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是在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通过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讨论;并借鉴项目建设的经验;并将工程建设与管理科学的全过程相结合,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工程管理活动的知识理论体系。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施工现场监控和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措施。
关键词:建设 工程 管理 摘要:项目管理理论是一种具有先进特征的管理模式,在现代市政工程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其整体应用效果普遍比较良好,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由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征。在实施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不仅能够促使各个环节更加协调,而且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促使整个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运用
引言
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增长和发展,促使市政工程项目在日常的施工管理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实施效果,需要将项目管理理论引入其中。同时,要与众多新型技术、方法进行有效结合。项目管理作为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将其贯穿于整个市政工程施工中,能综合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投资效益。所以在市政工程管理实施过程中,为促使项目管理理论能够进一步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十分有意义。
1.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特点
1.1项目管理理论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多指在项目管理中使用专门技能、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限资源内实现设定目标。项目管理涉及内容多,比如时间管理、沟通管理、范围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同时,项目管理也涉及各种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管理模式,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1.2运用特点分析
首先,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促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将项目管理理论科学合理的应用其中,具有一定优势特点,而这一特征的实施,能够促使市政工程管理的相关措施落实到实处。首先,市政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其整个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市政工程项目大多数都是建立在一些人口相对比较集中或者是密集的地区。除此之外,市政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建设时,离不开人群,施工现场又具有场地狭窄等特征。所以在施工时,如果沿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进行,那么不仅会导致施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
其次,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将项目管理理论引入其中,由于施工本身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而这些环节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由于施工项目当中,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环境、施工工序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施工流程、施工内容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直接导致市政工程管理的效果、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等受到严重威胁。这些因素在其中不仅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工程量越来越多,而且无法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后期使用安全和稳定提供有效保障。
最后,市政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施工项目的目标设定比较高,而且大多数都是直接通过一些严格的管理措施来实现。在针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具体施工的时候,由于市政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所以需要与城市形象的建设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为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还能够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2.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分析
2.1健全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在工程施工中实施质量计划,全面监控工程质量。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高标准、严要求的实施,使每项工序都按要求施工,保证整体质量;严格把控工程变更,保证施工图纸的可行性,防止图纸使用中出现问题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
2.2加强对施工成本管理
由于市政工程专业分类多,施工条件复杂,包含内容多,要想保证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可使用定量计算的方法计算施工成本。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与资源配置有着密切关系,成本估算中所提供的数据直接影响着工程计划和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应当充分了解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施工质量、成本间的关系,在节约施工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施工质量。
2.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使其能够严格管理施工现场。与此同时,还要增强操作技能,学习新型技术、工艺和知识,预防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从而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
2.4动态管理施工过程
对于市政工程管理中所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管理方案。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还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上,适当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和施工工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实际施工中应根据施工进展制定进度计划,禁止违章操作,以免影响工程的后期使用。
2.5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第一,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严格把控工程质量,需要加强各施工工序质量的监督和验收,有机结合检查结果和控制流程,从而实现最终的质量控制目标。
第二,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在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控制时,需要严格遵循“三把关、四检测”原则,即由质量检验人员、材料供应人员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进行把关,并对材料品种、规格和数量进行严格的检测,检查其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虽然施工设备是不用于工程实体的,但却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需要优先施工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性能符合工程要求,预防设备因素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
第三,施工环境的质量控制。通常情况下,环境因素包括水文、气象等不可控的因素,同时还包括劳动作业、安全防护等可控因素。在项目工程施工中,环境因素对工程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施工人员密切重视环境因素对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并准确预测环境变化,然后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减少环境因素给工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3.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管理理论是一套严密、科学的管理方式,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不但要求工程主体和进度、投资、质量相互协调,还要求将理论用于实践,从而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继红.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8):189-190.
[2]许照春.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运用阐述[J].价值工程,2018,37(36):42-43.
[3]佘晓波.探究项目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8,4(18):122-123.
在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同时,工程建设单位和个人一定要重视建筑施工的管理。作为一项危险系数高、环境恶劣、内容复杂的工作,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因此,保证建筑建造工程中施工技术的良好和管理的有效性很重要,同时也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及质量检验,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及其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控制。建设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1.建设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下面我就建筑施工现场和建筑施工技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加以简单介绍。
1.1 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现场和施工技术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标准,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科学管理和作业流程化操作,实现科学化的现场管理水平。
1.2 经济效益原则
所谓的经济效益原则,就是利用较少的资金占有,较少的劳动成本支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到管理与经济效益这两者之间的有效关系,才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既适应了当代经济发展的潮流,又成为推动企业高速发展的动力,保证企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成果。
1.3 标准化流程建设原则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够随意地对建筑过程进行更改,在没有遇到特殊情况的状况下,一定要按照既定的标准实施标准化规范流程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和工作效率,维护施工现场的有效秩序。
2.建筑施工现场监督控制及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2.1 建筑现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建造新技术不断出现于市场中,并且广泛受到市场和人民的肯定,这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尽管建筑建造属于常规建设,但是完成过程却是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阻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掌握好建筑建造施工技术是建筑建造项目达到最优的必备条件。施工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因此必须严格把控现场施工技术水平。
2.2 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关系着整个建筑建造项目的运作进展,是保证其稳步运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好的技术再加上必不可少的优秀管理,才能保证其顺利运行。同时也要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才能够放心地投入使用,才能够真正地方便人们的生活,保障使用的安全性。
3.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以及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3.1 建造施工设备的应用技术处于适应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处于高速发展状况下,高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显得尤其重要,在建筑施工设备这一方面,国外的技术要较为先进,因此我国国内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是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试验和磨合,在这段时间里,建筑建造的失误率就会增加,建筑施工设备的管理就会变得复杂。
3.2 建筑施工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
无论再先进的设备,目前仍然都需要人为管理和监督,这对于监督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都要求比较高,现在建筑行业的使用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先进的监测设备,越是自动化监测,越是需要人为的小心管理,因此建筑施工操作人员的认真和高水平技术管理监督,能够有效防止设备出现故障,从而提高安全率和建筑施工的高效率。
3.3 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违反了项目建造程序
在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施工方的施工人员只是临时组建了施工管理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只懂得建造,不懂成本控制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意识。建造到哪里,管理到哪里,导致施工阶段建造工程项目的成本失去控制,在建造过程中就出现了巨额成本超支的现象发生。
3.4 权力交叉,职责不明确
在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人员主要有监理,施工人员,承包商等。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权力交叉,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比如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成本失控的现象,但是互相之间都推诿责任。
4.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4.1 对于土地破坏,提前做好预防及整治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化学物品或者辐射性的技术利用,常常会导致被施工过的土地遭到严重污染,因此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土地保护,比如可以种植花草树木等。对于施工过程中带来的一些高度污染和危害,一定要谨慎处理,对于一些放射性物质一定要进行深海填埋,防止其对土地、居民楼和附近居民的危害。
4.2 部署施工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建造项目中的重要工作程序,一定要做好对建筑施工建造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将施工现场的杂物清理干净,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与部署,对于各个施工岗位的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4.3 优化施工方案,不断改进施工技术
项目在建筑完成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阻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掌握好的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是建筑项目的必备条件。其生产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建造技术的进步,因此必须严格把控其施工技术。
4.4 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员工安全
施工检测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制定合理的员工守则,员工一定要遵守规则,一旦有事情发生时,一定要禀报上级领导,切不可自行解决,员工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一旦遇到危险时,也可帮忙脱困解决。
5 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5.1 技术协调保证建设时设计图纸的质量,有助于后期工程的建设,避免因为技术错误产生的施工问题。设计人员要在设计的时候审核自己的图纸,做到与实际相符,并与工程建设的其他部门和人员统一协调起来,及时的找出设计图纸的缺陷和问题,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5.2 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能只在技术上进行,还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工作协同进行。可以通过管理弥补施工期间各部门难以配合的问题,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明确责任的归属问题,制定相应的赏罚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6.结束语
要搞好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加强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施工技术问题,设备,人员管理,管理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要提高管理方法,完善建筑施工技术,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制度。结合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防御,监督,管理,维护等工作,减少事故,提高施工质量系数,确保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和施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煤炭技术,2012,31(08):237-238.
[2]刘应宗.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探析[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9,(11)
[3]杨志勇、丁继勇.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知识体系框架[J].工程管理学报,2011,(6)
论文作者:徐多礼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过程中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市政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论文; 理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