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区瑞娆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区瑞娆

广东省江门市实验中学 529000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微课教学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和局限,探索如何合理利用微课资源,促进育人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 历史核心素养 合理利用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历史核心素养即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这是新时期对我国历史教学的新要求,它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素养的养成,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历史教学如何适应这个新要求呢?

微课是近几年教学中流行的一种新模式, 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2011年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运用微课教学,能实现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吗?笔者尝试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探讨微课对新一轮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微课教学之于“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事情发生、发展乃至整个进程的具体时间和空间环境,建构起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因果关系。对于初次学习历史的初中学生来说,容易混乱。利用微课,借助图像、字幕、标注、声音等的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历史时空的关系。如“新航路开辟”微课视频,主要以“新航路开辟路线图”为背景,结合字幕和箭头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随着地图的呈现,学生认识了欧洲与美洲、亚洲、非洲的空间关系,了解了各航海家航行的时间和路线,知道了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但这远远没达到我们“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目标,我们还需对这一事件时间和空间的共性进行分析,总结阶段特征。看完视频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航海家的探险基本在几世纪?这一时期的重要时代特征是什么?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远航早多长时间?这些问题本来也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讲述的,但不经过思考的知识很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知道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了什么能力。能力的形成也很难一蹴而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自己总结历史事件的共性、学会总结历史阶段特征,分析中外共时性大事,纵横构建中外历史发展的体系框架,才能达到时空观念培养的目标。

二、微课教学之于“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根据学习与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甄别,考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微课虽短小,但信息量大,可呈现文献材料、图片、影像、声音等,为“史料实证”提供丰富的史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美国南北战争原因》微课中,根据图片、地图等介绍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内容):美国北方需要原料、劳动力和市场,南方占有大量劳动力,75%的棉花等工业原料不是运输给北方而是卖给英国等其他国家,所需的工业用品大多依靠进口,南北方矛盾很深,而矛盾的焦点就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这其实就是“史料实证”的示例。接着呈现材料: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提出问题:从这段材料看出,林肯的愿望是什么?维护国家统一,这也是林肯进行南北战争的根本目的。如此表述和呈现,清晰地解释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也演示了如何“论从史出”。但长期依赖微课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知道,却不一定会运用史料形成自己的问题视野、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因此,微课中提出问题后可把问题引入课堂进行探究。

三、微课教学之于“历史理解”素养

“历史理解”是指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要求学生突破时空的界限,设身处地理解和感悟历史上发生的各类事情;将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与结果,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与地位,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与后果等等都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并实事求是地做出公正而贴切的解释,在理解历史中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微课是针对某一历史教学目标或教学环节进行聚焦式讲解的,一般是老师搜集和整理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及素材,进行精心设计,不断琢磨推敲而成的,语言简练,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高质量的微课甚至能达到“秒懂”的效果。因此,学生基本能通过微课达到理解历史的效果。微课还是可重复使用的资源,特别是讲解重、难点的微课,学生在课后可重复观看,直到理解掌握。

四、微课教学之于“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当代背景下,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重要性;了解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系;以公正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揭示历史解释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在这一方面,微课主要为学生理性分析历史事物提供示例,更多的时候应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阐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五、微课教学之于“历史价值观”素养

“历史价值观”是从历史研究的求真、求通、立德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意识和精神;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尊重、理解、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和胸怀。微课可通过影视和图片资料,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再现历史人物容貌与言行,如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奋发精进的人生态度、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等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接受精神熏陶,汲取前人智慧,提升精神境界。还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认识与判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基本能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由于形式丰富,还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单纯的微课教学缺少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和交流,缺少了同学、小组之间合作学习与讨论探究的环境和氛围,不利于学生自己的问题生成与创新,而这些正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精彩、最有价值、最符合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部分。由此可见微课资源比较适合知识的讲解,不太适合历史学科的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等;比较适合历史学科低阶层次历史思维的培养,难以满足高阶层次历史思维的培养。所以,微课只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作为一种教学环节介入课堂,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辅助重点概念和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为合作探究活动提供材料、课后学习巩固难点知识等;也迎合了当前流行的“先学后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因此,合理利用微课资源,将大大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成刚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年,第11期。

[2]贺千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年,第3期。

[3]陈志刚 陈彦均 《历史学科素养内容结构构建的方向》.《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年,第19期。

论文作者:区瑞娆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区瑞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