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论文_冉隆明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论文_冉隆明

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建筑工程行业属于高危行业。“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蓬勃发展,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严峻考验。通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根源探析,探讨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对提高项目经营管理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根源探析;风险管控

建筑工程行业属于高危行业,每年因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及坍塌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总事故的85%以上,是位列道路交通运输行业之后,排名第二,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数量最多的行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持续推进,以PPP为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安全风险管控面临严峻考验。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根源探析

1.1施工环境的影响

建筑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建筑施工大部分时间是露天作业,而且建筑产品体积较大,具有整体性特征,不能进行分割。建筑工程(产品)固着于地上不能移动,使得建筑施工与当地环境建立密切关系,安全管理易遭受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如高空作业,在雨雪、大风天气下,极易导致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伤亡事故,不仅祸及施工现场员工,而且殃及路人及周边建(构)筑物、车辆等的安全。

1.2产品复杂性的影响

建筑工程的配套工程,包括土石方工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门窗等木结构工程、防水工程、防腐工程、隔热保温工程等,是多个分部工程的综合体。这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复杂性,导致安全风险因素的复杂性。要实现多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有机整合,所进行的立体交叉作业、水平交叉作业,更加剧安全风险因素的错综复杂性。

1.3施工流动性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流动性,表现在项目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及施工地点的流动性。尽管一个单项(单位)工程的建设周期超过1年,甚至更长,表现为相对的稳定性,但参与项目施工建设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却表现为蓬勃地流动性,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建筑工程产品的单一性,导致工程竣工投用后,项目组织机构又要流动到下一个施工地点。建筑工程具有极强的流动性,经常一个工程刚施工完,就要转换到下一个地方施工,设备、人员都要随着施工部位的改变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仅施工人员,有时施工设备、机具都是临时安置的,人员之间的配合、机具之间的配合出现失误,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将众多施工要素搭配好,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1.4施工企业管理的问题

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把全部精力和资金用于施工设备、技术等的采购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盲目缩短合理建设工期,相反,在安全设施投入、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生产培训方面,不想投入,不愿投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全管理基础极其薄弱。有的施工单位,甚至认为加强安全管理,就是浪费时间的无聊事情,结果导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企业也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规范来约束施工行为,导致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普遍存在。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和影响,导致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需要我们对症下药,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

2.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

2.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各施工企业最高决策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否坚持“安全第一”,关键取决于施工企业决策层领导和工程施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的态度和决心,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重要工作,首先考虑,首先决策。施工单位应该明确提出,把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作为管理层和项目经理及项目技术负责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完善HSE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追究,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积极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义务。要强化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保障安全资金足额投人,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努力创建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打造绿色环保施工现场。

2.2创新安全风险削减思路

安全风险无处不在,根绝很难,因此缓解或者防范安全风险是必须考虑的事情。从安全管理角度看,风险缓解的目的,是将建筑施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施工单位的利益。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提前辨识、预判,提前着手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减少未来风险发生的概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风险缓解方法有三种。

2.2.1工程法

所谓工程法就是通过规范建筑施工工序以及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等方法来消除建筑安全威胁,例如在建筑高层施工作业时,要在作业区域下方设置安全网,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通道和安全标志,让施工人员可以有效辨识。针对施工人员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工人的伤害。

2.2.2程序法

程序法要求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2.2.3转移风险

为了使自身不受风险的影响,项目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把风险的结果和应对风险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就是风险转移。比较重要并且被广泛采用的一类对策,就是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转移,可以将其分为两种方式:保险和非保险。

2.2.3.1工程项目保险

建筑施工企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给保险公司,如果投保的风险事件发生了,并且导致一系列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保险人就要给予被保险人一定的补偿,这就是工程项目保险。工程项目保险的特点比较多样,表现为投保人和内容的规定性、险种多样性和阶段性、计费基础和费率的不确定性等。根据保障范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以建筑工程为标的一种险就是建筑工程一切险,其赔偿的范围也比较广,包括施工期间工程本身、施工机具、工地设备、因施工对第三者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等。

2.3.2工程项目非保险风险转移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经常采用的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有多种。工程担保或履约保函等,是风险量不变的风险转移方式;工程联合投标、分包等,是风险量发生改变的转移方式。此种转移的方法比较灵活,多数情况下,风险并不能被消除,而是被转移给了他人,但是此种方法,会受到相关法律和标准化合同文本的限制,由于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支付的费用可能会较高等。

2.4控制风险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控制风险主要是为了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一般情况下,风险控制技术有微观和宏观的区分,其中,微观指的是对具体的危险进行指导和控制,常常使用管理措施和工程计算措施来对风险进行控制。宏观是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工程的园林,控制危险,主要手段有经济奖惩、法制规范、教育措施等,例如,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可以使施工人员主动规避风险,控制风险,降低风险的概率,保证工程顺利、安全的开展。

3.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影响恶劣,损失巨大,怎么抓,怎么要求都不过分。科学系统地研究施工安全风险,创新管控措施,落实管控制度,对削减和防范安全事故导致的人、财、物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冀.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探究[J].中外企业文化.2014,08:2733.

论文作者:冉隆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论文_冉隆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