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透过《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的悲剧观和婚姻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远芹[1](2020)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托马斯·哈代小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诗人,“性格和环境小说”作为他最重要的作品一直备受读者和学者的关注。在这类小说中,哈代对自然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他用浓重的笔墨描摹了大自然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多重关系。作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作家,哈代的创作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生态批评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综合来看,从生态批评角度阐释哈代作品的为数并不多,仅有的也是更多地把目光聚焦于动物、女性等的自然生态,而较少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等层面进行分析。因此,从目前的研究态势和研究成果来看,运用生态批评视角诠释哈代的小说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本论文主要从生态批评视角对《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卡斯特桥市长》、《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等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展现哈代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哈代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提出本论文的研究重点、研究思路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探究哈代的生态意识。首先,从社会变革和哲学思潮等社会因素入手解析哈代的生态意识。其次,从哈代的生活经历等自身因素进一步探索哈代生态意识的形成原因。第三部分具体深入地探讨哈代小说中的生态意识。重点从扭曲的自然生态、失衡的精神生态和疏远的社会生态三个层面展开,解读并揭示哈代的生态意识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呈现的不同内涵。展现伟大作家作为时代先驱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体悟,发现其创作中的生态智慧。第四部分剖析并阐明哈代小说所折射出的生态智慧。一方面,以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为中心进行分析,解读哈代“性格和环境小说”中暗含的生态思考。另一方面,从环境和人的关系角度阐述哈代对如何友好协调二者关系的思考和体悟。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语,归纳总结本论文的观点,强调从生态批评视角研究哈代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方燕[2](2020)在《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威塞克斯小说研究》文中认为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文学大家,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威塞克斯小说《还乡》(1878)《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6)等小说,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威塞克斯世界”,展现了古老的英国宗法制社会在遭到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侵蚀后所发生的悲剧性变化。本文在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重点探讨了“威塞克斯世界”中的地理意象和地理空间以及威塞克斯小说文学地理学的意义与价值。论文分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地理意象的分析,分类成自然和人文两类意象以及阐述各重要意象的象征意蕴;第二是地理空间的分析,分类成乡土空间和城乡交叠空间两个部分来研究每个整体空间的地理建构以及两种空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第三部分通过总结地理意象和地理空间在自然和人文这两方面的具体表征来升华威塞克斯小说的意义与价值。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威塞克斯小说,能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哈代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威塞克斯小说中极具特色的地理空间和生动丰富的地理意象,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域使威塞克斯小说的解读不断得到补充。
刘岩[3](2014)在《哈代小说中的婚恋观》文中指出本文试图将维多利亚时期社会文化语境同哈代的人生经历相结合,以哈代小说中的婚恋为研究基点,探讨哈代小说中的婚恋观、形成原因及其意义。第一章具体论述了哈代小说中的婚恋观。哈代排斥因激情而产生的婚恋关系,向往以共同理想和志向为基础的婚恋,强调责任意识的重要性。第二章分析哈代小说婚恋观产生的原因。哈代不同寻常的婚恋经历、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庭观念和法律宗教的束缚是影响其婚恋观形成的三大因素。第三章,探讨哈代小说婚恋观的意义。哈代笔下的人物既有反叛传统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哈代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我们透过哈代小说中的婚恋观,可以看到他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的忧虑,他希望人类回归自然的人性,强调利他精神的重要性。哈代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尹莹[4](2014)在《理智与情感——从《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婚恋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远离尘嚣》作为哈代早期的作品,一经出版,立即畅销。作品围绕两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展开,田园式的悲歌结局让人悲喜交集,不甚唏嘘。本文拟从理智与情感的角度,结合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探讨哈代早期的婚恋观。
解珍芳[5](2013)在《解读小说《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文中研究说明英国着名作家托马斯·哈代作品产量很高,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最着名的有《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等。创作于哈代早期的长篇小说《远离尘嚣》受到的关注远没有上述几部作品多。实际上,这部作品是哈代的成名作,然而评论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和争论相对于其他几部小说也比较少,对这部作品进行较深刻和全面的分析的评论性文章也寥寥无几。哈代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贯穿始终的悲剧意识。无论是
张惠玲[6](2013)在《剖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盖伯瑞尔收获的爱情》文中研究表明一、引言长篇小说《远离尘嚣》诞生于1874年,当时正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全盛时期。这部小说是哈代的成名作,同时也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爱情小说。小说里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世纪英国西南部一个名为威塞克斯的地方,这里是静谧怡人的乡村世界,环境优美和谐,远离尘嚣,但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逐步发展,
李婧[7](2013)在《《远离尘嚣》的悲剧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英国的托马斯.哈代作品众多。《远离尘嚣》是他早期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像《还乡》《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着名的作品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对这部作品进行
蔡娅[8](2009)在《论芭斯谢芭的婚姻选择 ——《远离尘嚣》的一种女性主义解读》文中提出托马斯·哈代(1840-1928)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英国小说家之一。由于哈代对他自己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社会习俗进行了批评,破天荒地对婚姻制度的压迫性和传统性欲观展开批判,因而在一个世纪以后的今天,他的作品重新受到读者和批评家的青睐。《远离尘嚣》发表于1874年,是哈代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属于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系列。如今,这部小说受到越来越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19世纪英国妇女的特征是忠诚顺从,纯洁禁欲。小说的女主角芭斯谢芭是一个独立、热爱自由、敢于追求爱情的年轻漂亮的女人。她对奥克和博尔德伍德求婚的拒绝都是因为她不爱他们。她选择特洛伊作她的结婚对象是出于她对真爱的追求和对自己强烈的性欲的大胆承认。虽然芭斯谢芭充满激情的个性导致她严重的判断错误,哈代还是赋予了她智慧和好运,以便她克服因为年轻而犯的错误。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变得更加开放和宽容,哈代塑造的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新女性形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她与三个追求者——牧羊人奥克、富有的农场主博尔德伍德和英俊潇洒的军官特洛伊之间的爱情纠葛在新世纪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在《远离尘嚣》中,哈代探讨了幸福婚姻的基础。虽然芭斯谢芭起初告诉奥克她不爱他并拒绝了他的求婚,但是他给予了她真正的友谊并被证明了是给她带来幸福的合适人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小说体现了哈代的婚姻观。这篇论文拟用女权主义理论来解读《远离尘嚣》中芭斯谢芭在婚姻中的选择。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简要地介绍作者托马斯.哈代和他的《远离尘嚣》。第二部分是相关的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对小说及其女主角的研究。第三部分简要介绍女权主义理论。第四部分详细分析芭斯谢芭和三个追求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两次婚姻选择背后的原因。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芭斯谢芭在婚姻中的选择出于她的自由意志和对爱情的勇敢追求,芭斯谢芭是一个独立、热爱自由的新女性形象。
吴靓媛[9](2007)在《从田园诗到哀歌 ——生态视角下的《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文中提出《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代表作,反映了作者前后期思想和创作风格的变化。本文将两部小说结合起来,应用生态批评的“牧歌”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牧歌形式上的变化及其蕴含的生态意义。在具体论述中,本文应用美国生态批评家格瑞格·加拉德“牧歌”理论中的两个概念:“田园诗”和“哀歌”,将两种牧歌形式的基本特征分别置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规范下,从而展开论述。文中指出,第一,两部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经历了从完好到毁损的变化;第二,两部小说中人的精神生态(包括与自然和“居所”的关系)经历了从健康到残缺的变化;第三,城市物欲力量的破坏性在两部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加强。文章结论指出,这两部小说包含了传统牧歌的必要因素,但各因素间的张力变化使它们呈现出田园诗和哀歌的不同风貌,展示了哈代对生态整体和谐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前后期生态思想的联系和变化,并指出,哈代从中体现的文学贡献及其生态价值是在社会环境和个人思想的双重影响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生态观念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陆志国[10](2004)在《哈代在中国的译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篇论文以译介学理论为基石来考察哈代作品在二十世纪中国的译介情况,并从翻译研究的角度剖析了各个时期的译介特点和重点,从而揭示了在哈代译介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操纵因素,同时,本文也分析了我国各个时期文化语境的特色,展现了翻译文学的变迁。 引言部分简要概括了哈代的文学成就,并指出本文的立论依据,表明占有完整的资料是从事译介学研究的基础,强调外国文学经典并不一定是中国翻译文学中的经典。 第一章对哈代在中国的译介进行历史的回顾,分三个时期,建国前(1917-1949)、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新时期以来(1976-2003),为了不使本章成为有些人所认为的那种“流水帐”,特意增多了哈代研究者们的评价和论述,并在每部分的结尾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二章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对哈代在中国的译介进行文化层面上的分析。多元系统理论着重探讨的是翻译文学自身的客观性发展,但这种客观性毫无疑问会受到不同时期一些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意识形态、诗学规范和赞助人行为等,因此,本章将文学系统的僵化、更新情况和不同时期的操纵行为融合在一起论述,即使读者看到了翻译文学发展的轨迹,又使读者了解到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第三章论述的是文学经典的解构和重构问题,是对前两章论述的深入和发展。本章首先指出文学作品成为经典并不主要是依据它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而主要与权力因素的制约有关。接着以中国当代文学史为背景描述了文学经典的确立过程,说明在权力因素如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控制减弱时,西方的文学、文化理论为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并逐渐对经典进行解构。最后讨论了经典的重构问题,指出要重构文学经典,主要是看三种人的选择:文学的权力阶层、学术权威或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通大众。其中,后两者的选择最为重要,他们决定着文学艺术特征的再现,但他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前者。文学的权力阶层在做选择时则要考虑时代精神的弘扬,所以,我们重建经典时必须要看三方的“合谋”。本章还论述了翻译文学经典和外国文学经典的不同。 结束部分通过对哈代译介的考察,提出了当今进行译介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丰富和完善译介学的学科理论,从而使译介学的研究呈现更广阔的前景。
二、透过《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的悲剧观和婚姻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透过《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的悲剧观和婚姻观(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托马斯·哈代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哈代的生态意识溯源 |
第一节 社会因素 |
一、社会变革的影响 |
二、哲学思潮的影响 |
三、英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
第二节 自身因素 |
第二章 哈代小说中的生态意识 |
第一节 扭曲的自然生态 |
一、不和谐的环境 |
二、逃离与回归的人物 |
第二节 疏远的社会生态 |
一、隔膜的社会人 |
二、淡漠的家庭关系 |
第三节 失衡的精神生态 |
一、迷失的自我 |
二、异化的感情 |
第三章 哈代小说折射的生态思考 |
第一节 批判现代工业文明的弊端 |
第二节 协调环境和人的关系 |
一、正视和关注环境 |
二、热爱和敬畏自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威塞克斯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
一、研究方法 |
二、理论依据 |
第一章 威塞克斯小说地理意象的营造 |
第一节 自然意象 |
一、天文类意象 |
二、植物意象 |
三、动物意象 |
第二节 人文意象 |
一、祝火 |
二、历史遗迹 |
三、教堂建筑及教堂音乐 |
四、酒馆、客栈等饮酒场所 |
第二章 威塞克斯小说地理空间的建构 |
第一节 乡土空间 |
一、乡土空间的地理建构 |
二、乡土空间中的人物形象 |
第二节 城乡交叠空间 |
一、城乡交叠空间的地理建构 |
二、城乡交叠空间中的人物形象 |
第三章 威塞克斯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
第一节 威塞克斯小说的自然地理学意义 |
一、地方色彩之生成 |
二、地域文化之呈现 |
第二节 威塞克斯小说的人文地理学价值 |
一、地方小说的人文隐喻 |
二、城乡文化交互的人文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哈代小说中的婚恋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动机 |
第二节 学术史综述 |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一章 哈代小说中的婚恋观 |
第一节 排斥激情,追求真爱 |
第二节 共同理想,共享真爱 |
第三节 责任意识,维护真爱 |
第二章 哈代小说婚恋观形成原因 |
第一节 哈代的婚恋之路 |
第二节 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婚恋 |
第三节 法律与宗教的束缚 |
第三章 哈代小说婚恋观的意义 |
第一节 哈代小说婚恋观的历史地位 |
第二节 哈代小说婚恋观的终极指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理智与情感——从《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婚恋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感崇尚者范妮和芭丝希芭 |
二情感与理智无法融合者特洛伊和波德伍德 |
三理性崇尚者奥克 |
(6)剖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盖伯瑞尔收获的爱情(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从盖伯瑞尔收获的爱情看爱情的真谛 |
(一) 忠贞无私的爱情 |
(二) 充满理性的爱情 |
三、盖伯瑞尔式爱情的价值意义 |
(一) 树立了传统而美好的爱情典范 |
(二) 反映了哈代早期所秉持的婚恋观 |
(三) 表达了哈代对传统宗法制社会的留恋之情 |
四、结语 |
(7)《远离尘嚣》的悲剧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人公性格中存在的弱点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
二、外部的社会环境对于悲剧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
三、结语 |
(8)论芭斯谢芭的婚姻选择 ——《远离尘嚣》的一种女性主义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English |
Abstract in Chinese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ernational Reviews |
2.1.1 Contemporary Reviews of the Novel and the Heroine |
2.1.2 Modern Reviews of the Novel and the Heroine |
2.1.3 Reviews of Other Aspects of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
2.2 Domestic Reviews |
2.2.1 Reviews in the 1990s |
2.2.2 Reviews in the Early Years of 21~(st) Century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Feminism |
3.2 Introduction to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
3.2.1 Feminist Theory |
3.2.2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
3.3 The Concept of Patriarchy |
Chapter Four Textual Analysis |
4.1 Bathsheba's Independence vs.Oak's Patriarchy |
4.2 Bathsheba's Vanity vs.Boldwood's Repression |
4.3 Justification for Bathsheba's Sexuality |
4.4 Bathsheba's Happy Reunion with Oak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9)从田园诗到哀歌 ——生态视角下的《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论 |
(一) 哈代及其威塞克斯小说 |
(二) 威塞克斯小说研究综述 |
第一章 生态批评——格瑞格·加拉德的“田园诗”与“哀歌” |
(一) 生态批评理论简介 |
1、生态批评发展概况 |
2、生态批评的内涵及理论来源 |
(二) 美国生态批评家格瑞格·加拉德的“牧歌”理论 |
1、“牧歌”理论的内涵 |
2、牧歌理论与威塞克斯小说 |
第二章 作为田园诗的《远离尘嚣》 |
(一) 文学传统中的田园诗 |
(二) 《远离尘嚣》:对田园诗传统的继承 |
1、自然生态:自然的优美和壮美 |
2、精神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3、田园诗的变调 |
第三章 作为哀歌的《无名的裘德》 |
(一) 文学传统中的哀歌 |
(二) 《无名的裘德》:哀歌响起 |
1、自然生态:自然的毁损和缺席 |
2、精神生态:流离失所的牧羊人 |
3、变调的延续 |
结论:牧歌主题下的生态意义 |
注释 |
参考文献 |
(10)哈代在中国的译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哈代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
第一节 解放前(1917-1949)的译介和评论 |
第二节 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的译介和研究 |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1976-2003)的译介和研究 |
第二章:边缘与中心—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审视哈代在中国的译介 |
第一节 不是“中心”的中心 |
第二节 徘徊在“边缘” |
第三节 走向“中心”的历程 |
第三章:文学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
第一节 文学经典秩序的确立和文学经典的形成 |
第二节 西方文论的引进和文学经典的解构 |
第三节 文学经典的重构 |
结束语:从哈代的个案梳理看译介学研究 |
附录: |
Ⅰ 托马斯哈代在中国译介研究资料总辑(1917-2003) |
Ⅱ 哈代作品中译目录(1917-2003) |
参考书目 |
四、透过《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的悲剧观和婚姻观(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托马斯·哈代小说[D]. 王远芹.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2]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威塞克斯小说研究[D]. 方燕.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哈代小说中的婚恋观[D]. 刘岩.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4]理智与情感——从《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婚恋观[J]. 尹莹.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4(01)
- [5]解读小说《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J]. 解珍芳. 芒种, 2013(18)
- [6]剖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盖伯瑞尔收获的爱情[J]. 张惠玲.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07)
- [7]《远离尘嚣》的悲剧解读[J]. 李婧.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02)
- [8]论芭斯谢芭的婚姻选择 ——《远离尘嚣》的一种女性主义解读[D]. 蔡娅. 云南师范大学, 2009(S1)
- [9]从田园诗到哀歌 ——生态视角下的《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D]. 吴靓媛. 四川外语学院, 2007(S2)
- [10]哈代在中国的译介[D]. 陆志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