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院自2019年1月~2019年6月对收治的5例低位结肠癌肠造瘘口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术后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结肠癌;低位结肠癌;肠造瘘口;系统护理
引言:为探究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实施肠造瘘口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行结肠癌肠造瘘口术的低位结肠癌患者5例,术后行常规护理的2例患者为常规组,行系统护理的3例患者为系统组。观察护理效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提高(p<0.05),造瘘口并发症减少(p<0.05),生活质量改善(p<0.05)。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实施肠造瘘口系统护理的效果显著。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行结肠癌肠造瘘口术的低位结肠癌患者5例,均经CT检查、结肠镜病理活检等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肿瘤科学会分会制定的低位结肠癌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未见远处转移或全身转移、未出现恶病质;并将肝肾功能异常及沟通障碍的患者排除。依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系统组,分别为2例和3例。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例和1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1岁和78岁,平均年龄为(59.83±4.29)岁;最短和最长病程分别为7个月和4年,平均病程为(2.65±0.61)年。系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例和2例;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3岁和50岁,平均年龄为(59.87±4.27)岁;最短和最长病程分别为5个月和4年,平均病程为(2.62±0.6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出现异常情况告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系统组:给予患者造瘘口系统护理:⑴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行肠造瘘口术的重要性、预后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积极治疗配合医护工作,并向患者详细讲解造口袋更换方法、建立规律饮食、处理并发症的方法等肠造瘘口相关的护理知识。⑵术后指导患者尽量以低渣饮食为主,增加饮水量,避免排便干燥或便秘对黏膜的损伤,告知患者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避免造瘘口周围皮炎。⑶告知患者减少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摩擦,排便后及时更换造口袋,避免局部黏膜感染引起造瘘口出血,若患者造瘘口出血较少,可通过局部压迫压迫止血。⑷术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扩张造瘘口,即食指涂抹石蜡油缓慢插入造瘘口,留置3~5min后拔除,每天1次,7天后隔天1次,以预防造瘘口形成瘢痕挛缩或腹壁切口过小引起的造瘘口狭窄。⑸造瘘口护理结肠癌患者行肠造瘘口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应用凡士林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条外敷造瘘的结肠,保护肠管并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以防止发生感染。术后3~4d可开放造瘘口,注意个人卫生的清洁,防止瘘口皮肤糜烂、破溃,每周更换一次造瘘袋,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严密观察造口肠管血运情况,观察大便是否通畅,如腹胀、腹痛、大便排出少时,应检查造口是否狭窄,给予扩张,以利粪便排出。还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造口早期并发症主要有造口水肿、坏死、回缩、皮肤黏膜分离等,术后3d内,如发现有肠黏膜发紫变色或有出血,应迅速通知医生并处理;如造瘘口肠黏膜水肿,可用50%硫酸镁湿敷,促进消肿;出现腹胀、腹痛,注意观察有无肠梗阻发生;要密切观察造瘘口的变化,做好护理工作。(6)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对手术抱有恐惧、害怕的心理,术后对预后及并发症的情况也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况。我们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思想顾虑,同情体贴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讲解手术过程是很顺利的,并使病人了解自己病情的基本和预后情况,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术后的治疗和护理,使患者逐步适应术后造瘘的改造生活,使患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造口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估患者肠造瘘口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正常更换造口袋、并发症处理、规律饮食和按时复诊。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R30)评估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5个功能领域、3个症状领域、6个特异性条目1个整体生活质量条目,评分的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处理。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系统组患者正常更换造口袋、并发症处理、规律饮食及按时复诊的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造瘘口并发症
系统组患者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生活质量
系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结肠癌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而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呈一个上升的趋势,所以结肠癌的造瘘口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医疗领域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时候,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护理。患者肠造瘘口后,心理状态普遍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不良情绪会影响到患者病情的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从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密切关注造瘘口的情况,让患者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患者出院后,要叮嘱患者家人,对患者的瘘口进行随时清理,保证瘘口清洁度以及干燥程度,防止各种并发症以及感染的发生.结肠癌多发于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和纤维素长期摄入不足的人群,且结肠慢性炎症和结肠息肉是结肠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指出,结肠息肉患者癌病的风险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5倍。低位结肠癌在结肠癌中所占的比例较高,病灶可沿肠壁环形发展[1],或沿肠管纵经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患者早期无典型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出现严重的肠梗阻和肠壁炎性水肿,临床多先行肠造瘘口术为患者开辟其他的排泄口,缓解患者肠梗阻和肠壁炎性水肿的症状,之后再行根治性手术。肠造瘘口术虽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排泄方式的改变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且护理不当,造瘘口局部感染等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系统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服务。研究中,系统组患者进行肠造瘘口相关知识护理后,患者造瘘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p<0.05),再针对造瘘口并发症给予患者系统护理后,患者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
结论:
简而言之,低位结肠癌患者术后实施肠造瘘口系统护理,可提高患者造瘘口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减少并发症,且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2]。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浅谈妇科手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全科护理,2018,04(15):222-224.
[2]王小琴,朱玲,周菲,等.结肠造瘘口术后护理体会(附50例报道)[J].中外妇儿健康,2017,19(6):457.
论文作者:方圆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结肠癌论文; 低位论文; 系统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