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教育及存在的问题——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大利论文,缺失论文,自然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意大利教育现状
在意大利,教育事业较受重视,教育被看作是发展社会和人类自身的重要条件和动力。意大利能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国七强之一,与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科技人才有着重要的关系。据统计,自1951至1993年的42年间,意大利人口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化:学生人口由6.872百万人增长到10.875百万人; 文盲由原来的占人口总数的12.9%,下降为3.1%;只具有小学文化的人口, 由原来的占人口总数的76.9%,下降为38.8%;具有初中文化的人口,由原来的占人口总数的5.9%,上升到23.8%;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占总人口的3.3%上升到21.5%;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口,由占总人口的1%上升到12.8%。1992年小学入学率为95%;每10万人口中有大学生2263人,大学入学率为26.3%。
意大利是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教育的管理权限在教育部。设部长1人,次长2人。部内分8司。设中央视学员若干名。 另设隶属于教育部的审议机关。
意大利省级教育行政机关,
称为教育长官署(Provveditoradiagli Studi),设教育长1人,职员若干人, 管辖区内的公立中小学,并督导私立学校。另设省教育会议等审议机关。意大利省以下,分为若干学区,各设视学员1人。 学区以下再分为若干辅导区(Circoli didattici),各设教育指导员1人。教育上的这种中央集权化的管理虽然受到了批评,但是它在意大利过去已经而且现在仍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弊病最少的制度,因为它基本上适应了主要存在于这个国家北方与南方之间的非同质文化的情况。
目前,意大利实行8年义务教育,包括5年小学和3年初中。儿童6岁入学。小学每周30课时,其中,数学、科学、外语占10课时,自然常识、艺术表达10课时,还有10课时归人文活动、阅读、书写、历史等课程。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每个班级通常有2—3名任课教师,各位教师的教学工作由级任教师加以协调。对所有小学生的共同要求是:小学5年间应学会理解日常生活的情景,并从3年级开始学习外国语,毕业时能达到说简单生活用语的程度。
初级中学学制3年,为义务、免费教育,凭小学毕业证书入学。 初中开设的课程是:宗教、意大利文、历史、地理、外国语、数学与自然科学、技术教育、美术、音乐、体育,每周共30课时。
上述课程设置是全国统一的,并有几点说明:(1 )宗教课学而不考,可以申请免学,但实际上没有不学的。(2 )数学与自然科学共排6节。其中数学3节,自然科学3节,统一由一个教师担任教学。(3)技术教育是通过实际劳动操作,使学生获得有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的课程目标侧重于发展学生的逻辑、科学和实际才能,以及多角度理解完整社会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选择。至于每门学科的目标,则要求把发展学生的理性和获得对世界的全部认识结合起来。语言教学(尤其是意大利文)要着重培养学生日常运用语言的技能,并把它作为了解个体世界的工具。数学与自然科学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逻辑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习惯,以便在解决问题时能与现实世界建立有益的和能动的联系。”
8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学生年龄为14岁, 到了对未来进行选择的年龄,一般有3种去向:升高中、接受职业培训或就业。 高中分为普通中学(包括文科中学和理科中学)、职业中学、技术中学几类。这些学校皆在教育部监督之下。其教学计划由国家慎密规划,统一办理。除3 年制职中外,其他高中均作2—3分段。前一学段2年, 进行普通教育和专业入门教育;后一段3年, 在普通高中学习与大学系科划分对应的有关科目,在技术中学中则完全用于学生自选的专业化课程。就普通教育内容而言,普通中学是最完备的,技术中学次之(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各占一半),职业中学最为薄弱。
二、意大利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进程缓慢
如果从国家规模、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看,意大利理应是欧洲的一支主要教育力量。可它不是,在意大利,公立教育是一个利用了地方文化但被遥远的中央政策所管辖的不相容机构。教育的管理权在中央,但常遭到地方的抑制,地方对中央的独断专行和趾高气扬等官僚作风采取敌对的态度。由此,许多改革计划的实施得不到地方的配合。所以,这种缺少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现状妨碍了全国性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进行。再者,持续存在的南北方经济鸿沟也是影响意大利政府开展全国性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后半叶,北方的工业经济急速发展,跻身于发达的欧洲地区之列,而南方,虽然采取了向北方发达的工业地区以及国外移民等措施,但贫穷落后依旧。这种分化的结果使得中央教育部既要考虑发达的工业地区在教育上的需要和课程设置上的要求,又要考虑文盲率居高不下的农村地区的教育现实和需要。过多的顾虑亦使许多教育改革胎死腹中和使许多课程改革方案流于形式。这就是为什么自本世纪以来,意大利既没有出现像瑞典那样的“滚动式”教育改革,也没有出现像美、英、法、日等国那样的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其教育发展总的来说是小步的,比较平淡和缓慢,有时是略作调整,有时是适当增删,有时虽动作较大,变化较多,但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未能完全付诸实施。
2.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及教学的不连贯
在意大利,8年的义务教育是由两种学校实施的,一是5年制的小学,一是3年制的初级中学。两种学校差异很大。换言之, 义务教育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种学校在物质设施上各自是独立的,教师也是两套班子,他们接受的是不同的师范训练,小学教师一般是在中学毕业后接受4年师范学院的培训,而初中教师则要接受4或5年的大学教育, 加上一次资格认定考试以及一次统一的专职教师选拔考试。接受的教育不同,导致他们的教学水准和教学风格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也不连贯,小学和初中分别遵循了不同的课程设计原则。可见,义务教育被分成了明显的两块——小学和初中。学生从小学向初中转换时,由于两段的师资、传统、课程设置属于不同的类型,不可避免会给学生造成转换上的困难,导致学生对课程及教学的不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将义务教育的一分为二在意大利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对。尽管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正在寻找能够使学生从一个阶段顺利地转换到另一个阶段的有效方法,现今的趋势也是尽可能使两段联系得更紧一些,使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具有连贯性的特点,但人们至今仍持这样的看法,即初中应提供中等教育,之所以称之为“初”“中”,不是因为它是介于小学和中学的初步的中间教育机构,而是因为它兼承了两头的特点——它继承了初等教育统一入学及一体化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中等教育教师多样及科目分化的特点。显然,初中使用的是中等教育水平的教学方式,而在教学中寻求的是初等教育的完全同一性。
1996年初,受其他发达国家教育结构改革的影响,一些激进的政治家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统一义务教育。加强义务教育段课程及教学的连贯性。他们建议设立8年一贯制的学校,称基础学校,统一课程设置, 统一教学形式,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一致性。
3.初中课程的不完整性
首先,课程设置中缺少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咨询类科目。3 年的课程学习尚未能使学生有所准备,以便在课业结束时,能作出恰当的选择。而这种在初中毕业时面临的选择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却也是极为困难的,它将导致学生进入不同轨的后期中等教育机构,日后具有不同的生活模式。所以,初中必须加强指导性课程。
其次,初中课程与小学及高中课程缺少衔接。与小学课程的不连贯问题前面刚刚讲过,这里不再赘述。初中课程与高中课程也缺少联系,对高中怎样开设课程似乎置若罔闻、漠不关心,也不能对以后如何学习高中的课程提供有效的信息和足够的帮助。即初中的课程设置缺少“外视性”,只是着眼于初中段,而不考虑上下的沟通和联系。初中的课程体制是单一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而高中的课程体制与之相去甚远,是多样性的和选择性的。
第三,外语教学矛盾重重,意大利在初中的外语教育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财力,但收效甚微,困难主要在于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资格不相一致。80%的学生希望学英语,而许多教师才被短时间送出去培训外语,且绝大多数学习的是法语。为满足学生的需要,一些教师只得急急忙忙从学习一种外语改为学习另一种外语。尽管这样,每所初中的英语教师还是很有限,只好委屈学生,让他们抽签,使一些原本想学英语的学生改学法语。教师、学生、家长对此都不满意。
4.高中教育分化严重
14岁的初中毕业生在结束了非选择性的初中教育后,面临的是眼花缭乱的选择,是进文科中学、理科中学、技术中学、职业中学,还是上高级中等师范学校、中级师范学校、艺术高中?即使选定了学校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还要再选择专业、不同的课程轨道。这一选择就可能定了终身,决定了以后的生活方向,对才14岁的孩子来说确实太难为他们了。况且高中的课程分流又过于错综复杂。拿工业技术学校来说就有31条独立自主的轨道,而在职业中学就有约150门不同类型的固定课程。
1992年,意大利高中大约吸收了75%的初中毕业生, 但高中生的1/3在前3年遭淘汰,最后获高中毕业文凭者不及当年全部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一半。造成缀学人数增加的原因首推经济困难,一些学生无力交纳较高的学费;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专业的失望。按规定,普通、技术和职业三类高中的毕业文凭均须载明所学专业,这种专业现已达到215种,可见划分之细。 进入各类高中的学生一经选定专业便不能随意更改,何况高中阶段学习了大量专业课,使专业改换也发生客观困难。此外,三类学校之间互不相涉,一般不允许学生从一类学校转到另一类学校,从某一轨课程转到另一轨课程,这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不可避免会令学生失望。
60年代以后,高中及其课程的改革一直是意大利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争论较多的热点。至今,先后颁布过十几项改革计划、方案,但至今未有在全国推行、真正付诸实施的计划。高中的问题及课程弊端依然如故。
那么,为什么在1962年初级中学统一以后(使意大利位于欧洲的最前列),接着而来的高中改革这一步会走得这么慢而又这么困难?首先,必须认识到现存的高级中学错综复杂的分流是作为一种对经济和社会需求作出无计划的和零散的反应而发展起来的。尽管古典中学在规模上被压缩了,但与它古老的具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声望,但技术和职业学校还是伴随着种种扩充合格的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有时候以一种短视的方式或者满足非常狭窄的目标而获得了发展。许多人担心新的改革可能会破坏目前的体制并由大量的普通中学来代替现存的学校体系,因而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为适应基本的经济工作和生产任务而得到必要的训练。因为技术和职业中学通常有非常精良的技术装备。一个过于草率的改革,可能造成的损害要多于能得到的效益。
意大利政府官员不急于彻底改革现存的教育体制,因为他们对现有体制的运行正常感到很满足。当然,还有其它的影响因素,如地方教育当局和各学校的行政人员未能积极参与教育体制及课程结构的改革,其主动的推动作用发挥得不够;经济因素导致了教育经费不足,尤其是对改革实验经费,拨款有限,影响教改实验的广泛开展;缺少对高中问题的有计划研究,即使进行研究,也固守传统的观念,把它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对实际研究普遍持怀疑态度。
但值得欣慰的是,90年代以来高中教育的改革得到了较多的讨论,并提出了不少改革方案。几乎所有经议会再三讨论的改革方案都预见一种统一的5年制综合高中,在最初1—2年里普遍开设一组公共课程, 以后几年公共课逐渐减少,同时增加那些与精简了数目的自然科学和职业方面基本定向相对应的专门科目的教学。显然,这样的改革只能在经各专门委员会制定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以后才能被贯彻,而甚至到那时它也将首先从中学一年级开始逐步地加以实施。综合高中是对传统的后期中等教育结构双轨制的一种冲击,是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一种抵制与反抗。可以预料,高中的彻底改革虽进展缓慢,但是大势所趋,综合制高中在意大利将会逐步发展,可自由转换的灵活性的课程体制亦将取代难以转换的僵化的课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