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语文“学困生”的原因
1.学科原因。语文学科具有积淀性与实践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语文还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语文知识的建立不一定要形成固有的体系。这种客观上的体系缺位使得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有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知识的结构,教师的更换常常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就容易形成学习困难。
2.非智力因素。
(1)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意志较为薄弱。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普遍对学习语文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语法学习困难很大。这就要求教师用极大的耐心、诚心和热情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2)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习方法、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初中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课堂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忽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重要环节,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加上理解不深,从而影响语文知识的掌握。(3)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农村学生现在大多在学校住宿,家庭教育缺失,且学校是集体生活,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由阅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也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
3.教学原因。
(1)课堂教学以师为本,忽视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渐渐形成“学困生”。(2)教学要求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过高的要求加快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导致“后进生”的产生。(3)作业设计不合理,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后进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转化语文“学困生”的对策
1.激发学习热情是前提。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有意无意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问一问学习状况,谈一谈生活中的困难,找一找他的进步。这样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点燃学习的热情。
2.形成学习语文动力是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语文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为了激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文学史,介绍语文的最新动态和当代的优秀美文。新课引入应尽量选取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有亲身感受的生活实践的例子,使学生意识到身边处处有语文,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可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每一个“学困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末解决,又加上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学习语文成绩差。这不仅影响后继课程,更严重的是可能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尊心。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接收状态,要为他们爬坡增设阶梯。对分化点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度和密度上,都要比教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功夫。如采用形象演示,分析对比,分散难点,放慢速度,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因层次而定,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这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当方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问题就能解决,学生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4.加强指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些“学困生”虽然有兴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其中包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如何观察、记忆、比较、归纳;在语文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谋划答题策略及答题思路等,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论文作者:王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作业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学困生论文; 学习方法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