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影响_音乐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熏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养论文,初中论文,艺术论文,学生论文,音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这说明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初中生艺术细胞的成长发育尚处于萌芽阶段,尤其需要加强艺术素养的熏陶。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材中融入了歌唱、欣赏、实践等多元化的内容,并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当然,教材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指引,如何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仍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二、解读新课改下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的编写、使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从新课改的教材内容上看,简单的模仿歌唱已经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欣赏与创造性练习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例如,七年级教材在曲目欣赏部分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曲目《二泉映月》,又包含了当代经典曲目《东方之珠》,国外著名曲目《我的太阳》、《我心永恒》等也都囊括其中。这样,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就能够率先掌握核心曲目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奠定较高的音乐素养基础。因此,音乐教师应当首先从新教材中提炼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进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以多种方法践行。笔者认为,初中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以上四个方面的素质从本质上揭示了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事实上,从外延上看,它们都与音乐教学的实践密不可分。

首先,理性素质在于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这在教材中的歌唱练习部分得以体现。学生具备了音乐的理性素质,就能准确表现歌曲内容。其次,感性素质则是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这在教材中的曲目欣赏部分得以体现。学生在掌握音乐的基础技能后,通过对不同曲目的倾听欣赏,能够从感性的角度理解音乐美感。再次,情感素质则是使学生从情感特色的角度出发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在教材的实践活动部分得以体现。每个学生的情感素养不同,在音乐创造活动中的表现也会不同。最后,身心素质则是初中音乐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艺术素养的熏陶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和发展潜力。因此,理性分析新课改下音乐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能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的熏陶。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艺术素养熏陶的特殊性

1.初中音乐教学中艺术素养熏陶的重要性。在新课改推行以前,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往往被认为是“副科”,甚至被“主科”占据了时间。对于具备艺术专长的学生来说,艺术素养的熏陶是不容忽视的,在初中阶段广泛吸收音乐艺术的精华,将会为今后艺术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从更普遍的意义来看,初中生在音乐学习中所受到的艺术素养熏陶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仍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教材为例,下面分别摘录部分事例阐述:

初中语文课程中有不少战争时期的文章,学生仅仅通过课文内容的阅读并不能完全理解红军抗战、长征的辛苦历程,而借助多媒体方式则效果较好。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当兵的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激昂的曲调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使他们感受到战士的热血沸腾。在者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在教唱或欣赏前讲述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就更易理解语文课本中与其生活较远的文化内容。

初中政治和历史课程中也有不少涉及民族问题的内容。由于汉族学生较多,所以他们很难体会不同民族的风格特点以及国家推行民族团结政策的意义。而初中音乐教材中包含了许多民族曲目,如《青春舞曲》、《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新疆之歌》、《褐色的鹅》等等,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增强对民族问题的兴趣,带动政治和历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2.初中音乐教学中艺术素养熏陶的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性格比较活跃,甚至会产生叛逆思想。所以要针对学生音乐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因势利导。

首先,音乐艺术素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要求学生历史地、全面地看待音乐曲目,欣赏曲目的创作价值。但初中生对相对久远的音乐曲目没有多少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欣赏《二泉映月》的过程中不够专注,有的学生反应,他们不容易理解曲目的内涵。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接受音乐素养的熏陶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其次,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日常督促下,更重视中考科目的学习,对于音乐课程则重视不够。加之音乐课程的考核简单,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所得有限。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被动完成音乐课的任务,在艺术素养的熏陶方面还需提升。

最后,音乐课程中偏重理论的内容,或是不足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他们大多不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他们更喜欢具有活动性的教学内容,因此,如果能够在活动当中学习音乐知识,就易提高他们的艺术熏陶。

四、音乐教学对初中生艺术素养熏陶的改革方向

根据新课改的导向以及初中生音乐艺术素养熏陶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教师在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的同时,要多角度开发符合初中生需求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主动融入音乐课程的学习当中。具体来讲,多元化音乐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可以用下图来表现:

多元化音乐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从图中可以看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元化音乐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能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多元化音乐教学的审美功能,是指通过音乐教育使初中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而使学生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对初中生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多元化音乐教学的审美功能绝不仅限于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它对学生心灵的净化和陶冶也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产生心理的愉悦,获得审美享受,进而产生对人生、未来的初步感悟,并使心灵在震撼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

再次,对初中生具有发展智力、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文化素养的培养等都具有益智功能,对发展人的知觉能力有很大作用。听觉、视觉、触觉等知觉能力是智力的重要内容,而音乐最擅长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并能使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最后,具有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初中生在青春期阶段尤其需要身心健康的辅导。音乐教学能调节人的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可以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以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压力等等,这些都对初中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的教学是配合新课改工作、加强初中生艺术素养熏陶的重要举措。

五、音乐教学中对初中生艺术素养熏陶的实施对策

创新是最重要的,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努力开拓新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与新的教学方法相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生动再现初中音乐理论知识。对于新教材中时代久远的曲目,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和欣赏时要帮助他们了解时代背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的“回放”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例如,音乐教师再次放映《二泉映月》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那个年代的影视资料,让初中生感受人物生活的历史背景。实践证明,学生对课堂影视资料的观摩非常感兴趣。所以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软件,活化音乐曲目的介绍,以避免照本宣科。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音乐内容的感悟,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第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教育博客。教育博客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和使用的一种网络工具,且目前已成为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教育博客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忽视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师生通过应用教育博客,完全可以构筑相互沟通的平台,加强音乐教学的互动,具体功能如下表所示:

不难看出,教育博客如果能够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将获得更加宽松的交流环境,便于抒发对当前音乐教学的态度和看法等。教师也可以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配合,推动其艺术素养的形成。此外,博客的信息共享交流功能还有助于师生接触到丰富的音乐参考素材,从而使初中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角。

第三,带领初中生参加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在多媒体以及博客等新教学方法的支持下,配合多样性的实践观摩活动有助于初中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合。伴随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地的音乐演出、艺术展览等正在积极发展,如百老汇不少著名的音乐剧都在中国进行了演出;全国范围大部分博物馆都实行了免费制度;许多个人收藏性质的艺术展览等也都悄然兴起。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性格、年龄、爱好等,带领他们参加不同的实践观摩活动,使之在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下体会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并受到艺术素养的熏陶。

六、总结

初中生的身心时刻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作为修养身心的课程之一,上述针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素养熏陶方法是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反复摸索研究而提出的改革构想,并且在初步试验的过程中收效显著。因此,笔者认为这样一种既注重教材知识又注重艺术素养熏陶的动态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并且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应用。

标签:;  ;  ;  ;  

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影响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