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各个环节的逐渐渗透,传统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在传统教育的模式桎梏下,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浪潮,无论是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还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去重新认识、摸索、定位自己的角色。于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移动教学、混合式教学、在线课堂、泛在学习等各种各样学习模式开始充斥着整个校园。科学的模式离不开实践的印证,面对这些纷繁芜杂的模式,无疑作为一线学习引导者的教师成为实践和选择的主体。
笔者所执教的宁阳第二实验中学从2014年创建以来,即着力打造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走向云端的未来学校。学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在韩廷山校长的带领下,通过三年的不断实践、摸索、完善,以数字化“云校园”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形成适合本校学情的“三环八步”智慧生命课堂模式,促进了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其中,生物学科组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架构出五大信息化支柱,打造出生物云端智慧课堂,尤为突出。
支点一:微课助学,微力无边
课前微课助学,以学案为依托、以微课为辅助。初中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自然科学,单从课本知识介绍很多知识抽象难懂,此时微课助学尤为重要。教师课前收集遴选重难点素材,制作成短视频,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非常有利于学生高度集中思考。微课视频问题针对强,每每都是直入主题,学生进入情境快,这就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度集中思考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微课视频制作,仅呈现主题密切相关内容,有精细的分析思路,有严谨的答题过程,有适时准确的画外音,没有了教师的身影,没有了讲台、讲桌,避免了外界干扰,因而学生注意力会集中于问题本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
支点二:虚拟实验,虚实接合
利用生物仿真模拟实验室完成实验课翻转,先线上模拟实验,再动手操作。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虚拟实验室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问题,在网络等环境下建立的虚拟实验室更方便进行互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为了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内完成实验,常常缩短讲解和示范操作的实验环节,但这常常会造成部分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直接影响实验过程,拖延实验时间,影响实验效果。在开展真实实验前,可以通过展示虚拟实验来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实验的进程,就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的了解,以保证学生有较多的操作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学生能够在开展真实实验前,亲手操作虚拟实验课件,学生不必担心损坏仪器,甚至发生事故,在正式实验时就能熟悉操作过程,减少操作失误,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同时,虚拟实验课件具有无限量复制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选择时间完成实验,并可根据需要“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操作实验仪器。这对于课前预习实验、充分搞清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建立实验前的直观认识有极大的好处,客观上实现了实验室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
支点三:思维导图,完善体系
生物学科绘制思维导图可使学生迅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查缺补漏。思维导图绘制不拘于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图形表示。方法上一般采用学生自主绘制和教师绘制初稿学生补充填写两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只需要记录课程中相关的关键词来完成绘制工作,可以节省50%到95%的时间。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地整合知识,可以为知识融会贯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实践表明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
支点四:在线测学,掌握学情
生物学科重在理解,章节难易不同、知识点繁杂,同一节课由于学生视野的不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不一样,在线测学能够及时帮助老师统计结果、掌握学情。在线测学是及时了解学情的一种高效反馈方式。学生限时作业答案通过平板上传,后台及时统计完成时间、上交人数、每道题的得分率,难易程度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当堂反馈,老师及时讲解。
支点五:码书码卷,码知天下
生物学科教材中一些图片很抽象,难以理解,比如草履虫的结构、细菌、病毒的结构,利用码书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材,“码书”即扫码看书,扫一下二维码,课程内容就直观形象甚至于动态呈现在屏幕上,方便随时随地随意地学习;同时“码卷”是为了分层次教学,即在试卷的题目后面将对应试题的解析、讲解利用二维码的形式展现,可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疑问学。码书码卷可使生物教材试题有声化,使文本视频化,塑造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忘我地学习生物课程。
通过架构以上五大支点,使得信息技术真正融入了我们二实验的生物课堂,成功打造出适合本土学情的生物云端智慧课堂。在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仍需充分把握好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也要提前规避好互联网有可能对教育带来的挑战。同时在未来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仍需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利用互联网这一新时代工具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不断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教育的师生这两大主体出发推动学科教学的不断前进。
论文作者:张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支点论文; 生物论文; 在线论文; 互联网论文; 时间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