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青岛 266034)
【摘要】目的:对比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1例纳入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另61例纳入研究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白细胞总数低于治疗前与研究组,差异显著。结论: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血常规发生了较大改变,而利培酮治疗后,血常规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关键词】氯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54-02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因病程绵延,患者可能出现自残倾向。时至今日,此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常见药物有氯氮平、利培酮等,但目前,关于此类药物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对照分析显示,利培酮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了122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60例,最小20岁、最大62岁、平均(31.2±3.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7个月。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60分;③均为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口服,起始剂量1mg/次,1次/d,结合患者病情,1周内适当增加用药剂量,4~6mg/d。研究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口服,起始剂量25mg/次,2次/d,结合患者病情,1周内适当增加用药剂量,200~400mg/d,同时增加用药频率,3次/d。两组疗程均8周,治疗过程中,禁止食用高脂肪食品。
血样分析,使用血样EDTA-K2抗凝及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配套稀释液及溶血剂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服药前后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变化[1]。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白细胞总数
治疗后,对照组的白细胞总数低于治疗前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据统计,精神类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其生命安全。精神分裂症具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的特点,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内分泌代谢紊乱、病毒感染等有关。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国内外学者积极研制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与利培酮等。但目前,关于此类药物的研究报道较少,部分报道虽然关注了其治疗效果,但未能探讨其对血常规的影响。李氏等以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结果为与传统药物相比,氯氮平或利培酮的治疗总有效率在90%左右,未见复发,此结果表明,患者经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改善了其临床症状,保证了其预后;但有关学者经研究证实,上述药物长期服用后,患者血脂代谢、血常规、血糖等会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并发症及其他合并症的发生几率[2]。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结果为治疗后,对照组的白细胞总数低于治疗前与研究组,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总数与血小板比较,差异不显著。此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利培酮治疗,利于其早日康复。
经学者[3]报道显示,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有继发感染、粒细胞缺乏症等,如果未能给予及时与有效治疗,则会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通过深入研究可知,氯氮平作用机制与机体素质、毒性、过敏等因素有关,常见5~8周。国外学者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3%患者出现了白细胞减少;有关学者经研究指出,氯氮平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了血象障碍,约占7%,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群体、基础白细胞偏低者发生率偏高。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常规变化。由于氯氮平患者的血常规变化更为明显,治疗时,应定期检查,特别是服药8周内,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待各项指标稳定后,逐渐减少检查次数。先进国家均明确规定了氯氮平应用检查标准,即:服药18周内,1周/次,此后逐渐延长为2周/次或4周/次[4],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以此保证治疗效果,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既有报道中未见利培酮引起白细胞、红细胞减少的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患者白细胞有所减少、血小板有所增加,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与氯氮平相比,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更加显著,临床上应大力推广。但本研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因此,日后应借助大样本、多中心及长随访研究,以此明确抗精神病药物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王艳.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常规影响的临床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4(07):178.
[2]赵新苗.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对猝死的预防价值[N].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15(06):39-41.
[3]刘洪光,曾志强,王元彬,等.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评价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4(01):33-35.
[4]徐鹏,林裕龙,周荣.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4,12(09):1176-1179.
论文作者:吴艳鹏,王丹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白细胞论文; 血常规论文; 药物论文; 差异论文; 总数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