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立于不败之地--访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秀平_蟹岛论文

理想,立于不败之地--访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秀平_蟹岛论文

理想,在田野上升腾——访北京市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秀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度假村论文,田野论文,有限公司董事长论文,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蟹岛”———位于北京朝阳区机场路南侧,因当年首开京城钓螃蟹先例而得名:钓鱼的人一不留神,将“岛主”付秀平放养在稻田和鱼塘里的螃蟹钓了上来。意外的惊喜刺激了城里人的好奇心,一传十,十传百,成就了蟹岛钓螃蟹的“专利”,京城也由此多了一处闻名的旅游休闲度假村。如今,5000平方米的“蟹宫”,一年四季皆可垂钓,火爆得没有了淡、旺季之分。

其实,经过付秀平六年的苦心经营,蟹岛的魅力早已远远超出了垂钓之乐。在这3000亩土地上生成的“蟹岛模式”,已经引起了众多人士的浓厚兴趣。

火热的七月,记者与沉稳、内敛的付秀平进行了一次关于“蟹岛模式”的对话。

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

记者:先说说您自己吧。

付秀平:我,就是个农民,是这个地方土生土长的农民。几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农村的一步步变化,心里有一番自己的苦辣酸甜。蟹岛,作为一个农业企业,我把它当成一个产业来做,不能像有些人那样,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一勺子”的买卖永远做不大,也谈不上前途。现在,蟹岛有了起色,我还经常提醒自己———再站高一些,再看远一点!农民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解决眼光问题,因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妨碍了人的视野。

我想,中国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还得靠农业的发展。农业没有大的发展,光靠进城打工、当保姆,不会根本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不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问题。最近我随全国人大农业企业代表团到巴西和乌拉圭考察,深有感触。在巴西,从政府议长到农业部长,再到普通老百姓,人人都向中国代表团推销他们的农产品。“我们的大豆是最好的”、“我们的玉米是最好的”,我想,中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潜力,蟹岛的实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立足“农”,突出“村”

记者:蟹岛的经济架构是个什么样子?

付秀平:蟹岛占地面积3000余亩,这个地方以前是首都机场导航系统网线的密集区,除了上千根电杆外,大部分都是荒地、水沟和苇塘。经过这几年的开发,现在这块地的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6亿元。

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成立于1998年。占地面积的90%用于农业种植,10%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可以叫做“农游合一、前店后园”的综合经营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休闲度假、有机食品生产于一体的高科技环保型农业企业,初步形成了观光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模式。2000年,蟹岛被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正式确定为“北京绿色生态园基地”,并连续几年被评为“京郊经济发展十大杰出典型”和“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蟹岛通过“绿色环球21世纪”论证体系,这是全球公认的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认证。2004年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记者:观光农业,国内已经有了一些,蟹岛的特色是什么?

付秀平:“以农为本,大力发展农业特色旅游”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发展方针。总体上说,就是以农业增加旅游卖点,以旅游促进农业发展,也就是“以园养店、以店促园”的经营格局。

充分展现京郊农村特有的乡土气息,是我们刻意营造的独特风格和最大特色,也是度假村受到城里人青睐的主要原因。我们立足一个“农”字,突出一个“村”字。比如:度假村里的24处仿古建筑,分别代表了北京地区建筑的16种风格,既有财主的深宅大院,也有农民、渔民、猎人、木匠、铁匠的茅屋寒舍,每个院落的房前屋后都种有庄稼和蔬菜。客人置身其中,远离了现代城市的喧嚣,可以感受到人们在另一时代的生存状态。在我们的农庄里,有一个400多亩的旅游区,游人可以乘坐环保电瓶车,参观蟹岛工人的日常劳作,有兴趣还可以走进农田,过一把农活儿瘾。农产品采摘、自拣生态蛋等都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活动,高峰时采摘园区一天要接待1.2万多人。浓郁的乡村特色,充分适应了城里人返朴归真、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和消费时尚。

此外。度假村共有三个餐厅,游客在这里食用的都是我们自产的有机食品。有能接待700人住宿的各类客房,有设施齐全的各类会议室,有四季都可垂钓的“蟹宫”和十多个室外垂钓池,有时尚健康的温泉洗浴中心,有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康体宫”,有各种运动项目汇集一堂的体育中心,有夏日户外嬉水的海景水上乐园,还有青少年环保教育科普中心等。

生机盎然的“循环经济”

记者:一般来说,创建一个企业并不是太难,难的是怎样使这个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对这个问题您是怎么考虑的?

付秀平: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就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自然界的物质财富似乎是无限的,于是就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不是有意识地去保护自然、建设自然。其实,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自然资源临近枯竭,有的甚至已经枯竭。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保护和建设自然资源。

科学发展观,内容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我认为这是抓住了要害和关键。一方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就必须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方面给予扶持,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全民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目标。

记者:“循环经济”?蟹岛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付秀平:蟹岛的建设和发展,包括我们提出的“环保———可持续理念、有机农业理念、蟹岛品牌化理念”等,正是循着这种思路进行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功地实践了“循环经济”。实话实说,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超前意识的。经过近6年的努力,“循环经济”对于蟹岛来说,已经不是头脑中的计划构想,而是实实在在地在3000亩土地上变成了现实。现在,这3000亩地生产出来的产品,无需经过外部市场中间环节,没挪地方就变成了人民币。换句话说,从地里生产出来的东西,转了一圈儿,又回到了地里。但是,这个循环不是简单的“转圈”,它实现了产品价值的增值。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个“循环”过程。

付秀平:蟹岛度假村建有沼气站、污水处理厂、太阳能泵站和环保生物净化湿地,这一系列设施形成了整个园区物质循环的核心。热源以地热水、太阳能、制冷设备余热、自制沼气和电能组成,形成由高到低逐级利用的程序,以减少能源消耗。在实现能源多级利用、环保生产的基础上,蟹岛度假村以生态链为载体,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形成有机食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体系。2002年7月,蟹岛获OFD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认证。目前园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种植粮、油、豆、林、果、菜、花等作物,养殖猪牛、羊、马驴骡、鸡鸭鹅等十余种家畜家禽及鱼蟹等十余种水产品,在保证饭店所需 的肉、禽、蛋、奶供给的同时,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已成功树立“蟹岛”有机食品品牌,深受首都市民的喜爱和认可。

就拿生产粮食来说,我们在稻田里按比例放养螃蟹,水稻为螃蟹创造了合适的生长环境,螃蟹又吃掉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水稻变成大米,是绿色有机食品,每公斤售价6元;长成的螃蟹供游人垂钓,每斤平均售价120元。你算算看,附加值增加了多少。还有稻草,照样能派上用场。300亩地的稻草,打成草帘子,正好做我们120个温室的保温被,一点儿不糟蹋。就连桔杆、杂草和树叶,也都让它们变成了饲料和肥料。再有,加工粮食剩下的糠、壳,经过再加工、发酵,制作成独具特色的蟹岛酒,每天能有100多公斤,供给餐厅。制酒剩下的酒糟,掺上玉米粉、豆粉、鱼粉和菜叶,又成了家禽家畜的饲料。家禽家畜排泄的粪便,集中进了沼气池,经过高温发酵变成了沼气,每天大约300立方米左右,当作燃料,一天就可以节省15罐煤气。

这种资源的良性循环,使蟹岛成了“三不进”和“三无”的绿色生态园。“三不进”就是不进饲料、不进化肥、不进农药。这就保证了在蟹岛土地上生产出的所有农作物、农畜产品和水产品,都是绿色有机食品。例如:我们的蔬菜种植区,使用了有机培育法和物理、仿生驱虫技术,种有紫背天葵、绿茄子,还有韩国葫芦、以色列西红柿等“新、特、奇、健”品种100多个。这种资源的良性循环,也使我们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光是肥料钱,一年就能节省50万元。我们平均每亩地的产值在6000元左右,比一般高出5倍。“三无”就是无烟尘、无污水、无垃圾。蟹岛没有锅炉,也不烧煤。我们有两眼2400米深的地热井,出水温度约为摄氏67度,出水量为每小时100立方米。根据水温不同变化,分为两条主线,实现阶梯式循环使用。一条供应游泳池和洗浴中心,另一条用于冬季供暖。当水温降为摄氏40度左右时,一部分输入沼气池用做发酵升温,一部分输入到蟹宫;当水温降为摄氏20度左右时,排放到农业生态系统,用于鱼塘和农田灌溉。在实现地热资源多级利用的同时,我们投资兴建了一座日处理能力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通过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和利用。污水经过一系列生化、净化处理后,可以达到或接近饮用水标准,全部用于灌溉和养殖,最终做到蟹岛的水不外排一滴。污水处理后剩余的污泥,则排入浓缩池,进入干化场,经脱水设备晒干成为泥饼,作为饲料和肥料加以利用。

蟹岛污水的“零排放”和100%资源化利用,每年可节约地下水100万立方米,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地下水位,还为游客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夏天,水面上芦苇摇曳,野鸭成群,轻舟荡漾;冬季,在闲置的农田上造成可供观赏的“雪山”,固体存放;春天,冰雪消融后又流向了农田、鱼塘。

垃圾处理也同样做到了“零排放”。我们每天对垃圾进行分类,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卖掉,其它的经粉碎处理成浆状,送到化粪池成为肥料,又回到了地里。

“还是要脚踏实地”

记者:刚才与您的员工聊天,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们反映通往生活区的石子路雨天湿滑不好走。头天刚说的事儿,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走在了新铺好的路面上!我还听说,您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6点,一定准时开始例行巡视。这个习惯有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付秀平:我这人,从小就知道干活,不知道什么叫累。说实话,我从1986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休息过,一休息准得病。我这人是有个习惯,就是一天找不出工作的毛病就难受。我的例行巡视可不是应景儿,就拿今天早上来说,我就找到三处毛病:一是大门口的保安没有按规定站在岗台上,而是站到了地面上;二是有的汽车没有按照标准停放,堵了通道;三是有个部门说有客房改造计划,我真要,他们却拿不出来,说了瞎话。这三个毛病都受到了我当场的严厉批评。

当然,做得好的我也及时表扬。也是今天早上,我就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参观客房部农家小院。客房部只是换了一个总监,其他什么都没变,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说明,管理和人才,确实能转化成效益和生产力。我问其他部门“你们怎么办?”明天,我还会去追到底!企业管理好,表现在哪?简单说就是什么事都有人管,层层负责,管理到位。做企业,就得实实在在创品牌;创品牌,就必须把产品做真了,来不得半点虚的。蟹岛要想发展,必须把脚踏实地的精神保持下去,发扬光大。

记者:您对蟹岛的下一步发展有哪些新的构想?

付秀平:我们的目标已经锁定,就是要把农业和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努力 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补充说一句,蟹岛现在的树木已经有了80多种,蔬菜140多种,荞麦、莜麦、黍子、高粱等北京地区农作物在这里应有尽有。我们力争用五年时间,把“蟹岛绿色有机食品”这个品牌,打造成国家乃至世界知名的农产品品牌。目前,蟹岛的绿色有机食品在通过国家级综合认证的基础上,正在争取国际环球绿色认证。北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人们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的提升,各大超市的需求等等,都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2年底,我们又在内蒙古建立了一个占地18万亩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我们给予当地农民优惠的政策,鼓励他们开垦荒地,按照有机食品生产的标准和要求,种地打粮,养牛养羊。基地把自己种植的中草药配进饲料,可以做到畜产品不含抗生素。同时,还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栽种速生林,现在已栽种了2万多棵,计划栽种200万棵。其经济价值将十分可观。另外,还在几千亩地上种植了低矮作物,放养散鸡,收获柴鸡蛋,每年就可以有六七百万元的收入。

总之,干着眼前的,想着长远的;能活多少年,就干多少年。还是那句话:中国农民的出路就在于农业。

标签:;  ;  ;  ;  ;  ;  

理想,立于不败之地--访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秀平_蟹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