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公有制观念对市场经济的障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对策论文,障碍论文,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有制是人类社会一种先进的经济制度。然而,我国在公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实现它的具体形式和途径以及速度,都产生了一些“左”的行为,也使人们形成了旧的固有观念,而这些观念已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构成障碍。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浅见,并对克服这些障碍应确立的认识公有制形式的一系列原则略作探讨。
(一)
无可否认,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典型特征,已被社会接受;它的存在与发展,显示了比私有制更大的优越性,已经和正在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公有制这面旗帜不能丢不能倒。但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旧的公有制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些旧的(有的是“左”的)公有制观念主要表现在:
1.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公有制的设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处在纯资本主义的社会环境中,对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作了深刻的剖析,认识和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他们的伟大的贡献在于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预言。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预言的科学性质是从社会发展的总的趋势来分析的,因此有的预言在今天来看,与现实不相吻合。尤其是,他们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社会,是无商品关系的社会,这个预言被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都不切实际。事实上,社会主义的现实否定了“无商品社会”的预言。恰恰问题的关键就出在教条性思维,一方面,认为否定了个别结论,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把个别结论与全部体系混为一谈;另一方面,认为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那么,就应当“句句是真理”,那怕是未经实践检验的预言或设想,也应成为行为准则而不是看作趋势和努力方向。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性思维和行为,正是那些听说建立市场经济体系而跳楼自杀者的悲剧,也是对实现公有制的旧有的具体形式依恋不舍者的思想根源,更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障碍。
2.把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制。本来,公有制的具体形式,应该是多样性的,其内容之间也存有差异。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公有制那一天起,就把公有等同于国有或全民所有。似乎国家所有才是真正公有。把公有制具体形式扩大到了唯一群体即国家。这种“左”的思维和理论,完全忽视了生产力水平的不平衡性,一味在生产关系上做文章;尤其是抱有“公有=国有”观念的人,认为公有即“我也应当有”,尽管这种“有”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当公有制具体形式发生变化时,则产生失落感,进而怀疑现行体制,直至怀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性质。
3.认为公有制只能实行计划经济。按习惯的逻辑推理,既然是公有,那么,全国即——家。而对“——家”的管理,就只能是一个管理者。管理者要实施其有效的管理,就必须集权和实行周密的计划。不管情况多复杂,每一个细胞单位甚至个人,都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机器,应当绝对服从这一个管理者。面对千变万化和复杂的管理对象,这一个管理者似觉乏力,又不得不通过庞大的机构对中观和微观经济实施委托代管。这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全部过程。当我们发现这种体制种种弊端而加以修正,另建市场经济体制时,又有人认为否定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是否定公有制。同时,旧的公有制观念必然排斥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形成。
上述几点,实属旧的公有制观念或传统的公有制意识的真正内涵,这种观念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障碍。具体有以下表现:
第一,对市场经济的排他性。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运行规律看,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如果,我们设想公有制纯而又纯,这样,就不存在经济主体的多样性和差别性,主体的单一性又决定了产权的凝固化,生产要素不能有效流动,因此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其次,市场经济是一种按市场规律运行的资源配置型经济,其资源配置的优劣直接涉及人们的现实利益,利益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动力源。而旧的公有制观念和行为,采取人为的资源配置方式,否定利益的差别性而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没有利益差别的社会,必然缺乏动力源泉,高效率也就会与该社会绝缘。同时,市场经济要求不论何种性质的经济主体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如果旧的公有制观念渗透到了建立市场经济全过程或按此观念去指导建立市场经济,就可能出现对公有性质的经济主体实行偏袒行为而给予特殊“关照”。如果公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处于国家关照的特殊地位而过分优越,那么,竞争肯定是不公平的。不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是畸型或者说是病态型的市场经济。
第二,对价值取向的误导性。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体制,必然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与之相适应。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旧的公有观念,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被误导和扭曲。人们普遍认为,既然公有=国有,那么,进入公有单位,就等于进入了“国家”单位,就可以获得“国家”的种种优惠利益。所以,“进了企业的门,等于国家的人”也就出于此。轻松少事、怕苦少累等等惰性观念,也成了社会个体价值取向目标和组成部分。从企业领导人来说,他们的价值目标不在于企业经营的好坏和效率效益的高低,而在追求高一级的单位性质或到握有更大权力的管理部门或单位工作。这种价值观也是塑造冗官冗员的根源之一。从企业来说,由于它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它是政府的附属物,所以,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自然就在于“听命政府”或“听命上司”。
第三,产生消费与积累的严重对立性。无庸讳言,人类社会运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消费循环的运动过程。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积累和消费的运动方式;不同的体制和不同的观念,就有不同的积累和消费的行为方式。在旧的经济体制下,片面地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关系国计民生的消费品的生产,因此,一方面是生产力比较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消费品的匮乏,人们生活长期得不到提高,从而产生积累和消费严重的对立。
(二)
我们必须看到,公有制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它也同任何客观事物一样,都会有它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时空条件,同样受制于客观环境。因此,克服旧的公有制观念的根本途径,是确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衡量公有制和认识公有制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合理的一系列原则,以确立新的思维方式。
1、遵循规律的原则。公有制本身是一个客观事物,它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确定一个产业、行业或一个企业的性质和产权,应依据于生产力运动规律,不应囿于政治意识形态而人为地机械划定框框,无视客观规律而主观造就公有制。当年农村在所有制上过渡和拉郎配式的实行公有,已是失败的有力证明。
2、利益原则。利益是人类社会最本质的动力源。人类的天性包含着趋利性,趋利并非绝对的坏事,正是趋利天性的正面效应得以利用和发挥,才创造出了人间奇迹。在相互依存互为环境的复杂社会中,人们总是要从某种利益的角度去审视和选择其行为方式,具体到产权,人们是否作出公有选择,更是由利益原则决定的。不讲个体或群体利益而实行绝对性禁欲手段,强制性组合公有性经济组织,会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3、效率原则。不管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都必须考虑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没有经济效率的所有制形式是失败的。坚持没有效率的所有制形式的政府是失败政府。这里值得补充一句的是,私有制是不是绝对效率高的经济制度?如果私有制的弊病不受制约同样会造成效率低下。同样,公有制亦非尽善尽美,我们也不要求尽善尽美,但是,无论如何不可违背效率原则,不能跨越效率的时空。
4、公平竞争原则。我们不能因为是公有制度,就对公有企业置于特殊的保护之下,更不因为是公有企业就天赋特权。如果市场上出现了不平等主体,那么,无疑是一个病态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5、质与量相统一的原则。一个国家和政府要坚强有力,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作后盾,而物质基础不仅仅是公有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而在于它能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和行业实行有效控制和有效地积聚财力。所以,必须迅速科学介定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与行业,从而介定公有制的规模和数量。那种抽象地按产值或国民收入的总量介定公有制比例,既不科学也难操作。那些非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和产业不一定绝对公有公办。
从公有制的发展看,它也有其逐渐演进的层级形式。并且,各个层级形式只能由生产力水平来决定。一般说来,我们可按其发展走势和拥有产权成员数量的多寡,划分其层级。第一层级即最低形式——伙伴同有制。这是从社会个体或私人所有制演变而来的,其前提是已有一定私人资本。由于个人(私人)天地狭窄,为了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各“私人”之间互相妥协,形成合作,顺理成章地形成二人以上多个伙伴合作,也就形成了伙伴型的财产同有制。这种形式中有公有制的萌芽。第二层级——混合共有制。这种形式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产生的。各市场主体或资本所有者,为“生命延续”,必须对空间实行扩张,这种“意见一致”使他(它)们在一致的条件下合作或联合。个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联合式合作。同时,各成员在性质、区域、资本和联合形式等方面表现为复杂多样。混合共有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形式。这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一种普遍形式。第三层级即公有制的高级形式——全民共有制。这种形式是公民的财富产权以均等的方式归属国家代管,由国家将其资本投入到各个产业和行业,或者由国家直接投资兴建产业。这样,每个公民都认为各产业行业与自己的部分产权相关而关心全社会经济效益及其发展。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公有制形式。
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公有制形式,有如下特点:①形成的前提条件是社会成员或市场主体必须有一定独立资本,产权的公有在本质上是资本权的公有,更是利益上的公有而不是资源或资本的虚拟公有,改变了人人有而人人无的状况。②产权所有者在新的公有制时空范围内,属于实实在在的具体产权人,而不是抽象的产权人,与此相联系,人们关心产权的存在。③由于产权所有者与其产权命运悠关,民主管理才显示出了真正的意义。④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彻底分离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创造了条件。⑤新型公有制是“意见一致”基础上的自愿组合,而不是行政权力下的强制组合。因此,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按生产力要求循序渐进地发展变化。⑥自觉地遵循利益规律和效率效益规律。⑦与市场经济相容一致。
综上所述,只有彻底否定旧的公有制观念,改造旧的公有制形式,确立新的公有制观念和新的公有制形式,才能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