有限公司;三是与新闻宣传工作无关 的后勤服务及其它企业,实行资产剥离,建立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2)2000年12月,组建了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为省政府直属的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 综合性出版集团。集团有直属和参股单位16家,其中出版单位和刊物共10家及集团直属 全资子集团——浙江新华发行集团、浙江印刷集团等。

(3)2001年初,组建了浙江省广电集团,将三个省级广播电视台合并。同时正在组建浙 江省文化发展集团公司,包括有文化厅直属企业5家和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7 家。

(4)以民间资本为主发展文化产业。浙江的民营经济一向发达,在文化舞台上亦是如此 。2000年全省生产电视剧33部,426集,投资1.2亿元,2001年生产电视剧28部,576集 ,投资1.7亿元,其中民间资本的投入都占到了60%以上。浙江新华影视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长城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等社会力量(包括股份制企业)正在崛起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 军。民营企业宋城集团开发的宋城、杭州乐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占杭州休闲旅游门票收 入的50%左右。嵊州是越剧的故乡,也是演出剧团率先走向市场、民间剧团蓬勃发展的 发祥地。嵊州市政府和文化部门为民间职业剧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人员培训、 越剧擂台、演出信息、职称评定等一系列措施,使嵊州民间职业剧团蓬勃发展,成为当 地农村的主要产业。

5.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1)1994年,浙江省文化厅颁发《浙江省省级文化系统事业单位全员聘用试行办法》, 将浙江省群众艺术馆与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合署办公;将浙江省电影制片厂划归浙江省电 影公司;浙江京剧团、浙江昆剧团合并为浙江京昆艺术剧院,浙江越剧院和浙江越剧团 合署办公;实行全员聘用制,分流100多人。

(2)1999年,浙江省颁布《浙江省省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暂行办法》和《浙江省文 化厅改革方案》,改革领导体制任用办法,改领导委任制为聘用制;改革用人制度,推 行全员聘用制,实行双签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改革分配制度,增加激励工 资;改革投入机制,把国家拨款由养人头逐步转移到扶植事业上来。

(3)2001年,浙江省颁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意见》,规定按照政 事分开、分类指导、市场化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

三、江苏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文化整合

(1)江苏省省委成立了党政统一协调的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省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和发展统筹规划、协调指导,避免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的互相推委和管理低效,实现 跨地区和跨领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结合机构改革,推进政事、政企分开,加快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 从管具体向管宏观、从着眼小文化向发展大文化、从就文化抓文化向经济文化一体化转 变,着力抓规划、抓管理、抓政策保障等,为全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优 质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直属单位进行政策指导和宏观管理,管 好领导班子,监管国有资产,搞好协调服务。文化事业单位除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外 ,不承担政府的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 责任。

2.积极推进组建文化集团

(1)组建江苏省广电集团。2001年9月,江苏省成立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省广播电视总 台),集团下辖6个频道(新闻综合、综艺、城市、影视、财经和休闲)、6个频率(新闻综 合、经济、文艺、音乐、交通、金陵之声)和21个紧密层单位。省广电局作为政府职能 部门对全省广电系统进行行业管理,省广电集团作为省级广电媒体运行实体,接受省委 宣传部的领导和省广电局的行业管理,直接承担新闻宣传任务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 集团内部逐步做到“五个统一”:统一新闻采制、统一节目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 广告经营、统一报刊营销。

(2)组建江苏省新华日报报业集团。2001年9月,成立江苏省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省新 闻出版局对全省广电系统进行行业管理,省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作为省级广电媒体运行实 体,接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省新闻出版局的行业管理,直接承担新闻宣传任务和国有 资产的保值升值。新华日报报业有限集团公司建立了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 领导体制,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适应市场需要、调控有力的经营 管理模式。重大问题由党委研究决定,日常的经营管理和行政事务由社长负责,编委会 集中精力办好报纸。

(3)组建江苏省出版集团。2001年9月,江苏省成立江苏省出版集团,集团共有直属图 书出版社8家,电子音像出版社1家,印刷厂3家,物资公司、进出口公司各1家,江苏新 华发行集团及其所属的省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县新华书店共81家;以及省出版总社报 刊中心、凤凰台饭店、新广联光盘厂等共98个单位。集团核心是在江苏省出版总社基础 上组建的江苏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经省政府授权,负责经营出版总 社及其所属各单位的国有资产。同时保留江苏省出版总社,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与 集团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江苏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由省委宣传部领导,领导班子由 省委管理。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对集团行使行业管理职能。集团公司实行党委领导下 的总经理负责制。

(4)组建江苏省演艺集团。2001年9月,江苏省成立了江苏省演艺集团。按照政事分开 、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将原江苏省文化厅所属的省京剧院、歌舞剧院、昆剧院 、锡剧团、扬剧团、人民艺术剧院以及省人民剧场、演出公司合并组建江苏艺术剧院( 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演艺集团为全民事业单位,实行院长(总经理)负责制。剧 院(集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方面享受国家对文化事业单位的经济政策,财政扶持 力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进行市场化运作时又兼具企业的灵活性。

3.推进文化事业改革

江苏省根据文化单位的不同情况,提出对公益性、公益经营性、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 分类指导和合理资助,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级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加大投入,促 进其稳定健康发展;对公益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财政补贴,扶持发展,同时鼓励 其积极加强服务,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自己;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政 策扶持和引导,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合理调整文化事业单 位结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规模过小、服务单一的格局。取消文化事业单位的行政 级别,实行主要领导人负责制。积极推进文化产品的社会化,鼓励社会办文化,加快文 化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干部、人事、分配等内部改革,推行全员聘用 制,促进文化事业单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江苏省“九五”期间,全省文化事业固 定资产投资达9.03亿,比“八五”增长了161%。

四、几点体会和思考

1.沪、浙、苏三省市都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都把文化事业发展摆到非常重要的高度,纳入其经济社会发 展总体规划之中,并出台了相应的文化经济政策。上海把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综合 竞争力”和“建立国际化大都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提出要把浙江建成 “文化大省”,目标是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全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科技教育发 达、主要文化发展指标全国领先,文化发展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实力走在全国前列的文 化大省,并专门制定了《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江苏省提出要把江苏建成“文化大 省”,并专门制定了《江苏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深圳作为文化后发展地区,为 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应该借鉴沪、浙、苏三地的经验,把文化放到优先发展的 地位,尽快制定深圳文化发展规划。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从上海、浙江、江苏三地的情况来看,他 们都已认识到这一点,在全国比较早地进行了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并且取得了一些 成果和经验。三地改革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点: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 事、政企和管办分开;二是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和扶持;三是组建 文化集团,提高文化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四是深化对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增强其 发展活力;五是重视文化立法,做到文化依法发展和依法管理。深圳尽管在经济体制改 革走在全国的前面,但文化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要实现深圳文化发展的跨越式发展和 赶超战略,就必须进行文化体制创新,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

3.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从上海、浙江、江苏三地的情况来看,他们不仅把文化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而且都把文化产业的发展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都意识到文化产业是经 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此,三地都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 展。随着深圳城市经济的第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 为深圳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深圳应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加快文化载体建设,努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带动文化产业实现跨 越式发展。

4.文化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1)许多领域社会资本进入困难。由于文化是一个涉及意识形态的极为敏感的领域,因 此在资本的进入问题上政府控制也极为严格。目前外资和民资进入较多、开发较成功的 大多是图书销售、旅游开发等开放度较高的贸易领域,而像影视音像,新闻出版等尚属 于谈判范畴内的领域,基本上都没有外资进入。对此问题,各地文化工作者有这样一个 共识:只要社会资本在政府的调控之下,这些领域的适度开放是完全可以的。引入外资 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和效率,对本土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无疑是有好处的。

(2)缺乏专业资产运作人才。近几年各地都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了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 ,建立领导干部聘用制,任期目标责任制以及相应奖惩制度,引入公平竞争机制,面向 社会招聘人才。相比以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其中也有一个潜在问题,便是 文化系统内普遍缺乏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现代复合型人才,要在市场上进行成功的资产 运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不少单位都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但一般来说,单位领导都来自文化系统内部, 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行政上的隶属关系造成了文化企业的先天不足:单位领导不是以 对市场负责为首要目标选择,而是对上级主管单位与领导负责,这样的企业无法真正面 对市场。

(3)政策法规尚不配套。各省市都出台了一些相关文化政策。如江苏省苏政发[2001]74 号文中制定的文化经济政策,明确了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关支持条 款等。上海市也对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向文化捐赠的税收减免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 总的来说,目前的法规还不能完全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政策法规的不配套、不健 全,是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文化投融资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资本天生 是趋利避害的,不健全的法制环境势必加剧市场不可预知性,从而提高市场风险,增加 资本进入市场的难度。

深圳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投融资领域也开放得较早。既有外商 独资,如众多印刷企业;也有中外合资,如南国影院;还有民资,如沙都艺术团,更有 太保购买交响乐团冠名权等,总的来说,深圳文化投融资形态较为多样。但相比于兄弟 省市,融资能力不足。深圳文化企业虽较多,但目前尚无直接上市融资能力。而另一方 面,文化产业政策亦不明确。制定并出台系列文化经济政策,目前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执笔:钟坚 深圳大学 博士;郭凯 特区文化研究中心

标签:;  ;  ;  ;  ;  ;  ;  ;  

沪浙苏文化体制改革调查报告_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