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观察胰腺炎腹膜后扩散侧重肾周间隙受累特征、分析肾筋膜毗邻关系。结果:经分析可知,患者的肾周间隙受累率为67.50%,表现肾周间隙内水肿或积液通过桥隔与同侧增厚的肾筋膜相连。结论: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时,病情较轻患者的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桥隔或脂肪水肿,病情较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言行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破坏肾筋膜后进入省周间隙。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扩散;肾周间隙;螺旋CT;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093-01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患者会出现发热、发烧、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并且,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因此,急性胰腺炎的炎性胰液有一定的几率渗透到肾旁前间隙,同时炎症还可扩散至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腹腔,甚至纵膈、盆腔等位置,引发严重的炎症转移或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相关研究表明,采取准确的诊断措施对AP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以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符合伦理学依据,研究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过临床、实验室检查或手术病理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在发病一周后均在我院从膈顶至盆腔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排除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或低蛋白血症患者,合并腹腔、腹膜后间隙其他感染性、肿瘤性或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所有研究对象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9.7±4.4)岁,其中37例研究对象在我院经普外科手术后治愈并出院,2例研究对象死亡,1例研究对象自行离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利用螺旋CT机在延迟60s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容积式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共分2次屏气2次扫描,准直10mm,床速10mm/s,螺距1,中间层厚为6~8mm。采用自动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型造影剂经患者前臂静脉注入,注射速度为2.0~3.0ml/s,总剂量为80~100ml。照像窗宽为350~420HU,窗位30~50HU。
当扫描诊断结束后,由多名我院5年以上资历的腹部影像诊断医生共同阅片,当出现意见分歧时通过共同讨论解决分歧。
1.3 观察指标
(1)根据肾周间隙的CT表现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级,共分为三级,A级,肾周间隙未受累;B级,一侧或两侧肾周间隙脂肪内出现边界模糊的条索影;C级,在B级的基础上,一侧或两侧肾周间隙内出现条状、片状积液或软组织样密度灶。A、B、C三级,病情逐渐加重。
(2)根据1992年亚特兰大临床分类标准,并我院多名资深医师根据所有研究对象完整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将急性胰腺炎分为清症AP和重症AP两类[3]。
1.4 统计学分析
基于统计软件(版本:SPSS19.0),建立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通过卡方(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达,组间比较基于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40例AP研究对象中,肾周间隙受累发生率为:A级13例,占32.50%;B级21例,占52.50%;C级6例,占15.00%,及肾周间隙总的受累患者为27例,占67.50%。AP炎性病变累及全胰腺28例,局限于胰头3例,仅累及胰体尾者9例。本组病例中,单侧或双侧肾前筋膜水肿增厚或积液52例;双侧肾后筋膜或锥侧筋膜水肿增厚或积液24例,单侧16例。
按照AP亚特兰大分类标准,本组轻症患者14例,重症患者26例。前者中5例肾周间隙受累,其CT表现均为B级;后者19例肾周间隙受累,其CT表现B级12例,C级7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有或轻或重的患侧肾前或肾后筋膜水肿、蜂窝组织炎或积液;B级肾周间隙脂肪内出现的条索影或小片影与同侧增厚的肾前或肾后筋膜相连,C级肾周间隙出现的条状积液则直接与同侧肾前或肾后筋膜的积液相续。
3.讨论
在一般情况下,将肾周脂肪组织内的纤维分隔称为桥隔。其可以收到炎症或肿瘤侵犯而肿胀,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屏障作用。AP的炎症胰液首先会渗透到胰周及肾筋膜间平面,随后通过桥隔扩散到肾周;当肾周间隙受累时,CT表现为桥隔增厚并边界模糊或肾周脂肪秤GGO样背景密度,即本组病理肾周间隙受累的B级或C级影像学表现,轻者桥隔水肿,重者发展为间隙积液或蜂窝组织炎[4]。
在本研究中,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可知患者的肾周间隙受累率为67.50%,表现肾周间隙内水肿或积液通过桥隔与同侧增厚的肾筋膜相连。相关研究表明,腰部皮肤呈蓝色,可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皮下所致Grey-Turner 征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时,病情较轻患者的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桥隔或脂肪水肿,病情较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言行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破坏肾筋膜后进入省周间隙。
【参考文献】
[1]聂云钢.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腹膜后间隙和胸膜腔的CT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157-158.
[2]高玉龙,纪盛章,高象忠.急性胰腺炎累及肾筋膜减压平面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5):402-404.
[3]张宝金,马田军.多层螺旋CT动态检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11):255-255.
[4]叶本功.73例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4):101-103.
论文作者:黄闽高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间隙论文; 胰腺炎论文; 患者论文; 研究对象论文; 水肿论文; 积液论文; 螺旋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