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表演美学的三原则与音乐技巧培养的角度浅谈少儿声乐教学论文_薄杨

从音乐表演美学的三原则与音乐技巧培养的角度浅谈少儿声乐教学论文_薄杨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410006)

摘要:少儿声乐教学与成人声乐有相同之处,也各有其特点。因少儿阶段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少儿声乐教学应以引导、启发为主,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提高歌唱表现。

关键词:音乐表演美学;少儿声乐

一、引言

声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呈现作品的过程是一瞬即逝的。表演时不仅需要表演者用心、用脑,更需要用“情”去进行二度创造。即为作品赋予生命力,把作品传递到听众内心深处。现今音乐教育普及,除开学校开设的音乐课,还有各种合唱社团。校外的音乐培训也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针对性的教学。因此,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加入到学习声乐的行列。但基于其理解思考及所积累的音乐经验等多方面能力的不足,在表达作品时,并不能很好的进行“二度创造”,常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因此,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如何实现从“机械复制’转换到“自由创造”,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本文将从音乐表演美学三大原则与音乐技巧培养的角度出发,浅谈少儿声乐教学。

二、音乐表演美学三大原则

音乐表演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关键,在于其必须通过表演才能将艺术作品传达给观众,例如声乐需要演唱,器乐需要演奏。作曲家可以通过乐谱来体现他所想要表达的内容,音乐术语则可以突出情绪变化。但这一切都是记录在纸张上的,观众是无法直接从乐谱本身体会到作品的美,体会到作品是多么宏伟、多么精妙。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从作品——表演者——观众的传达过程。表演者在其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想要将作品完美的传达给观众,表演者就需要对乐谱进行了认真研读和理解,准确的表达出作曲家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它是作为一个桥梁连接作品和观众。也就是说,表演者的二度创造能力一方面影响着音乐的创作发展,另一方面影响着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出色的音乐表演能升华作品,少儿声乐表演同样也不例外。它们都遵循着三大原则,即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技巧与表现的统一。

1.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即在二度创作时遵从作曲家创作的意图,能够认真的研读、揣摩乐谱,结合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该曲创作时的相关事例进行再创造。音乐表演的创造性即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再创造,这要求表演者必须积极地投入进音乐表演之中,对于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表达。真实性与创造性是相辅相成不能独立分割的,且创造性必须以真实性为基础进行再创造,依靠真实性还原作品,通过创造性赋予作品不同的色彩,才能有不同的艺术表现。

2.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任何音乐作品受其历史背景影响有其特定的历史风格,例如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就风格朴素、庄严。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音乐则是怪诞、紧张、无调性的。这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下形成的音乐风格,也是那个时期的一个缩影。而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事物的注入,必定有其时代性,且表演者本身无法抛去自身的时代性,音乐表演者所要做的就是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了解作曲家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将自己代入进去。

3.技巧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完美的、惊艳的音乐表演必是依托在有高超的表演技巧和动人的艺术表现之下完成的,缺一不可。有一定的表演技巧是一个表演者必须具备的表演的基础,这是完成作品的保障,但光有技巧没有艺术表现那就了无生机,机械而生硬。艺术表现能刻画出音乐的形象,使之生动。杰出的音乐家总能灵活的运用艺术表现而不是单纯性的炫技,使音乐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如何结合音乐表演美学三大原理提高音乐表演技巧及艺术表现

无论是少儿还是成人歌唱,都是在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但少儿声乐教学区别于成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与成人相比,孩童发声器官还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音域较窄。因此在教学时务必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选择作品时需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情况因材施教。

2、少儿的学习生活经历、心智发育状况与音乐审美经验限制了其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缺乏艺术表现力,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时却能看到作品不一样的方面。

结合以上两点,提高少儿在声乐表演方向的艺术表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出发

1.遵循真实性,发掘创造性

歌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在于歌曲几乎都是语言文字和曲调相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少儿歌曲,歌词直白、易懂,通过想象就能得到一幅画面,但作曲家还是会在谱曲时下功夫,如何让歌曲更郎朗上口,更符合词句的韵律,就需要经过仔细推敲完成。少儿一方面因为理解作品能力的缺乏,另一方面因艺术想象力不足,就会遗漏掉很多细节。因此教师则有义务带领学生对曲谱进行解读,还原作曲家的真实意图,帮助他们体会作品的节奏,强弱,风格;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培养音乐感。当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剖析能力时,才能在表演这一“二度创作”中给观众带来美的体验。在她们逐渐拥有对作品理解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开发少儿歌唱者的创造性。学习初期,少儿更多的是对教师的模仿,仅管模仿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一味地模仿带来的就是复制,艺术需要的不是复制,而是创新。每个个体生而不同,在遵循真实性的同时需利用个体的创造性使表演赋予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他们进行创造,让他们在表演时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2.尊重历史性,把握时代性

各个时期有其特定的音乐形式与风格,就声乐作品来说,近代中国以学堂乐歌为主,出现了像《送别》、《游春》等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歌曲大多朝气蓬勃,像《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等。近些年来新创作的少儿歌曲,像《雪乡》、《克拉美丽》、《山青水流长》等则更具艺术性,不少作品的和声配置、旋律走向以及音乐体裁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演唱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时,必须要考虑到作品特定的历史风格。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近几年少儿歌唱类节目层出不穷,例如“音乐大师课”、“中国新声代”等,就是运用“老歌新唱”来完成经典歌曲的传颂,其呈现出新旧结合的作品别有一番滋味。所有的声乐表演都不能极端的重视历史性或时代性一方面,做到两者的相协和,才能有好的呈现。

3.注重技巧性与表现性的相统一

声乐教学中,技术的教授固然重要,但单纯的技巧性输出并不能打动人,演唱作品时做到声情并茂才能“传情”。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也就是说去创造一个意境,利用想象去启发他们的真实体验,这时神态、表情、肢体动作也会因此而展现出来。仅管表现力与一定的艺术修养有联系,刚开始的小歌手可能做不到技巧性与表现性之间相平衡,但只要他们有“唱情”的意识,演唱就不会枯燥无味。这也是为什么部分教师在一开始时就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让他们唱出自己的想法。

四、结束语

少儿声乐教育不断发展,课堂上的教师不能再仅仅是范唱演示,教习歌曲,更多的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能力培养。本文通过音乐表演美学的三大原则角度,对声乐教学中能力技巧的培养进行展开,分析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的一些方面,并提出了些许建议。愿我国少儿声乐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中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59-165

[2]杨易禾,音乐表演美学.[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269-285

[3]王效恭.也谈少儿歌唱.[J].歌唱艺术,2017,(7):13-19.

论文作者:薄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从音乐表演美学的三原则与音乐技巧培养的角度浅谈少儿声乐教学论文_薄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