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连锁商店的现状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现状论文,商店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及问题
连锁商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相应的体制环境。中国连锁商业起步很晚,1986年天津立达集团公司创办天津立达国际商场,并在国内外组建连锁商店,这是我国最早的具有现代特征的正规连锁企业。它揭开了我国连锁业发展的序幕。
(一)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
我国连锁经营数量增长快,地区分布广,业态结构多,以直营连锁为主,所有制形式多元化。199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家连锁超市——东莞美佳超市的第一家门店开业,到1997年上半年连锁企业已达1000家,店铺14000个,连锁企业实现的销售额达50亿元。北京、上海、 广州等地连锁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数量占总数的50%。在业态结构上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着重发展便利店、超级市场等其他业态专业店、仓储式商店。在连锁形式上以直营连锁为主,较为成熟企业将把特许经营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国有流通企业成为连锁经营的主体,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其他资产主体的连锁企业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了促进规模较大、效益好的企业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60家连锁企业利用国家技术改造资金进行连锁化改造,赋予19家连锁企业进出口权,几年来工商银行向连锁企业累计发放各类贷款60亿元。在发展连锁经营的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如上海华联、联华超市公司、北京伍富,东莞美佳超市等,它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开拓,对全国连锁经营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
(二)我国连锁业面临的问题
1.原有行业管理体制没有解除,制约连锁经营跨地区、跨部门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大多数连锁公司规模是旧行政管理体制下原有店铺规模的翻版。连锁企业难以跨区发展,范围受原有行业限制,部门分割造成“家家都有连锁店,个个都不大”的畸形现象。一个部门管一个行业的体制没有改变。诸如粮食部门管粮店、副食部门管副食店、百货部门管百货店、供销社管理果品店,每个部门在相应商业区或居民区都设有网点。从整个发展水平看,连锁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平均每家连锁企业拥有店数量仅14个,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占连锁企业总数的比例不足5%,连锁企业规模效益还未充分体现。
2.新的行业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规范水平低、经营方式混乱、布局过于集中,连锁效益大打折扣。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比重不高,特别是老企业改造的连锁业,统一采购、配送比重只有40%,大多数连锁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配送中心建设,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营方式混乱,导致连锁定位趋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不能发挥标准化、专业化的优势,使分散的连锁店难以实现应有的规模效益。
3.连锁商店产权不明晰,企业未形成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规模与效益发生分离。由于企业产权不明晰,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有的企业宁作鸡头,不作凤尾,担心失去独立地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一方面,盲目启动使连锁店铺运行进入非科学化误区:如北京在同一地区建立的“万德万”超市惨淡经营,开店越多,规模越大,赔钱越多。另一方面,迅速扩张,造成众多效益欠佳店铺。往往由于资金不足,网点开发慢,加上必需的交通运输、仓储等条件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滞后,抑制了连锁经营功能的发挥。
4.我国连锁经营发展遇到障碍因素也亟待解决。其一,资金严重不足。国有商业连锁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很低,一般不到流动资金的10%,资产负债率超过80%。多数连锁店因资金困难限制了门店数量的发展。其二,场地无法解决。据调查,目前连锁企业经营毛利中,房租部分一般达到40%,这对以经营微利商品为主的超级市场、便利店实在难以承受。其三,税收问题。我国现有的连锁商店,绝大部分为同一资本下直营连锁形式,不论门店开在哪,所得税都按规定由总部统一交纳,这种收税方法不利于连锁店向其它行政区发展。其四,商品失窃率高。消费者中有一部分素质差顺手牵羊,由于管理不严,造成商品失窃率居高不下。其五,经营环节、经营行为不规范,产品不规范,商品条形码普及率较低,标价不规范。据上海市1996 年职工物价监督总站抽检中, 有25%的超市、便民店存在商品缺标、漏标、错标现象,有32家店铺竟无一个填写齐全的明码标签。其六,我国商业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较差,也是限制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国发展连锁商业的对策
(一)扩大规模,实现经营规模化
中国发展连锁商业的整体思路: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和欠发达地区推进;其梯度推进方向是沿海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省会城市;发展超级市场以连锁制为轴心,以企业品牌、产品开发和科学的管理标准为两轮,推动连锁超市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在经营管理上力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逐步走向国际化;发展连锁超市以广谱的门店网络为市场依托,以中央采购制和配送中心开发第二利润源(销售利润)和第三利润源(物流利润),以直接的市场信息向加工制造业渗透开发第一利润源(生产利润);拓展超市连锁公司的批发功能,使超市连锁形成规模,使之成为中国零售业向现代化发展中的领头羊。
(二)建全连锁商业内部管理机制刻不容缓
中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企业自身机制问题,生存和发展活力没有解决,跨区延伸、规模扩张不可能成功。鼓励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对现有的连锁企业抓大放小。放小是用收购、租赁、合资、合作等方法,抓大是进行股份制改造,淡化其行业和地域特征,可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经营资源的优化和重组,推动连销企业战略调整和改组。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分割,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重组流通网络,使连锁决策纳入科学化轨道。每开一店铺,都要进行严谨的投资回报率分析,都要选择与初级阶段相吻合的经营方式,而不是行政首脑一人说了算,这是规模与效益一致化的重要基础。
(三)发展配送中心,实现管理规范化
实施商品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从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专业化、社会化。组建配送中心,有条件可自建配送中心。对实力雄厚、集散能力强、信誉良好的批发企业可改造成连锁商店的总部。从单一的储运向全方位、多功能,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配送中心转变。
转轨期连锁店规范化是指统一店名、统一店貌、统一采购、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培训、统一广告、统一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核算(指直营连锁)、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
强化规范经营要抓好“三个建设”。①体系建设。连锁企业是以总部为核心,采购配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店铺营运系统、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等几个大系统协调运作的有机整体。②制度建设。建立连锁店管理制度体系,关系到每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的各个环节,制度手册是企业营销经验的结晶和宝贵的无形资产。当连锁店快速扩张时,制度手册化是连锁店发展的必然结果。③队伍建设。应该使培养和引进并举,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有用之才,加强人才培训,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基础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上岗培训与轮岗培训相结合。建立连锁教育培训机构,使之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摇篮。
(四)完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在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目标选择上,应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分阶段推进的路子。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发展形式上,要采取国家扶持引导与企业自我发展相结合,推进连锁发展。扶持政策集中在七个方面:其一,应制定超级连锁商店跨地区发展的法规,及早出台商业连锁经营标准及管理条例,扫清地区、部门封锁的障碍;其二,工商行政管理方面,要制定连锁超市公司领导部门到工商登记的政策,促进连锁型超级市场的发展;其三,税收管理方面,应制定适合连锁超市一个法人单位统一纳税的制度,尤其是对所得税的征收和分配要制定统一政策;其四,投资方面,主要集中在一些超级市场发展较快的地区,兴建对全社会开放的中央配送中心,可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有利于保证商品在流通中质量的可靠性。其五,支持现有的连锁总店继续发展新的分店,对建立新的连锁总店提高统一配送率,对于统一配送率仍低于50%的连锁店,不再给予扶持;其六,对于租用、收购、兼并其他单位的闲置厂房、仓库用于发展连锁商业的在资金、物业产权变更、税收方面应给予支持;其七,重点支持一、二家销售规模大、辐射面广的大型连锁公司或连锁集团,通过多种形式,聚集资本,使其成为连锁商业中的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