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中国经济增长论文,因素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62(2004)04—0068—09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GDP平均以9.5%的速度增长。有许多因素作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归纳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从经济增长的现有理论角度[1](P57-62)[2](P17-23)[3](P62-68),以技术进步和劳动力为重点来分析;第二类是从制度的角度[4](P24-28)[5](P63-69),重视制度变迁和政府行为的作用;第三类是从外界环境的角度[6](P108-154)[7](P38-42),主要强调外贸、外资的作用。这些都只是从某一角度进行分析,注重某一方面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者只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没有实证的结果,这样很难有强有力的说服力。虽然王文博、陈昌兵等[8]试图将制度因素和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引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来进行实证分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他们没有将制度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没能发现每种具体的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然后建立含有制度因素和其他一些投入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运用所收集并经过处理的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

二、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可以区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但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区分是相对的,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二者经常交织在一起。

(一)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主要是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劳动力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劳动力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决定了一个社会潜在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物资和货币的投入,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物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实物投入,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及存货。人力资本是指为劳动者能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技术进行生产,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而进行的投入,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等人力投资形式形成的。知识资本是为增加社会知识总量,以及运用社会知识进行社会生产,将知识转变为社会物质财富所进行的资本投入,它是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形成的。

自然资源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它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约束作用,在生产力非常低下时期,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束缚作用非常大,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束缚作用越来越小。

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另一直接因素。如果资源使用效率有了提高,即使资源投入数量不变甚至减少,国民收入也有可能增长。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指那些影响资源的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

技术直接影响着资源使用效率,技术进步提高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制度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的间接因素。制度的变革可以改变资源的重新分配、配置,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制度因素主要包括产权制度、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四个方面:产权制度是反映我国企业资产的产权归属问题,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理顺我国企业的产权关系,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运用资本的效率;产业结构反映我国经济的产业布局状况,产业结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资源能否在不同产业间合理分配,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外开放度反映了我国经济与国外经济的联系状况,在当今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受世界经济的影响,随着开放度的提高,更多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无疑会提高我国资源的使用效率;市场化制度反映了我国采用市场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制度安排,也是衡量我国的市场化变革程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因素结构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结构图

三、经济计量模型

(一)经济计量模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选取了劳动投入(L)、物质资本投入(K)和人力资本投入(HC)来反映生产要素的变化,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RD)所形成的知识资本变化来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产业结构(CY)、市场化(MAR)、对外开放程度(XM)以及产权制度(CAP)的变化来反映制度的变迁。

对于模型的选取,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同时引进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制度的变量。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制度因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其中,x,y分别是解释变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E为弹性系数。

四、数据及指标来源

本文选择一些数据反映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模型的需要对数据进行了适当的处理。

国民产出(GDP)以《2000年中国经济年鉴》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以1978年的不变价计;劳动要素(L)的投入,用直接从《2000年中国经济年鉴》上获得的从业人数来反映;资本存量(K),采用詹峰等[9](P56-58)的计算结果来表示,他是根据以1978年为基准的不变价计的年增固定资产推算得到;知识资本(RD),一般用科学研究及开发费用(R&D)来反映,本文采用王文博等所用的计算方法[8](P33-37),即用1978年不变价计算的研究开发支出减去每年10%“折旧”后累积测算的R&D资本;人力资本(HC),一般用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来反映他们拥有人力资本的情况,本文采用王文博等的计算方法[8](P33-37),即用在某个时期劳动者获得这样的教育水平所需要的国家教育投入,按1978年不变价计算;产权制度(CAP),运用詹峰、田俊刚等的计算方法[9](P56-58),计算得到,即CAP=100%×非国有工业总产值(或增加值)/全部工业总产值(或增加值);产业调整(CY),采用詹峰、田俊刚等的计算方法[9](P56-58),计算得到,即100%×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总从业人数。虽然本公式只计算从业人数在不同产业的分配关系,但从业人员和资本是按一定比例来配合分配的,假定这个分配比例不变,它大体上也能反映整个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对外开放度(XM),采用王文博、陈昌兵的计算方法计算[8](P33-37),得到该项指标,即XM=[(进出口总值/GDP)×0.4+(对外资产负债总额/GDP)×0.3+(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额/GDP)×0.3]×100%;市场化指数(MAR),采用金玉国所用的“市场指数”[4](P24-28),计算得到,即MAR=[0.6×生产要素市场化指数+0.4×经济参数市场化指数]×100%。各项经济变量的数据及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各项经济变量的数据或指标

YAER T GDP L K

R&D HC CAP CY XMMAR

年份 (年)(亿元)(万人)(亿元)(亿元)(亿元) (%) (%) (%) (%)

19811

4422.2

43725

940.2280.0

1301.1 25.24

68.096.9

33.7

19822

4824.7

45295

1206.2

291.5

1625.7 25.55

68.127.4

35.6

19833

5350.6

46436

1403.4

303.7

2134.0 26.65

67.077.8

41.6

19844

6163.9

48197

1773.8

325.4

2659.6 30.90

64.037.4

45.8

19855

6996.0

49873

2264.2

355.6

3281.8 35.14

62.4212.1 54.0

19866

7611.6

51282

2676.6

380.8

3265.0 37.73

60.9513.5 56.1

19877

8494.6

52783

3014.1

404.1

3250.5 40.27

59.9914.0 58.1

19888

9454.5

54334

3286.0

418.0

3658.3 43.20

59.3513.7 61.3

(续表1)

YAERT GDP LK

R&DHC

CAP CY

XM

MAR

年份 (年) (亿元)(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

(%) (%)

(%)(%)

19899 9842.1 553292570.5418.8 3749.243.9460.0513.6 62.4

19901010216.1 639092528.9412.1 4309.945.3960.1316.9 62.0

19911111156.0 647992949.3409.7 5130.843.8359.7020.6 63.6

19921212740.2 655543988.5415.0 5687.348.4858.5022.0 65.2

19931314460.1 663735203.8421.3 5942.053.0556.4022.7 64.8

19941416282.1 671995677.1430.0 6503.262.6654.3029.3 66.2

19951517991.7 679475804.0434.0 6578.866.0352.2025.3 65.4

19961619718.9 688506455.9481.1 7219.563.6850.5026.5 67.2

19971721454.2 696007048.3565.3 7937.068.3849.9027.8 67.2

19981823127.6 699578370.7664.2 8769.171.7649.8030.8 70.9

19991924770.0 705869013.9795.0 9722.671.7950.1033.5 69.4

资料来源:表中第3、4列数据来自《2000年中国经济年鉴》;第6、7列数据来自《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并经过计算以1978年不变价计。第8、9列数据来自《我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研究》;第10、11列数据来自《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

五、计量分析

(一)模型参数的估计及模型的检验

1.参数的估计

利用表1中的数据,使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2进行回归得到:

2.回归模型的检验

模型2:R[2]=0.995,接近于1,拟合优度非常好;D.W.=1.943,接近于2,不存在序列相关性;虽然有些变量的显著性较差,但为了研究这些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仍然保留。

模型4:检验结果与模型4比较类似。

模型的经济学检验:模型结果与经济理论基本一致,基本能反映经济的实际情况。

模型2和模型4虽然构造不同,回归后的参数也不同,但结果大体能够说明相同的问题,这说明我们得到的结果的正确性。

(二)估计模型的分析

1.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均值为9.49%,标准方差为0.001025,ADF检验统计量为-3.38,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为-3.05,D.W.值为1.90,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率序列具有平稳性,波动的范围为3.8%~14.2%,上下波动了5次,以后就趋于平稳。(见图2)

图2 经济增长率曲线

2.物质资本投资分析

按1978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平均值为35.27%,我国的投资率偏高,但利用效率不高,据估计至少有1/4左右的投资没有效益,这是由于我国市场机制尚未健全,投资约束偏“软”,企业市场淡薄,市场需求不能有效约束企业投资行为,再加上地方政府追求局部利益,进行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投资规模膨胀。1981年以来我国投资率及投资额如图3所示。

图3 资本投资曲线

3.劳动要素的投入

从图4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力投入从1981年以来一直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率,其中,1990年有一个突然上升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引起的农民从农业向工业转移而产生的,劳动要素投入增长率缓慢下降的趋势是因为就业岗位趋于饱和,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政策所造成的。

图4 劳动要素投入曲线

4.投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0535、0.1398、0.1335和0.6731,而要素的产出弹性含义表明,当要素的投入每增加1%时,经济增长的百分数,也即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劳动要素各自增加1%的投入量,它们分别给经济带来0.0535%、0.1398%、0.1335%、0.6731%的增加,其中,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投入最为敏感。在资本这个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敏感性依次减弱。本文分别算出各年各要素的贡献率如表2及图5所示。从图表可以看出,劳动要素的贡献率较大,但缓慢下降,物质资本的贡献率震荡较大,也在稍微下降,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贡献率都在上升,而知识资本的贡献率上升较快。

表2 各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及贡献率

┌─────┬────┬────┬────┬────┬─────┬─────┬────┬─────┬─────┐

│年份 │1982│1983│1984│1985│1986 │1987 │1988│1989 │1990 │

├─────┼────┼────┼────┼────┼─────┼─────┼────┼─────┼─────┤

│劳动E[L] │26.55

│15.56

│ 16.79 │ 17.34 │ 21.61

│ 16.98

│ 17.50 │ 30.07

│ 274.68

├─┬───┼────┼────┼────┼────┼─────┼─────┼────┼─────┼─────┤

│资│E[K] │0.17│0.08│ 0.09 │ 0.11 │ 0.11│ 0.06│ 0.04 │ -0.28

│ -0.02│

│ ├───┼────┼────┼────┼────┼─────┼─────┼────┼─────┼─────┤

│本│E[HC] │0.38│0.40│ 0.23 │ 0.24 │ -0.01

│ -0.01

│ 0.16 │ 0.08│ 0.55│

│ ├───┼────┼────┼────┼────┼─────┼─────┼────┼─────┼─────┤

│弹│E[RD] │6.04│5.12│ 6.29 │ 9.18 │ 10.74

│ 7.04│ 4.08 │ 0.59│ -5.57│

│性│ │││││ │ ││ │ │

│ ├───┼────┼────┼────┼────┼─────┼─────┼────┼─────┼─────┤

│ │计│6.59│5.60│ 6.61 │ 9.53 │ 10.84

│ 7.10│ 4.27 │ 0.39│ -5.05│

├─┴───┼────┼────┼────┼────┼─────┼─────┼────┼─────┼─────┤

│ 年份│1991│1992│ 1993 │ 1994 │ 1995│ 1996│ 1997 │ 1998│ 1999│

├─────┼────┼────┼────┼────┼─────┼─────┼────┼─────┼─────┤

│劳动E[L] │10.19

│5.52│ 6.23 │ 6.65 │ 7.14│ 9.32│ 8.33 │ 4.43│ 8.52│

├─┬───┼────┼────┼────┼────┼─────┼─────┼────┼─────┼─────┤

│资│E[K] │0.10│0.13│ 0.12 │ 0.04 │ 0.01│ 0.06│ 0.06 │ 0.13│ 0.06│

│ ├───┼────┼────┼────┼────┼─────┼─────┼────┼─────┼─────┤

│本│E[HC] │0.29│0.11│ 0.05 │ 0.10 │ 0.02│ 0.14│ 0.16 │ 0.19│ 0.2 │

│ ├───┼────┼────┼────┼────┼─────┼─────┼────┼─────┼─────┤

│弹│E[RD] │-0.87

│1.22│ 1.49 │ 2.20 │ 1.19│ 15.08

│ 25.56 │ 29.92 │ 37.05

│性│ │││││ │ ││ │ │

│ ├───┼────┼────┼────┼────┼─────┼─────┼────┼─────┼─────┤

│ │ 计 │-0.48

│1.46│ 1.65 │ 2.35 │ 1.22│ 15.28

│ 26.77 │ 30.23

│ 37.32

└─┴───┴────┴────┴────┴────┴─────┴─────┴────┴─────┴─────┘

图5 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在1981年—1999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劳动力的平均增长速度及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5.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从模型2回归的结果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制度因素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不同的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计算出各制度因素的弹性系数及贡献率如表3和图6所示。

表3 各制度因素的弹性系数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年份 ecyE[CY] ecapE[CAP] exm

E[XM] emar E[MAR]

1981-1.2390.285 0.010-0.037

1982-1.240 -0.6000.2893.896 0.010

0.825-0.0392.426

1983-1.221

17.262

0.30111.8940.011

0.542-0.0467.075

1984-1.165

34.750

0.34936.6340.010 -0.350-0.0503.346

1985-1.136

21.160

0.39740.3620.017

7.970-0.0597.878

1986-1.109 29.689

0.42635.7120.019

2.485-0.0622.727

1987-1.092

14.824

0.45526.4070.020

0.626-0.0641.964

1988-1.080

10.198

0.48831.4320.019 -0.364-0.0673.287

1989-1.093 -31.442

0.49720.7460.019 -0.339-0.0693.004

1990-1.094 -3.8370.51344.5410.024

15.108

-0.068

-1.150

1991-1.087

8.4460.495

-18.5020.029

6.863-0.0701.962

1992-1.065

15.071

0.54840.9280.031

1.474-0.0721.271

1993-1.026

27.295

0.59941.8590.032

0.749-0.071

-0.324

1994-0.988

29.203

0.708101.796

0.041

9.465-0.0731.249

1995-0.950

34.993

0.74638.2190.035

-4.605

-0.072

-0.828

1996-0.919

31.180

0.720

-26.6770.037

1.833-0.0742.119

1997-0.908

12.261

0.77364.3050.039

2.170-0.0740.000

1998-0.906

2.3290.81151.3880.043

5.966-0.0785.505

1999-0.912 -7.7350.8110.478 0.047

5.789-0.076

-2.274

其中:ecy,ecap,exm,emar分别表示产业、产权,对外开放度、市场化变量的弹性系数;E[Cy],E[cap],E[XM],E[MAR]分别表示产业、产权,对外开放度、市场化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图6 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求出各个制度因素弹性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

CY:ecy=-1.064796

CAP:ecap=0.537446

MAR:emar=-0.064292

XM:exm=0.025922

这与方程(6)所得到的各项制度指标的弹性系数基本一致,这说明我们所设计的模型和分析的正确性。计算各个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根据模型回归所得到的结果和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资本要素的影响

在资本投资方面,从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内涵增长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多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和职业培训,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员工的文化涵养和生产技能,这对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同时也应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增加劳动者的知识资本,往往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图上可以看到,它们的贡献在逐渐增加,而且增加较快。

(二)劳动要素的影响

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相对平稳且有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我国就业岗位饱和,劳动力过剩,企业机构臃肿,人员冗沉,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减弱。我国的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减员增效,减轻企业负担,削减企业机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

(三)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制度对经济影响不同,在本文所分析的四种制度因素中,产权制度变革对经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再次是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变革对经济的影响较小,甚至是负面影响。

1.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将一大批的劳动力禁锢在农业部门,使得农业部门劳动力明显过剩而无处转移,再则我国农业部门技术落后,规模经济尚未形成,很多地方仍停留在原始的耕作技术上,因此,在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出增长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渐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且这些企业多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逐渐向这些产业部门转移,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这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走上协调发展的道路,因而随着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小,经济增长越来越快,这在本文的模型中也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时期,需要有不同的产业布局,因而产业结构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整。

2.产权制度变革

产权制度改革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内,盲目地追求一大二公,大力发展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公有制经济,忽视有时甚至是遏制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在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这种产权结构不仅不适应当今市场化经济的需要,也越来越束缚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也越来越成为我们目前迫切的任务,从回归模型中也可以看出,提高非国有化的比率,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一些不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危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道路。

3.对外开放政策

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的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任何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行的,从本文的模型中也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开放度的提高,我国的经济产出快速地增加,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加强与外界经济的联系,这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加入WTO就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4.市场化改革

从理论上讲,加大市场化的力度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但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但影响不大),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是可能本文在收集和整理数据上出现了偏差;二是可能我国的市场化变革还有做得不够理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和调整。因此,进一步分析情况,调整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将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初期,出错和走弯路是难免的,只要在改革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必然的。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