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第一中学
摘要 新课程要求科学教育必须走向生活,要善于将生活现象引入科学教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关键词 促进 概念 转变 教学 策略
很多不同领域的研究都指出: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就已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许多自己的概念想法。在这些概念中,一些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朴素概念,而更多的是有悖于科学的错误概念。我们把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或与科学概念不完全一致的认识叫做迷思概念。迷思概念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仅仅反映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违背了科学道理,对学生正确地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造成一定的障碍。可以说,迷思概念就是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的难点,必须有效的转化它,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笔者提炼出了科学课堂转化迷思概念的几种策略,希望对广大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一)探查学生前概念——转变迷思概念的前提
为促成学生实现概念的转化,教师首先应当走近学生,透彻地了解他们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究竟存在哪些前概念.可以提问:同学们了解了有关……的哪些知识?”或者“关于……,你有多少了解?”或者“为什么……你能用已有知识解释吗?”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尊重学生,提供学生表达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暴露出自己的迷思概念。
(二)引发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的契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完成新知识的理解。当新知与原有经验矛盾时,则必须经过认知结构的顺应才能接纳新知识。而顺应过程是有条件的,并且相当困难,教师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很容易对顺应建立起来的知识淡化或遗忘。因此,寻找转变迷思概念的策略落脚在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顺应过程上。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转变迷思概念时,要给学生一个“震撼”,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在心理觉察到思维中的漏洞,以使其放弃并解构迷思概念。
1.创设问题情境,为解构迷思概念架桥
面对某个情境,当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存在一定的距离时,可以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在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以帮助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建立起来的,科学教学如果能够重现学生获得前概念相类似的情景,通过情景的审视和分析,则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
2.小组讨论,解剖迷思概念。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共同体”所有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辨析,不失是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好策略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学生如果只听教师讲解,则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缺少自己对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互相辨析,交换彼此的思想,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还能够使不同观念相互交锋,使学生的头脑经历一场“睛开霹雳”,形成认知冲突。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维活动越多,学生对迷思概念的错误认识就暴露得越深,在知识结构中的“根”就挖得也越深,科学概念的建立就越牢固。
3.诱发认知冲突, 解构迷思概念
要使学生放弃错误的迷思概念,教师应当呈现给学生新的事实,诱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使学生对原有的前概念产生不满,并对建立科学概念产生期待。只有当新的概念带来更多的成功,才可能被学生接受。
(三)建构科学概念——实现迷思概念转化的保证
在新旧概念的冲突过程中,在什么条件下学生才能进行概念的转化?波斯纳等人提出了四个条件:①对现有概念的不满;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③新概念的合理性;④新概念的有效性。由于迷思概念具有顽固性,拒绝被改变,因为学生会排斥正式的科学概念,倾向以他既有的想法来解释科学概念,或者先接受,但一段时间后又有倒退的现象。所以只有有效建构科学概念,并不断巩固,应用科学概念,才能真正实现概念转化。
1.加强实验教学,有效建构科学概念
在很多的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能够引发学生对现有概念的不满,而对实验教学优化的过程中,往往能很好解决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尤其比起耳朵听讲,学生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见。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精巧设计的实验,用强有力的实验事实动摇并推翻学生错误的迷思概念,并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采用变式教学,强化科学概念
学生“迷思概念”的成因之一是以偏概全,将局部的经验普遍化,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是变式教学。所谓概念变式教学是指在引导学生认识概念属性的过程中,不断变更所提供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使概念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概念变式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活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变式进行比较,突出概念事例的关键特征,舍弃其无关特征,可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有效地转变迷思概念。
3.运用比较教学,辨析科学概念
前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建构之所以会产生干扰,原因之一是前概念与科学概念存在着某些相似性。为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相似概念进行比较,要同中比异,异中比同。通过比较,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建立认识。例如:在课堂总结中,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概念较抽象,易混淆,存在较多的迷思概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作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概念的概念图。通过概念图的制作,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的脉络,促进学生正迁移和意义学习的发生,实现迷思概念的转变。
4.链接生活教学,回归应用科学概念
新课程要求科学教育必须走向生活,要善于将生活现象引入科学教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而学生的生活世界就蕴涵着丰富的可用于科学教学的宝贵资源。如光的反射概念中就有很多概念可以链接生活,如光反射定律的应用,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大楼用平面镜采光,自行车尾灯等。
论文作者:张帆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概念论文; 迷思论文; 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认知论文; 知识论文; 情境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