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泉岭江滨农场学校 孔令建
中学语文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材的核心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语文素养和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型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课堂,新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仔细斟酌每篇课文,让学生真正的感悟语文带来的人文收获。在编排课文上把每个单元又分为精讲课文和自读课文两大类。在教学实践中我归纳出语文精讲课文三课时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下面来浅析一下精讲课文三课时的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问题发现课】
模式说明:作为一篇精讲课文第一课时是发现课也就是预习课 ,作为语文老师做到心中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及设计要求:①全面体现三维目标;②综合表述,不分裂目标③表示学习程度、方式的用语应准确。“发现课评价单”使用要求,在“问题发现课”上现场投放,按单子的要求与教师的指导,学生进入课堂自主学习。使用过程中禁止学生照着文本做导读单,要把看书与做单子分开,让单子引领学生去读书。要重视学生对问题的自我发现,在做单子的同时,整理自己的问题,写在“我的问题处”。教师要及时表扬发现的问题多且好的学生。
第一课时教学是课文的最初阶段,也就是让学生在课上做好四十五分钟一节课的预习,本节课首先要确立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及本篇课文紧密联系的知识链接。发现课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扫除阅读障碍和理解文章大意。运用“五读”方法进行高效学习,本节课主要完成“读通、读顺”的目的。高质量的指导学生进行优化预习。使学生在自学中夯实文本。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穷人》这篇课文为例,首先,确立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划疑难字词和课后字词标音,遇到不会的査阅工具书解决,达到读通、读顺的目的,把课文划分段落并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问题生成课】
模式说明:“问题生成课”的前提是让学生做好文本高效的“预习”,问题生成课的最初阶段就是以“问题发现课”为基础。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度更高的“预习”之后,通过生成课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解读,这是问题生成课课型设置的目的所在。目的是在个人问题发现、小组问题生成的基础上,实现对班级问题的生成。精讲课文第二课时是问题生成课也就是展示课,这节课是对课文赏析能力的培养,也是精讲课文出彩的一节课,本节课是在发现课的基础上的升华课(展示课)主要学生通过“读好、读熟”的基础上进行精彩展示,展示的内容是发现课遗留未解决的课文赏析的问题,这节课学生要进行老师与学生的精彩互动和学生的精彩展示,学生的展示要按照展演要求“答案、思路、方法、拓展、提升”五环节进行课堂展讲。老师在倾听学生展讲时,要对学生的展演进行点评和答题方法的点拨和激励性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课型上完成的任务还是生成问题,只是这些问题较之于“问题发现课”的问题层级更高了。当然,“生成课”上生成的问题还不是能带入下一节课的问题,这中间还要经过教师对这些问题的整理、整合之后才能投放给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问题生成课:案例】
还是以上一节“发现课《穷人》为例,本节课主要对上一节课” 发现三:【赏析文本我最棒】(学法:读熟,参考知识链接答题方法。)问题:赏析从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发现四:【情感升华炼主题】(学法:读好,格式,本文记叙了……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问题:请概括本文的主题?这两个问题进行精彩展示。学生在精彩展示中做到精彩的互动和补充。让学生在生成课中真正的体会到了走进文本精彩回答问题分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在生成课中对阅读中更深入的了解文本问题的探究。
【第三课时:问题解决课】
模式说明:问题解决课”是“单元整体问题导学模式”中的主要课型。上“问题解决课”的前提是“问题生成课”,目的是通过上课完成单元学习目标,任务是解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一课型应注意的首先是课堂任务要明确,任务的呈现方式可以是《问题生成单》,(这是模式实施中要用到的另一个课堂工具,当然,也可以以其它方式投放给学生。其次是组间展示要恰当,学生展示的技能、展示水平、教师恰当的点拨、引领及拓展是实现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在课堂上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训练、综合性、拓展性的训练是实现巩固与迁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设计恰当的训练。本节课是第三课时,也是针对《穷人》这篇课文的习题课,也是一节前两节课遗留问的综合探究课,本节课习题课主要是根据文本老师要认真研究、揣摩要出的习题,习题要围绕中考题型进行出题。
解决课是针对前两节课的遗留和习题课,让学生通过前两节文本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在这节课对这篇课文习题的系统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做题的快乐,让学生在非毕业年级学到的课文提前热身,让学生提前走进中考题型,题型的设计必须是针对本篇课文设计的中考题型,经过生成课的练习,整本书有这么多课文,精读课文都经过这样习题的训练,更能很好的达到做题的练习,更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做题的规范训练。
【问题解决课:习题设计要点】
第一大题是积累与运用:(字词注音、词语解释、成语运用、病句修改、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第二大题是:(课内精读);第三大题是:(拓展阅读);第四大题是:(写作创新,针对本节课可以写片断或仿写等练笔。)
【感悟与反思:】
以上是我对语文精讲课文三课时教学的点滴体会,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贴近语文精讲课文的流程,模式清晰才能让学生真真正正的上好语文课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不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为中考学生答题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我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这种课型非常实用,能达到“预习、展示、反馈”的三环节与“学、教、练”的完美阐释。课文除了精讲课文之外就是自读课文,今后我在教学的道路中我好要认真钻研语文自读课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自读课文是一课时的课文,今后研究的方向应该是问题综合课一课时完成,以后就会系统的把中学语文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课型更好的运用。这样的语文课会更有效果。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体会到语文学到什么,知道了语文的乐趣所在。
这种课型也有不足,需要各位语文同仁不断完善。在第二课时生成课学生在展演中学生的拓展不是很到位,应该提提高学生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其次是解决课学生的做题质量有待于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语文人我要不断的归纳、总结和反思,更加完善语文精讲课文的教学模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进步,为宝泉教育事业在添一抹新绿!
论文作者:孔令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课时论文; 发现论文; 语文论文; 节课论文; 文本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论文;