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266323
经常在教育杂志上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喜欢他的文章并每每被他感染,因为朴实无华、真情实感,就像李老师坐在对面与你促膝交谈。今天,读李镇西老师《我的教育心》,让我们透过他所实践的一系列的、智慧的教育行动,更可以看到他自然流露的爱心、童心。李老师是热爱教育这个职业进而把它视为事业,所以有了主动学习、勤奋学习、不懈学习的行动;是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才有在教育事业上的孜孜探索和创新发展。
《我的教育心》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教育案例,李老师班中有一个叫王铜的学生,非常有个性,一次他在教学区里练飞刀,被巡视的政教处主任发现,要严肃处理他,李镇西老师认为严肃处理会对学生的成长设下障碍,叫了暂停,从政教处把王铜领了回来,但王铜并不买账,接下来的时间里依然我行我素。李老师耐心的观察,留心他的举动,热心和他沟通。李老师的关注逐渐引起了王铜的注意,一次照集体照,王铜提议一起喊茄子,李老师鼓励了他;一次开班会时李老师的观点引起了王铜的共鸣,他给李老师写了自己的观点,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郑重的表扬了他,发现其实王铜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好孩子,以正义感为切入点,李老师与王铜很好的交往了起来。后来李老师又引导王铜改掉了偏科的毛病,解决了和女生早恋的问题,从而把一名“问题学生”拉到正确轨道上来。这件案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教师对待学生应充满爱和尊重,这同样会赢得学生的爱和尊重。
学生特别是小学和初中的学生,那是容易犯错误的年龄,各种各样的违纪行为随时随地会发生,这种时候,老师需要的是耐心的思考和权衡,寻找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育人的过程远不是简单和粗暴。我们有些教师很多时候即便不动手,也会以挖苦、讥讽、嘲弄的语言以及不留情面体罚的教育方式来惩戒学生。俗话说“箭伤肉体,话伤灵魂”。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处处从爱护学生出发,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把严格要求与尊重人格结合起来,注意批评的场合,寻找批评的最佳方式。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是的,粗暴的爱决不可能塑造好学生健康的人格,爱更不是伤害学生的理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中的王铜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他调皮、恶作剧、且具有严重的逆反心理,在教学区玩飞刀这件事不能说不严重,但李老师理解了孩子的顽皮,宽容了他,并和他接近、沟通,发现了他的闪光点,这是何等的爱心!这是何等的责任!让我等教育同仁深深的学习和钦佩!特别欣赏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教师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的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它应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教育学生需要一定的智慧和策略。
面对基础不一、参差不齐、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就更需要用智慧去进行心灵的沟通,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这也是当教师的基本功。如果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精神和心灵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我们会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所以教师的爱应当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充满智慧的教育过程。对待后进生,不能用一个标尺去衡量,更要运用智慧,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同李老师班级中的王铜一样,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也都有独特的优点,抛去成绩不算,比如有的学生爱好书法,有的学生爱好体育,有的学生集体荣誉感强,有的学生为人真诚善良,热情助人……是的,我们每一位教师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要具备慧眼慧心,捕捉教育的契机,擅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把它放大,用心去感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讲求实效。所以用爱心去架起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的“桥”,用智慧去真正实践有教无类,引导教育学生珍惜美好时光,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吸纳知识,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问题学生”需要教育者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时下学生经常抱怨老师对优等生满面微笑,而对后进生却横眉冷对,呼唤教师要爱的平等。扪心自问,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此类现象。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对那些“问题学生”,我们教师更应放下架子,弯下你的腰,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等,“问题学生”的背景原因很可能就是“问题家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研究教育学生的具体策略。
如前文中的王铜,如果政教处主任发现他玩飞刀后狠狠寻他一顿,不仅不会有任何效果,还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但是若是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后果也可想而知。此时李镇西老师却冷静地分析,独辟蹊径,真诚的与王铜交流,通过一段时间持续的努力,最终把这个学生拽到了正确的方向上来。
总之,教育没有捷径,它全部的秘诀就是爱与智慧。站在讲台上,我们教师养育的是一种精神,而收获的是一种境界!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让班中的每一个孩子在老师期待的眼神中、殷切的话语中、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扬起希望的风帆,走向未来!
论文作者:安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学生论文; 李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智慧论文; 老师论文; 心灵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