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免疫的方药调节研究

生殖免疫的方药调节研究

骆庆峰[1]2003年在《生殖免疫的方药调节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总结过敏康II号胶囊临床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病例,分析过敏康II号胶囊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通过建立男性免疫性不育的动物模型,并观察过敏康II号胶囊对模型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过敏康II号胶囊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作用机理。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临床实验室研究和实验研究叁个部分。1 文献综述1.1 男性免疫性不育研究概况1.1.1 西医研究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体内产生了针对精子的抗体,从而影响精子的正常功能,导致男性不育。临床诊断以不育男性的血清和(或)精浆中发现抗精子抗体(AsAb)为准。抗精子抗体主要有叁种:IgA,IgG,IgM。AsAb导致不育的原因:1)AsAb具有凝集作用,影响精子的运动能力;2)AsAb具有细胞毒效应,影响精子的存活;3)AsAb干扰精子的代谢活动;4)AsAb影响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5)AsAb封闭顶体膜上的抗原位点,抑制精子对透明带的附着与穿透;6)AsAb对精子膜脂流动性的影响;7)AsAb影响胚胎发育。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1.1. 2祖国医学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的认识 男性免疫性不育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医古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现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中医“不育”范畴。病因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湿热蕴结,精室受扰,影响生殖之精,故致不育。中医发挥自身优势在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临床治疗方案中,既有辨证施治,亦有专病专方和其他疗法等。2 临床临床实验室研究采用过敏康II号胶囊治疗42例AsAb阳性患者,其中痊愈14例(33.33%),好转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33 %。精子的活跃运动是精子独有的生物学特征,以前评估男性生育力的实验室参数主要依据精液常规检查,在分析精子功能和受精潜能方面提供的信息有限。本次观察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对精液进行详尽分析,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观察中,尚属首次。在对精液分析的12个参数治疗前后值进行统计学对比时发现,治疗前,患者平均精液量、液化时间及精子密度属于正常,表明患者生精功能正常,而精子活率、精子活力以及精子多项运动参数降低,显示精子本身的功能状态下降,妨碍了受精过程的发生,由此,推测AsAb导致不育的主要机制之一可能为降低精子的活动能力,影响正常的精卵结合。过敏康II号胶囊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精子密度(P<0.05)、精子活率(P<0.01)、精子活力(P<0.01);同时过敏康II号胶囊亦可显着改善精子运动参数,提高精子直线速度(P<0.01)、曲线速度(P<0.01)、平均路径速度(P<0.05)、精子直线运动率(P<0.05)、直线运动精子活率(P<0.01)、前向性(P<0.05)、侧摆幅度(P<0.05);结果表明,过敏康II号胶囊可消除由抗精子抗体所引起的精子凝集现象,减少抗精子抗体对生殖活动的不良影响;改善精子数量、质量,提高精子运动能力,进而达到患者治疗不育症的目的。<WP=4>3 实验研究3.1对正常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取NIH雄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各12只。每日通过灌胃给药,持续10天,于末次灌药后次日摘眼球放血处死。本实验主要观察过敏康II号胶囊对正常小鼠体重及免疫器官影响,于处死前称量小鼠体重,将小鼠摘眼球放血处死后,摘取小鼠的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与正常组相比,中药及西药用药组动物胸腺指数、脾指数均低于正常组,由此推测过敏康II号胶囊可抑制正常小鼠免疫器官的生长,妨碍正常免疫器官功能,进而缓解过敏性疾病的症状。而醋酸泼尼松免疫抑制效果虽然不错,但其副作用很大,动物灌服醋酸泼尼松能明显降低动物的体重,显示醋酸泼尼松可抑制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3.2 对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的影响免疫性不育模型建立本实验造模方法参照赖安妮、宋济范等方法进行。取常规检查正常的人精液40份,2000转离心30min,弃精浆,精子用生理盐水洗涤5次,然后加入0.5%NP-40,震摇2h,15000转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加生理盐水,4°C透析,适当浓缩后,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浓度。用上述提取的精子膜抗原伴Freund完全佐剂,对小鼠进行腹腔免疫,每只小鼠注射抗原量为100μg,2周后用不完全Freund佐剂抗原加强免疫1次,每只小鼠注射抗原量为150μg,隔1周后以精子生理盐水抗原再加强免疫1次,每只小鼠注射抗原量为150μg。过敏康对免疫性不育模型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分组与给药3.2.1 分组取NIH雄鼠,分为7组(正常组、佐剂组、模型组、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造模第一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一次,直至第30天。所有雄性小鼠与正常雌性小鼠按1︰2比例合笼2周,雌性小鼠再饲养5天后处死,剖腹观察雌鼠子宫着床点数,计算孕鼠平均着床点数。雄鼠于合笼2周后处死,进行实验。对照组所给药物为醋酸泼尼松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所给药物为过敏康II号胶囊;3.2.3 检测指标;1)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测定2)对小鼠免疫器官影响3)孕鼠平均着床点数观察4)小鼠行为学观察5)?

范欢欢[2]2017年在《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理论及诊治不孕症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致力于中医妇科的理论临床与实践,其中对月经周期的研究与调周法的运用独具匠心。"经间排卵期"理论是夏桂成教授在"调周法"中首次提出并深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旨在研究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学说的理论构建过程,系统整理挖掘其内涵,阐释"经间排卵期"学说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意义,使其源于临床,高于临床,又能回归、指导临床。同时,对夏桂成教授用完整的调节女性生殖节律理论指导临床治疗不孕症病案数据进行规范化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分析总结其临证经验特点及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诊治不孕症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治疗方案支撑,进一步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方法:1.用分析归纳法对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理论进行总结,领会其理论精髓,总结出"经间排卵期"理论内涵和特色。2.用中医传统的传承方式每周跟师临证抄方,多种方法收集夏桂成教授的学术资料及临证资料。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夏桂成教授名医工作室治疗的不孕症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整理并建立数据库,对病案数据库资料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1.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理论经历了叁个发展阶段:①受"经间期出血"病症启发的萌芽阶段;②充满哲学"矛盾论"及"分层"辨证思维的成熟阶段;③用于"治未病"的临床运用阶段。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经间排卵期"的生理特点(①重阴转阳;②气血氤氲状活动;③动静升降藏泻,以动、升、泻为主;④"7、5、3"数律的锦丝带下)、病理特点(叁大矛盾、五大干扰因素)及治疗特点。2.夏桂成教授不孕症病案资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孕症的核心病机是肾虚偏阴,癸水不足。②不孕症的核心临床表现是经间排卵期锦丝状带下偏少。③不孕症四大核心关注点为:锦丝带下、基础体温、睡眠压力、脾胃。④不孕症核心处方为:经后初期—杞菊地黄汤合钩藤汤;经后中期—滋肾生肝饮合钩藤汤;经后中末期—补天种玉丹;经间排卵期—补肾促排卵汤;经前前半期—毓麟珠;经前后半期—毓麟珠合越鞠丸;行经期—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⑤经间排卵期的18味核心药物是:1.白芍、2.川断、3.赤芍、4.获苍、5.五灵脂、6.菟丝子、7.山萸肉、8.杜仲、9.荆芥、10.丹参、11.淮山药、12.广木香、13.莲子心、14.紫石英、15.丹皮、16.炙鳖甲、17.鹿血晶、18.合欢皮。针对叁大矛盾用药:"动"药—丹参、赤芍、五灵脂;"静"药—白芍、炙鳖甲;"升"药—荆芥、鹿角片;"降"药—紫石英;"藏"药——山萸肉、怀牛膝;"泻"药——丹皮、茯苓、苍术;针对五大病理因素用药:"痰"——白术、苍术、陈皮;"湿"——茯苓、六一散、薏仁;"郁"——钩藤、莲子心、合欢皮、广郁金;"瘀"——丹参、丹皮、生山楂;"寒"——紫石英、鹿血晶、鹿角片、巴戟天。⑥各型不孕症治疗经验: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属肾阴不足,治疗重在经后期和经间排卵期,用"动静观"调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属肾阳虚,瘀结成症,治疗重在经间排卵期和经前期,创立"助阳消症散"。输卵管炎性不孕以本虚为主,治以"扶正改邪";卵巢功能衰退合并不孕属心火旺、肾阴虚,心肾不交,治以降心火、滋肾阴,主用"清心滋肾汤";免疫性不孕属阴虚火旺,创立"滋阴抑亢汤"。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属肾阳偏虚,创立"补肾助孕汤"。⑦不孕症的诊治思路:调节"女性生殖节律"是治疗不孕症的根本;抓住"经间排卵期"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着眼"五大因素"是治疗不孕症的核心;重视"心—肾—子宫"轴的纵向调节;贯通中西医理念,运用合方,精准用药。结论: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理论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女性生殖节律不断认识、深化、创新而形成的。夏桂成教授在临床诊治不孕症时,理论积淀深厚,个人特色突出,其学术思想、诊疗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继承、发扬。

叶慧慈[3]2017年在《基于现代中医文献数据分析的卵巢早衰的方药证治规律研究与临床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改善对卵巢早衰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研究现代的临床文献,探讨现代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病理,与中医的辩证、治法、用药规律与归经,并对现代中医治疗卵巢早衰的辩证分型、治法、高频使用药物、归经进行整理和分析后,结论出卵巢早衰临床常见证型的治法与基本方药组合,并对其药物的组合的机理与现代的药理研究进行分析与讨论。并结合临床病例的治法、用药的疗效进行比较与讨论,作为提供并改善未来对卵巢早衰治疗的思路与疗效的依据。方法:在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查找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关于中医临床研究卵巢早衰的文献。把符合纳入标准的的文献的病例,按研究中的辩证分型、论治方法、和使用的药物与药物归经进行分类,再以EXCEL软件归纳、整理、统计。从统计出来的数据归纳出卵巢早衰临床最常见的5个证型与其治法,并把各证型的治法中的前12味药高频用药组合出基本方,并对其治法、药物组合与治法和药物与高频用药药物归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本临床研究中共统计归纳出17个中医证型,其中所占病例数最高的前5个证型依所占比例排序为:肾虚型、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肾虚血虚型、肾虚血瘀型,分别占33.92%;20.86%;9.55%;6.44%;6.35%。研究中共统计归纳出32个治法,其中所占病例数最高的前5个常用治法为补肾填精、补肾养血、补肾活血、补肾疏肝、补肾养肝,依所占比例排序分别为16.81%、11.23%、10.01%、9.72%、7.02%、6.58%。而其实验组中使用的的药物,共统计归纳出18类,其使用频次所占比例最高的前5类的排序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所占的比例先后各别是63.75%、9.68%、7.03%、6.01%、3.55%。其中补益药中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补气药所占比例分别为19.50%、17.67%、14.78%、11.82%。按Excel归纳统计,就5个临床常见的主要证型,药物的使用频率按其前12位的排序是,肾虚型:熟地黄、枸杞子、淫羊藿、山药、山茱萸、女贞子、巴戟天;肝肾阴虚证:菟丝子、紫河车、山药、淫羊藿丹参、白芍、龟板。肾虚肝郁型:当归、菟丝子、柴胡、牡丹皮、茯苓、淫羊藿、栀子。肾虚血虚型: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白芍、党参、黄芪、菟丝子、川芎、车前子、五味子;肾虚血瘀型:枸杞子、龟板、丹参、女贞子、川牛膝、党参、炙甘草、山药。5个常见证型的高频药物主要归经排序为,肝经、肾经、脾经。肾虚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虚证、肾虚血瘀证,其高频药物归肝经各自比例为 42.32%、42.85%、32.26%、26.68&、34.48%;归肾经的各自比例为 30.77%、32.14%、22.58%、20.00%、31.04%;归脾经的各自比例为:15.39%、14.29%、19.35%、16.67%、13.78%。结论:1、卵巢早衰的临床中医主要辩证证型为:①肾虚型.②肝肾阴虚型.③肾虚肝郁型.④肾虚血虚证.⑤肾虚血瘀证。2、卵巢早衰的中医主要治法为:①补肾填精法.②补肾养血法.③补肾活血法.④补肾疏肝法.⑤补肾养肝法.3、治疗卵巢早衰5个主要临床证型的前12味高频使用药物排序为:①肾虚证:熟地黄、当归、枸杞子、淫羊藿、山药、山茱萸、女贞子、川芎、黄芪、白芍、杜仲、巴戟天。②肝肾阴虚证:菟丝子、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当归、女贞子、紫河车、山药、淫羊藿、丹参、白芍、龟板。③肾虚肝郁证:当归、菟丝子、柴胡、熟地黄、白芍、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牡丹皮、茯苓、淫羊藿、栀子。④肾虚血虚证: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白芍、党参、黄芪、菟丝子、川芎、何首乌、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⑤肾虚血瘀证: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丹参、女贞子、川牛膝、党参、炙甘草、山药。4、卵巢早衰高频药物的主要归经为肝经、肾经、脾经。5、卵巢早衰文献研究的总结各证型后前12味药物组方为:熟地黄、当归、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白芍、山药、淫羊藿、紫河车、女贞子、丹参、茯苓。6、临床实践,基本高频用药物组成为白术、茯苓、党参、白芍、黄精、女贞子、覆盆子、巴戟天、淫羊藿、川芎、丹参、鸡血藤。7、总结纳入132篇文献的分类统计后,卵巢早衰的基本证型为肾虚证,治法以补肾佐以健脾、疏肝、活血。

曹蕾[4]2010年在《助孕丸对RSA内膜容受性及其免疫环境干预作用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观察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助孕丸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以研究其对复发性流产的防治机理。并通过建立肾虚内膜容受性不良大鼠模型,从子宫内膜形态学角度,研究助孕丸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其免疫环境方面的作用;建立肾虚内膜容受性不良大鼠妊娠模型,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其免疫环境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从中医“治未病”角度,研究助孕丸对复发性流产的防治机理。方法:1.助孕丸对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内膜容受性及其免疫环境的影响:比较10例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与10例正常生育妇女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比较同期血清E2、P、LIF、IL-2含量及外周血CD16+CD56+NK细胞含量。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1月后、治疗2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围着床期血清E2、P、LIF、IL-2含量及外周血CD16+CD56+NK细胞含量。2.助孕丸对肾虚大鼠内膜容受性、妊娠结局及其免疫环境的影响:以羟基脲建立肾虚大鼠模型,比较正常组、造模组、中药治疗组、中药治未病组大鼠动情期子宫内膜形态学及微细结构变化,子宫内膜及外周血各群NK细胞含量,血清LIF、IL-2、E2、P水平,子宫内膜LIF、IL-2表达。建立肾虚内膜容受不良妊娠大鼠模型,比较正常妊娠组大鼠、肾虚妊娠组大鼠、中药治疗肾虚妊娠组大鼠、肾虚妊娠后中药干预组大鼠、中药预防流产组大鼠妊娠率,各组妊娠大鼠蜕膜及外周血各型NK细胞亚群含量,蜕膜IL-2、LIF含量,血清IL-2、LIF、E2、P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减少(p<0.05),而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5),血清E2含量及E2/P比值明显升高(p均<0.05)。两组间围着床期内膜下螺旋动脉搏动指数、血清P、LIF、IL-2含量、外周血CD56+CD16+NK细胞含量未见显着差异(p均>0.05)。2.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治疗1月后,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2月后,患者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治疗2月后患者围着床期血清P明显升高(p<0.05),E2/P比值、血清IL-2含量及外周血CD56+CD16+NK细胞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未见治疗前后血清LIF变化的显着差异(p>0.05)。3.与正常大鼠相比较,使用羟基脲后,大鼠出现毛松、毛干枯、大便稀烂等表现,体重明显减轻(p<0.05),发情期子宫单位横截面上内膜腺体个数及腺体总面积均减少,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内膜腺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分布稀疏,腺上皮细胞内见较多含空泡化线粒体,内质网数量较少,内质网上仅见少许散在核糖体附着。大鼠发情期内膜CD56+CD16-NK细胞含量明显减少(p<0.05),CD56+CD16-/CD56-CD16+比值有下降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血CD56-CD16+NK细胞含量有上升趋势,而CD56+CD16-/CD56-CD16+比值亦可见下降趋势,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发情期外周血E2、P含量未见显着差异,E2/P比值略有上升,但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外周血IL-2含量有所上升,内膜LIF表达明显减少(p<0.05)。各组大鼠内膜IL-2含量无差异(p>0.05)。各组大鼠血清LIF含量均极少,无统计意义。4.中药治疗后,大鼠毛松、毛干枯、大便稀烂、体重减轻表现有所改善,发情期子宫单位横截面上内膜腺体个数及腺体总面积较造模组均有所提高,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内膜腺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分布较密集,细胞内可见个别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上可见较密集核糖体附着,细胞内可见分泌颗粒。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发情期内膜CD56+CD16-NK细胞含量有所增加,内膜及外周血CD56+CD16-/CD56-CD16+比值均有所上升,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发情期血清P含量明显提高(p<0.05),E2/P比值略有下降,但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血清IL-2含量有所上升,内膜LIF表达明显提高(p<0.05)。中药治未病组大鼠体重与正常大鼠无差异(p>0.05),发情期子宫单位横截面上内膜腺体个数及腺体总面积较模型组增加,与正常大鼠无显着差异(p>0.05),内膜腺上皮表面微绒毛分布密集,细胞内见较多线粒体,内部结构清晰、正常,个别线粒体内可见空泡,粗面内质网分布密集,上见核糖体附着密集,细胞内可见分泌颗粒。大鼠发情期外周血及内膜各群NK细胞含量及CD56+CD16-/CD56-CD16+比值均与正常大鼠无显着差异(p均>0.05);发情期血清E2、P、IL-2含量均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p均>0.05);发情期内膜LI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与正常大鼠无显着差异(p>0.05)。5.与正常妊娠大鼠相比较,肾虚大鼠妊娠后体重明显减轻(p<0.05),妊娠胚胎数减少,胚胎吸收率增加,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血各群NK细胞含量与正常妊娠大鼠无显着差异(p>0.05),蜕膜CD56-CD16+NK细胞较正常组有较明显上升趋势,而CD56+CD16-/CD56-CD16+比值下降,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E2、P、IL-2含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P水平均较正常组及中药预防流产组偏低,而血清IL-2含量则偏高;蜕膜LIF表达仍明显减少(p<0.05),蜕膜IL-2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大鼠血清LIF含量均极少,无统计意义。6.中药孕前、孕后干预肾虚大鼠妊娠后体重较肾虚大鼠妊娠后体重增加,胚胎数明显增多(p<0.05),而胚胎吸收率降低;孕前、孕后中药预防流产大鼠体重较模型大鼠显着增加(p均<0.05),胚胎数增多,胚胎吸收率明显降低(p<0.05)。中药孕前、孕后干预肾虚大鼠外周血CD56-CD16+NK细胞含量均较模型组减少,中药预防流产组大鼠蜕膜CD56-CD16+NK细胞含量均较各组肾虚妊娠大鼠减少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中药孕前预防流产组大鼠血清IL-2含量较肾虚妊娠大鼠明显降低(p<0.05);中药孕前治疗肾虚、孕后预防流产组大鼠蜕膜LIF含量较肾虚妊娠大鼠明显上升(p<0.05),与正常妊娠大鼠无差异(p>0.05)。结论:1.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E2/P比值可能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素。助孕丸能够有效增加脾肾亏虚型RSA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其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2.羟基脲450mg/kg/d×8d可造成肾虚证候之轻证,伴有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线粒体、核糖体功能减退,细胞表面微绒毛数量减少,腺上皮细胞分泌功能与信号传导功能减退,内膜LIF含量减少。3.子宫内膜LIF可能是影响大鼠内膜容受性的关键因子之一,LIF高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而外周血CD56-CD16+亚群NK细胞增多,内膜CD56+CD16-亚群NK细胞减少,NK细胞吞噬功能异常,可能会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4.助孕丸具有调节肾虚模型大鼠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调节改善NK细胞亚群含量,改善其功能,提高内膜LIF表达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成功率。5.正常大鼠孕前或孕后给予助孕3号方,亦可以通过维护、强化大鼠机体内分泌-免疫协调平衡功能,达到防止流产的目的。

闫川慧[5]2006年在《金匮肾气丸对“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生殖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肾主生殖”理论对补肾法治疗以生殖机能低下为主要表现的肾阳虚证的指导意义,研究金匮肾气丸对“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雄性)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迫使雄性小鼠每日游泳以诱导劳倦过度,频繁交配以诱导房事不节,建立“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模型,对治疗组小鼠应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结果:造型组出现以生殖机能低下为主要表现的肾阳虚症状,较对照组体重减轻(4周、6周时P<0.01)、体温降低(4周时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显着降低(P<0.01);间质细胞刺激素(LH)6周时显着降低(P<0.01);精子生成素(FSH)2周、4周时均显着降低(P<0.01)、6周时也明显降低(P<0.05);雌二醇(E2)6周时降低最明显(P<0.01);睾酮(T)2周、4周时均明显降低(P<0.05)、6周时降低最明显(P<0.01);乳酸脱氢酶(LDH)总活性4周时下降最明显(P<0.01)、6周时也明显降低(P<0.05);乳酸脱氢酶-x (LDH-x)相对活性4周、6周时均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与造型组相比,则上述指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和回复:GnRH6周时回复明显(P<0.05),LH4周、6周时回复明显(P<0.05),FSH2周时回复显着(P<0.01),LDH总活性2周时回复明显、4周、6周时回复显着(P<0.01),LDH-x相对活性2周时回复显着(P<0.01)、4周、6周时回复明显(P<0.05)。此外,还对肾阳虚小鼠舌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造型组较对照组乳头密度减小(P<0.05)、舌分裂相频数减小(P<0.01)。结论:通过“劳倦过度、房事不节”法建立的以生殖机能低下为主要表现的肾阳虚证模型,其发病环节涵盖下丘脑—垂体—睾丸轴,且精子特异酶LDH-x活性发生改变;此外,研究发现肾阳虚小鼠舌象的病理变化规律与人相似。应用金匮肾气丸能改善肾阳虚证表现,并通过鼓舞肾阳以达到治疗生殖机能减退的目的,同时“肾主生殖”理论的指导意义得以进一步证实。

秦文敏[6]2009年在《反复自然流产的古今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提出反复自然流产(滑胎)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疑难病症,也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到生育年龄妇女的0.4%-0.8%。不仅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因此研究反复自然流产的防治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目前除已知的解剖、免疫等因素外,尚有60%的反复自然流产原因不明,而且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理想方法和药物,故防治反复自然流产如今已成为医学界的共同关注的热点。而中医药对防治滑胎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古今中医文献中就包含有诊治本病的宝贵经验,很值得我们去挖掘。本文从古今文献的整理和方药应用分析等理论研究入手,总结反复自然流产(滑胎)古今文献研究概况及古今方药证治规律等,以期对科研及临床用药提供有益的参考。一、反复自然流产的文献研究本文运用中医文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研究方法,运用检索和分析的手段,对各类资料进行分类研究。历代文献的研究提示:滑胎作为妇科一个疾病名称始于清代,作为治疗方法要早于作为疾病名称一千余年。滑胎的原因侧重于母体冲任损伤,气血虚衰、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等均可造成滑胎。病机的论述多侧重于脾肾两虚,另外、肝郁、血瘀、血热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治则治法上多侧重于补肾健脾的药物治疗等,在妊娠期间应予以避忌或慎用的妊娠禁忌中药,历代医家也认为并不绝对避讳妊娠期应用禁忌药,明示妊娠期胎动不安,若能做到辨证求因,用药恰当,则妊娠禁忌药亦可收到安胎良效。在预防与康复上提出,应注意精神调养、饮食起居保养、节制性欲、慎用药物、男女双方适龄而婚等思想。近20年的文献研究提示:在病因病机方面不仅注重母体因素,如生殖器官异常、感染因素、内分泌功能异常等,胎儿因素如遗传因素、胎盘异常等导致滑胎也论述至深,值得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则也是值得当代医生注意的问题;在治法上虽然专病专方治疗值得研究,但应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另外,对中药保胎的预后进行了临床及实验研究观察,得出中医药保胎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对小儿智力及体格发育无不良影响的结果。近20年的文献研究还分为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叁部分进行归纳整理。理论研究:病因学方面对内分泌、免疫因素的研发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临床研究:对辨病和辨证结合有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进行了中药保胎预后疗效的追访观察。实验研究:现代中医学者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医对反复自然流产的研究提高到了分子水平。二、方药证治规律研究通过对古今方药进行统计学方法的分析,总结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主要证治方药的运用情况和证治特点,以探讨反复自然流产的辨证论治及遣药组方的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以对本病相关文献研究和理论完善有所裨益。(一)古代方药证治规律的研究1研究方法古代方药的选择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主要检索目标,筛选了上至东汉,下至清末民国期间的有关治疗滑胎的方药文献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用药频数、聚类等分析,总结其方药证治规律。2研究结果(1)宋代以前方药统计分析结果中,用药以当归,川芎,白术,人参,甘草等药物使用频数较高;以补益药(34.7%)、温里药(11.1%)、疏肝解郁药(11.1%)、收涩药(9.7%)所占比例较大,累积频率达到66.7%。用药偏于温平(63.9%),以甘味(40.7%)为主;药物归经主入肝(16.8%)、肾(15.9%)、脾(15.0%)为主;聚类分析药物组合中,以治疗气血虚衰,气虚不固以及肾虚不固之滑胎为主。第一类药物:当归、川芎、白术、甘草、人参、生姜。当归。第二类药物:白芍、熟地黄、吴茱萸、黄芩、乌梅、五味子。(2)宋金元时期方药统计分析结果中,用药以熟地黄、当归、阿胶、白术、人参等药物使用频数较高;以补益药(24.O%)、疏肝解郁药(14.6%)、温里药(10.9%)、清热药(9.4%)、活血化瘀药(7.8%)所占比例较大,累积频率达66.7%,用药偏于温平,以温(52.1%)为主,药味以辛(33.9%)为主;药物归经主入肝(19.9%),其次归脾经(15.9%)和肾经(15.9%);聚类分析药物组合中,以治疗气血虚衰、气滞血瘀之滑胎较为多见。第一类药物:熟地黄、当归、五味子、黄芪、桂皮、白芍、人参、甘草。第二类药物:续断、山药、杜仲、桑寄生。第叁类药物:青皮、玄胡、赤芍、阿胶、山萸肉、蒲黄。第四类药物:黄芩、生地黄、麦冬、石斛、厚朴、生姜、艾叶、干姜。(3)明清时期方药统计分析结果中,用药以当归、白术、白芍、川芎、熟地黄等药物使用频数较高;以补益药(49.6%)、清热药(10.3%)、活血化瘀药(9.5%)、理气药(7.7%)所占比例较大,累积频率达77.1%,用药偏于温(49.2%),以甘味(48.2%)为主;药物归经主入肝(20.4%),其次归脾经(18.3%)和肾经(16.7%);聚类分析药物组合中,以治疗气血两虚,冲任不固之滑胎为主。第一类药物:当归、白术、茯苓、山药、黄芪、陈皮、白芍、熟地。第二类药物:黄芩、杜仲、续断、人参、甘草、生地黄、桑寄生、苏梗。第叁类药物:川芎、阿胶、丹参、山茱萸、干姜、艾叶。第四类药物:菟丝子、五味子、香附、生姜、大枣。(4)近代方药统计分析结果中,用药以当归、白术、甘草、白芍、黄芩等药物使用频数较高;以补益药(43.7%)、清热药(13.5%)、理气药(12.6%)、疏肝解郁药(10.2%)所占比例较大,累积频率高达80.0%;用药偏于温平,以甘苦之味为主;药物归经主入肝经(26.2%)为主,其次归肾经(22.6%)和脾经(16.1%);聚类分析药物组合中,以治疗脾肾亏虚之滑胎为主。第一类药物:当归、白术、茯苓、人参、川芎、阿胶、甘草。第二类药物:白芍、黄芩、续断、杜仲、砂仁、生地黄。第叁类药物:艾叶、熟地黄、黄芪、菟丝子、桑寄生、益母草。3结论历代滑胎证治方药的药物频数提示以补益药为主,清热药、温里药、疏肝解郁药的使用比例和频率也较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肝经;方药聚类组合体中,常常涉及补益、清热、固涩及温里等四大类中药,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清热养阴、收敛固涩等功效,对于治疗滑胎等病证具有提示作用,反映了本病本虚为主、虚实错杂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二)现代方药证治规律研究1研究方法现代方剂的选择以维普数据库为主要检索途径,结合图书手工检索的方式,对近30年来的重要期刊杂志以及重要书籍所报道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文献进行筛选,规范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用药频数、聚类等分析,总结其方药证治规律。2研究结果在选方用药方面,以补虚药为主,尤其是补气与补阳药,清热药、止血药、收涩药兼顾,所用药物的四气以温为主。从整体而言,温热之性大于寒凉之性。药物归经以肝、肾和脾为主。方药聚类组合体中,以补益为主,兼顾清热、固涩等,具有补肾健脾、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收敛固涩等功效。第一类药物:菟丝子、桑寄生、白术、续断、甘草、阿胶。第二类药物:当归、白芍、熟地黄、苏梗、茯苓、五味子。第叁类药物:黄芪、党参、杜仲、生姜、大枣、砂仁、巴戟天。第四类药物:人参、川芎。第五类药物:黄芩、山萸肉、陈皮、丹参、赤芍、山药、紫河车。叁、结论对于古代和现代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滑胎)方药分析,提示以补益药、温里药、清热药、收涩药等的使用比例和频率较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肝肾脾经;方药聚类组合体中,主要有补益、清热、活血、温里、行气等几类药,具有补肝肾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温里收涩等功效,反映了滑胎本虚为本、虚实错杂的病因病机特点和补益为主、兼祛实邪的证治规律。而古今证治方药的发展变化,以补益药使用频率的大大增加最为显着。根据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梳理了证治与用药规律,并归纳了安胎常用中药与方剂。

杨伟娜[7]2009年在《含生精散血清对精子运动能力及精卵结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含生精散血清对人精子运动能力和受精能力的影响,探讨生精散改善男性生殖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人精子与生精散血清共培养,观察生精散对人精子运动能力(精子运动CASA分析)、精子与卵透明带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含药血清加入共培养可明显提高人精子运动速度[精子运动平均路径速度(VAP)、精子曲线速度(VCL)、精子直线运动速度(VSL)](p<0.05=、精子头部侧摆幅度(ALH)和鞭毛摆动频率(BCF)(p<0.05=,可增强精子与卵透明带结合能力(p<0.05=。结论:生精散与精子共培养具有提高人精子运动能力和精卵结合能力的作用。

宁艳[8]2006年在《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1.以甲氰菊酯染毒妊娠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观察、分析拟除虫菊酯对母体妊娠和生殖能力的影响,评估拟除虫菊酯所致妊娠缺失、胚胎缺陷情况。并初步揭示其机理。 2.通过研究补肾健脾复方助孕3号对甲氰菊酯所致妊娠缺失、胚胎缺陷的干预作用,评估中药对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的防治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理。 3、以甲氰菊酯染毒雄性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观察、分析拟除虫菊酯对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并初步揭示其机理。 4、通过研究补肾中药肾气丸对甲氰菊酯所致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的干预作用,评估中药对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的防治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理。 5.验证中药复方的生殖功能保护和母胎保护作用,为中药制剂在生殖功能保护和母胎保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中医药的推广应用。 方法 1.甲氰菊酯对母鼠妊娠的影响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以72只成年健康Wistar妊娠大鼠为研究对象。分6组,其中模型组、模型+中药高剂量组、模型+中药中剂量组、模型+中药低剂量组、模型+多力玛组共5组自妊娠第1天至第15天经口灌服1/20LD_(50)(即6.775mg/kg)甲氰菊酯,每日1次,染毒4—6小时后分别灌服生理盐水、相当于成人等效剂量或其2倍、4倍的中药药液及多力玛2ml(按多力玛0.2克/Kg加入2ml生理盐水)。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妊娠中期(第15天)杀死母鼠。观察母鼠的一般情况、母鼠体重增长情况、妊娠情况,以及脾、卵巢、子宫等脏器系数、胎鼠数量及发育情况,并采血检测β—内啡肽、内分泌激素E2、P、FSH、LH、T和细胞因子IL-2、IL-10、IL-4、IL-6、TNF-α、IFN,并取相应组织物测定卵巢Ca~(2+)-ATP酶活力等指标。 2.甲氰菊酯对胎鼠发育的影响及中药干预作用:以妊娠第15天处死之母鼠子宫内的胎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胎仔外形有无畸形;胎鼠总数、吸收胎数、活胎数,计算活胎率;测定胎鼠体重、身长、尾长。 3.甲氰菊酯对雄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以60只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分5组,其中模型组、模型+中药高剂量组、模型+中药中剂量组、模型+中药低剂量组共4组自第1天至第30天经口灌服1/20LD_(50)(即6.775mg/kg)甲氰菊酯,每日1次,染毒4—6小时后分别灌服生理盐水、相当于成人等效剂量或其2倍、4倍的中药药液,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15天杀死半数雄鼠,余下一半继续至第30天。观察雄鼠的一般情况,以及脾、肾、睾丸及附睾等脏器系数,并在中期及30天后采血及组织物检测内分泌激素FSH、LH、T、和睾丸标

蒲欣欣[9]2010年在《辨证求因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总结》文中提出背景:中医学是经验性很强的医学体系,它要很好的发展,要靠各个中医学者能够对老一辈中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进行总结,汲取其中的精华,再将其发扬光大。王秀霞教授为黑龙江省名老中医,她在四十余年的妇科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西两法诊治妇科疑难杂病,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医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目的:整理老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王秀霞教授出诊、采集病历、整理学习笔记、接受言传身授等方式收集整理资料,将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论文。结果:本论文主要整理了王秀霞教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输卵管阻塞、免疫因素叁个方面不孕症的临床病例。1、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老师将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分为肾虚、肝郁、痰湿叁个证型,分别应用温胞饮(四二五合方),百灵调肝汤,苍附导痰汤,加减治疗,同时又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将月经周期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加减用药。2、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老师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病因以“瘀”为主,多有夹“湿”,分型论治方面,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叁型,均用琥珀散加减治疗。用药方面,善用大黄、茯苓使邪由大小便解,善用水蛭,利用虫类药物善除恶血久积,搜剔脉络以通瘀的特性,疏通输卵管。3、免疫性不孕: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老师对目前研究最多的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并对应用内障丸治疗过的33例单纯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的女性患者作了简单的分析。得出结论:抗体转阴率达66.67%,妊娠率达33.33%,并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作了简单的分析。

孟瑞[10]2017年在《益肾理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益肾理血方是王秀霞教授在临床中用于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有效方剂。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益肾理血方对不孕四项转阴情况、妊娠率和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探讨益肾理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症(四项抗体阳性)的临床疗效,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选择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的方式,将收集到的与纳入和排除标准相符的75例肾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给予益肾理血方服用,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每个疗程为期1个月,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患者血清中AsAb、EmAb、AcAb、AoAb的含量。未转阴者和转阴后复发者进入下一疗程治疗,若转阴者则需进行巩固治疗半个月。停药后随访半年,观察妊娠情况、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综合疗效情况。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1、经3个疗程治疗后,中医症候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是84.00%。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进行对比,经两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治疗后,AsAb、AcAb、EmAb、AoAb转阴率经过X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治疗后,患者妊娠率为65.33%。4、统计并分析数据可知疾病总有效率为90.67%。以上结果均说明,益肾理血方对于肾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1、益肾理血方能够有效促进肾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血清中AsAb、EmAb、AcAb、AoAb转阴,改善妊娠情况。2、益肾理血方能有效改善或消除免疫性不孕症患者肾虚血瘀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状积分。3、益肾理血方是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症效果确切的方剂之一。

参考文献:

[1]. 生殖免疫的方药调节研究[D]. 骆庆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2]. 夏桂成教授“经间排卵期”理论及诊治不孕症临床经验研究[D]. 范欢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 基于现代中医文献数据分析的卵巢早衰的方药证治规律研究与临床实践[D]. 叶慧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4]. 助孕丸对RSA内膜容受性及其免疫环境干预作用的机理研究[D]. 曹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5]. 金匮肾气丸对“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生殖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闫川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6

[6]. 反复自然流产的古今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秦文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7]. 含生精散血清对精子运动能力及精卵结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伟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

[8]. 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D]. 宁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9]. 辨证求因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总结[D]. 蒲欣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10]. 益肾理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D]. 孟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生殖免疫的方药调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