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旱论文,区域论文,城市论文,半干旱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地域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2.5%,且绝大部分分布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其经济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双重局限。中国经济正处在从局部起飞到结构转换、均衡发展的转折过程中。在这个转折的关键时刻,美国经验最值得学习。要成为一个强国,必须有深远的经济腹地、广阔的内部市场,开拓中西部的资源和市场成为当务之急。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核心应是中央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国土整治工程,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能够资本化,利用中央权威将沿海地区的利益向中西部转移。而且,开发中西部绝对不是为了投资而投资,而是要形成投资和内部消费的良性循环,为内陆地区的8亿人口营造购买力基础,使中国经济能够均衡地发展。 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自然生态的同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建设,有了比较好的生态环境,中西部地区发展还只有一个外部环境,今后长期而持续的发展必须在内部形成合理的机制。积极开展城市化,将农民从农村解放出来,是中西部地区完成自我积累的必经阶段。开发城市来带动区域的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是为实现此目标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1 建设和发展城市推动干旱区半干旱区的经济发展
1.1 城市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城市通过它的吸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成为区域的焦点,给区域经济发展以强烈的影响。加快城市化进程对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有强大的牵引力:据分析,全国城市人口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应上升1.4个百分点,拉动GDP0.4个百分点; 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才能有效扩大农产品市场容量,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的发展;城市是发展第三产业的载体,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滞后,导致了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过渡扩张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结构畸变,已成为国民经济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设和发展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2
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目前“点—轴”开发模式
干旱区半干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既是密集的又是断裂的,农民的脱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期只能在若干点上(绿洲城市和资源富集区),点和点的连线上(沿线、沿江河、沿边),以这些点线为核心,在辐射区域里进行不同规模的开发。依靠城市的发展,凝聚经济文化力量,形成发展核心,带动农村和周边广大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这是一条必由之路。由于干旱半干旱区域面积广大,其矿产资源丰富且大部分尚待开发,因此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开发和绿洲经济带的建设将成为其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既目前只能以“点—轴”开发为主。
1.3 干旱区半干旱区发展背景对建设和发展城市有迫切要求
东、中、西三大地带在发展中形成显著的差距。干旱区半干旱区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目前缩小差距的重大任务是在保持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是产业转移。城市是产业的重要依托,产业转移的效率依赖于城市建设。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加之先易后难的开发,使自然条件不佳的中西部地区开发不充分,尚有潜力可挖。随着国家重点的不断西移、产业政策的重工业化和新大陆桥的开通,中西部资源开发力度将不断加大。由此,将引起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兴工矿资源型城市的涌现。这对干旱区半干旱区经济的发展将有重大的意义。
2 干旱区半干旱区城市发展现状
1990年9月12日我国北疆铁路与苏联土西铁路在阿拉山口接轨, 形成了由连云港至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全长10800km,途径7国,辐射30国。在中国境内4123km,中西段途径河南、山西和西北五省区,跨越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这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陆桥中的中西段处于干旱区半干旱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带,分析其城市发展现状对于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发展来说有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目前,大陆桥中西段城市体系、城市化水平相对全国较低,区域内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差异。
2.1 资源型城市比例大
按职能划分,大体可分为六大类(表1), 陆桥中西段的城市体系中矿业城市约占1/3以上。其中兰州、乌市、郑州等大城市建立了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等矿产加工基地,矿业及矿业加工总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2~1/3。矿业开发不仅是陆桥中西段地区和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是陆桥中西段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
表1 新亚欧大陆桥中西段城市职能分类情况
Tab.1 Classifications of city functions of midwest parts in new Eurasia Continent Bridge
类别典型城市 职能
区域综合中心 郑州、西安、银川、西宁、乌鲁木齐 省区级政治、文
化,经济中心
次区域综合中心 洛阳、宝鸡、开封、天水、武威、 地区级政治、文
伊宁化中心
综合工业中心洛阳、宝鸡、新乡、济宁、天水有多种工业、亚
、石河子、伊宁 区域经济中心
矿业 煤城 淮北、平顶山、焦作、鹤壁、义务、
晋城、铜川、韩城、石嘴山等
城市 油城 濮阳、玉门、克拉玛依、库尔勒矿业及其加工业
有色城金昌(镍都)、白银(铜都) 为支柱
钢铁矿嘉峪关
交通枢纽郑州、西安、宝鸡、兰州等陆桥的交通枢纽
旅游城市开封、敦煌、嘉峪关、武威、张掖、 以旅游业为主
吐鲁番等 导
虽然资源型城市的开发为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出路,但由于体制及领导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城市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先有矿区、后有城市”,“先有企业、后有政府”,城市产业单一,功能不全,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不配套,欠帐较多。
2.2 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根据地域的连贯性、自然条件的相对一致性、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交通联系的便捷性、历史发展的相似性及行政区划等因素,将陆桥中西段划分为中原、晋中南、关中、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天山两侧七个城市群。
2.2.1 城市空间结构
陆桥中段城市密度大,分布均匀;西段密度小,分布集中。中原城市群以陇海线为轴,划分为中部郑洛汴,北部焦(作)新(乡)安(阳),南部许(昌)平(顶山)漯(河)三个城市组团。晋中南城市群划分为晋中、晋东南、晋南三个城市组团。甘肃城市群是按点、线分布的,点是矿产资源开发点,线包括黄河和交通线,主要是陇海、兰新铁路。由于甘肃地域狭长,依交通从东到西划分为五个城市组团。宁夏城市群的北部城市沿黄河和包兰线为带状分布,南部为散点式分布。青海城市群为散点式分布。 新疆天山两侧为轴线式分布, 主要是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分布。
2.2.2 城市规模结构
由表2看出:中原城市群为均衡分布,城市首位度较低,大、 中、小城市数量呈金字塔型,分布比较合理;晋中南、关中、甘肃是均衡分布、城市首位度较大,应注意增强中等城市的规模和实力;青海、宁夏和天山两侧为非均衡分布:宁夏缺少大城市,银川有望进入大城市行列。新疆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缺少中等城市,据现有基础条件应发展两个中等城市:克拉玛依和伊宁;青海城市群城市数量太少。
表2 陆桥中西段各城市群不同规模城市现状分布表
Tab.2 Status quo of city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scales of midwest parts in new Eurasia Continent Bridge.
中原 晋中南 关中 甘肃 青海 宁夏
天山两侧
大城市数量 3
1 1 1 1 1
中等城市数量
6
2 3 2
2
小城市数量 12 7 4 102 2
11
城市首位度 1.524.23
5.56 4.88 9.55 1.385
2.2.3 城市化水平低
陆桥中西段城市化水平平均为24.50%,同期全国为27.12%。这与该地带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中西段内部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较明显,这种差异不是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上,而是表现在人口密度及分布特点上。中部人口相对稠密,是传统的农业区,农业人口基数大,而西部人口稀疏,主要集中在绿洲或其它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段,且矿业城市人口较多。
对关中地区进行城市化预测可见(图1), 它与城市化曲线趋势是相吻合的:初期发展较慢,中期迅速发展,后期又缓慢增长。目前,大陆桥中西段城市化发展处于初中期的过渡时期,城市化的途径是以被动推进型为主,因而具有形成时间短、可塑性强、基础条件比较差、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的特点。
图1 关中地区城市化预测
Fig.1 Urbanization forecast for middle part in new EurasiaContinent Bridge.
3 陆桥开通给干旱区半干旱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般来说,一条大陆桥的形成,对其沿线的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如北美大陆桥对美国中西部的开发促进极大;第一条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对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城镇居民点建设都有促进作用。我们围绕新陆桥的开通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条大陆桥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何种战略地位,它的连通对地带内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城市的发展又如何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沿线地区、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条件恶劣的干旱半干旱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何种契机与挑战。
3.1 能源、矿产资源优势
陆桥中西段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其特点是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油气资源潜力大,尤其在西段,开发程度低,未来潜力巨大,将成为西段的发展支柱;二是分布相对集中,既有利于资源空间配置和陆桥运输,又有利于建设大规模的能源基地。中西段的有色及贵金属等金属矿产资源占有全国主要地位:铝、镍、铅锌等储量居全国之首;金、银、铂等贵金属丰富;黑色金属矿藏多,锰矿、铬矿主要分布于陕、甘、新、青;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矿产多以伴生组份产出,这些是发展特种合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宝贵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类型全、分布面广、储量大、价值高。
干旱区半干旱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严重的制约着其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唯有矿产资源最具特色,加之大陆桥的交通便利,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运输,形成城市的支柱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
3.2交通机遇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与交通条件密切相关。作为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交通运输有多方面的作用。特别是铁路,因为它是现代快速、大运量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然而在中西部地区,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枢纽城市明显偏少。
大陆桥的贯通,极大的改变了中西部长期处于我国运输网末端的局面,使其成为亚洲与欧洲运输大通道的中心腹地,有利于充分开发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带动一批矿业城市的兴起,有利于交通枢纽城市的兴起和沿线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3开放机遇
陆桥的开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西部的经济方位,它使沿桥地带的单一向东开放转变为东西双向开放,西部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陇海、兰新铁路也从原来的“盲肠”状态变成了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名副其实的“桥”,这就增加了沿线地区的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些无疑会对沿桥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它将促进西部的口岸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促进频繁发生人流物流“上下桥”的沿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进一步活跃。这对于连接中国与中亚的口岸城市的发展无疑是难得的机遇。
3.4合作机遇
加强城市间合作是实现中西部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的作用是在先进与落后、优势与劣势的区域之间形成势能流动。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城市发展既需要东西向的、南北向的势能流动,更需要中西段内部进行横向联合形成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城市网络。
陆桥的真正意义绝不仅限于货物的运输,而在于经济、信息的上桥和沿桥各区域、城市的合作。陆桥中西段与东部不仅存在资源贸易的互补性,而且产业互补性也极为明显,大陆桥的开通使这种合作成为可能。另外,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城市体系化,虽然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城市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内部的横向联合将有利于各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公平竞争,避免城市之间产业结构雷同、城市缺乏特色等的弊端。
4 几点建议
4.1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完善资源型城市的综合功能
干旱半干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局限性,应走发展大中城市为重点的集中型城市化道路,把推进城市化的重点放在改造现有中心城市上,如: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加强他们的极核辐射作用。
4.2完善资源型城市的综合功能
区域内丰富的能源及矿产资源与交通条件相配合,可以促进一大批资源型城市的兴起。要以资源开发为动力,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工业城市和城市群,要克服水资源及其恶劣的生态环境的制约,避免资源型城市无规划,城市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通病,做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快口岸城市、新兴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
新疆有长达5400多公里的边境线,已开通15个边境贸易口岸,应把握陆桥开通的机遇,加强对外贸易战略的研究,加快口岸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其中霍尔果斯是新疆主要的通商口岸,边贸经济十分活跃。阿拉山口是大陆桥在我国境内西端的桥头堡,随着大陆桥的开通,成为新疆主要的对外口岸,今后将发展成连接中亚、西亚,以发展交通、仓储业和商贸为主的口岸城市。
重点发展一批新兴交通枢纽城市如:商丘、侯马、平凉、库尔勒等目前还不是大型的交通枢纽城市。随着今后铁路、公路的建设会逐步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由小城市发展为大中城市,并且会成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还可以开发一批新的铁路交通城市:如兰新线上的柳园、了墩等使区域的城市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化。
4.4完善城市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陆桥的开通为城市体系的形成发展带来了机遇。现代城市是开放的,各城市相互依存,职能互补,通过有形、无形的交流构成城市网络。随着陆桥的开通,货物商品的流通,信息技术的交流,中西段城市的发展必将由“点—轴”开发成为“面”的开发。陆桥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条件复杂,要合理规划其城市体系,各城市体系,各等级城市间分工协作、公平竞争、互利互惠、共同繁荣,以此带动广大干旱半干旱区的发展。
收稿日期:199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