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住院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干预之后发现,采取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方法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均要优于采取普通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改善中起到很好的辅助疗效,为后续患者的有效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做下了很好的铺垫基础,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肌梗死;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296-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血供收到了影响,导致血供不足,而诱发的心肌细胞的坏死[1]。心脏是全身的血供来院,心肌细胞坏死直接影响到了全身的血供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整个心梗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良好治疗效果的获得[2]。为此,我们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对于心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改善所起到的作用。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的探讨研究对象,共计180例患者。所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0岁。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疾病严重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因此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科内常规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观察组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2.1减缓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患者会遭受异常的疼痛感,这对于患者的影响很大,一是疼痛状态下患者的心率会增加,这会在心梗的基础上直接增加了患者的心脏负担。二是,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认知,对于患者后续的心理干预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及时遵医嘱应用吗啡。
1.2.2患者心理护理 良好的患者本身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有效治疗可以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不好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1.2.3家属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属于急症,重症。而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家庭方面的情感支持[2]。通过情感支持让患者看到对生命的希望。这就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帮组他们建立有效的情感支持渠道。
1.3 观察项目
在护理项目实施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评价标准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两种评分结果的分数高低与治疗效果的好坏成负相关。
1.4 统计方法
本次临床实验所产生的对比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通过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干预之后发现,采取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方法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均要优于采取普通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情急,病情危重等多重特点,对患者以及家庭都带去了较大的影响[4]。急性心肌梗死如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容易发生对于生命健康的威胁。及时进行冠脉血管通路开放之后,一般康复效果都可以。但是,在普通大众的认识当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大的灰色影响。这首要体现在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尤其是在面对急症、重症时。为此,我们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中所起到的辅助效果。综上所述,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改善中起到很好的辅助疗效,为后续患者的有效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做下了很好的铺垫基础,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钟雪琳,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27(20):17-18.
[2]阿拉达日图,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14:50-51.
[3]李进英,韩希文,汪芳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5(23):41-42.
[4]李宝华,周贺,焦玉荣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19(21):129-130.
论文作者:王丹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方法论文; 抑郁论文; 情绪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