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研究视角下的企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职业教育论文,视角论文,培养目标论文,人才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4)0033-0027-10 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而深入了解用人主体——企业的人才需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重要依据。为此,笔者以广州市为例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共调查了159家企业。按所有制性质来分,包括国有企业34家、民营企业80家、三资企业21家、集体企业3家、联营企业3家、其他企业18家;从规模来看,既有6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也有5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其中近6成企业员工人数在200人以下,近4成企业员工在200人以上;从行业来看,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建筑业、房地产等18个行业。 本次调查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方面,SPSS16.0统计处理结果显示Cronbach's α系数高达0.97,表明调查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十分可信。效度方面,根据设想,调查主要是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包括类型需求、岗位需求、学历要求、规格要求)、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岗位分布以及企业对不同学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满意度评价。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本次调查涉及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需求及满意度评价。但对于职业能力,各国存在不同理解,既有技能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如英国),也有知识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如法国),还有综合职业能力观(如德国)。本研究认为,随着职业的不断发展,职场中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从业者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以应对或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因此采纳综合职业能力观,并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维度,并根据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内涵,将此三类能力分为16项二级能力指标。当然,将职业能力划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并分解为16项二级指标,主要是为了方便分析问题,但在现实中,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一个整体很难将之严格分解。为此,调查设置了1个综合指标,即“综合职业能力”,以便从整体上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态度。由此,本研究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职业能力标准框架。(详见表1)同时,采用5点量表进行量分,即设置5级选项:1、2、3、4、5,分值越高说明调查对象对此指标需求程度越高(或满意度越高)。若作定性描述,对应需求程度,“1”代表“很低”、“2”代表“低”、“3”代表“一般”、“4”代表“高”、“5”代表“很高”;对应满意程度,“1”代表“很不满意”、“2”代表“不满意”、“3”代表“一般”、“4”代表“满意”、“5”代表“很满意”。 图1 企业人才类型需求分布图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企业人才需求的总体分析 根据调查,当前企业的销售岗位、生产岗位和中基层管理岗位迫切需要本、专科层次的营销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在人才类型、岗位、学历需求方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有一定差异。 1.人才类型方面,企业迫切需要营销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调查中,在问及企业最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时,营销人才(26.58%)、技能型人才(23.42%)和管理人才(21.52%)的选择频率居前三位。另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需求有一定差异。从图1可见,国有企业最需要的三类人才是营销人才(32.35%)、工程型人才(29.41%)和研发人才(29.41%),而民营企业最需要的三类人才是管理人才(34.18%)、营销人才(31.65%)和技能型人才(21.52%)。可见,两类企业除迫切需要营销人才之外,国有企业还迫切需要工程型人才和研发人才,民营企业则迫切需要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另外,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更迫切。调查中,17.72%的民营企业表明最需要“技术型人才”,比国有企业高6个百分点。 2.岗位方面,企业销售岗位、生产岗位和中基层管理岗位人才需求最迫切 据调查,当问及当前企业哪类岗位最缺人时,30.13%的企业选择了销售岗位,27.56%的企业选择了生产岗位,累计40.38%的企业选择了中基层管理岗位,另有17.95%的企业选择了研发岗位。另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有一定差异。从图2可见,国有企业人才需求最迫切的三类岗位是研发岗位(40.63%)、销售岗位(25%)和生产岗位(18.75%);民营企业人才需求最迫切的三类岗位是销售岗位(30%)、生产岗位(30%)和中层管理岗位(15%)。可见,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生产岗位与销售岗位的人才需求均非常迫切,这一结果与人才类型需求调查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同时,正在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对管理人才,尤其是中基层管理人才具有较高需求度,而发展相对更成熟的国有企业则急需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对研发人才极其渴望。另外,单就管理岗位而言,国有企业高级管理岗位人才需求更迫切(12.5%),而民营企业中层管理岗位(15%)和基层管理岗位(13.75%)的人才需求更迫切。 图2 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分布图 图3 企业对不同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分布图 3.学历方面,企业最需要本、专科层次的人才 调查中,问及企业最缺乏哪个学历层次的人才时,35.33%的企业选择本科生,29.33%选择大专生,24.67%的企业选择了硕士研究生,22.67%的企业选择了高中(中职)毕业生,15.33%的企业选择了博士研究生。可见,从学历层次而言,本、专科层次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同时企业对硕士研究生、高中或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度也较高。另外,从图3可见,国有企业对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高于民营企业。按选择频率排序,国有企业最需要博士研究生(28.13%)和硕士研究生(28.13%),其次是本科层次的人才(21.88%),而民营企业最需要的是专科层次的人才(36.84%),其次是本科层次的人才(34.21%),同时对高中(中专)学历的人才需求度也比较高(26.32%)。 (二)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根据调查,企业最看重员工的社会能力,其次是综合职业能力,再次是专业能力,而对员工的方法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另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基本一致。 1.整体而言,企业最看重员工的社会能力 据调查,企业对员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均值分别为3.96、3.67、4.27、4.11。可见,企业对员工的四种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其中,对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要求明显高于方法能力,说明企业更看重员工的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尤其是社会能力。 2.专业能力方面,企业更看重员工的专业技能 从表1可见,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的要求高于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员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有显著性差异,对前者的要求低于后者。 3.方法能力方面,企业最看重员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能力 调查显示,7项方法能力中,企业对员工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最高,均值达4.23,且标准差只有0.863,说明在此方面各企业的态度非常一致,其次是学习能力(M=4.09),再次是创新能力(M=3.91)和组织管理能力(M=3.89),而企业对员工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以及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均值分别只有3.4、3.4和2.73。Friedam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员工7项方法能力的要求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作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企业对计算机使用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要求无显著性差异,对创新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无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对其他任何两项方法能力的要求均有显著性差异。基于以上,结合t值正负关系推断:企业对7项方法能力要求最高的是问题解决能力,其次是学习能力,再次是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第四是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最后是外语应用能力。 4.社会能力方面,企业最看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根据调查,企业对7项社会能力的要求均值都在4以上,说明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社会能力。其中,要求最高的是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均值分别达到了4.57和4.44。Friedam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员工7项社会能力的要求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作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企业对员工工作态度的要求高于其他6项社会能力,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高于除工作态度以外的其他5项社会能力,对应变能力的要求高于社会责任心。综上推断:虽然企业对员工每项社会能力都比较看重,但最看重工作态度,其次是团队协作能力。 5.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基本一致 从评价均值来看,两者均最看重员工的社会能力、其次是综合职业能力、再次是专业能力、最后是方法能力。(见表1)另外,从具体指标来看,情况基本类似。如在专业能力方面,相对于专业知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均更看重专业技能;在方法能力方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均最看重问题解决能力,不过,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重视创新能力,而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重视学习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均最看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不过,从要求程度上看,国有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普遍高于民营企业。从表1可见,国有企业对员工17项职业能力的要求均值均高于民营企业,前者对其中的13项职业能力的要求均值在4以上(表明对这13项能力要求高或很高),后者对8项职业能力的要求均值在4以上。 (三)本科生、专科生和中职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分析 基层管理岗位、销售岗位是本科生、高职生和中职生共同的主要就业岗位。不过,中职生在生产岗位就业的比例高于高职生,而高职生又高于本科生;在中、高级管理岗位就业的本科生的比例高于高职生,而高职生又高于中职生;相对于高职生、中职生,本科生在研发岗位就业的比例更高。另外,三类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就业岗位存在一定差异。 1.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生产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 根据调查,在问及企业录用的中职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哪些岗位时,调查企业的选择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生产岗位(38.31%)、基层管理岗位(30.52%)、销售岗位(19.48%)、中层管理岗位(11.69%)、行政后勤岗位(11.69%)、研发岗位(9.74%)、其他岗位(7.14%)和高级管理岗位(0.65%)。 2.高职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 在问及企业录用的高职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哪些岗位时,调查企业的选择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基层管理岗位(39.22%)、中层管理岗位(25.49%)、销售岗位(20.92%)、生产岗位(13.73%)、行政后勤岗位(11.11%)、研发岗位(9.15%)、其他岗位(5.23%)、高级管理岗位(3.27%)。 3.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中层管理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 在问及企业录用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哪些岗位时,调查企业的选择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层管理岗位(32.45%)、基层管理岗位(30.46%)、销售岗位(21.19%)、研发岗位(18.54%)、高级管理岗位(15.89%)、行政后勤岗位(13.25%)、其他岗位(7.95%)和生产岗位(6.62%)。可见,虽然本科毕业生与高职毕业生一样,主要也是集中在中层管理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就业,但相比高职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在企业研发岗位、高级管理岗位就业的比例更高,而在生产岗位就业的比例更低。 4.本科生、专科生和中职生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就业岗位有差异 中职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岗位,在民营企业则主要在生产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高职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基层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在民营企业则集中在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本科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基层管理岗位和中层管理岗位,在民营企业则集中在中层管理岗位和高级管理岗位。可见,相对于国有企业,高职生、本科生在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就业的几率更大。 (四)企业对不同学历员工职业能力的满意度评价 整体而言,企业对本科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整体满意度高于高职生,对高职生的满意度高于中职生。在17项职业能力具体指标方面,从评价均值来看,除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之外,企业对本科生其他13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高职生和中职生,除环境适应能力之外,企业对高职生其他16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中职生。另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三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的态度基本一致。 1.企业对本科生的职业能力整体“满意”,对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满意度最高 根据调查,企业对本科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满意度评价均值分别为3.96、3.91、3.73、3.94。可见,除对社会能力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之外,企业对本科生其他3种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均比较高。具体指标方面,从表3和表4可见,不论是从满意度评价均值来看,还是从满意率来看,企业对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最满意,对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满意度最低。具体而言,在专业能力方面,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本科生专业知识的满意度的确高于专业技能;在方法能力方面,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本科生学习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对外语应用能力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创新能力,由此,说明企业对本科的学习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最满意;在社会能力方面,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本科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其他6项社会能力,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满意度评价显著低于应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工作态度,对心理承受能力的满意度评价明显低于应变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说明企业对本科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最满意。 2.企业对高职生的职业能力“一般满意”,对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从表3可见,企业对高职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满意度评价均值分别为3.59、3.49、3.71、3.63。可见,企业除对高职生的社会能力“较满意”之外,对其他3种职业能力只是“一般满意”或“一般”。具体指标方面,企业对高职生最满意的是工作态度,其次是团队协作能力,满意度最低的是外语应用能力。可见,虽然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与企业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但从能力结构来看,高职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与企业要求较一致,企业最看重的社会能力,尤其是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恰恰是高职生较突出的品质。具体而言,在专业能力方面,从企业满意度评价均值和满意率来看,企业对高职生专业技能的满意度略高于专业知识,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高职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满意度评价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方法能力方面,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高职生计算机使用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外语应用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社会能力方面,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高职生的工作态度的满意度高于社会责任心、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对团队协作能力的满意度高于社会责任心、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满意度高于社会责任心和应变能力,说明企业对高职生的工作态度最满意,其次是团队协作能力,再次是环境适应能力。 3.企业对中职生的职业能力整体满意度“一般”,对工作态度和环境适应能力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从表3可见,企业对中职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满意度评价均值分别为3.25、3.07、3.58、3.29。可见,企业除对中职生的社会能力“一般满意”之外,对其他3种职业能力的满意度“一般”。具体指标方面,企业对中职生的工作态度和环境适应能力的满意度最高,满意度水平为“较满意”,其次是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满意度水平为“一般满意”,对社会责任心等12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只有“一般”水平。另外,企业对中职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较不满意。可见,与高职生的情况类似,虽然中职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但从能力结构来看,中职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与企业需求较一致,企业最看重的社会能力,尤其是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恰恰是中职生相对表现较好的地方。具体而言:在专业能力方面,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中职生专业技能的满意度高于专业知识;在方法能力方面,企业对中职生计算机使用能力、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满意度相对较高,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中职生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外语应用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对外语应用能力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6项方法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中职生工作态度满意度评价高于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心、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对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满意度评价均显著高于社会责任心、应变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对环境适应能力满意度评价还明显高于心理承受能力,由此说明企业对中职生工作态度最满意,其次是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三种学历员工职业能力的满意度评价基本一致 据调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本科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整体满意度最高,其次是高职生,最后是中职生。不过,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对本科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更高,且对三种学历员工满意度评价差异更大,说明在国有企业看来,相比高职生和中职生,本科生的各项职业能力优势更明显。(见表5、表6) 三、调查结论 以上调查结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满足企业多样化人才需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不论是人才需求的类型,还是岗位、学历要求都表现出多样化特点。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适应企业多样化需求。同时,对职业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具有针对性,即针对面向的服务对象,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为在我国,各地、各行业、各类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人才的要求显然存在一定差异。如调查表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人才的类型、岗位、学历要求,乃至人才规格要求均有一定差异。因此,职业院校应做好市场调查,明确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并了解就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作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职业教育应致力于培养营销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中基层管理人才 鉴于我国职业教育以高中阶段教育(中职)和专科层次教育(高职)为主,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特点,职业院校应着重为企业培养营销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中基层管理人才。其中,中职主要致力于为企业,尤其是为民营企业培养基层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高职主要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培养中基层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和营销人才。另外,高职院校部分工程性比较明显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适当上移,即不仅仅是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且要致力于培养工程型人才,以满足当前一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工程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职业教育主要为民营企业的销售、生产、中基层管理岗位培养人才 当前企业的生产岗位、销售岗位和中基层管理岗位的人才需求最迫切。另外,从已毕业的学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分布来看,中职生主要在企业的生产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就业,高职生主要在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就业。因此,从当前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已往就业岗位两个维度来看,职业院校应重点为企业的销售岗位、生产岗位、中基层管理岗位培养人才。此外,鉴于国有企业当前主要是需要本科以上毕业生,因此,依然只有专科及以下层次的职业教育应着重为民营企业培养人才,即主要为民营企业的销售岗位、生产岗位、中基层管理岗位培养人才。其中,中职主要满足民营企业生产岗位、基层管理岗位、销售岗位的人才需求;高职主要满足民营企业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和销售岗位的人才需求。 (四)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应突出职业能力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不仅影响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也影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企业评价来看,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仅与企业要求有差距,与本科院校也有一定差距,企业对中、高职生的职业能力的满意度评价并不理想。因此,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方面应特别突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尤其是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具体而言,在专业能力方面,相比专业知识,应更突出专业技能;在方法能力方面,相比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应更重视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心、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尤其是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标签:团队协作能力论文; 职业能力论文; 岗位评价论文; 人才需求论文; 职业环境分析论文; 适应能力论文; 就业选择论文; 企业协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