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论文_曹华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论文_曹华

曹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兴中小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当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甚至达到了唯学生的主动性是从的地步,把一切教学活动的主动权都交到学生手中。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断在变化,由主导变为引导,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 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177-01

最新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 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实践,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经验,为学生提供活动主题以及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构思主题,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确立活动目标内容。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实施方法和路径选择,对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及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等,增强活动的计划性,提高学生的活动规划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其他学科不具备这样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有自己的学科教材,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年龄特点从生活中选取感兴趣的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问题意识,利用自己的眼光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自然、社会、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比如学生可以从教材中选择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选择生活中刚刚发生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我们地区目前在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一般包含七个活动主题,每个主题活动又含有两到三个子课题。这版教材为了适应不同地域的教学,尤其为了适应东北地区的教学要求,在修订过程中,加入了富有本土特色的内容,如春季的野菜、冬季的冰雪防滑等内容。每个学期,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三到四个主题活动来进行学习。

出此之外,也可以选择教材以外的内容,这一定是学生对当前发生的热点问题,有急切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愿望。比如:水痘是怎么发生的?它是如何传染的,它的传染性有多强,如何进行隔离,如何进行治疗。教师根据围绕水痘出现的诸多问题,引导学生重点研究几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也可以分组进行。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小问题,这样既减轻学生的压力,避免面面俱到,做到研究透彻,又防止浅偿辄止。这是春秋季节经常发生的传染性疾病,有些学生感染之后,需要休息3周左右,有些家长不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即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水痘发生,仍然让孩子带病上学,结果引发大面积的传染和爆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这时就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经过一系列探索活动之后,以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困惑。再通过后续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对水痘有更深的了解,从而理解学校和卫生保健部门的规定并遵守相关规定。教师的任务就是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活动的主题感兴趣,那么也就是选题选的对“胃口”,学生活动的热情自然就高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高的。这样,综合实践活动就有一个好的开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但是学生的活动在准备阶段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实践,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开展形式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在现场考察、设计制作、实验探究、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教师指导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活动进行到底

综合实践指导纲要指出:在活动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主动探究”的原则,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体验与建构的关系,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活动主题持续、深入地探究与实践,防止浅尝辄止。

在实际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力把活动进行完整,从活动内容的选择,到方案的制定,以及到活动的实施,最后的活动总结和评价,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好习惯。但是,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曾经遇到过难题,旧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活动,“英雄伴我成长”中的第一个活动“向英雄致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很好,学生能按自己的喜好组成小组,确定了活动内容,有的小组朗诵革命题材诗歌,有的小组讲抗日故事,有的小组演起了抗日题材小品。前两个活动形式,学生完成非常好,而学生演的小品虽然还比较青涩,个别学生还有些羞涩,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好了!在活动中我告诉他们,要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台词,而且要根据自己的台词考虑配合什么样的动作合适。安排好出场顺序,注意自己的表情,使用相应的道具。学生们比较下功夫的,自己找时间排练。所以,学生的活动,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跟随。学生的后续总结和评价都做的很好,能找出自己在活动中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始终强调把学生的主动性放在首位,从选择主题、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反思我的教学,学生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教师的确起到了很关键作用,教师也是保证学生活动能否进行到底的关键。当然做为教师的我们要突破学生不能突破的困难,适当的引导,来保证学生的活动能完整、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2]2018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教材.

[3]2013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论文作者:曹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论文_曹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