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人教育的平等_成人教育论文

论成人教育的平等_成人教育论文

略论成人教育平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平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8794(2001)02-0010-03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有了平等,才能有个人其他合法权益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以往在对教育平等的理论研究中,极少涉及到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有它其内在固有的特征和规律,也正因为这一点,对成人教育平等的思考和研究,也显示出其特殊的意义。

一、成人教育平等的内涵

我们认为,在现代成人教育条件下,成人教育平等问题的核心仍是“成人受教育机会均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成人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概念一经提出,最基本的内涵即为强调儿童入学机会的均等。在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义务教育之初,入学机会均等问题主要是指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均等,即不分地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社会地位、贫富差别等,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有均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二战以后,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教育普及化、大众化运动的发展,入学机会均等问题逐步发展到重点强调少数民族(如美国黑人)、成年人、残疾人的入学机会均等,而且不再仅仅局限于义务教育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随着21世纪的来临,各国教育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受到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了建立满足公民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制和目标,使成人的入学机会均等和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1990年3月5~9日,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会议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两份文件,着重指出:“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每一个人,无论是儿童、青年或成年人,均应获益于旨在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注:郭晓平:《全民教育: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4期。)这样一种世界性教育目标的提出,赋予“入学机会均等”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也为现代成人教育改革提出了更为深刻的命题和更为艰巨的任务。

2.成人教育条件平等

教育条件平等是入学机会均等在现代教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以前它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而言,教育条件平等强调的是任何人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上不受歧视。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人们入学机会的不断增多,教育条件平等概念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成人教育条件平等是指任何人在成人教育领域内不享受教育条件的特权,在受教育的年限、内容、学校类型、师资水平、设备条件等方面,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平等的。

3.成人教育效果平等

教育效果平等的观点起源于30年前的美国,并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现代教育平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人教育效果平等目前主要是针对成人教育而言的,它着重强调应保障所有成人学员获得使其能力充分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成人教育条件平等是成人教育效果平等的前提和条件,而成人教育平等归根到底要体现在成人教育效果的平等上。在相同的教育条件下,如果一部分成人学员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性别、种族等原因,限制了其能力发展,降低了其学业成绩,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差异,那么这种教育仍不是平等的教育。从这种意义上讲,成人教育效果平等是建立在成人教育条件平等基础上对成人教育平等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4.成人竞争机会均等

竞争机会均等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进行了长期的教育民主化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就学范围,即通过改革高等教育原有的体制,鼓励企业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增加政府的教育财政拨款,并实行广泛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等,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的子女取得升入高等学校的机会;二是积极推动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由于高等教育也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对于成人高等教育而言,大多数学员已走上工作岗位,因此上面提到第一方面问题虽然存在,但不是主要的,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否科学,招生办法是否公正,它为成教考生们提供的竞争机会是否均等等一系列问题,就成了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内有关成人教育平等的重大问题。目前条件下在追求和实现成人竞争机会均等方面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坚持考试招生的办法,因为在现代成人教育条件下,考试招生的公平性仍是其他途径所无法取代的;二是追求招生考试的科学化,变经验性考试为客观性考试,追求考试效度。

5.成人教育财政平等

教育财政公平是近年来许多国家组织、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政策研究人员极为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关于教育平等的一种新观念。教育财政公平问题主要涉及高等教育领域,同时也对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当然也包括成人教育)有着极大影响。众所周知,由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段“教育投资极限”时期,许多国家冻结了教育经费的增长,甚至削减教育经费,从而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以往教育经费投入、分配及使用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由于政府对成人教育投资分配的不合理性也导致了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性,难以体现竞争机会均等,因而成为现代成人教育平等理论研究的一项新内容。

6.成人成功机会均等

成人成功机会均等着重强调:即使在入学机会均等的前提下,由于种族、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一部分学员在学业成功机会方面仍然存在不平等问题,从而使这部分成年人处于“危机”之中。由于成人教育是与社会直接连接的,社会根据个人的学习成就来对进入社会的人进行分层,让他们从事相应的工作,因此较高的学习成就就是获得理想职业的必经之途。然而许多国家成人学员在校期间由于种族、家庭、经济背景等原因而受到不同待遇,结果是所获得的成功机会实际是不平等的。可见,“成人成功机会均等”不单纯涉及经济方面的问题,除经济问题以外,表现在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以及成人教育条件等问题上的不平等现象,都可能是造成成功机会不均等的原因。另外,成人学员自身的健康状况、心理因素、学习方法障碍等问题,也容易导致成功机会的不均等。

“成人成功机会均等”概念的提出,反映出在现代成人教育条件下,人们对“成人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已不仅仅限于成人入学机会均等,而强调在整个成人教育系统中、在成人学员在校学习的整个期间内,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这不仅需要整个社会进一步在政治上、经济上以至法律上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及每一位成人教育工作者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二、成人教育活动中的成人教育平等问题

成人教育平等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中存在的平等问题自然属于社会问题,它与社会发展有关。而教育又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怎样的方式影响成人个体的身心?满足成人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其中存在的平等问题则是教育问题,它与人的发展有关。我们关于成人教育平等问题的研究,一般着重于把成人教育平等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加以研究,人们忽视成人教育平等本身就是一个教育问题,极少涉及成人教育活动中的平等问题,忽视对微观成人教育平等问题的研究。微观成人教育活动中是否存在着成人教育平等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1.成人教育课程中的平等问题

成人学员应学习哪些类型的课程?获得哪些性质的知识?如何向成人学员传递这些类型和性质的知识?这涉及成人教育本身内在的权利和机会问题。

成人教育课程是关于成人学员素质发展的蓝图,成人学员学习不同的课程,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校成人教育课程设计,应保证课程的最大价值,即为成人学员的发展设计最有价值的课程。由此来看,学校成人教育课程都蕴含着特定的成人教育机会。美国教育家科尔曼在他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机会寓于某种特定课程的接触之中。机会的多少视个体学习的课程水平的高低而定。对某些个体来说,所达到的课程水平越高,所获得的机会就越多。”(注:科尔曼著,何瑾译:《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成人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成人教育权利和成人教育机会是实质性的、内在的,学员是否就学,反映的则是形式上、外在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问题。

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形式的教育中介。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设计者赋予学员内在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美国学者安扬通过对美国历史教科书的分析,认为社会意识形态赋予学员的知识和思想观念代表着社会利益集团的需要。课程知识的选择、分配、传递,具有教育平等的意义。英国教育哲学家伯恩斯坦曾经指出:“一个社会如何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和评价它公认的教育知识,既反映了社会权力的分配,又反映了社会控制的原则。”(注:Bermstein,B.,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Framing ofEducational Knowledge.In Young,M.F.D(Ed),Knowledge andControl,1971,P47.)社会各阶层的子弟应占有哪些性质和类型的课程知识,体现了课程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形式的作用。成人教育课程知识的选择、课程门类的设置以及选修课程的安排,体现了深层次的成人教育平等问题。

从成人教育课程实施的角度看,成人教育课程价值实现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成人学员发展的程度,即学员教育机会的满足程度。对每个成教学员来说,尽管学习的课程是相同的,但每个学员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是不同的,每个学员对课程内容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解,因而,他们从课程中获得的实际发展机会和发展程度是有区别的。而对教师来说,不同的教师对课程的领悟不同,他们在课程实施中对学员的影响就不同,这也会制约成人学员的发展机会。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体验的课程等不同层次的存在形式,他强调课程实施应关注各个层次的课程对学员发展机会的影响。

成人教育课程赋予成人学员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权利,以“缄默的”方式隐含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结构之中。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教育课程设计应以一定的成人教育平等观为基础,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为成人学员潜能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设计出具有最大价值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以保证学员在课程接触中的基本权利,并获得最多的发展机会。

2.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平等问题

成人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成人学员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围绕一定的内容进行的特殊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对待学员的方式,表现出复杂的平等问题。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平等主要是对待的平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待成人学员个性差异的公平。现代成人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强调教学的标准化、同步经、统一化,忽视成人学员之间的个性差异及其个性发展的需要,明显不符合成人教育平等的要求。对具有不同条件和素质的学员应采取相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完全一致地对待具有不同个性差异的学员,表面上是平等,实质上是不平等。因材施教才符合成人教育平等的基本精神。

第二,成教师生关系中的平等。成教师生的关系,涉及教师与学员之间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伦理关系、社会关系等具体内容。(注:郭元祥:《论师生关系的实质》,《江苏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在认知关系上,教师是以成人的认知方式对待学员,还是以学员的认知方式对待学员,存在着平等问题。教师不以成人的认知方式要求学员,是不平等的。在情感关系上,教师是否尊重成人学员的情感体验,是否注重培养成人学员的情感态度、成人学员的情感需要,存在着平等问题。在伦理关系上,教师是否尊重成人学员的人格,是否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员,特别是在对待优生和后进生、学习困难生的态度是否公正合理,存在着平等问题。在社会关系上,教师是否以多种社会角色出现在成人学员面前,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教育者、知识的传授者、学员心灵的抚慰者、学员的朋友,教师在同学员的交往中,各种角色转换中存在着平等问题。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是教学中平等处理成教师生关系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根据成人教育平等的要求,当前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应注重充分发挥成人学员的个性,改革成人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满足成人学员个性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成人学员的科学世界,更要关注成人学员的生活世界;重新塑造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充满对学员的人文关怀,赋予课堂以生命力。

3.成人教育评价中的平等问题

如果说成人教育对待中存在平等问题,那么教育评价中也同样存在平等问题。评价的平等总是与对待的平等相伴随的。成人教育评价中的平等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人教育评价所依据的是价值观的合理性和评价标准的合理性。教育评价总是以一定价值观为基础的,所依据的价值观不同,那么人们进行的教师评价、成人学员评价、教学评价、德育评价、成人教育质量评价等等所得出的结论是有差别的。根据不同的价值观,人们制定的评价标准迥异;标准不同,所得出的好与坏、优与劣、善与恶的评价结论就不同。譬如,根据“严格遵守成人教育课堂纪律就是好学员”的评价标准,往往会把赋有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成人学员评价为不守纪律的学员,这对该学员来说,就是不平等的。

第二,成人教育评价工具和评价手段的平等。成人教育评价工具和评价手段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评价工具和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制约着成人教育评价的公平。如对侧重考核记忆的考试,学员仅仅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死记硬背就能够达到考试要求,而这种考试对思维敏捷、创造力强的成教学员来说,就是不公平的。同样,同一种教育评价的工具或手段,对某种背景下的成人学员有利而对其它背景下的学员则不利,也会影响评价的平等程度。如果说用客观性试题来检验学员对自然学科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平等合理的话,那么用客观性试题来检验学员的文学知识修养则是不平等的。此外,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处理也存在平等问题。

根据成人教育平等的要求,当前的成人教育评价改革应有利于对成人学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有利于考核学员的个性发展水平,因而,成人教育评价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教育评价的工具和手段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处理,都应体现平等性。

成人教育平等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它相当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民族习惯、地理环境以及成人教育本身多种因素,因而,对成人教育平等问题,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加以研究,才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成人教育平等观。

标签:;  ;  

论成人教育的平等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